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命令深深地印在这位福音传道者的心里,以致圣杰罗姆曾说:(lib. iii. c. 6, Com. ad Galat.,) 在他年老的时候,常被带到众信徒的会中,他常说的是,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他的门徒们最后听地厌烦了,就问他为什么屡次说这样的话。他说因为这是主的命令,单单守这命令就够了。’”(克拉克)
iii. 当耶稣的门徒们对来自这个世界的某种程度的仇恨和排斥不觉意外时,他们也应当以一种无故的方式生活。彼得在他的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心,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彼得4:14-16)
约翰福音15章-即将离去的耶稣教导祂的门徒们关于在祂里面的生命
所有读过约翰所保存的这些谈话的人一定会想到,文本看起来是多么简单,而即便其思想被模糊地理解时,它都是多么超然。约翰正在扬帆高飞: 而我们呢? 这是圣经中最丰富的食物。”(特伦奇)
A.耶稣离开时,与耶稣的关系。
1. (1-3)耶稣是真葡萄树。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
a.我是真葡萄树:这是一个熟悉的象征。在希伯来圣经(诗篇80:8-9)中,神多次使用葡萄树作为祂子民的象征。然而,它经常被用于否定的意义(如以赛亚书5:1-2,7和耶利米书2:21)。就在前一周,耶稣在葡萄园的比喻(马太福音21:33-44)中,公开教导以色列人就像葡萄园一样。
i.耶稣这话是对门徒们说的,当时门徒们大概站在楼上,准备要走。祂使用了葡萄树的形象,因为在古代以色列到处都有葡萄树。此外,还有一棵巨大的金色葡萄树,作为突出的装饰放在殿的前面,传达出以色列是神的葡萄树的思想。此外, “葡萄树也是一个公认的代表弥赛亚的象征。”(道兹)
ii.相反,耶稣是真葡萄树。我们若要为神结果子,就必须在他里面扎根(不是在以色列里面)。在新约中,我们首先认同的是耶稣基督本身,而不是以色列,甚至不是教会本身。
iii.在许多有关神与祂子民之间关系的形象中,葡萄树和枝子的形象强调完全的倚赖和不断联结的需要。枝子倚靠葡萄树,甚至强于羊倚靠牧人或孩童倚靠父亲。耶稣要离开祂的门徒们时,这是一个重要的鼓励。祂会和他们保持联结,他们也会和祂保持联结,就像枝子连于葡萄树一样。
b.我父是栽培的人: 在旧约中,用葡萄树代表以色列,父神也被描述为栽培和管理葡萄树的人。神也在新约下为信徒履行这个角色。
i.新约参与者与圣父和圣子都有联结; 既有葡萄树本身,也有栽培的人。
c.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
i.对这一段经文还有另一种值得考虑的解释。詹姆斯·蒙哥马利·博伊斯等人认为,古希腊文动词airo被翻译成“带走”,更准确地应翻译为“提起”。这个意思是,父把没有收成的葡萄树从地里拔出来(这在古代的葡萄园管理中很常见)。那些照料古老葡萄树的人一定要把它们从地上抬起来,这样它们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结出更好的果实。
ii.“翻译成‘剪去’的词的意思是‘提起’或‘拿走’;第二个词‘修理干净’是第一个词的合成词,意思是‘洁净’或‘净化’”。(坦尼)
d.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 翻译成“修理干净”的词,就是其他地方用来表示“洁净”的词。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可以表示“修剪”或“洁净”。栽培的人会修理结果子的枝子,这样它就会结出更多的果实。
i.“一棵葡萄树若不修理,其生长就是徒劳的。为了获得最大的结实,广泛的修剪是必不可少的。”(莫里斯)
ii.“死木头比不结果子更坏,因为死木头会滋生疾病和腐烂……神把死木头从祂的教会中除去,并且管教信徒的生命,使其结果子。””(坦尼)
iii.“如果流血是痛苦的,那么枯萎更糟糕。宁可被修剪生长,不可被剪去燃烧。”(特拉普)
e.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修剪和洁净的工在耶稣对十一个门徒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在他们身上开始了。他们已经听到也领受了祂的很多教导,并且因着这道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干净了。
i.在说已经干净了的时候,耶稣重复了那天晚上早些时候讲的一点: 先有起初的洁净,然后要继续得洁净(约翰福音13:10)。
ii.神的话是一种洁净剂。它谴责罪恶,它激励圣洁,它促进成长,它揭示胜利的力量。耶稣继续用道来洗净祂的百姓(以弗所书5:26)。
iii.“修剪和洁净是靠神的道完成的。它谴责罪恶; 它激励圣洁; 它促进成长。当耶稣将神赐给祂的话语应用于门徒的生活时,就是一个修剪的过程,除去他们身上的邪恶,并为将来的事奉预备条件。”(坦尼)
