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因为撒玛利亚人和以色列人有着历史上的联系,他们的信仰是摩西律法中的诫命和仪式的结合,并加上各种迷信。在耶稣的时代,大多数犹太人鄙视撒玛利亚人,对他们的厌恶甚至比对外邦人更多——因为从宗教上讲,他们是“混血儿”,信仰折衷主义者和“杂种”。撒玛利亚人自己在基利心山上为耶和华建造了圣殿,但犹太人在公元前128年左右将其烧毁,这显然使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iii. 他们从耶路撒冷,经过约旦河外的境界到达加利利。这是相当长的时间,但避免了与撒马利亚人接触。那些不那么严格遵守这一点的人却会穿过撒玛利亚。”(莫里斯)
约翰福音4 -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和一个大臣遇见耶稣
A. 撒玛利亚妇人。
1. (1-4) 耶稣从犹太经过撒玛利亚,来到加利利。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a. 主知道······祂就离了犹太: 耶稣知道,因为祂声望的上升,很快就会与宗教机构(其中包括法利赛人)发生冲突。然而,耶稣知道在耶路撒冷对抗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祂回到了加利利。
b.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第一次提到耶稣施洗的工作是在约翰福音3:22。耶稣认为做约翰施洗的工作是同样重要的,因为那是悔改和洁净的示范,为迎接弥赛亚做准备。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施洗工作中,耶稣把这项工作委派给祂的门徒。
i.这也意味着当门徒们在五旬节开始基督徒的施洗(使徒行传2:41),他们先前施洗的经历与悔改、洁净和认同弥赛亚的工作有关。
ii. “通过施洗,就证明自己所作的,和前人作的一样。祂若自己不施洗,就会使人觉得祂的地位比施洗约翰优越。(戈代,引自莫里斯)
c.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虽然从耶路撒冷到加利利,穿过撒玛利亚是最近的路,但是虔诚的犹太人经常避开这条路。这是因为许多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不信任和厌恶。
i.当巴比伦人征服了南部的犹大王国时,他们俘虏了几乎所有的人口,把他们流放到巴比伦帝国。他们留下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因为他们不想让这些卑微的人去巴比伦。这些被遗忘的人与其他慢慢进入该地区的非犹太民族通婚,撒玛利亚人作为一个民族和宗教团体就渐渐形成。
ii. 因为撒玛利亚人和以色列人有着历史上的联系,他们的信仰是摩西律法中的诫命和仪式的结合,并加上各种迷信。在耶稣的时代,大多数犹太人鄙视撒玛利亚人,对他们的厌恶甚至比对外邦人更多——因为从宗教上讲,他们是“混血儿”,信仰折衷主义者和“杂种”。撒玛利亚人自己在基利心山上为耶和华建造了圣殿,但犹太人在公元前128年左右将其烧毁,这显然使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iii. 他们从耶路撒冷,经过约旦河外的境界到达加利利。这是相当长的时间,但避免了与撒马利亚人接触。那些不那么严格遵守这一点的人却会穿过撒玛利亚。”(莫里斯)
iv.上面说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这种需要不是因为旅行安排或实际需要,而是因为那里有人需要听到祂的话。
2. (5-9) 耶稣来到撒马利亚叙加的一口井旁。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a. 在那里有雅各井,叙加城是古示剑,是撒玛利亚人的京城。
• 这就是亚伯兰从巴比伦来到迦南时第一次到达的地方。(创世纪12:6)
• 这是神最初在迦南向亚伯兰显现的地方,神再次应许将这地赐给亚伯兰和他的后裔。(创世纪12:7)
• 亚伯兰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世纪12:8)
• 雅各和他的妻子儿女,从拉班那里寄居回来,平平安安地到了这里。(创世纪33:18)
• 在那里,雅各用一百块银子,从迦南人哈抹手里买了一块地。(创世纪33:19)
• 雅各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伊利伊罗伊以色列(创世记33:20)。这就建立了雅各和锡加的雅各井之间的联系。
• 示剑也是雅各的女儿底拿被强奸的地方,雅各的儿子们为了报仇屠杀了示剑城的人。(创世纪34)
• 这就是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从前在一次没有记载的争战中,雅各在亚摩利人中间,用弓用刀夺了那地。(创世纪48:22)
