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天国子民的胸襟(太18:1-20:16) 下
第十一课:天国子民的胸襟(太18:1-20:16) 下 (4022)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休妻的问题(19:1-12)
查考《马太福音》19章1节到20章16节的经文,从19章1-2节看,主耶稣与门徒离开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前行,表示基督开始迈向受难之路了。一上路就遇到法利赛人的刁难。第3节法利赛人问主说:“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法利赛人大概是在设想,主耶稣的回答也许会抵触摩西律法,或者可以损害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名声,因为当时的犹太男子认为休妻是丈夫的权利。又或许主耶稣会因此遭受到和施洗约翰相同的命运,施洗约翰的死就是因为他反对希律离婚和再娶。
法利赛人的关注可能在于休妻理由的限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夫妻关系糟糕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离婚呢?”但主耶稣的回答是要他们思想神设立婚姻的本意,提醒他们不要轻率的休妻。主耶稣引用《创世记》1章27节和2章24节的经文来说明,神所设立的婚姻是神圣的。夫妻成为一体是他精心设计与配合的,有他独特的目的,不只是一个表面的制度而已。夫妻一但在神的配合下成为一体,就是一生之久,不应该轻易的分开。
第7节法利赛人接着又问,为什么摩西允许丈夫给妻子休书呢?这样问是根据《申命记》24章的律法。而第8节主耶稣的回答让我们晓得,《申命记》的律法并不是在吩咐人休妻,而是因为人的心硬,不愿意忠于起初神设立婚姻的原意,同时也是为了保障被休的妇女,所以准许人休妻并且定下条例加以规范。
法利赛人想要为难耶稣,却没想到他们所问的问题其实是违背了神起初设立婚姻的心意。主耶稣的回答也提醒我们,择偶必须审慎,一旦进入婚姻关系后,应当用心经营建造自己的婚姻,而不是随着自己的喜好轻易的离婚。接下去我们看19章10-12节。
门徒好像是在说,主耶稣对于休妻一事的要求太高,所以也许不结婚反而省事。而主耶稣也没有不同意门徒的结论,只是加以说明,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领悟。除了先天或后天生理上有障碍的人,另有一种人是蒙神赐予特别的恩赐,能够为了专心事奉神而甘愿不结婚的,例如保罗。他在《哥林多前书》第7章就有类似的教导。接着我们先跳过13-15节,来看16-22节,少年财主的这段经文。
少年财主的缺乏(19:16-22)
有一个少年人问主耶稣说,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说,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少年人说一切他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便要他放下一切来跟从主。少年人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主耶稣说的诫命就是神借摩西所传的律法。既然这个少年人遵守了一切的律法,为什么还要问主耶稣他还缺少什么呢?他似乎认为要以做善事换取永生。但是永生不是靠做善事换来的,而是要承认耶稣基督是主、是神的儿子。主耶稣说只有一位是善的,主说的这位就是我们的父神。父神的良善是完全的,人的善永远无法达到神的标准,所以无法以行善换得永生。
主耶稣明明教导光靠遵守律法是不能得永生的,却还对少年财主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这是因为主耶稣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在第21节,主耶稣要求少年财主跟从他的前提是“你若愿意作完全人”。这当然不是说,若不想做完全人就不用来跟从主了,关键在于主耶稣为什么要对他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呢?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版本里都没有“你若愿意作完全人”这句话。而且只有在《马太福音》的版本里,是少年人主动问主耶稣说,自己还缺少什么。看来,很可能在马太的眼中,这位少年是个完美主义者。
所以主耶稣先回答他,应当遵守诫命,目的是为了点出人即使做了再多都无法达到完全的地步,只有当人愿意放下一切来跟随主的时候,服事主所带来的平安和喜乐才能使我们的心得到满足。现在我们回过头看13-15节。
孩童和成人的对比(19:13-15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经文和前后两段经文,也就是法利赛人试探主和少年财主无法跟随主的事件成为对比。小孩的单纯凸显出成人有更多自己所坚持的想法,当人的私意愈多占满自己的心时,就愈难放下一切来跟随主。
