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基督、选民和万民(太14:1-16:20) 上
第九课:基督、选民和万民(太14:1-16:20) 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本课内容提要:
《马太福音》第14章的开头提及弥赛亚先锋施洗约翰的殉道,表示弥赛亚受难的日子也更加接近了。此时基督的事工也开始扩张,从马太在14-16章中所记载的神迹事件可以看出,基督服事的对像不只局限于以色列家(选民),也开始更多包含外邦人(万民)。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施洗约翰遭陷害(14:1-12)
第9课的主题是“基督、选民和万民”,查考的经文是《马太福音》14章1节到16章20节。在第一课我们谈到若将整卷《马太福音》分为三大段,从1章1节到4章16节是第一大段,是讲到耶稣基督事工开始前的预备期。4章17节到16章20节是第二大段,记载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工。在16章20节结束之后,基督便开始往耶路撒冷去了。
第9课要查考的经文在第二大段的结尾。这两章半的经文里,我们将看到基督的身份比先前更加的明朗化;同时也会看到基督的救恩不但临到选民以色列家,也临到外邦人,也就是万民。我们先来看14章1-12节这一个段落。
第1-2节,希律以为主耶稣是复活的施洗约翰。因此接着的3-11节,马太便回顾施洗约翰受死的原因。《马太福音》第2章里,屠杀婴孩的希律王又被称为大希律,而14章1节所说的希律是大希律的儿子之一,叫做希律安提帕。大希律死后,罗马皇帝将他管理的疆土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希律安提帕负责管辖比利亚和加利利地区。14章3节所说的腓力,是希律安提帕同父异母的兄弟,应该不是《路加福音》第3章里另一位分封的王腓力。
据说腓力是希罗底的叔父;换句话说,希罗底是大希律的孙女。希罗底的父亲是大希律的另一个儿子:亚理斯多布。施洗约翰之所以被关,就是因为他指责希律安提帕,不应该娶自己兄弟的妻子。不过看起来,希罗底似乎比希律安提帕更恨施洗约翰,希律只是将施洗约翰关起来,而希罗底却要将施洗约翰置于死地。
根据《马可福音》第6章的记载,希律虽然因施洗约翰的指责感到困扰,但他知道施洗约翰是公义圣洁的人,所以没有杀害他。另一方面,希律可能是担心支持施洗约翰的群众会有造反的行动。而希罗底据说个性刚愎自用,有点像旧约时代的耶洗别皇后,所以不像希律会顾虑那么多。就如同基督必须上十字架一样,身为弥赛亚先锋的施洗约翰也会遭到世人的弃绝,施洗约翰的死意味着弥赛亚的受难也将要来临了。
三个神迹事件的意义(14:13-36)
第14章接下来的经文记载了三个神迹事件,第一个是主喂饱五千人的神迹。我们先看13-14节。很可能施洗约翰的死让主耶稣晓得自己要迈向十字架的时候快到了。我们看见主其实是希望退到旷野里去安静,但是群众却不停的跟着他。主因着对群众的怜悯,不但医治当中的病人,还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使在场五千以上的人都吃饱了。
这个事件在四卷福音书里都有记载,我们将这段经文对照另三处的经文来看,可以发现马太省去了一些细节,例如,多少人坐一排,还有饼和鱼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这里显示出主的权柄,因着他的吩咐,事就这样成了。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这个使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和接下来的另外两个神迹都显示出主耶稣的神性。第二个神迹是主行在水面上,记载在14章22-33节。
主耶稣让门徒先上船到对岸,自己解散了群众后独自到山上去祷告。后来门徒的船遇上大风和波浪冲击,天快亮的时候,主在海面上向他们走过去,门徒以为是鬼而感到惊慌。主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接着彼得求主让他在水面上走到主那边去,后来彼得因为害怕而开始往下沉。当彼得向主求救的时候,主耶稣马上伸手拉住他,并且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船后风就平静了。