• 约瑟的骸骨从埃及被抬上来之后,最终埋葬在这里。(约书亚记 24:32)
• 在这里,约书亚与以色列人立约,重申他们对以色列神的应许,并宣布,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
i.“有些人认为,士剑的意思是“醉了”,起初是犹太人对示剑的蔑称。”(阿尔福德)
b. 走路困乏: 走了一天的路,耶稣困乏了。约翰一直在谨慎地向我们展现耶稣是神,但也想让我们知道耶稣不是一个超人。耶稣真正地屈服于人类的局限性。
i.就坐在井旁: “这个小小的词似乎有一种难以用英语再现的力量。显然,这是为了表达极度疲劳的感觉。”(麦克拉伦)
ii.“虽然我们的福音传道者坚持说,是圣道在耶稣里成为肉身,但他同时也强调说,那圣道成为的是‘肉身’。”(布鲁斯)
iii. “毫无疑问,今天撒马利亚人、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称雅各的‘泉’为雅各的‘泉’或‘井’。’”(特伦奇)
c. 约有午正:按约翰的计算,那时是正午,正热的时候。耶稣又累又热,肯定想喝点清凉的饮料。
3. (7-9)耶稣和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说话。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a. 撒玛利亚有一个妇人来打水: 这妇人在一个不寻常的时候来打水而且是独自来。通常,女性会在一天的早些时候来取水,而且是成群结队地来。她也许是突然的需要,也许是社会的弃儿,被社区里的其他女人排斥。
i.女人通常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候结伴来打水。”(布鲁斯)
ii. 亚当·克拉克扩展了这一思想:“犹太人说,那些想要娶妻的人,会去年轻女子常去打水的井旁; 据说那些声名狼藉的女人也常到这种地方来。”
iii. 总而言之,这个女人是个有趣的角色。“她已经成年了,过去的名声并不好。她轻浮、喜欢和陌生人攀谈,她的舌头能很快把严肃的事情变成笑话; 然而,在一大片肮脏的虚荣心之下,她拥有一种良知和对比她所拥有的更好的东西的渴望。”(麦克拉伦)
iv. 门徒进城······去了,或许是在进城的路上遇见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们生命的这个阶段,彼得和其他人永远不会为任何女人偏离他们的道路,更不用说撒玛利亚人了,也许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女人。也许她是被推开了,或者是被逼着等着看加利利人的团体经过再走。”(博伊斯)
b. 耶稣说: 按照传统,拉比不能在公共场合和女人说话,甚至不能和他自己的妻子说话。当时的犹太人向撒玛利亚人请求帮助或接受他们的水也是很不寻常的。耶稣的请求让女人真的大吃一惊。门徒们也很惊讶耶稣竟然对她说话(约翰福音4:27)。
i.严格的拉比禁止拉比在公共场合问候女性。拉比甚至可能不会在公共场合和自己的妻子、女儿或姐妹说话。甚至有法利赛人被称为“受伤流血的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在街上看见一个女人,就闭上眼睛,结果撞到墙和房子里去。”(巴克莱)
c. 请给我水喝: 有些人认为,当人类的参与被排除在外时,神是最得荣耀的。然而,耶稣并没有因为请求撒玛利亚妇人的帮助与合作而减少祂丝毫的荣耀。当神圣的目标达成时,圣父和圣子在对妇人的爱和良善的表达中得到了最大的荣耀。
i.请给我水喝: “祂知道,获得灵魂的方法常常是请求服务。(戈代,引自莫里斯)
ii. 在这一切中,我们看到了耶稣工作中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
• 让人安息的人是疲倦的。
• 以色列的弥赛亚对一个撒玛利亚女人说话。
• 有活水的人要井水喝。
iii. “祂觉得祂的神奇力量将被用于他人,并于祂伟大的工作中; 但就祂自己而言,祂的人性必须承受其弱点,必须承受试炼: 所以祂不去解除自己的需要。”(司布真)
iv.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她给了耶稣祂所要的,耶稣喝水的时候,或是喝了井里的水之后,她问了约翰福音4:9的问题。
d. 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 女人立刻被耶稣的友善所感动。她很少听到一个犹太人的亲切问候,因为一般来说,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i.约翰觉得这一点在他那个时代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不需要进一步解释。“这两国之间存在的致命仇恨是众所周知的。犹太人诅咒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被诅咒。他们对撒玛利亚人最大的慈悲,就是不让他们在复活里有份; 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会被消灭。”(克拉克)