第23-36节,门徒问主说“这样谁能得救呢?”他们似乎很惊讶主耶稣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竟然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困难。骆驼怎么可能穿过针眼呢?那么财主进天国就更不可能了。可见人进天国不是出于人的努力,而是出于神的恩典。这就是为什么主耶稣回答门徒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接下去27-30节,彼得似乎有点明白主所要强调的,但却也因此不小心得意起来了。所以他对主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
主耶稣的回答不单是只有肯定,30节他警告门徒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主一方面应许门徒,当他们付上代价跟随主时,将会得到主极大的赏赐;另一方面他也以第30节警告门徒。因为彼得的问题透露出此时门徒跟随主的心态是需要调整的。第30节的警告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接着看20章的1-16节,葡萄园工人的比喻,便可以明白了。
以感恩的心服事主(20:1-16)
有一个葡萄园主人在五个不同的时段出去,每当看见没有工作的人便把他们带进葡萄园去做工。到了晚上发工钱的时候,最晚进去和最早进去的工人得到的工价是一样的,于是最早进去的工人向家主抱怨。家主回答说,我并没有亏负你,这是讲定的价钱,给后来的人一样的价钱是出自我的意思,我的东西难道不能随我的意思用吗?
比喻的结尾主耶稣又说,“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在前的”是指早一点受到雇用的工人,指像门徒一样比较早信主的人;而“在后的”是指晚受雇的工人,是指比较后来才信主的人,例如保罗、《使徒行传》里的外邦人、甚至是今天的我们。这个比喻的重点不是要强调公平不公平,而是要说明,家主,其实也就是神,要施恩典给谁或施恩多少,主权在他,不是人应该去计较的。
在这比喻里我们看到几个对比。第一、神不亏待人,但人却跟神计较。从第1节、4节和第13节我们看到,家主给第一批工人的工资是“合理的”,表示他并没有亏待他们。但是他们因为后来的工人得到相同的工资而感到不平。第二、五个不同时段进到园子里的工人都是家主自己主动从街上找来的,他们本来都是被动的、闲着站在街上的人。这表示没有任何人是配得进葡萄园的,所有能进去的人都是因着家主对他们的怜悯。这样说来,早进葡萄园的工人,若是想到他并没有被亏待、想到他能进葡萄园也是出于神的恩典,也许就不会再去计较了。
第15节家主对报怨的人说,“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中文新译本的翻译是“因为我仁慈你就嫉妒呢?”英文圣经New King James的版本则是说,“因为我是良善的,你的眼睛就邪恶了吗?”这节经文显示出,人在良善的神面前显出自己的罪恶,显出自己对他人缺乏怜悯之心。
较早成为门徒的人不但不需要跟神计较赏赐的多少,也更要体贴天父的心肠,以怜悯之心看待那些比较晚进到神国度里的人。主耶稣藉这比喻是要告诉彼得和其他门徒,如果他们跟随主、服事主,心里想的是将来能得多少奖赏,而不是出于对神拣选他们的感恩,那么互相比较的心会使他们离神愈来愈远,甚至有可能在信仰上失落,本来他们是在前的,就变成在后的了。
如果我们服事主是出于对主的感恩,没有得失心,这样的事奉也才能长久。错误的服事心态容易导致我们从在前的变成在后的,本来在我们之后,却有正确服事心态的人,最终就变成在我们前面了。这是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的。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根据《马太福音》19章3-9节,主耶稣对于休妻的看法是什么?
2. 根据《马太福音》19章16-22节少年财主与主耶稣的对话,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得永生?
3. 主耶稣为什么说“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
思考问题
1. 根据《马太福音》19章10节,检验自己的婚姻状态,或者如何预备好自己进入婚姻(对未婚者)。
2. 主耶稣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这对信主较多年的人有什么提醒?
金句:
“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太18:4-5)
团队讨论互动:
在教会中,同工们可能因为服事项目的不同(带小组,带敬拜,清洁,预备等事项),而暗中分出高下等级。请大家交流分享,彼此鼓励借鉴,使每个人都能以谦卑的态度服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