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概论和大卫的哀歌(撒下1:1-27)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一课:概论和大卫的哀歌(撒下1:1-27)下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大卫闻报基利波山之噩耗(1:1-16)

感谢赞美主,使我们可以一起读经。我们应从心里向神祷告,就是求神来使用这短短的一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神话语的供应和滋润。只要我们存着一颗谦卑顺服的心,神肯定会对我们说话的。

在前几课里,我们在《撒母耳记上》的最后,看见了扫罗凄惨的下场。因为扫罗不肯向神降伏,神也就不对他说话,而大卫凡事求问神,遵行神的旨意,神和大卫就特别亲密。

上一课我们在介绍《撒母耳记下》的时候,也说过:大卫其实是一个有很多软弱和很多失败的人。但是,因为他谦卑,因为他肯顺服神,所以他就得到神的称赞,说他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撒母耳记下》第1章。

《撒母耳记上》是结束在扫罗的死。我们也知道,原本《撒母耳记下》和《撒母耳记上》是连在一起的一卷书,这个“下卷”就是从扫罗的死说起的。

不过它的重点,却是放在《撒母耳记下》的主要人物大卫,对这件事情的反应上。我们来读《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1节到4节:

“扫罗死后,大卫击杀亚玛力人回来,在洗革拉住了两天。第三天,有一人从扫罗的营里出来,衣服撕裂,头蒙灰尘,到大卫面前伏地叩拜。大卫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以色列的营里逃来。’大卫又问他说:‘事情怎样?请你告诉我。’他回答说:‘百姓从阵上逃跑,也有许多人仆倒死亡,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也死了。’”我们在《撒母耳记上》第31章里说过:扫罗是在和非利士人打仗的时候阵亡的。

那个时候大卫正好投奔了非利士的迦特王亚吉,亚吉把他安置在犹大南边的洗革拉。当时亚吉要大卫和他们一起攻打以色列,但是其他的非利士首领不信任大卫,所以大卫到了前线,又只能折回洗革拉。可是,洗革拉已经被亚玛力人洗劫一空。他和跟随的人寻求神的旨意后,就靠着神的恩典,追上亚玛力人,把所有的妇女、孩子,和一切的财物、牲畜都抢了回来。

圣经这里说:他们回来,“在洗革拉住了两天。第三天”,就有一个人来向大卫报告扫罗战死的消息。这人“衣服撕裂,头蒙灰尘”,这是表示心里难过,非常哀痛。也就是说:大卫一看到这个人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来报凶信的了。

可是,我们若读了第5节到10节,就会发现这个人存心不正。

《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5节到10节:“大卫问报信的少年人说:‘你怎么知道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死了呢?’报信的少年人说:‘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见扫罗伏在自己枪上,有战车、马兵紧紧地追他。他回头看见我,就呼叫我。我说:‘我在这里。’他问我说:‘你是什么人?’我说:‘我是亚玛力人。’他说:‘请你来将我杀死,因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我准知他仆倒必不能活,就去将他杀死,把他头上的冠冕、臂上的镯子拿到我主这里。’”

这里有很多疑点。首先,这个少年人自己所说的话就前后矛盾。在第3节里,他明明告诉大卫:“我从以色列的营里逃来。”;到第6节,他又说:“我偶然到基利波山”,一个跟着扫罗去打仗的人,怎么偶尔会到基利波山呢?

并且,《撒母耳记上》第31章告诉我们,扫罗是被 “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他就自刎而死的。而这个少年人却说:是他把扫罗杀死的,这又是一个不能叫人相信的说法。

这个人很可能是在说谎话。他以为扫罗既然一直追杀大卫,那么,大卫肯定会大大报答那个杀扫罗的人。很有可能的是,他是那种躲在基利波山,想要趁火打劫,夺取死伤官兵财物的人。

然而,这个少年人看错了大卫,大卫从前两次有机会杀扫罗,却因为扫罗是神的受膏者,就不肯伤害扫罗。那么,现在大卫也绝对不会因为扫罗死了,就幸灾乐祸的。《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11节和12节就是这么说的:“大卫就撕裂衣服,跟随他的人也是如此,而且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是因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耶和华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

所谓“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这是中东民族对死去的人,一种特别哀悼的表示。也就是说:大卫非但没有像那个少年人所想的那样非常高兴,大事庆祝,反而像是扫罗的亲人一样,用最沉痛的方式来哀悼扫罗,以及所有那些死在战场上的以色列同胞。