ii. 在耶稣的时代,这个女人因为许多原因被大多数宗教领袖所轻视。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撒玛利亚人,一个名声可疑的女人。然而,在与尼哥底母的对话中,约翰告诉我们,耶稣对宗教机构有话说。在井旁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中,约翰告诉我们,耶稣对那些被宗教机构所轻视的人有话说。
4. (10-12) 耶稣使女人对活水感兴趣。
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a. 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耶稣就吸引女人进入到谈话中,使她对几件事感到好奇。
§ 祂使她对神的事充满好奇(你若知道神的恩赐)。
§ 祂使她好奇耶稣是谁(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
§ 祂使她好奇祂能给她什么(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i. 有一个原则与你若知道有关......你必早求祂了: 如果你知道得更多,你会祈祷得更多。
ii. 还有一个原则在起作用: 耶稣经常对我们说话,仿佛我们比实际上更有灵性或理解力。祂是有意这样做的。
b. 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在古代,人们称泉水为活水,因为它从地里冒出来的时候看起来是活的。乍一看,耶稣似乎告诉这个女人附近有一个活泉。但耶稣用“活水”这个词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因为祂指的是能止渴、赐生命的属灵的水。
i.在旧约中,活水有时与耶和华有关。祂被称为“活水的泉源”(耶利米书2:13,17:13)。”(莫里斯)
ii. 撒玛利亚人赎罪日的礼拜仪式(后来很久以后才得到承认)说到塔赫布(撒玛利亚人对应的犹太弥赛亚),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民数记24:7,从巴兰的神谕中借用的语言)。”(布鲁斯)
c. 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 进城时,门徒们可能将随身带着用来打水的皮袋带走了。
d. 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很难说这个女人问的是一个真诚的问题,还是在做愤世嫉俗的批评。一切都取决于她说话的语气。事实上,她是在与耶稣相遇的最后才相信的,这可能表明这是一个诚实的问题。
5. (13-15) 耶稣描述了祂所赐活水的功效。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a. 喝这水的、必再渴:耶稣知道这妇人和全村的人,必须每天到这口井边来,解他们的渴。耶稣用口渴来描绘每个人的属灵需要和渴望。
b. 喝我所赐给他水的人、必永远不渴:耶稣所赐的是惊人的。祂提供给这个女人和任何愿意喝的人的,能给他们带来持久的满足。关键是要喝耶稣赐的水。
i.人们常常通过许多事情,或者说除了耶稣所赐的以外的任何事情,来试图满足神创造的内在渴望。人们渴了——他们想要,他们渴望,他们寻找,他们试图得到; 但只有耶稣所给的,才能满足人灵魂和精神的最深处的需要。
ii. 喝和渴是神的供应和人的属灵需要的普遍写照。喝是一种行为,但也是一种接受的行为——就像信心一样,它是在做某件事,但它本身并不是一项靠做来赚得什么的工作。
iii. 口渴的人怎样才能解渴呢? 喝。在神的一切话语中,没有比这更好的信心表达了。喝就是接受——接受清新的水——仅此而已。人的脸虽不洁净,却能喝。他也许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但喝点水就会解渴。喝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甚至比吃饭还要简单。(司布真,给饥渴灵魂的好消息)
iv. 有人可能会反对: “我喝了耶稣给我的,我又觉得渴且空虚了。答案很简单: 再喝一杯! 这不是一次性的喝, 不是喝一口耶稣就能永远得满足,而是与祂持续的联系。
c. 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这种水的影响远远不止解喝这水的人的渴。它也在喝的人的心里创造了一些美好的事物,一些赋予生命的东西。它就像一个泉源,不断涌出,直涌到永生。
d. 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 撒玛利亚妇人的回答合乎逻辑,但不是属灵的。她想避免每天到井边的工作。她好像在说:“耶稣,如果你想让我的生活更轻松、更方便,我完全赞成。”把它给我吧!”
