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路加福音第16章

路加福音第16章——金钱和公义。

 

A.    不义管家的故事。

 

1.1-8节)不义管家所做的事情。

对门:“有一个主的管家,人向他主人告他浪主人的物。主人叫他来,:‘我听事怎么呢?把你所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做我的管家。’那管家心里:‘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作什么?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家里去。’于是,把欠他主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你欠我主人多少?’:‘一百油。’管家:‘拿你的,快坐下写五十。’一个:‘你欠多少?’他:‘一百石麦子。管家:‘拿你的,写八十。’主人就夸奖这的管家作事明,因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比光明之子更加。”

 

a.耶稣又对门徒说:这一章的场合似乎与前一章不同。在这里,耶稣教导的是门徒,而不是路加福音15:1-2中所提到的众人。然而,当耶稣教导他的门徒时,一群法利赛人也在听(路16:14)。

 

b.有一个财主的管家管家就是经理,尤其是指管理资金或财产的经理。在耶稣所讲的故事中,管家的主人(财主)听说管家欺骗了他(浪费主人的财物),要求管家做出解释。

 

i. “这个管家一直侵吞主人的财产。”(巴克莱)

 

ii.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是每个人都将要听到的话,无论是罪人还是圣徒。所有人都必须做出某种程度的交代,我们要向神交代。司布真曾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我们的时间、才能、物质和影响力做出交代。

 

iii.我们每个人的管家身份总有一天会结束。传道人的声音、才能和力量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这世上的财富即使在今生也未必能持久。母亲对孩子的管理会大大地改变和减弱。如果耶稣没有先来,我们将死亡,从今生进入来生。

 

c.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作什么?当管家知道自己要向主人交代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管理不善要暴露出来,也知道其他选择对他没有吸引力(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d.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故此,管家和他主人的债务人成了朋友,他以低于他们实际欠债额与他们结账。因为管家知道他要向主人交账,所以他就利用当前的职位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准备。

 

e.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虽然主人不认可管家的行为,但实际上却认可他的精明。耶稣补充说,他那个时代的商人(今世之子)在管理财物上,比神的子民(光明之子)管理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更聪明、更大胆、更有远见。

 

i.有些人认为在耶稣所讲的比喻中,这是最难理解的一个,因为耶稣似乎用一个明显不诚实的人作为门徒的榜样。然而,神有时会用我们所熟悉的邪恶事情来举例说明某一个观点,却不称赞事情本身。这个原则的另一个例子是保罗用战争和奴隶制来说明基督徒的生活。

 

ii.然而,这个不诚实的管家在几个方面上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首先,他知道自己将被要求为自己的生活交账,而且他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基督徒应认真思考这个概念,他们将被要求交账,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处理我们主人的事务,这个概念可能是一种喜乐。其次,他利用目前的职位安排一个舒适的未来。

 

iii.耶稣的评估仍然是真实的: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如果我们以今世之子追求利益、快乐的精力和热情来追求神的国,我们将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可以说,可口可乐比耶稣基督的福音传播得更广,这是教会的耻辱。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iv.“基督徒啊,你们要进到世人中间去,别让人这么说:魔鬼的学者比基督的门徒更勤奋认真。”(麦克拉伦)

 

2.9节)以永恒的眼光使用金钱。

“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a.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耶稣转移了比喻的原则,提醒我们要使用现今的资源提前为永恒做计划。

 

i.不义的钱财:“‘钱财’这个词源自古亚拉姆语玛门mammon),原意是‘人所信赖的东西,’所以是财富。”(佩特)

 

ii.耶稣称它为不义的钱财,因为财富承诺很多,却一无兑现;它激发假的希望信心;它使人依靠它获取幸福,却使人失去神的救恩和永恒的荣耀。(克拉克)