大卫也没有放过这个自称杀死扫罗的少年人。我们来读《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13节到16节:“大卫问报信的少年人说:‘你是哪里的人?’他说:‘我是亚玛力客人的儿子。’大卫说:‘你伸手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怎么不畏惧呢?’大卫叫了一个少年人来,说:‘你去杀他吧!’ 大卫对他说:‘你流人血的罪归到自己的头上,因为你亲口作见证说:我杀了耶和华的受膏者’。少年人就把他杀了。”

这个少年人说,他是“亚玛力客人的儿子”意思就是说,他的父亲是寄居在以色列中间的亚玛力人。也就是说,他就是亚玛力人。不过,这个亚玛力人虽然住在以色列人中间,可是他显然不认识神。不认识神的受膏者有着多么神圣的地位,以致他胆敢用杀死扫罗而来邀功。

为扫罗及约拿单作哀歌(1:17-27)

而后来,大卫就是根据他自己的话来定他的罪,把他处死的。一个谋杀人的人应该以命偿命。更何况一个人干犯了神的主权,自己还大言不惭的说:他杀死了神的受膏者呢?这就叫做:偷鸡不着蚀把米,聪明反被聪明误。

接下来,《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17节和18节说:“大卫作哀歌,吊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且吩咐将这歌教导犹大人。这歌名叫弓歌,写在《雅煞珥书》上。”换句话说,大卫是照着古代中东地方的风俗,写了一首诗歌,来表达他对扫罗的景仰。

第18节说:“这歌名叫弓歌”,那么,这个“弓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弓歌”本来是一种战歌,是士兵在练习射箭,预备打仗的时候唱的。这种歌唱起来慷慨激昂。

至于这一节圣经所提到的“《雅煞珥书》”,这个书的名字在希伯来文的意思就是“正义者之书”,是古代赞美英雄的诗歌集。有了这个了解,我们不难想象:大卫是怎么样借着诗歌来表扬扫罗,而且要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都纪念扫罗的英勇。

下面就是这首“弓歌”的内容,我们先来读《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19节到21节:“歌中说:‘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不要在迦特报告,不要在亚实基伦街上传扬,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欢乐,免得未受割礼之人的女子矜夸。基利波山哪,愿你那里没有雨露,愿你田地无土产可做供物!因为英雄的盾牌在那里被污丢弃,扫罗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

您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些诗句里,几乎都是两句两句连在一起,描写一件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希伯来诗歌的特点。比方说:第19节里:“你荣耀者”和“大英雄”一样,都是说到扫罗,为扫罗的死惋惜。

第20节的“迦特”和“亚实基伦”也一样,是指非利士人的地方。“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欢乐”和“免得未受割礼之人的女子矜夸”就是说到,不愿意敌人因为扫罗的死而得意。

第21节里,大卫甚至诅咒基利波山,因为那是扫罗蒙羞的地方。从前的盾牌是用木头做的,外面包上皮革。经常需要抹上油,来保持他的光泽和耐用。所以,这里说到“盾牌...被污丢弃”,“盾牌...未曾抹油”,指的就是盾牌不再有主人了。

接着,大卫歌颂了扫罗和约拿单的英勇。《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22节和23节:“约拿单的弓箭非流敌人的血不退缩,扫罗的刀剑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扫罗和约拿单,活时相悦相爱,死时也不分离;他们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

这些话都是描写扫罗和约拿单所向无敌,受人爱戴。在《撒母耳记下》第1章第24节到27节,大卫哀悼扫罗和约拿单。并且要别人和他们一起来纪念他们。来看第1章第24节到27节:“以色列的女子啊,当为扫罗哭号!他曾使你们穿朱红色的美衣,使你们衣服有黄金的装饰。英雄何竟在阵上仆倒,约拿单何竟在山上被杀!我兄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我甚喜悦你,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情。英雄何竟仆倒!战具何竟灭没!”。

我们的心真应被大卫这种宽大感动。大卫非但没有因为扫罗的死而幸灾乐祸,反而赞许有加。这种不计个人恩怨,只看别人好处的态度,实在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品格。愿我们也来向神求这种品格。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从战场上赶来给大卫报信的少年人如何说话前后矛盾的?

2.  大卫是如何处置从战场赶来的少年人的?

3.  “弓歌”有什么特点和特色?

思考与应用

•  面对身边亲爱的人的离去,我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  我是否计较个人恩怨?面对不喜欢的人,我报持怎样的态度?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