6. (16-19) 耶稣谈到她罪恶的生活。
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a. 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这不是一个奇怪的要求。在这段与这位女士的公开对话中,耶稣正在打破文化礼仪的界限。如果女方的丈夫在场,这种对话在文化上会更合适。
b. 我没有丈夫……你已经有五个丈夫: 这个女人声称没有丈夫——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耶稣知道——超自然地——这个女人的婚姻史里有更多的故事。
i.基督通过不同的门来进入不同人的灵魂。有些人,祂是凭理智进入的; 有许多,是由情感进入的。对有些人,祂是藉恐惧而来; 对有些人,是藉着盼望。对这妇人,是藉着她的良心。”(司布真)
c. 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 耶稣提出这个尴尬的问题,是因为她必须面对自己的罪性生活。这个女人必须决定她到底更爱什么更多: 她的罪还是弥赛亚。
i.当耶稣说和她住在一起的男人“不是你的丈夫”时,耶稣表明同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耶稣还指出,仅仅因为有人把关系称为婚姻,并不意味着耶稣也这样认为。
ii. “我相信这个命令是答应她的请求的第一步,‘请把这水赐给我。神的灵,就是在这里用那属灵丰满话作见证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人信服罪的存在。”(阿尔福德)
d.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这是那女人显而易见的观察。她无疑感到惊讶; 也许是惊讶于耶稣对她的生命有超自然的认知。
i.如果她能意识到自己是个罪人,那就更好了。”(司布真)
7. (20-26)撒马利亚妇人和耶稣谈论敬拜。
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a.我们的祖宗在这座山上敬拜: 这可能是使她困惑的根源和绊脚石,但更有可能只是一种逃避,试图避免谈论她的许多前夫和现任非丈夫的问题。
i.如果她对这里的敬拜场所提出异议,耶稣没有上钩。耶稣更感兴趣的是赢得一个灵魂,而不是赢得一场辩论。
b. 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 撒玛利亚人相信摩西在祝福山,基拉心山上筑了一座坛——这就是他们在那山上敬拜的理由。但是,就像所有试图结合不同宗教元素的信仰一样,他们敬拜的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i.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 “祂的‘你’和祂的‘我们’都是强调性的。祂将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置于鲜明的对比之下。祂完全把自己和犹太人联系在一起。”(莫里斯)
ii. 撒玛利亚人也只接受希伯来圣经的前五卷,而拒绝接受其余的。撒玛利亚人想读多少就读多少,其余的就不管了。”(巴克莱)
c. 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耶稣让她看到将来的敬拜不在乎地点(不是耶路撒冷也不是基拉心山)。耶稣更大的工作将带来更大、更属灵的敬拜。
i.道兹谈到这个应许时说: “这是我们主所作过的最伟大的宣告之一; 给了一个有罪的女人。”
ii. “那预言性的 “你们要敬拜”,虽然在更广的意义上包括全人类,但主要可以被看作是撒玛利亚福音成功的预言,使徒行传8:1-26。”(阿尔福德)
d. 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耶稣用这些话描述了真实敬拜的根基:不是在场所和装饰上,而是在心灵和诚实上。
i.以灵敬拜,是指你关心属灵的事,而不是场所或外表的祭物、洁净和装饰。
ii. 按诚实敬拜,就是按神话语的全部旨意敬拜,特别是按新约的启示敬拜。这也意味着你以诚实来到神面前,而不是伪装或仅仅是属灵的展示。
e. 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尽管这妇人是个罪人,耶稣却向她显现。耶稣向罪人显现。
8. (27-30)女人告诉了她的邻居。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a.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 门徒们对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超出文化礼仪的界限感到惊讶。然而,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是恰当的,所以没有就这个问题质问耶稣。