 

b.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世上到处都是理财师和理财顾问;基督徒学习如何明智地使用钱财是有好处的。然而,大多数基督徒谈论明智管理钱财的时候,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项长期投资:以永恒的眼光来投资,着眼于一个永存的帐幕

 

i.重要的是现在就为主投资你的资源;我们大多数人都等到自己觉得足够了之后才投资。

 

ii.很久以前(1992年)有个机构做过一项调查,当人们被问到他们需要挣多少钱才能实现美国梦时。那些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人认为他们大概需要5.4万美元。那些年收入10万美元左右的人认为若他们的年收入达到19.2万美元,就能实现这个梦想。这些数据表明,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收入必须翻一番才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现在就能过上。

 

3.10-12节)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在大事上也不倘若你在不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钱财托付你呢?倘若你人的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自己的西?”

 

a.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耶稣所说的话中,钱财被视为最小的事之一。因此,如果一个人不能忠心地管理最小的事,就不应该信任他能忠心地管理大事

 

i.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虚伪和不忠心的,他是否懂得如何表现出基督徒的形象不重要;他在属灵生活上也必定是虚伪和不忠心的,不应该把真实的钱财(属灵财富)托付给他。

 

b.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神的子民中做领袖的,必须善于管理自己的钱财。如果一个人在神面前不能对被赐与的钱财忠心,他怎么能忠心地照管人呢?

 

i.当然,这并不是说教会领袖必须很富有或赚很多的钱。问题是他们如何管理神赐给他们的资源,而不是他们的资源有多丰富。

 

ii.不幸的是,当涉及到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的问题时,有太多的基督徒愿意把他们的灵命托付给一个甚至不能管理不义钱财的人照管。

 

c.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耶稣在此似乎是指我们所有的财富都属于神,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是在管理他的资源。我们若在这事上忠心,将会带来祝福,让我们管理我们自己的资源(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i.“神将钱财交给人,以此试验人,这样,他就可以知道在新耶路撒冷的市场上当信赖他们到什么程度。”(迈耶)

 

4.13节)没有人能同时对两个或更多的主人保持忠心。

“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那个,就是重那个;你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a.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有两个主人与同时做两份工作不同。耶稣想到了主人和奴仆的关系。一个奴仆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主人。

 

i.耶稣说侍奉侍两个主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你认为你能成功地服侍两个主人,那你就错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金钱和神,但他不能同时侍奉金钱和神。

 

ii.无疑,耶稣在这里谈论的是。许多人他们爱神,但他们对金钱的侍奉表明他们实际上并不爱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在服侍谁或服侍什么?其中一个方法是参照这个原则:为你的神牺牲。如果你愿意为金钱牺牲,但不愿意为耶稣牺牲,不要欺骗自己:金钱就是你的神。

 

iii.1990年的一个星期五下午,一个商人踉踉跄跄地走到他洛杉矶办公室的台阶上。他胸部中枪,濒临死亡之际,他口里呼喊着他三个孩子的名字。但他手里仍然紧握着价值一万美元的劳力士手表。他是一连串劳力士抢劫案的受害者,他为他的神做出了牺牲。

 

iv.《洛杉矶时报》1992年讲述了米歇尔的故事。米歇尔是一名非常成功的作家和编辑,她担心有一天她丈夫发现她花了多少钱为自己购物,所以她有秘密信用卡、秘密邮箱等很多工具,向丈夫隐藏自己的秘密。她解释说:“我挣的钱跟我丈夫一样多……如果我想从泰勒那里买一套500美元的套装,那是我应得的,我不想为此争论不休。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撒谎。”去年,她丈夫强迫她销毁了一张信用卡,结果她没有告诉丈夫就偷偷去办了一张新的。“我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他发现我的新信用卡,他会杀了我的。”

 

v.一名小学老师解释说:“男人就是不明白购物是我们的挚爱。”尽管她承认有些月份,她的工资只够支付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她调侃说:“走进南海岸购物广场的大门,就像走进了天堂的大门。神造了汽车后备箱,让女人把购物袋藏在里面。