耶稣平静风浪的举动在这里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第8章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我们注意到主耶稣两次平静风浪之后,门徒的反应有些不同。第一次门徒们说:“这是怎样的人呢?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而第二次他们敬拜主并且对主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比照这两次事件我们看到门徒对主耶稣的认识有进展,虽然此时的他们可能对主耶稣的认识还不够完全,但至少他们更加降服于主,因为已经认定主耶稣是神的儿子。接着看14章34-36节。这里的人群和之前第9章里患血漏的妇人一样,相信只要摸到主耶稣的衣裳繸子,病就能得痊愈。当然不是因为主的衣裳繸子带有什么神奇的能力,而是主本身就是大能的医治者。
综合以上三个神迹事件我们看到,主耶稣能喂饱五千人就好像当初神降下吗哪,使出埃及的选民们在饮食上没有缺乏;主耶稣走在水面上又平静风浪,这是超越并掌控自然界的能力;最后革尼撒勒的事件也显示主耶稣本身就是能力的泉源。这些都是只有神才有的权柄,马太藉由门徒们的一句话“你真是神的儿子了”,指明主耶稣并不是希律口中一位复活的先知而已,而是真正具有权柄和大能的神子。
虽然借着行神迹显示出主的身份,但主耶稣不是要用神迹来证明他自己,而是要提升人对他的信心。从主耶稣对门徒说“小信的人”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发现,门徒虽然看见又经历主那么多奇妙的作为,他们的信心还是不坚固。而总是反对耶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更是坚决不信从主。在第15章的开始,他们又再度来挑战主。
正确的优先次序(15:1-20)
在第15章的开始,法利赛人和文士问主耶稣说,主耶稣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吃饭的时候不洗手。“古人的遗传”在这里是指从摩西律法延伸出来的行为守则,在当时是以口传的形式流传,一直到主后两百年才用文字纪录下来,被称为“米示拿”。法利赛人将口传律法和旧约的摩西律法看为同等重要。
法利赛人这样恪守传统规条,但主耶稣却说他们是违背神的诫命,我们来看看15章的3-6节。第5节里的供献是指许愿奉献给神的金钱或物品,在《马可福音》第7章里提到,所奉献出去的就被称为各耳板。奉献的人可以对他的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做了各耳板”,然后便不再奉养他的父母。这个条例等于是允许人不去遵行孝敬父母这项诫命,所以主说这些人遵守古人的遗传胜于遵守神亲自订的诫命,他们的错误比门徒吃饭不洗手要严重多了。
在15章8-9节主又说他们就像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用嘴唇尊敬神,心却远离神,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这样的敬拜也是枉然”。法利赛人所看重的优先次序是错的,重视外在的表现过于内心对神的敬虔。在10-20节,主耶稣用比喻进一步指出法利赛人的错误。在11节他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会污秽人”。接着门徒转告主说,法利赛人对于这话感到不满。而主耶稣的态度是:法利赛人是不属于天父的,因此不必理会他们。
从17-20节主对这喻言的解释来看,入口的是指吃进嘴里的食物,而出口的是指内心所流露,透过嘴所说出来的话。法利赛人认为不洗手是不洁净的行为,但主耶稣要告诉他们,内心清洁比外在的洁净更加重要,真正能污秽人的是个人内心的恶念,而不是有没有洗手这个举动。主耶稣一方面回答了法利赛人在第2节所提出的问题,一方面也提醒门徒什么才是正确的优先次序。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施洗约翰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希律处死?他的死意味着什么?
2. 主的门徒们在经历了2次主耶稣平静风浪的经历之后,对主耶稣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3. 从第14章13-36节中的三个神迹事件,可以看到主耶稣的哪些能力?
4. 主耶稣如何向门徒解释:“
思考问题
1. 思考主耶稣如何对待信心软弱的门徒,自己又该如何帮助羊群中信心成长缓慢的羊?
2. 法利赛人将口传律法和旧约的摩西律法看为同等重要,遵守古人的遗传胜于遵守神亲自订的诫命。思考自己的生命中是否坚持某些传统更胜于对神的顺服, 今后预备如何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