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扫罗被棄,大卫受膏(撒上15:24-16:23)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十课:扫罗被棄,大卫受膏(撒上15:24-16:23)上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前情回顾

很高兴又能一起来学习圣经。在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撒母耳记上》。在前面我们说过:《撒母耳记上》是一本记载以色列建立国家的历史书。其中包括了以色列开国的三个重要人物,就是撒母耳、扫罗和大卫。其中扫罗是以色列第一任的国王。大卫是第二任的国王,也是真正巩固以色列国的人。

至于撒母耳,他虽然不是以色列的王,但他却是膏扫罗和大卫的先知兼祭司。以色列整个立国的基础,也是透过撒母耳给他们奠定的。

我们说过:神允许以色列人有君主的政体,不过,在以色列立国的时候,神已经让撒母耳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晓得,他们的君主政体,和他们周围那些外邦国家的君主政体,是不一样的。这意思就是说:以色列的王只能是神的仆人,是为神来带领以色列百姓的王。因此做王的人不能够为所欲为,给自己作打算;而是要完全服在神的权柄底下。

所以,当扫罗攻打亚玛力人回来,没有照着神吩咐他的、灭尽亚玛力人一切所有的时候,扫罗已经违背了神的吩咐。我们在前面读到扫罗怜惜亚玛力王亚甲,又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和一切美物。甚至给自己立了纪念碑。这都表示扫罗所关心的,是他自己的财富,是他自己的荣耀;而不是神的荣耀。

扫罗把为神而进行的争战,变成了搜刮战利品,抬高自己身价的机会。这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神立他做王的条件。这个时候,神就可以废掉他的王位了。

在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撒母耳记上》第15章前半部分的经文,但是有些没有做详细的讲解,今天来做一些补充。

《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17节到19节写着说:“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做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

结果扫罗怎么回答呢?在第20节和21节:“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于耶和华你的神。'”扫罗自己做错了事,当神责备他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悔改,反而把责任推给百姓,说是百姓要用这些献给神。这样的人品,实在不配做一个君王。

扫罗身为一国之君,应该站在神的一边,来保护以色列百姓,带领以色列百姓的。现在,他这么说: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他既不应该用百姓来作挡箭牌,为自己开脱,更不应该听百姓的话,把神的话放在一边。

扫罗的所作所为,已经表现出他的目中无神了。所以,在第22节和23节那里,撒母耳要对扫罗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做王。'”撒母耳上面说的这些罪,就是背逆、顽梗。一个不听从神的人,就等于他心里还有别的偶像,还有别的顺从的对象。

这个对象可能是自己的面子,可能是自己的名声,可能是自己的利益,可能是自己的爱好,等等。不过,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我们用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什么属灵的借口,我们都是和扫罗一样,不要神做王,神也不能再使用我们了。因此,我们真的是要很小心,不要落到和扫罗一样的地步。

扫罗对撒母耳认罪(15:24-31)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扫罗对撒母耳的话有什么反应。我们来读《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24节和25节:“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扫罗是如何认罪的呢?他还是坚持说:他是听从百姓的话才这么做。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悔改。

更何况扫罗要求撒母耳同他回去,也不是因为他要敬拜神,顺服神的吩咐,而是因为他要保持他的面子。还有,他知道:如果百姓发现撒母耳不再支持他,神也已经厌弃他,他的声望马上就会一落千丈,以色列人马上就会不听他了。

所以在第26节和27节:“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做以色列的王。' 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 可见扫罗看见撒母耳要走,就真的惶恐了!

而撒母耳就正好用他这个被撕裂的衣襟作为比喻,告诉扫罗,他和以色列的王位也已经断绝了。我们看《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28节和29节:“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予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现代中文译本,对第29节的翻译是:“以色列的大能者—上帝不说谎,也不改变主意。他不是世人,他不改变主意。”

圣经这里用的“后悔”,是强调神不会像我们人那样,神不会受到自己的欲望、或者自己的情绪的影响,而随便改变自己所做的决定。神会因为人的改变而难过,但是,在神自己却没有转动的迹象。

这样,扫罗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不过,神还是有恩典的神:神知道在新的王还没有被预备好以前,假使扫罗的权柄受到这么大的挫折,整个以色列国就会四分五裂。所以,他让撒母耳最后答应了扫罗,和扫罗一起去献祭。

这就是在《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30节和31节所记载的事。《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30节和31节:“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 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

撒母耳诛亚甲王(15:32-35)

事实上撒母耳和扫罗回去,除了答应扫罗的要求,暂时不叫人知道神已经废掉扫罗的事情以外,撒母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亲自去除灭亚玛力王亚甲。

我们来读《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32节和33节“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 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

结果,撒母耳照着神要“灭尽”亚玛力人的吩咐,毫不留情地把亚甲王杀了。圣经说: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意思就是说,把亚甲杀死献给耶和华。这就是我们节目里所提过,“灭尽”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的都献给神。

我们接下去念《撒母耳记上》第15章第34节和35节:“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

撒母耳是一个有神的心肠的人。神“后悔”立扫罗做王,也就是刚才解释过的,神为着扫罗难过。那么,撒母耳为扫罗悲伤。这正是体会神的心呀。

那么,弟兄姊妹,我们有没有因为神的难过、而我们也难过呢?有没有因为神会欢喜,所以,我们也欢喜呢?有这样的感受,才是一个爱神,天天亲近神的人,才应该有的感觉。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根据《撒母耳记上》15章,说说扫罗是如何“认罪”的?

2.  根据《撒母耳记上》15章,说神“不至后悔”是什么意思?

3.  撒母耳回去后,又做了什么事?撒母耳此时对扫罗的感受是怎样的?

思考与应用

•  我是否会因为神难过而自己也感到难过,神欢喜,而自己也感到欢喜呢?

•  我自己身边的人不属神,我会难过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与撒母耳的感受相同吗?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