第六课: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拉7:1-28)上


第六课: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拉7:1-28)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应用

第一部分

 

以斯拉的家谱(7:1-5)

以色列民族在大卫和所罗门作王的时代,因为听从神、信靠神,就建立起了一个富强、康乐的国家。后来却因为他们离弃神、悖逆神,而导致国破家亡,百姓沦落异乡。

等到波斯王古列执政的时候,古列王征服了巴比伦,成为整个玛代、波斯、亚述和巴比伦这一片土地的统治者。古列王一反过去亚述、巴比伦的百姓迁移政策,立刻下诏书通告全国,允许犹太人回到自己的地方,去重建家园。这也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的预言。

《以斯拉记》第1章到第6章,就是说到有一批犹太人,他们在省长设巴萨和所罗巴伯的率领之下,重返故土。他们回到家乡,在原来的根基上建筑祭坛,恢复对神的敬拜。之后他们也开始重修圣殿。虽然他们重修圣殿的工程,曾经因周围那些人的反对而停顿下来。可是,神差遣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来激励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就经历到神奇妙的恩典。甚至看见神怎样把河西总督达乃的拦阻、变成了神对他们的祝福。

不过,圣殿的重建固然重要,犹太人对神的认识更是要紧。犹太人不仅仅需要有一个敬拜的地方,他们更需要从心里来相信神、顺服神。而这就是《以斯拉记》从第7章开始的主题。

《以斯拉记》第7章第1节:“这事以后,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有个以斯拉,他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是希勒家的儿子。”圣经在这里说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以斯拉。在犹太人被掳归回的历史上,以斯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导犹太人学习律法,遵行律法的就是他。

圣经说:以斯拉是“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的人。那么,这个“亚达薛西”王和前面说的大利乌王,有什么关系呢?在波斯历史上,继承古列王的,是甘比西斯。圣经没有提到他的事情,这里也就不去说他了。甘比西斯以后,就是大利乌王的时代。一般人叫他大流士。圣殿的完成就是他的那个时代。接下来,大利乌的儿子,亚哈随鲁继承了王位...。《以斯帖记》里的以斯帖,就是亚哈随鲁王的皇后。亚哈随鲁的另外一个名字是薛西斯。

《以斯拉记》第7章第1节所说的“亚达薛西”王,应该是亚达薛西一世,是接续亚哈随鲁也就是薛西斯作王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大概是主前465年。

设巴萨在主前538年率领第一批犹太人回国,这已经是亚达薛西作王以前七、八十年的事情了。换句话说,以斯拉率领第二批犹太人回国的时候,圣殿都已经完工有六十年之久了。那么,以斯拉有什么特别的身份,让波斯王能够信任他,也让犹太人能够听从他呢?

设巴萨和所罗巴伯都是大卫的后裔,是约雅斤的儿孙,当然是犹太人合法的政治领袖,所以,波斯王委派他们作犹大省的省长。同时以斯拉还能够教导犹太人律法,这也是因为他是亚伦的后代,有着祭司的身份。所以,圣经记录了以斯拉的家谱,目的就是要我们晓得以斯拉具备祭司的身份。

这里说:以斯拉“是西莱雅的儿子”。在《列王纪下》第25章第18节到21节里,耶路撒冷城沦陷的时候,那位被巴比伦人抓取并杀死的大祭司,就是“西莱雅”。不过耶路撒冷城沦陷是在主前586年,距离以斯拉回国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以斯拉怎么可能是西莱雅的儿子呢?希伯来文所说的“儿子”,其实就是“后裔”的意思。圣经是要我们晓得,“西莱雅”是以斯拉的祖先。至于他是以斯拉的祖父,还是曾祖父,那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在这节经文里,还提到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西莱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是希勒家的儿子。”这个“希勒家”,就是《列王纪下》第22章第4节里的那个约西亚王时代的大祭司。在约西亚的宗教改革措施中,修理圣殿是希勒家负责的事,找到律法书的也是希勒家。后来,去求问女先知的时候,希勒家是其中的一个人,去清除偶像的时候,希勒家更是主持这件事的人。可见,希勒家对约西亚王的宗教改革,有着相当大的贡献。

