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馬可福音第8章

马可福音8 - 耶稣是谁?

 

A.耶稣使四千人吃饱。

 

1.1-4)耶稣给门徒们信心的机会。

 

什么吃 :我 。我 饿 。门

 

a.我怜悯这众人,这情况与最近使那五千人吃饱的景况相似。我们同样看到饥饿的人群和满有怜悯的耶稣,所以耶稣向门徒们提出了一个难题: 我们该怎么办?

 

b.在这野地,从那里能得饼,叫这些让人吃饱呢? 我们可以想象耶稣希望祂的一个门徒会说,耶稣,你以前做过这件事。你可以再做同样的工作。耶稣希望他们能把祂过去的信实当作满足他们现在需要的应许。

 

25-10)耶稣和门徒们使众人吃饱。

 

。他 。又 。众 。人 ,随

 

a.你们有多少饼? 耶稣这次让他们放弃自己的食物。先前他们用了小男孩的食物,但这一次耶稣叫门徒们给。

 

b.吩咐众人坐在地上祂不是想让他们稍微吃点,而是想要为他们摆丰盛的筵席、美餐,所以吩咐他们坐下、叫他们吃饱。”(特拉普Trapp)

 

c.擘开,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开: 耶稣做了只有祂能做的——具有创造力的奇迹。但是耶稣让门徒去做他们能做的事——分发面包。

 

d.又有几条小鱼:门徒们好像没有把鱼给耶稣,直到看见祂能使饼多起来。他们需要确保我们把一切都交给耶稣是安全的。

 

i.“为什么之前没有人提到这些? 这岂是疑惑的门徒不拿出来、直等到看见饼多起来吗?显然,鱼是分开祝福的,然后像饼一样分发。”(艾恩赛德,Ironside)

 

e.他们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饭后,收拾的饼比一开始的时候更多。这是奇妙的预备。那七筐子表明神丰盛的供应。

 

i.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特殊的奇迹从未发生过。他们声称这仅仅是使五千人吃饱的复述。他们的主要论点是,门徒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忘记耶稣以前的工作?然而,即便是成熟的基督徒,在经历了神的大能和供应之后,有时也会继续在不信中行事。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B.法利赛人的酵。

 

1.(11-12) 法利赛人求天上的神迹。

 

他。 什么求

 

a.求祂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 在法利赛人的心里,这不是请求耶稣再行一个类似祂已经行过的神迹。他们要求从天上显个神迹,像以利亚求耶和华从天上降下的火一样(王上18)

 

i.试探祂: 这不是一次友好的会面。法利赛人试探耶稣行神迹,正如撒但在旷野试探祂一样。

 

b.耶稣心里深深地叹息: 这种攻击和它所显示的不信使耶稣很悲痛。祂对这些宗教领袖的不信和胆大妄为感到吃惊。叹息是身体上的,它的起因是属灵上的——一种不可调和的敌意,不可战胜的不信,以及即将到来的审判。”(布鲁斯)

 

i.这种对特殊神迹的要求是法利赛人对耶稣傲慢和骄傲态度的极端例子。本质上,他们在说,你创造了很多小奇迹。来吧,到大联盟来,让我们见识见识。

 

c.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 耶稣拒绝了,因为祂所行的神迹,不是要叫顽梗不信的人信服。相反,耶稣行神迹是为了显示神出于怜悯的大能。那些相信如果人们看到足够多的神迹就会相信上帝的人,以为自己比耶稣知道得更多。祂谴责了寻求神迹的一代人。

 

2.(13-15)耶稣警告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

 

。门 。耶

 

a.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这酵原不只是酵,乃是之前做饼剩下的一撮面。在古代,饼就是这样发酵的,从旧面团中捏出一小撮面团,就可以使新的面团膨起来。因此,酵就用来形容罪和骄傲的工作。一点点就可以腐蚀很多。

 

i.“有时犹太人用发酵这个词,就像我们用原罪人性的自然之恶这个词一样。”(巴克)

 

b.你们要谨慎:耶稣本质上是在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和希律人看待弥赛亚国的邪恶方式,因为我必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真理显明给你们。希律王和法利赛人都把神的国理想化,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柄。希律王看这国,多有政治的能力和权柄; 法利赛人看这国,多有属灵的能力和权柄。但他们仍然以这种傲慢的方式看待神的国。

 

3.(16-21)耶稣质问十二门徒为何不省悟。

 

。耶 什么因 ?你 ?我 。又 。耶

 

a.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当耶稣谈到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门徒一点也没有把它联系到属灵的事上去。他们所能想到的只是填饱肚子的饼,而不是喂饱灵魂的饼。

 

b.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 耶稣质问门徒缺乏理解力。由此我们知道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他们反思多一点,就可以懂得更多。

