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基督、选民和万民(太14:1-16:20) 下


第九课:基督、选民和万民(太14:1-16:20) 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另三个神迹的意义(15:21-39)

第15章的后半段和14章的后半段一样,又是三段神迹的记载。不同的是,主耶稣在15章所行的三个神迹,对像都是外邦人。第一个神迹是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第二个神迹是医好许多病人,第三个神迹是喂饱四千人。这三个发生在外邦人当中的神迹,除了表示主耶稣也顾念外邦人,他的救恩也临到万民之外,也显出外邦人对主的信心和当时犹太人对主耶稣的不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我们看看15章22-24节迦南妇人和主的对话就可以晓得了。

这迦南妇人虽然是外邦人,但她尊称耶稣是大卫的子孙,显示她对主耶稣的认识并不浅。主耶稣一开始不回答这位妇人并非是要刁难她,因为在这之前主也曾医治过外邦人。主耶稣是要将迦南妇人的信心显示出来,从接下去的25-28节便可以看出来。

在26节里的“儿女”是指犹太人,犹太人因歧视外邦人而称外邦人为狗。妇人的信心在于,虽然主耶稣一开始好像是拒绝她了,但她认为主的恩典无比大,就算她不是犹太人,但只要让她沾到这浩大恩典的边缘,对她来说也就足够了。从主耶稣对迦南妇人的夸赞来看,主耶稣其实是接纳她的。

主耶稣说他奉差遣只是到以色列迷失的羊那里去的意思是,他来到世上的使命,开始是先向神的选民— 以色列家传道。但现在很明显的,主耶稣也逐渐地在外邦人的地区传道和医病,日后门徒们的工作更是会遍及外邦。对照《马可福音》7章24节到8章10节,我们发现马太更加强调救恩的先后次序,也就是先给选民,再临到万民。

《马太福音》15章29-31节,记载主耶稣治好了许多病人,在32-39节又记载他行神迹喂饱四千人,如何能知道这些群众是外邦人呢?参考《马可福音》7章31节,推测马太所说的加利利海边是东南边的低加坡里,那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而马太本身在15章31节的结尾也提到,众人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上帝,可见此处的众人很可能不是犹太人。

喂饱五千人和喂饱四千人的神迹内容非常相似,但是得到喂养的人是不同的。另外我们注意看这两次让众人吃饱的神迹,发现门徒在一开始的反应也有不同。第一次是门徒先提出建议让众人散去买吃的,主耶稣回应他们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第二次是主耶稣主动提起,他不愿意众人饿着回去,恐怕他们在路上困乏,而门徒回答说,“我们在这野地,哪里有这么多的饼叫这许多人吃饱呢?”

比较这前后两次事件发生的过程可以发现,当主对门徒们说,“你们给他们吃吧”,是让门徒注意他们也有喂养众人的责任。很可能门徒建议让众人散去,不完全是因为担心众人饥饿困乏,而是因为自己也疲惫了。到了第二次,看来门徒并没有学会主耶稣在第一次要教导他们的功课;又或者此时的门徒和众多的犹太人一样,仍然敌视外邦人,对于那四千外邦群众的挨饿与否并不是那么关心。这样看来,主耶稣行这个喂饱四千人的神迹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了,因为这样才能叫门徒知道主耶稣的恩惠也要遍及万民。

求神迹的错误心态(16:1-4)

在《马太福音》16章1-4节,法利赛人和撒督该人来试探主耶稣,要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法利赛人不只一次来要求主耶稣显神迹,之前在第12章也有文士和法利赛人来请求主耶稣显神迹。这两次应该不是在重复同一件事,因为这两群人的态度有些不同。第一批人态度较委婉,还尊称主耶稣为夫子;第二批人的态度比较强势,特别强调这神迹必须是从天上来的。除此之外,马太并没有说明第一批人的心态,但他却指明第二批人是来试探主的。

“从天上来的”表示是受神差遣的。他们可能是根据《申命记》13章1-3节以及18章15-22节来试探主。那两处经文提到,先知的真假必须受到测试。可见这群人在要求主耶稣的时候,他们带着一种比先前那些人更加理直气壮的心态,同时也显示出这群人要加害主的心比从前更加强烈了。但是主耶稣并不因此而接受他们的胁迫,仍然拒绝显神迹给他们看。

若是这群人懂得分辨过去主所行的神迹是出于谁,就像他们懂得看预兆分辨天气一样,就不需要再要求看神迹了。神迹的原文也可以翻译作记号、指标,让人认出主耶稣就是神所差来的弥赛亚,然而当时多数的犹太人却认不出来。接下去16章的5-12节,主耶稣便提醒门徒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防备错误的教训(16:5-12)

从第12节看来,在这里的酵是指教训,所以主耶稣是要门徒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酵的作用会使面团发大,就好像教训所带出的影响会渐渐扩张。若法利赛人、撒督该人的错误教训不断地传递出去,那么不好的影响也会不断扩大,所以主耶稣要门徒们小心防备,免得被影响。

在第9和第10节,主耶稣跟门徒提起之前分饼给五千人和四千人的事,是因为主耶稣看出来门徒们的担心,以为主责怪他们没有带食物在身上。主耶稣提起喂饱五千人和四千人的事迹是要告诉他们,有了这两次的经历,你们怎么还会因为没有吃的而信心动摇呢?这好像我们一样,即使经历过神的供应后,有时候似乎会忘记,仍然对未来感到担忧。门徒们在这里虽然看来迟钝,但其实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每当想到主耶稣过去的看顾和保守,就能够更加有信心的面对未来。最后我们看16章13-20这一段。

耶稣是基督(16:13-20)

上一段经文5-12节,描述门徒显得迟钝,但这一段经文显示,也许门徒对主的信心不大,不过从他们对主的认识来看,他们的信心慢慢在增长中。在14章33节,门徒经历耶稣平静风浪的神迹后称主是神的儿子;现在彼得代表十二门徒宣称“主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表示门徒此时对主的认知比从前更加完整。

17节中“巴‧约拿”是希腊文对亚兰文的音译,是约拿之子的意思。根据《约翰福音》第1章的记载,我们晓得彼得是盘石的意思。从这段主耶稣对彼得的预言我们可以看到当初主为什么会替西门取彼得这个名字,因为他要把日后建造教会的责任交给彼得。阴间的权柄是指死亡或是恶者的权势,这权势不能胜过主透过彼得所建立的教会。

当然建造教会的责任不是只交给彼得,主耶稣在这里是让彼得做带头的工作。从《使徒行传》第2、第3章的记载来看,彼得后来的确承担了带领门徒开始建立教会的使命。第19节天国的钥匙那段话,应该是指使徒对日后天国子民所形成的团体,也就是教会有施行记律的权柄。我们查考《马太福音》第18章时会再进一步讨论。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马太福音》中强调的救恩先后次序是什么?

2.  对比主耶稣喂饱五千人和喂饱四千人,2个神迹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  主耶稣为什么要门徒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思考问题

1.  从喂饱四千人的神迹中看,当时的门徒可能和众多的犹太人一样,对于那四千外邦群众的挨饿与否并不是那么关心。自己关心过不同民族的人得救的问题吗?要如何去关心外族百姓的救恩呢?

2.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带着错误的心态来求主显神迹。自己是否有时也带着不正确的心态向主求事情?要如何在主里保守自己避免不陷入恶者的试探?

金句: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 '”(太16:15-16)

团队讨论互动:

请彼此分享并举例,在传福音的时候,有没有在心中先预定,这个人“看起来”不会相信福音,因此就不向他传讲呢?我们应如何激励自己成为福音的带头人。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