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基督被捕和受审(太26:1-26:75) 下


第十五课:基督被捕和受审(太26:1-26:75) 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预言彼得不认主(26:31-35)

第26章31节说到,“门徒将为主的缘故跌倒”,意思是主耶稣被捉拿后,门徒将要因此而丧胆、信心大受考验。“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这节经文中的“我”是指神、“牧人”是指主耶稣、“羊”是指众门徒。主耶稣引用《撒迦利亚书》13章7节的预言指出当他被抓的时候,门徒会都离开他逃跑了。主说这话并不是要指责门徒,而是要强调他受难是神的旨意、是在神的掌权中。

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虽然彼得说出这样的话可能是出于他冲动的个性,不过他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了。主耶稣第一次预言自己受死的时候,彼得试图要拦阻;现在彼得已改变他的态度,转而要与主耶稣一同受苦。35节彼得说,就是必须与主同死,他也不会不认主。

我们知道后来彼得做不到他自己所承诺的,正如主耶稣所预言的,他三次不认主。人毕竟是软弱的,但这也显出了主的伟大。主耶稣知道当他遇难的时候,众门徒将离他而去,他不但没有责怪他们,还预先用话语坚固他们。32节的经文表示,耶稣在复活之后会到加利利去与门徒会面,一方面给门徒一个与他再见面的盼望;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会宽容他们的软弱。

马太在主耶稣预言犹大要出卖他,以及预言彼得要三次不认他这两段经文当中穿插了26-30节这段经文,也就是主擘饼分酒给门徒、设立新约的经文。这段经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它的前后都讲到门徒的失败和软弱,但主耶稣面对门徒的失败、不可靠,仍然要与他们立约、为他们舍命。这不只是为了门徒,也为了世上所有的人。在这样令人痛心失望的景况下,主耶稣仍然要坚固他与世人所立的约。

客西马尼园中的得胜(26:36-46)

《罗马书》5章7-8节说:“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我们看到主耶稣一直都是很坚定的朝着他的使命走,但是在36-46节中,主带着门徒到客西马尼祷告的时候,他似乎挣扎着是否要上十字架。

主耶稣的挣扎也许不一定是因为害怕上十字架,而是他面对了可以不要上十字架的试探。就像他在开始传道前,《马太福音》4章6节记载魔鬼曾试探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可能撒旦此时也正用各种声音要阻止基督上十字架、阻止神的计划成就。面对试探虽然主耶稣也有挣扎,但至终他靠着祷告而得胜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主耶稣在41节对门徒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免得入了迷惑的意思是说,才不致掉入试探中。主耶稣要靠祷告胜过试探,更何况门徒呢?主的这段挣扎也帮助我们看见,有时候虽然我们知道神给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但我们不一定有力量能够坚持去完成,尤其当撒旦知道我们要尽心服事神的时候,总是会想尽办法来干扰。惟有持续警醒祷告,才能帮助我们达成神托付给我们的使命。

第26章39节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也许主耶稣可以选择不要上十字架,但是他愿意谦卑地按父神的旨意而行。我们的主耶稣是那位谦卑的君王、是我们的榜样。

基督迎向苦难(26:47-68)

接着47-56节的经文提到犹大带着公会的人来捉拿主耶稣。虽然这些人仗着大祭司的权势来捉拿主,但从整段经文当中我们看到,主耶稣的被捕不是被动的,而是出于他的主动。换句话说,是主耶稣自己甘愿承受这个任务。这么判断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在第50节,耶稣对犹大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耶稣知道犹大要来,他若不愿意被捕其实可以不要到那里去。先前在46节主耶稣就对门徒说:“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表示主耶稣是主动迎向苦难的。

第二点,根据约翰的记载,彼得用刀砍下大祭司仆人的一个耳朵,主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并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主耶稣的意思是说,若他不愿意被抓,他也可以求父差遣众多的天使来帮助他。第三点,在56节说:“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可见这事成就是出于父的计划以及主耶稣对父的顺服。