 

vi.一个名叫玛丽的年轻职业人士解释说:“购物是我的消遣。这是我放纵自己的方式。当你走进商场并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店时,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占据了一切,你会被它吸引住。

 

b.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富有,所以不是金钱(玛门)的奴隶。但你不一定非要富有才会侍奉玛门;穷人和富人一样,都可能贪心和贪婪。

 

i.当人侍奉神时,金钱会得到有益的使用。而当人侍奉玛门时,神的要求就被忽略了。”(摩根)

 

ii.“世人的智慧(如鸵鸟的翅膀)可使他在世上及世事上超越别人,却永远无法帮助他获得属天的智慧。”(特拉普)

 

iii.“被金钱占有是最可怕的诅咒,因为它会使人的心变得刚硬,麻痹人的最高贵能力。但对于被神拥有的人,金钱是一种祝福,成为他怜悯他人的工具。”(摩根)

 

5.14-15节)耶稣回应法利赛人的嗤笑。

法利人是贪爱钱财,他见这一切,就嗤笑耶稣对们说:“你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的心,神却知道;因人所尊的,是神看可憎。”

 

a.就嗤笑耶稣法利赛人的嗤笑是基于他们的私利。他们是贪爱钱财的。我们拒绝耶稣的信息,往往是因为它太戳到我们的痛处了。

 

i.嗤笑:“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他们对他嗤之以鼻。”(巴克莱)

 

b.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在人面前自称为义是一回事,因为花言巧语和可爱的微笑能欺骗人。但你们的心,神却知道。若你服侍其它的主,无论别人怎么想,你在神面前都不能称义。

 

i. 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对有些人来说是安慰,但对其他一些人来说却是诅咒

 

c.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神使用不同的价值观来判断我们的心。人们尊敬某个人,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富有或他们在公共场合所表现的灵性;但神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

 

6.16-18节)神之律法的不变本质。

律法和先知到止,从此神国的福音开了,人人努力要去。天地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容易。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a.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耶稣指出,施洗约翰的传道标志着神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已经结束。从此(约翰的传道是结束的时间)新约的福音来了,福音的命令与律法不同,但它成全了律法。

 

b.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在耶稣的时代,有数百名革命者想通过暴力带来神的国。虽然我们不效仿他们的暴力行为,但应当效仿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意愿,以及他们渴望看见弥赛亚做王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在打仗

 

i.佩特认为努力要进去并不是描述必须以适当的努力和热情追求神的国。相反,他认为这个短语描述了恶魔的力量(及他们的人类代理人)试图强行进入、破坏或摧毁神国的工作,是描述对耶稣所做工作的抵挡。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都是正确的。

 

c.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耶稣谈到神在施洗约翰传道后所开始之工作的新方面时,他不想让任何人误以为神之工作的新方面忽视或忽略了律法

 

i.但是我们要努力进去的新命令并不是一个反抗命令,这是一个降服和顺服神的新命令,他的新命令成全 了律法。

 

d.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例如,关于婚姻的律法仍然具有约束力——不管一些拉比试图如何解释。有些拉比教导说,如果一个女人煮糊了丈夫的早餐,就可作为离婚的理由。另一些拉比认为找一个更漂亮的女人是可以接受的离婚理由。

 

i.耶稣在这里教导了关于婚姻和离婚的理念,我们若没有周全地考虑他的全部教导,就根据他的孤立陈述来建立教义,是非常危险的。

 

ii.因为耶稣也教导说,犯奸淫是可以接受的离婚理由(太5:31-3219:7-9),后来使徒保罗补充说,被不信的配偶离弃也是可以接受的离婚理由(林前7:15)。因为有这两个明确的考量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视耶稣在这里的命令是指没有合乎圣经的理由休妻另娶的这人就是犯奸淫