i.只是没有人说: “他们的沉默是出于尊敬。他们已经了解到,耶稣行事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可能表面上看不出来。他们已经知道,虽然耶稣并不总是尊重拉比们的传统,但是祂这样做有充分的理由。”(莫里斯)
b. 妇人就离开水罐子,往城里去了。也许是感觉到门徒们尴尬的沉默,妇人就停止谈话,回到叙加城去了。她离开的时候,如此地被与耶稣在一起的时光震撼(她确信自己会回到耶稣身边),以至于就离开水罐子。
i.遗留的水罐子是见证者记忆中的小点。作为一个门徒,约翰清楚地记得这件事。
c. 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耶稣给这个女人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她不得不将祂告诉城里的人,跟他们说应该到井边来见耶稣。耶稣吸引了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祂使她面对自己的罪(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
i.撒玛利亚妇人被耶稣的爱所感动,她找到了她的村民,即使他们以前把她当作弃儿。“如果她以前避免和她的同胞们在一起,她现在就完全变了一个女人;她必须找到他们,并与他们分享她的消息。”(布鲁斯)
ii. 撒玛利亚妇人被耶稣的爱感动--甚至在祂揭露她的罪时--她忘记了她宁愿其他人忘记她素来所行的一切事。这种可以原谅的夸张表明,耶稣对她私生活的了解程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里斯)
iii. 耶稣显示了如此多的爱并给了她如此的安全感,以至于当她的罪被揭露的时候,她仍然觉得在祂身边很安全。对耶稣的信徒来说,重要的是要给今天的人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来认罪、悔改、并相信耶稣。
iv. 与耶稣的整个互动并没有给她留下“祂恨我”、“祂审判我”或“祂不希望我在祂身边”的印象。祂给她留下的印象是,耶稣很可能就是祂自称的那个人:弥赛亚,基督(约翰福音4:26,这对你说话的就是祂)。
v. 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犹太人相信弥赛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他应该能够说出所有人内心的秘密。他们相信这已经被预言过,以赛亚书11:2,3“(克拉克)认为撒玛利亚人中也有一些人相信有关弥赛亚的类似事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d. 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那女人的邀请果然是有效的。当她用简短的话告诉人们耶稣是谁以及祂如何影响了她的生活时,人们就来了。
9. (31-34) 耶稣教导祂的门徒祂力量和满足的来源。
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到撒玛利亚人的村子里去找食物,要耶稣吃他们带来给他的。
a. 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门徒到撒玛利亚人的村子里去找食物,要耶稣吃他们带来给祂的。
i.属灵的人忘记饥饿是对的,但他真正的朋友提醒他应该为健康而吃也是对的:工人忘记自己的软弱,专心事奉神,这是可喜爱的。但是,有同情心、有思想的人应该插一句谨慎的话,提醒这热情的灵魂,他的身体不过是尘土。我想门徒们说 “夫子,请吃。’说得很好” (司布真)
ii. 耶稣并不是说饮食和休息不重要。相反,祂想让祂的门徒们知道,生命不仅仅是这些东西; 那个人不单单吃面包。
iii. 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这些代词是强调性的:我靠你看不到的养料得了畅快。””(道兹)
iv. 主用这些话显明祂大能的秘诀,和祂门徒的软弱。”(摩根)
b. 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 耶稣有比祂所吃的食物更大的力量和满足。耶稣向门徒解释说,祂真正的满足是遵行父神的旨意。
i.耶稣没有把祂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工作、需要、策略、技巧,甚至是需要帮助的灵魂上。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相反,撒但是一个极端的反面例子,他不想要神的旨意,却坚持违背神的旨意(以赛亚书14:12-15)。
ii. 祂甚至不说,我的肉是遵行我父的旨意。“祂用了一个比儿子更低的地位,专注于祂的使命、事奉并沉浸于神的旨意。”(司布真)
iii. 数个世纪以来,无数人的经历证明了耶稣的这句话是正确的。没有什么比作神的工更令人满足的了,对信徒来说无论这工是什么。虽然这是违反直觉的,违背我们自然的自我追求,但这是真的。