 

c.也不记得吗? 他们的理解应该基于看到耶稣已经做过的。我们总是可以把神过去的信实当作祂继续爱和关怀的应许。

 

i.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希望我们有一个耶稣讲过的话的录音,就可以听到祂说话的语气。这是一种表达愤怒、担忧还是沮丧的语调呢? 我们知道,即便当耶稣质问祂的门徒的时候,祂也是出于爱。

 

4.(22-26) 盲人得看见。

 

。耶 什么了 ?他 。随 。耶

 

a.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 亚当·克拉克对此有一个有趣的看法:“这很可能只是为了分离眼睑; 在某些失明的病例中,眼睑总是粘在一起的。只有神迹才能使视力恢复,因为基督按手在盲人身上,这人就好了。分开眼睑,不需要行什么神迹,所以只用自然的方法,就是用唾沫擦。

 

b.随后又放手在他眼睛上: 这是耶稣传道中唯一被记载的逐渐逐步的医治。这是耶稣使用的多种医治方法中的另一个例子。

 

i.耶稣在这个时候选择这种方法可能是为向祂的门徒显示他们的属灵的盲目——在前一段中所显示的——将会被医治,但只是逐渐的。

 

C.耶稣显明祂的使命。

 

1.(27-30)彼得认耶稣为基督。

 

?他 。又 。耶

 

a.人说我是谁? 耶稣问这个问题,不是因为祂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是因为祂扭曲地依赖别人的意见。祂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介绍一个更重要的后续问题。

 

b.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那些以为耶稣是施洗约翰的人并不真的认识祂,也不知道耶稣和约翰是在同一时期传道的。但约翰和以利亚都是国内的改革者,敢于反抗当时腐败的统治者。

 

i.也许认为耶稣是施洗约翰以利亚是因为人们希望有一个政治弥赛亚来推翻压迫以色列的腐败势力。

 

c.你们说我是谁? 门徒们可以知道别人对耶稣的看法。但是耶稣必须问他们,作为个体,他们对耶稣的信仰是什么。

 

d.你是基督: 彼得知道众人的意见——虽然称赞耶稣——是不准确的。耶稣远远超过施洗约翰、以利亚或先知。祂不仅仅是一位民族改革家,不仅仅是一位施行神迹者,不仅仅是一位先知。耶稣是基督,弥赛亚。

 

i.称耶稣为弥赛亚是正确的,但很容易被误解。在耶稣时代的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弥赛亚是一个政治和民族超人。在旧约时期接近尾声时,受膏者这个词有了特殊的含义。它象征着一个理想的国王,受上帝的膏并被赋予能力,以拯救他的人民,建立他正义的王国。”(韦塞尔,Wessel)

 

2.(31-32a)耶稣清楚地表明了祂的使命: 来,受死,然后复活。

 

。耶

 

a.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这是弥赛亚所必须行的,正如以赛亚书53:3-12等一些经文所预言的。祂必须,死后必须复活

 

i.耶稣的受难和死亡是必须的,因为有两大事实:人的罪和神的爱。虽然祂的死是人得罪神的终极表达,但也是神对人的爱最高表达。

 

b.祂明明的说这话: 这对任何期待或希望耶稣是国家和政治救世主的人来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打击。这就好像一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接近尾声时宣布,他将前往华盛顿,被拒绝并被处死。

 

i.“一个受难的弥赛亚! 不可思议! 弥赛亚是力量的象征,而不是软弱的象征。”(韦塞尔)

 

ii.“有时弥赛亚被认为是大卫家族的国王,但更多的时候,他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超人般的人物,闯入历史,重塑世界,最终拯救上帝的子民……弥赛亚将成为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征服者,将祂的敌人彻底粉碎。”(巴克)

 

3.(32b-33)彼得责备耶稣; 耶稣责备彼得。

 

。耶 退

 

a.彼得就拉着祂,劝他。彼得本是爱耶稣,却无意中被撒但利用了。你不必被魔鬼附身,就可以被他利用,我们需要警惕,以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用。

 

i.马太福音16:17-19让我们对这段经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马可福音8:29记载了彼得承认(你是基督)的信心。我们在马太福音中读到,耶稣就对他说,西 耶稣说了那赞美的话以后,就越发进一步建造彼得。不难看出彼得遵循了这些步骤:

 

彼得承认耶稣是弥赛亚。

耶稣赞美彼得,告诉他是上帝将这显示给他的。

耶稣讲述了祂即将面临的苦难、死亡和复活。

彼得觉得这是不对的,他相信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彼得斥责耶稣。

 

ii.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彼得敢于责备耶稣,那么他一定确信上帝告诉他的是对的,而耶稣是错的。问题出在彼得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能听见神的声音的能力。

 

彼得说的话与圣经不符。

彼得所说的与他属灵的权柄相违背。

 

b.退我后边去吧,撒旦!这是耶稣强有力的责备,但却是完全恰当的。虽然彼得在片刻之前是以神的使者的身份说话的,然后他就以撒旦的使者的身份说话了。耶稣知道阻止祂在十字架上的事工是有撒旦的目的的,耶稣不会允许这个目的得逞。