 

iii.耶稣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在新约之下(从施洗约翰的传道开始),神仍然关心他的律法和我们的顺服。

 

B. 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

1.19-21节)拉撒路和财主在世上的时候。

“有一个主,穿着紫色袍和麻布衣服,天天奢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身生,被人放在口,要得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并且狗来舔他的。”

 

a.有一个财主耶稣并没有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比喻,他没有在任何比喻中指出一个人的名字(就像在这里指出这个可怜穷人的名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耶稣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他从永恒的角度所知道的实例。

 

b.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财主显然很富有,他穿着细麻布衣服(奢侈而昂贵),天天大吃大喝(在当时,大多数人一年只会奢华宴乐几次)。

 

i.奢华宴乐:“用来描述宴乐的词,就是用来描述美食家吃异国风味和昂贵菜肴的词。他天天都这样做。”(巴克莱)

 

ii.没有提到这个富人的名字,但传统上人们给他取名叫财主,这在拉丁语里是富人的意思。

 

c.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离财主不远的地方——财主门口——躺着一个穷困潦倒的病人。这个财主除了忽视拉撒路外,并没有对他什么不好的事情。

 

i.“这两个人日复一日地这样相处,两人相距不到二十米,然而却像隔着大海。(莫里森)

 

ii.“拉撒路这个名字是以利亚撒的拉丁语形式,意思是神是我的帮助。”(巴克莱)

 

iii.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当时的人是用手吃饭的,在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人们会用大块的饼擦手,然后把它扔掉。这就是拉撒路所等待的。”(巴克莱)

 

iv.狗来舔他的疮耶稣用这些强烈和令人作呕的细节描述了乞丐的痛苦。

 

2.22-23节)拉撒路和在阴间的财主。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去放在伯拉罕的怀里。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受痛苦,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拉撒路在他怀。”

 

a.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两人最终都死了。拉撒路在世上甚至连葬礼都没有,但他在天上却得着荣耀,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这个财主有风光的葬礼,却没有天使的护送,也没有令人愉快的归宿。

 

i.显然,当乞丐被天使带去时,带去的是他的灵魂,即他的非物质和永恒方面的存在。除了被天使带去外,财主所经历的也跟乞丐一样。他的尸体被埋葬,留在地上。但他却在阴间受痛苦

 

ii.“可以用下列三个方法之一解释在亚伯拉罕怀里的意思。”(佩特)

 

·       意思是人死后,义人会因着信心归到列祖那里(创15:1525:8)。

·       表示一种父爱和父的看顾,如约翰福音1:18(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       表示坐在筵席的贵宾席位上,如约翰福音13:23

 

iii.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拉撒路得救是因为贫穷,同样地,也决不要以为财主在阴间受痛苦是因为他富有。拉撒路必定与真神有真正的信心关系,而财主却没有。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信心变得更容易或更困难,但并没有创造信心。

 

b.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财主离拉撒路不远,然而,他是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他所在的地方充满了痛苦和折磨,而拉撒路却享受着亚伯拉罕的安慰和照顾。

 

i.“毫无仁慈的惩罚,毫无怜悯的痛苦,毫无救助的悲伤,毫无同情的哭泣,永无止境的灾祸,永无尽头的折磨,这些都是超乎想象的。”(特拉普)

 

c.他在阴间受痛苦耶稣在这个故事中描述了一个他称为阴间的地方,它似乎是死者的共同居所。财主和拉撒路不在同一个地方,但彼此相距不远。可以说他们在同一个地方(阴间)的两个不同区域,一个是痛苦区,另一个是安慰区(亚伯拉罕的怀里)。

 

i.从耶稣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暗示,这个世界过去和现在均存在。根据耶稣的描述,我们可以说,那个时候——在耶稣完成十字架的工作之前——死人的灵或灵魂去了一个叫阴间的地方。有些人在阴间里得安慰和安息,另一些人则受烈火的折磨。