第57-68节,主耶稣被捉拿之后受到大祭司的审判,出于同样的道理,若不是主耶稣愿意,他们又怎能定主的罪。其实这个审判从头到尾对主耶稣都是不公平、不公义的。第一,这个审判在大祭司的院内执行,而不是在公会里执行,并且又是在夜间,这表示大祭司等人并没有按着常规执行审判。第二,59节说:“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表示主耶稣根本没有可以让他们定罪的地方,他们其实是在捏造罪名。接着60节说:“虽有好些人来作假见证,总得不着实据,”显示出他们的指控都没有办法成立。

根据62节的记载,对于这些人的假控告主耶稣都是一言不答。如果主耶稣从头到末了都坚持不回答,又或者主耶稣像从前一样用他智慧的言语使所有挑战他的宗教领袖无话可说,那么再多的假指控都定不了他的罪。若不是主耶稣自己承认他是神的儿子基督,又说:“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大祭司也没办法指控主耶稣说僭妄的话、是该死的。

大祭司指控主说僭妄的话,意思是:主既然自称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那么就至少有三项罪名:妄称神的名、干犯神的权能和亵渎神。根据《利未记》24章,亵渎神的人要被石头打死。当时在罗马人的统治下,犹太公会并没有权柄可以直接处死犯罪之人,不过他们可以在判决犯人是否该死之后要求罗马政府同意他们的裁决。大祭司等人早就不认定主耶稣是弥赛亚,所以主耶稣也不回应他们。在67-68节,公会里的人吐唾沫在他脸上、打他、污辱他,要他说出打他的人是谁,他都不予回应。这就更加使这些人认定,要是真的弥赛亚,怎么会沉默地受这样的屈辱呢?

基督的预言应验(26:69-75)

《马太福音》26章的最后,马太记录了彼得不认主的预言应验。主耶稣在受难前预言彼得在鸡叫以先要三次不认主。众门徒逃散后,彼得远远跟着主耶稣直到大祭司的院子。有两个使女和旁边站着的一群人指认彼得与主耶稣是同伙的,彼得不但不承认,最后竟然还发毒誓,彻底撇清与主的关系。果然在他第三次否认主的时候,鸡就叫了。彼得想起主耶稣所说的话就出去痛哭。

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件被记载在26章69-75节,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8节那里公会的人语带讽刺的对主耶稣说:“基督啊!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意思是,耶稣阿,你若是弥赛亚,能说预言吧!而马太紧接着陈述彼得的事件,就是要告诉读者,主耶稣在34节所说的预言成就了,证实了他并非没有说预言的能力,而是为了成为世人的挽回祭,在受审和受污辱的时候却情愿选择沉默,情愿接受不公不义的对待。这样看来,马太在第26章的经文中,不只是呈现门徒的软弱,更是要强调主耶稣为门徒和世人那牺牲的爱。

第75节说:“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按照《路加福音》22章的记载,主耶稣还预先坚固彼得说:“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相信彼得的痛哭不只是在懊恼自己的软弱,更是在为自己的举止感到忧伤痛悔,因为在此时他深刻地体会到主耶稣那无限的爱和宽容。后来在《使徒行传》里所记载的彼得,全不畏惧人的逼迫、勇敢传扬主名,相信是因为他的生命大大的被主耶稣的爱所激励和改变。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内心挣扎时,他是如何祷告的?

2.  如何判断大祭司对主耶稣的审判是不公平、不公义的?

3.  参考《使徒行传》2-4章里所记载的彼得,彼得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和之后,他的生命有些什么转变?

思考问题

1.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带给你怎样的感动和反思?

2.  从被捕到受审的整个过程,主耶稣是被冤枉的,但他却常常选择沉默不回应。当自己被他人误会甚至冤枉时,当如何学习主的榜样?

金句:

“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26:28)

团队讨论互动:

在当今社会中,金钱和权利已经成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准绳,有些信徒虽然心里愿意服事,却常被世俗缠累,以至于渐渐远离主。《马太福音》26章41节“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探讨和分享怎样胜过肉体的软弱。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