iv.”世上的人认为, 如果事情能照自己的想法成就,就会非常高兴, 并且现阶段或未来快乐的梦想也是取决于此, 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自己的渴望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这完全是个错误。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快乐。”(司布真)
v. 即使在疲乏的时候,耶稣也因遵行神的旨意而得到极大的满足。事实上,意识到在行神的旨意,使疲惫不堪的耶稣恢复了精神。“当祂在这个撒玛利亚妇人的灵魂里,继续祂神圣工时,我们的主就忘记了之前感觉到的身体的干渴(和很可能是从白天开始的饥饿),”(阿尔福德)
c. 作成祂的工: 耶稣的满足不仅在于开始神的工作,而且在于完成祂的工。这就完成了上一节中开始的思想。
• 耶稣顺从了主的旨意。
• 耶稣在完成一个公认的使命。
• 耶稣来作这工。
• 耶稣来完成这工。
i.作成祂的工: 这动词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喊着‘成了’(约翰福音19:30)时使用的动词是同源的。”(莫里斯)
10. (35-38) 耶稣教导门徒属灵工作和机会的迫切性。
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a. 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 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没有必要特别着急,因为事情的发展只是需要时间,等待是无法避免的。耶稣不希望祂的门徒有这种心态; 祂想让他们思考和行动起来,就像收割的时候到了一样。
i.“在希腊语中,‘还有四个月,收割就来了’这句话有节奏的形式,这表明我们必须用一个流行语或谚语说。”(布鲁斯)
ii. “庄家已经熟了。工价就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要退缩。收割不会等待。”(莫里斯)
b. 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耶稣用食物和收成的概念来传达属灵的思想。收割的意思是说,有许多人愿意被接进神的国,门徒们要把自己看作收割庄稼的工人。
i.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撒玛利亚人正出城,从田野上往祂那里去。被犹太人视为异族而被拒绝的人们的热切,表明他们就像准备好待收割的谷物。”(坦尼)
ii. 耶稣警告祂的门徒不要以为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如果他们的眼睛是开的就会看到现在就可以收割了——庄家甚至已经发白了,意味着谷物已经完全成熟或过熟。
iii. 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已经发白了! “期待眼前的祝福;相信你会拥有它;去工作吧,去获得它;如果还没有获得,就不要满足。”(司布真)
c. 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得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耶稣至少在三方面劝勉门徒,叫他们和自己一同作工。
• 他们在收割时所作的,必得赏赐(收割的人得工价)。
• 他们劳碌得来的善,必存到永远(积蓄五谷得永生)。
• 所有参与收割的都一同快乐。
d.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门徒现在可以立刻收割,从他们没有撒的种子里得收获。
i.施洗约翰和耶稣撒种,当下门徒有机会收割。许多时候,神的工作就是这样发生的: 一个撒种,另一个收割(哥林多前书3:6-8)。
11. 许多撒玛利亚人相信救世主。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a.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那时他们知道的还不足使他们相信耶稣和祂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但他们可以肯定地相信祂是神的弥赛亚。因那作见证之妇人的话使他们信了。
b. 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 这个女人不仅惊讶于耶稣知道她的生活,而且知道她的生活还爱她。我们有时害怕,如果有人知道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情,他们就不能爱我们,但是耶稣爱这个女人。
c. 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鉴于耶稣时代大多数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的看法,这是很不寻常的。他们尽量躲避撒玛利亚和撒玛利亚人,如果必须穿过撒玛利亚,就应该尽快穿过。但耶稣在那里住了两天。