 

ii.阴间是一个希腊词,但它的意思似乎与表示“死人之地”的希伯来词Sheol(冥府,中文圣经翻译为“阴间”)大致相同。冥府没有直接提到痛苦或永恒快乐。冥府的意思是坟墓,旧约对来世的理解远不如新约清楚。

 

iii.严格来说,阴间不是地狱,也不是被称为火湖的地方。地狱(Gehenna)是一个从希伯来词借用来的希腊词。耶稣在马可福音9:43-44中提到了地狱gehenna),这是希伯来词“欣嫩子谷”的希腊语翻译,欣嫩子谷位于位于耶路撒冷城外,人们在那里崇拜摩洛和用活人献祭,因此那个地方被玷污了(代下28:1-3;耶32:35)。那里也是一个垃圾场,人们在那里焚烧垃圾和废物。欣嫩子谷里阴燃的火和吃腐肉的虫子,使它生动和令人印象深刻地描绘了被诅咒者的命运。启示录20:13-15也称这个地方为“火湖”,是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地方(太25:41)。

 

iv.阴间是一个等候最后审判之日的地方(启20:11-13)。然而,由于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大工,死去的信徒就不再需要等待,他们直接去到天堂与主同在(林后5:6-8)。我们有理由认为,当耶稣到阴间执行他的救赎工作(徒2:24-27,徒2:31),以及当他到阴间去传道(彼前3:18-19)时,他释放了阴间的被囚者(弗4:8-9;赛61:1)。耶稣的救赎工作和传道,为像拉撒路这样凭着信心等候的人提供了救恩(来11:39-40),也给恶人和不信之人的定罪封上印记。

 

3.24-26节)财主的请求。

就喊着:‘我祖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拉撒路来,用指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因我在火焰里极其痛苦。’伯拉罕:‘儿啊,你回想你生前享福,拉撒路也受苦,如今他在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a.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财主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信心之父也没有否认他。然而有亚伯拉罕为祖宗也不足以使他能逃脱来生的痛苦。现在财主是乞丐,恳求亚伯拉罕。

 

i.再次,财主受痛苦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是因为他没有活出一个充满爱和信靠神的生命,这一点可从他的日常生活中看出来。在耶稣的这个故事里,亚伯拉罕比财主更富有。

 

b.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即使是在来生,这个财主也自以为高人一等,把拉撒路当作他的仆人。这说明死亡并没有带走他的权利和地位意识。

 

i.“他不能说他不认识拉撒路,因为他立刻认出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所以,对于他的悲剧,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思考。”(莫里森)

 

ii.死亡也没有拿走财主的欲望,只是那种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这是真正的痛苦,他甚至非常渴望得到一点点安慰。

 

c.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财主在世上的生活享尽了一切人间福乐;然而他没有与人分享,也没有使用它们为自己预备来生。

 

i.因此,这个财主与前面不义管家的比喻形成了鲜明对比(路16:1-12)。不义的管家利用他当前的职位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准备,但财主没有。

 

d.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这个财主虽然能看见亚伯拉罕,也能跟亚伯拉罕说话,但是他完全无法靠近亚伯拉罕。他们之间深渊限定,他们的命运被永远固定了。

 

i.我们记得,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财主的灵或灵魂上,即他的非物质存在部分。他的身体仍被埋在坟墓里,但他并没有停止或暂停存在或知觉。

 

ii. 我们看不到灵魂沉睡或毁灭的概念,也没有看到灵性逐步发展或转世的概念。此外,这里没有暗示到炼狱或补救洁净。据推测,这个深渊是神确定的。(佩特)

 

4.27-31节)财主关心他的众弟兄。

:‘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拉撒路到我父家去,有五个弟兄,他可以见证,免得他也来到痛苦的地方。’伯拉罕:‘他有摩西和先知的可以听从。’:‘我祖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那里去的,他必要悔改。’伯拉罕:‘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也是不听。’