 

i.我们可以确定彼得并不知道他是为撒但说话,就像片刻之前不知道他是为神说话一样。成为上帝或魔鬼的工具往往比我们相信的要容易得多。

 

c.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耶稣揭露彼得是如何陷入这种撒旦的思维方式的。他没有刻意选择拒绝上帝而接受撒旦; 他只是把心思放在人的意思上,而不是神的意思上,撒但就利用了这一点。

 

i.彼得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说明了一颗真诚的心加上人的思想往往会导致灾难。

 

ii.彼得对耶稣的斥责是马可福音8:15中提到的酵的证据。彼得一心想着人的意思,他只把弥赛亚看作是能力和力量的化身,而不是一个受苦受难的仆人。因为彼得无法面对一个受苦的弥赛亚。他就责备耶稣。

 

4.(34)因为耶稣使命的特殊性,祂警告那些想跟随祂的人。

 

于是

 

a.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门徒听见耶稣将要受害,被弃绝,死在十字架上,这已经够难受的了。现在耶稣又对他们说他们也要做同样的事。

 

b.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耶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知道十字架是一种无情的死亡工具。十字架没有别的目的。

 

i.十字架与宗教仪式无关; 它与传统和属灵感觉无关。十字架是一种处死人的方式。在耶稣死后的20个世纪里,我们将十字架净化并仪式化了。如果耶稣说:“每天走下死囚区,跟随我,我们将如何接受? 背起你的十字架不是一次旅程; 这是一次单程旅行。

 

Ii“背十字架指的不是生活中的一些烦恼。相反,它涉及到十字架的道路。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已经被定罪的人,被要求背起他的十字架,直到行刑的地方,就像耶稣被要求做的那样。”(韦塞尔)

 

iii.“路德说,每个基督徒都必须是一个背十字架者,他们所做的一定比那些为自己制作木制十字架,并把它们背在背上,让全世界嘲笑他们的僧侣们要多一些。”(特拉普)

 

c.耶稣使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同等重要。两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十字架不是为了自我推销或自我肯定。背十字架的人知道他们救不了自己。

 

i.“舍己不等于自我否定。当我们为了一个好的目的,偶尔放弃一些事情或活动时,我们就在舍己。当我们舍己的时候,我们就在基督面前交出自己,并决心顺服祂的旨意。”(斯比)

 

ii.舍己意味着过以他人为中心的生活。耶稣是唯一完美地做到如此的人,但我们要跟随他的脚步(跟从我)。跟随耶稣最简单的就是: 祂背着十字架,走下死囚区; 跟随祂的人也必如此。

 

5.(35-9:1)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背起我们的十字架跟从耶稣。

 

。人 什么益 ?人 什么换 ?凡 耀 使 。耶

 

a.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我们必须这样跟随耶稣,因为这是我们得着生命的唯一途径。听起来很奇怪,除非你和耶稣一起走下死囚区,否则你永远不会活下来。但就是这个意思。你若不先死,就不能复活。

 

i.你种下一颗种子时,你没有失去它。尽管它看起来已经死了而且被埋了。相反,你让种子自由地成为它一直想要成为的样子。

 

b.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避免和耶稣一起走下死囚区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得到整个世界,但最终失去一切。

 

i.耶稣自己有机会藉著敬拜撒但(4:5-8)来赢得世界,但祂却在顺服中找到生命和胜利。

 

ii.令人惊讶的是,在耶稣面前这样生活的人是真正快乐的人。把我们的生命完全奉献给耶稣,以他人为中心生活,并没有剥夺我们的生命,反而增加了我们的生命。

 

c.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与耶稣同走死囚区是不容易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与一个被唾弃和处死的人交往。然而,我们若以祂为,祂也必以我们为

 

i.“如果耶稣基督是以一个强大而富有的人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上,披着世俗的荣耀和荣誉,祂就会有许多的信徒,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假冒伪善者。”(克拉克)

 

ii.耶稣将在荣耀中再来,我们若与世界,与肉体,与魔鬼作对,就必在荣耀中有份。

 

iii.大多数人认为跟随耶稣就是遵从惯例。事实上,耶稣呼召我们要反抗这个世界的既定秩序。我们被呼召来反抗肉体的专制,反抗对世界的恐惧和屈从,反抗人类的传统。耶稣鼓励奴隶造反,罪的奴隶、撒但的奴隶、和世界的奴隶反抗他们的主人。

 

d.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 与耶稣同行并不仅仅意味着死亡和十字架的生活。也意味着神国度的能力和荣耀的生活。耶稣应许祂的一些门徒那能力和荣耀的一瞥。

 

i.“耶稣在三个门徒面前荣耀的显现,呼应了一些人将要看见的确据。”(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