i.撒玛利亚人竟邀请一位犹太夫子与他们同住,不怕祂拒绝,这表明祂已经完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布鲁斯)
ii. “祂住在那里的时候,耶稣的讲论和劝勉大大增加了信的人的数目,并且补充了妇人的工作。”(特伦奇)
d. 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耶稣在撒玛利亚人中间的时候教导了他们,信的人就更多了。
i. 我们可能会想,这是不是腓利几年后传福音去的撒玛利亚城(使徒行传8:5)呢?”(布鲁斯)
e. 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井旁妇人非凡的见证将叙加的撒玛利亚人与耶稣联结起来; 但听了祂的话,他们对耶稣有了更深的个人信心,认为祂既是弥赛亚(基督),又是救世主。
i.救世主:“不但是犹太人的救主,而且是撒玛利亚人和全外邦人的救主。”(克拉克)
ii. “‘救世主’的称号,当然是耶稣住在那里的两天期间,因祂自己的教导而来的。”(道兹)
B. 医治大臣之子: 第二个迹象。
1. (43-46a) 耶稣回到加利利。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
a. 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 加利利是耶稣的本地——祂长大的地方。因为这些人觉得很了解耶稣,所以没有以该有的方式尊敬祂。在这一点上,我们认识到他们确实并不了解耶稣; 如果他们真了解的话,就会更加尊敬祂了。
i.对耶稣有一种虚假的熟悉; 一种危险的感觉,以为我们知道祂的一切。这种危险的感觉导致对耶稣的不尊敬。
ii. 很难知道约翰想要将耶稣不被尊崇的地方与犹太还是加利利联系起来。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显然,其他福音书引用了这一原则,并把它与加利利联系起来(马太福音13:57和马可福音6:4)。
iii. 因此,为了避免名声传播,祂到加利利,证明祂自己的家乡(加利利)是祂作为先知最不可能受到尊敬的地方。”(阿尔福德)
b. 祂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加利利的犹太人都习惯上到耶路撒冷过节(实现出埃及记23:14-17所讲的)。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他们想起耶稣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
i.也许他们还记得耶稣在圣殿外院推翻了买卖之人的桌子(约翰福音2:13-27)。耶稣也预言了自己的复活(约翰福音2:18-22),并在耶路撒冷行了许多其他未指明的神迹(约翰福音2:23-25)。
ii. 加利利人的热情并没有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取决于他们看见神迹而产生的好奇,而不是基于认识到耶稣确实是基督,是世界的救主。因此,他们对他的接受本身就是一种拒绝。他们给了祂某种荣誉,但这不是祂应得的那种荣耀。”(莫里斯)
2. (46b-48) 贵族和他生病的儿子。
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a. 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 那时耶稣已经在迦百农安家(马太福音4:13和约翰福音2:12)。虽然耶稣在加拿(约翰福音4:46),但这位大臣从迦百农到加拿走了大约20英里(32公里)来见祂。
i.,一个大臣:“字面意思是‘一个皇室成员’……这个人可能是希律·安提帕的一个官员。”(阿尔福德)
b.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有许多父母为受苦的孩子来见耶稣,这个大臣就是其中之一。很明显,他是带着一个孩子生病—并且快要死了—的父亲的热情和紧迫感来到这里的。
i.当他非常喜爱的声音变成因发烧而疯狂的呼喊贯穿整个宫廷时,这一切浮华的宫廷生活变得多么乏味和空虚啊”(莫里森)
c. 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耶稣责备那些看到神迹奇事才信的人。耶稣似乎对这个想要他儿子痊愈的人很严厉,但是祂在加利利遇到了许多只对祂的神迹感兴趣的人,所以祂才这样说。
i.神迹奇事能使人信靠神,也能证实天上的使者是真实的,但有些人也可能不因神迹奇事感动,而且撒但也能用奇事欺骗人(帖撒罗尼迦后书2:9)。
ii. 从神来的神迹奇事,明明是好的,却不能成为我们信心的根基。我们不应该指望这些神迹向我们证明神。神迹奇事不能改变人心。以色列人在西奈山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神迹,甚至听到了神的声音(出埃及记19:16-20:1),但不久之后,他们就敬拜一头金牛犊(出埃及记32:1-6)。