 

a.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故事再次强调,现在为乞丐的是财主,而不是拉撒路。

 

b.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我们再次看到,这个财主仍然认为拉撒路是他的仆人。他请求亚伯拉罕差遣拉撒路去执行另一项任务(也许是在梦里或异象中),这一次是为了他五个弟兄的好处。

 

i.显然,即使这个财主已经进入来世,但他仍然记得并关心自己的亲人。他的记忆没有被抹去,或是被赋予新的意识。

 

c.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现在财主知道关心别人,希望别人不要受痛苦。活在世上的时候,他完全不关心此事,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若是他自己能到弟兄那里去,他就会去。但他似乎明白,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甚至都没有提出要求。

 

i.提到五个弟兄表明财主第一次为别人着想,而不是只考虑他自己。不幸的是,当他为别人着想时,一切均为时已晚。

 

d.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亚伯拉罕指出,这个财主的弟兄有逃避阴间痛苦的一切必要信息。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照他们所说的去行,就足够了。

 

i.亚伯拉罕说:“路加用历史现在时来描述亚伯拉罕的回答: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佩特)

 

ii.“科学之手搜遍神所造的万物,却只证明了启示的真理;被掩埋的城市和消亡国家的整个历史,只宣扬了圣经是真实的这个真理;遥远东方的每一片土地,一直在述说和确认圣经的预言。假如人面对这一切还是不相信,你认为有一个死人从坟墓里出来,就能说服他们相信吗?(司布真)

 

iii.“如果神手中的圣经不足以让你相信基督,那么,即使有天使或得荣耀的圣徒从天上下来,或者神亲自降临地上向你传道,你还是会顽梗不化和得不到祝福。”(司布真)

 

e.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这个财主立即表示反对,他知道他的家人轻视摩西和先知的话。他绝望地以为,如果有人从死里复活,将比神的道更有说服力。然而,那不会更有说服力,因为人若不相信神的道,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i.财主知道他的弟兄必须做什么,以及他没有做什么:悔改。他错误地以为,若有一个人从死里复活,就会说服他们,但亚伯拉罕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不信的人认为圣经对审判和地狱已经讲得太多,他们不想再听,即使这个信使来自另一个世界。

 

ii.当然,耶稣从死里复活了,但还是有许多人不相信。此外,一个名叫拉撒路的人也从死里复活了(约11:38-44),但宗教领袖不但不相信他,反而试图杀掉他(约12:9-10)。

 

iii.通过这个故事,耶稣说明了依靠神迹领人归主的弱点。我们很容易认为,如果人看到一个足够壮观的神迹,他们就会不得不相信。但唯独听神的道才能使人产生得救的信心(罗10:17);在使人相信基督的工作上,神迹可能起作用,也可能不起作用。神借着他的道做工,有能力使人得救。“他宣称,圣经本身就像从死里复活的人传达信息一样,是带有能力的。”(摩根)

 

iv.“虽然教堂墓地理当闯进人们的生活,直立在否认基督教真理的异教徒面前;但我断言,我相信全世界的教堂墓地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服他们。不信的人将会不断地要求更多的证据。(司布真)

 

v.“我相信从亚伯拉罕怀里出来的拉撒路的传道,不会比从祭坛上取下来的红碳沾过嘴唇、还活在世上的传道人更优秀。”(司布真)

 

vi.这个财主失丧不是因为他富有,而是因为他不听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话。许多人也将会由于同样的原因失丧。

 

vii.从某种意义上讲,耶稣故事中的财主与法利赛人等宗教领袖非常不同。财主过着奢华宴乐的生活,而法利赛人是严格、守纪和超自我约束的。然而他们在某些方面上是一样的:他们漠视周围的穷人,藐视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当耶稣教导、关心税吏和罪人时,他们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冒犯(路15:1-2)。两条河可能相距百里,但却是从同一个湖里流出来的。(莫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