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扫罗率军攻打非利士人(撒上13:1-14:23)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八课:扫罗率军攻打非利士人(撒上13:1-14:23)下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约拿单在密抹击败非利士人(13:23-14:15)
在前半课的课文里,我们读到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预备打仗的事情。当时非利士人集结了战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还经常的派掠兵,从三个方向来骚扰以色列人。如此看来。以色列人已经是穷于应付,招架不住了。
更惨的是,非利士人垄断了冶铁的技术。 《撒母耳记上》13章19节到20节说“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以色列人要磨锄头、斧头、铲子什么的,都得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才成。一个国家没有冶铁的技术,怎么能够做刀做枪呢?换句话说,以色列人的军备,远远的比不上非利士人,比非利士人差得多了。
这种实力的悬殊,加上扫罗又喜欢自作聪明,不肯依靠神,以色列人怎么能够有胜算呢?
《撒母耳记上》第13章的最后一节,就是第23节说:“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本来扫罗带了两千个以色列人驻在密抹和伯特利。现在,非利士人也到了密抹。也就是说:非利士人节节推进,而以色列人却是节节后退。
那么,事情还有峰回路转的可能吗?这就要看以色列人当中是不是会有一个对神有信心,而且专心寻求神的人了。
我们来读《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1节到3节:“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 ’但他没有告诉父亲。扫罗在基比亚的尽边,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在那里有亚希突的儿子亚希亚,穿着以弗得;亚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儿子、以利的孙子,以利从前在示罗做耶和华的祭司。约拿单去了,百姓却不知道。”
圣经在这里说: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想要过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可见,非利士人大概是在密抹隘口的北边,扫罗在密抹隘口的南边。不过,隘口的险要,就在于它常常两边都有高山,是一个很不容易通过的地方。
而密抹这个隘口又比一般的隘口更难过去。因为《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4节和5节说:“约拿单要从隘口过到非利士防营那里去。这隘口两边各有一个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一峰向北,与密抹相对;一峰向南,与迦巴相对。”
单看这些文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你如果晓得这两座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就会明白了。
“播薛”在希伯来文是怎么解释呢?在希伯来文里,“播薛”翻译出来就是“滑溜”。这座叫“播薛”的山就是非常的滑溜,人很难爬上去。
至于另一座山,叫“西尼”。“西尼”这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字在希伯来文里,就是“荆棘丛生”。荆棘丛生的山当然也不容易爬。
但是,约拿单却不在乎这些困难。他有一个心志,愿意成为神施展大能的工具。我们看《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6节:“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
所谓“拿兵器的少年”,指的是约拿单的贴身侍卫。而“未受割礼的人”就是说到非利士人。割礼是以色列人与神立约的记号。因为非利士人没有受过“割礼”,以色列人用这种称呼,是表示看不起他们。
不过,约拿单这个时候用这个字眼儿,不只是轻视非利士人,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非利士人既然没有受过割礼,没有和神立约,就不是神的子民,他们就没有资格占领这一遍神赐给他百姓的土地上。
约拿单能够这么有信心,是因为相信神如果施展能力,他们就可以胜利。《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7节:“拿兵器的对他说:‘随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有一个能够同心的侍卫,这也是神的恩典。不过,单单凭着他们两个人要去打非利士人,这看起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约拿单必须要很清楚,这到底是不是神的旨意。接下来的《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8节到10节,就说到约拿单如何知道神的带领。
《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8节到10节:“约拿单说:‘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我们。他们若对我们说你们站住,等我们到你们那里去,我们就站住,不上他们那里去。他们若说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话就是我们的证据,我们便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们手里了。'”
神有的时候的确是会借着环境里,或者是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情,来帮助我们明白他的旨意。就像神知道约拿单想要晓得神有怎样的引导,就用非利士人的话来让约拿单知所道“行止”一样。
接下来圣经就记载了整个事情的演变。我们看《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11节和12节:“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见。非利士人说:‘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 防兵对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约拿单就对拿兵器的人说:‘你跟随我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了。'”
其实,非利士人对约拿单说这个话,完全是一种的讽刺。认为约拿单既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能耐可以过去。结果,没有想到这就成了神带领约拿单的证据,叫约拿单信心百倍的过去了。
第13节和14节说:“约拿单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随他。约拿单杀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随着杀他们。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起头所杀的约有二十人,都在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
“一亩地的半犁沟”也被叫做“半轭地”,“轭”就是放在牲口脖子上、用来驾驭牲口的器具。也是从前人用来计算土地面积的一种方法:一对(两头)一起负轭的牛,一天所能够耕的那块土地的面积,就叫“一轭地”,那么“半轭地”就是一对一起负轭的牛,半天所能够耕出来的土地面积。
《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15节告诉我们,在不大的一块地上,这一个小小的胜利竟然叫全非利士人吓得到处乱窜,经文说:“于是在营中、在田野、在众民内都有战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地也震动,战兢之势甚大。”
以色列人追敌至伯亚文(14:16-23)
好笑的是,扫罗看见非利士人这种情形,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第16节和17节:“在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的守望兵看见非利士的军众溃散,四围乱窜。扫罗就对跟随他的民说:‘你们查点查点,看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是谁。'他们一查点,就知道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没有在这里。”
扫罗在这个时候又一次的表现出他判断事情是根据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对神的信靠和顺服。因为他先是打算求问神,明白神的带领,可是,看到情势紧迫,又深怕自己失去了军事上的优势。于是他就停止,不再求问神。
《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18节和19节:“那时神的约柜在以色列人那里,扫罗对亚希亚说:‘你将神的约柜运了来。' 扫罗正与祭司说话的时候,非利士营中的喧嚷越发大了。扫罗就对祭司说:‘停手吧!'”
那一天,神照着约拿单的信心,使以色列人打了一场胜仗。我们来读《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20节到23节:“扫罗和跟随他的人都聚集,来到战场,看见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从前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现在也转过来,帮助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以色列人了。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地追杀他们。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这一次的胜利里面,有三心两意的扫罗,有为了利益跟随非利士人的希伯来人,有躲在山里,等有了好消息才出来追杀敌人的以色列人,也有凭着信心领头深入敌军的约拿单。
相信神愿意我们都像约拿单,都有那种“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的信心。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
复习问题
1. 参考《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4节和5节,那里说到隘口处的两座山叫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2. 参考《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8节到12节,约拿单在只有两个人、且不了解敌情的状况下,是如何根据神的旨意袭击敌人的?
3. 约拿单和扫罗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思考与应用
• 我是否曾随波逐流,认为大多数人所相信的就是正确的?
• 为了能在属灵的征战里有得胜的信心,基督徒应该拥有怎样的信心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