《以斯拉记》第7章第2节:“希勒家是沙龙的儿子,沙龙是撒督的儿子,撒督是亚希突的儿子。”这个“撒督”是大卫时代的祭司。后来,所罗门曾经立他作大祭司,取代了支持亚多尼雅叛乱的亚比亚他。“撒督”的后代继承了大祭司的职分,一直到主前171年才终止。而这里说的“亚希突”,应该是说撒都的祖父,而不是他的父亲。

第3节:“亚希突是亚玛利雅的儿子,亚玛利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是米拉约的儿子。”第4节:“米拉约是西拉希雅的儿子,西拉希雅是乌西的儿子,乌西是布基的儿子。”第5节:“布基是亚比书的儿子,亚比书是非尼哈的儿子,非尼哈是以利亚撒的儿子,以利亚撒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在《出埃及记》第28章第1节说过:神拣选亚伦和亚伦的后代,世世代代作祭司服侍神。他们除了在圣殿主持献祭和敬拜以外,也要把摩西的律法读给百姓听,提醒他们谨守遵行神的吩咐。

以斯拉通达律法(7:6-10)

从《以斯拉记》第7章第6节中,我们看到:以斯拉即使在外邦人的地方,即便他在外邦政府里工作,照样装备自己做一个和他祭司身份相称的人。 《以斯拉记》第7章第6节:“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这段圣经告诉我们:以斯拉是“敏捷的文士”。在古时候,“文士”本来是皇帝的书记,是那种给皇帝处理信件,记录国家大事的人。像《列王纪下》第22章第3节的“书记沙番”,就是约西亚王的文士。《列王纪下》第22章第3节的“书记”,在希伯来原文里,和《以斯拉记》第7章第6节的“文士”是同一个字。所以说:以斯拉很可能也是在波斯王宫里做秘书一类的工作;有些圣经学者就是这么推想的。

不过,“文士”这个称呼到了犹太人被掳以后,就渐渐有了新的意义了。犹太人被掳以后痛定思痛,认识了律法的重要。于是,有些人就开始专门抄写圣经,并教导圣经。也就是说:以斯拉不管在波斯王宫担任什么工作,他能被称为“文士”,一定与他抄写圣经、教导圣经有关系。至于圣经说:以斯拉“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这个“通达”,在希伯来文里的意思是“快”或者“殷勤”。这是在形容以斯拉花功夫查考神的话,以至他精通摩西的律法。

《以斯拉记》第7章第7节到9节说:“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

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公里。在当时没有什么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带着老弱妇孺,能够四个月到达耶路撒冷,也是很顺利了。还有,试想在那个年头,旅途中难免碰到不能预测的天气,不得不停下脚步;或者会遇到突然闯出来的匪徒等不法之徒。那么,能够一路平安,就是神的恩典了。

《以斯拉记》第7章第10节再一次强调了以斯拉的心志。说:“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诗篇》第119篇第11节,诗人对神说:“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

以斯拉自己“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使得他成为一个讨神喜悦的人。以斯拉“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使得整个以色列民族都有了复兴的盼望。求神把以斯拉的心志也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不只是“定志考究”神的话,也定志“遵行”神的话。不只是定志“遵行”神的话,也愿意用神的话去教导更多的人。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亚达薛西和之前提到的大流士(大利乌)王,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  以斯拉有什么特别的身份,让波斯王能够信任他,犹太人能够听从他?

3.  “文士”这个字眼,在波斯王宫的是担任什么工作的?到犹太人被掳以后,“文士”的称号在犹太人中又有了什么新的意义?

4.  以斯拉除了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他的主要心志是什么?

思考与应用

•  以斯拉曾经在波斯的王宫中任职,他不仅坚守信仰,更是装备自己做一个与他祭司身份相称的人。对比自己:在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多少基督徒,是否像以斯拉一样,仍然保持基督徒该有的样式?

•  “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对我个人的意义:我没有大祭司的血统,是否也要学习以斯拉的心志?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