iii. 这些话暗示了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之间的不同,撒马利亚人因祂的话而信,犹太人却不信祂,只信神迹奇事。”(阿尔福德)
3.(49-50) 耶稣宣告大臣的儿子痊愈了,大臣就相信了这个宣告。
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a. 那大臣说: “这人是个大臣,是个身份地位很高的人。但在祂的巨大需要面前,他所有的地位和身份似乎都无关紧要。他经历了疾病带来的平整的效果。
b. 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在他之前的话中,耶稣似乎劝阻这个贵族不要祈求奇迹。然而,这一请求表明,这位贵族完全明白,耶稣并不是要阻止他向耶稣寻求神迹的帮助,只是要阻止一个只寻求神迹的信仰。
i.这个贵族并不是基于他的高贵地位而请求耶稣,而是基于他儿子的巨大需要。作为一个伟大而重要的人来见耶稣,在耶稣面前对他毫无益处。
ii. 他不要求任何理由,只是为这桩不幸的案件辩护。他没有辩解说这孩子出身高贵——如果他这样恳求耶稣,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也没有极力强调这是个可爱的孩子——那样的话,他的辩解就会显得很遗憾了。但他辩解说自己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他极端的境况是迫切的原因: 那孩子已到了死亡的边缘; 因此,他的父亲祈求慈悲之门能打开。” (司布真)
c.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 耶稣严厉地考验这个人的信心,迫使他只相信耶稣的话,而不去相信任何外在的神迹。尽管受到了考验,这个人还是相信了耶稣的话,就回去了(和合本)。这位贵族表明,真正的信仰是只相信耶稣的话。
i.”耶稣关心这个男孩所以医治了他; 更有必要的是,祂要训练并引导这个父亲信主。”(麦克拉伦)
ii.“如果我们的主如他所愿和他一起去,他的不信就不会完全消除; 因为他仍会认为我们主的力量无法从加拿到迦百农: 为了一次性摧毁他的不信, 使他完全相信祂的最高权力, 祂远距离地医治了那个男孩,用的就是祂充满天地的能力。”(克拉克)
d. 你的儿子活了: 耶稣在这种医治中没有使用任何戏剧性的效果。许多人想在神的工作中看到戏剧性的效果; 有时神会提供这些。真正的信仰可以感知和接受奇迹的外在表现,但并不需要它。
4. (51-54) 大臣发现了他的儿子得了医治,并发生的时候。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a. 他的儿子活了! 大臣在有证据之前就相信了,但证据显然是受欢迎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消息对这位大臣来说是多么的美好,我们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
i.这个奇迹的证剧是显而易见的。当耶稣宣布这个男孩已经痊愈时,他实际上已经得痊愈了——而且是以一种示范的方式。
ii. 据他的仆人说,这事发生在“昨天七时”。这就是说,这个大臣花了一些时间才从他与耶稣在加拿的会面回到他在迦百农的家。他从容不迫的步伐显示了他的信心。在惧怕中,那大臣从迦百农跑到迦拿去。他因着信,从迦南走回迦百农。
iii. ”大臣非常肯定他的孩子还活着,而且很健康,所以他并不急着回去。他没有立即回家,好像基督有可能没有成功,他必须及时找到另一个医生那样; 深信耶稣对他所说的话是真的,他就坦然无惧地去了。”(司布真)
b. 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耶稣的大能,使那大臣和他全家的信心越发增长。他以前相信,但现在相信得更多了。他对神的大能的亲身经历加深了他的信心。
i.水变成酒以后,门徒就信了他。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相信是因为男孩得了医治: 在这两种情况下,原文的动词都是起初的不定过去时态,“他们把信心放在祂身上”。”(塔斯克)
ii.“在希律王的宫廷里,公开信仰耶稣并不容易。要忍受嘲笑和讽刺; 毫无疑问,有些人会认为他有点疯了。”(巴克莱)
c. 这是第二件神迹: 在约翰福音中,神迹是为引导读者信主而设的(约翰福音20:29-31)。在约翰福音第二章和第四章中,信仰和神迹之间的关系很清楚。
• 第一个神迹说服了祂的门徒。
• 第二个神迹说服了一位犹太贵族和他的家人。
• 撒玛利亚人没有神迹就信了。
i. 约翰福音的头两个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第一个是在最好的聚会——婚宴上。第二个与最严重的悲剧有关——一个孩子的疾病和将亡。耶稣在这两个情况中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