2. (4-5) 枝子与葡萄树之间的重要关系。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a.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这不仅是门徒在拉比里面; 拉比也在门徒里面。所罗门之歌6:3描述了这种亲密的关系: 我属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属我。
i.耶稣用这幅画使祂的门徒们确信即使祂要离开他们,他们之间也能继续保持联结和关系。然而,祂说话的方式也表明了他们具有选择的一面。在祂里面是他们必需要做的选择。
ii.“当我们的主说: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的时候,祂讲的是我们的意志,我们的选择,我们所作的决定。我们必须使自己袒露在祂面前,并与祂保持联结。这就是常在祂里面的意思。”(博伊斯)
b.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枝子若不与葡萄树相连,就不可能结果子。门徒们若不自觉地与耶稣联结并住在祂里面,就不能为神和祂的国做真正的善事。
i.“我们一切的力量和平安,都出于基督。良好愿望的萌芽、良好决心的开花、良好行动的果实,都来自祂。” (特拉普)
c.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 耶稣这样说,也许是因为他们习惯于把以色列看作葡萄树、主要考虑的是他们与以色列的关系。他们现在必须把耶稣看作是葡萄树,并强调他们与祂的联结。
d.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要想结果,常在祂里面就是必然的。这样,果子的质量和数量可能会有不同,但结果子是一定的。
i.枝子的目的是结果子。虽然对葡萄的叶子也有用途,但人们种植葡萄并不是为了观赏漂亮的叶子。他们不厌其烦地种植、栽培、浇水和照料葡萄树,是为了享用果实。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果子代表基督徒的品格 (如加拉太书5章中讲的圣灵的果子) 。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我们与祂的联结应当通过果子来证明,也许是通过很多的果子来证明。
ii.果子也意味着固有的繁殖。事实上,几乎每一片水果里都有种子,种子的作用是繁殖更多的果子。
iii.常在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我们常在耶稣里; 也包括祂常在我们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这是一种相互的动态,我们的生命在属灵上和实践上与耶稣有重要的联结,并且祂以一种积极、真实的方式在我们里面。在任何情况下,常在都不只是信徒的事。
e.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这并不是说门徒没有耶稣就做不了任何事。他们可以在没有耶稣的情况下活动,就像耶稣的敌人和许多其他人一样。然而,没有耶稣,他们和我们就不能作任何有真正永恒价值的事。
i.“全能的声明揭示了全能。这些话指的要么是神,要么什么都不是。”(司布真)
ii.“任何枝子,只有与神联结,才能结出果实: 一旦这种联结被打破,树液就不再流动; 也就不可能结实了,尽管树上所剩下的汁液,也许还能让叶子长出来,还能暂时维持生命。”(特伦奇)
iii.“保罗没有用约翰的习语,但他说:‘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2:20),‘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书4:13)。”(布鲁斯)
iv.“‘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若使徒是这样,那反对者就更是这样了。如果祂的朋友在没有祂的情况下什么也做不了,我相信反对祂的敌人对祂也做不了什么。”(司布真)
3. (6-8)不常在祂里面的代价和对那些常在祂里面的人的应许。
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a.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耶稣警告祂的门徒若不常在祂里面,生命就会枯竭。枝子只有与葡萄树相连,才有生命; 门徒只有与夫子联结在一起,才会有属灵的生命。
i.这些动词描述的是一个不常在祂里面的人所经历的过程: 被丢在外面、枯萎、被收集、被扔掉、被焚烧。像其他比喻一样,耶稣在这里所使用的形象并不是为了描述一个完整的神学体系。然而,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是关于不常在祂里面的危险的一个清楚且重要的警告。
ii.耶稣在这里的措辞很重要。祂没有说,若有人不结果子,他就被赶出去。祂说,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被丢在外面。祂知道谁常在祂里面,谁不常在祂里面,这不能从我们对果实的外在评价中完全辨别出来。
b.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枯干的枝子不结果子,木头除了烧着也没有用处。提到烧和火,让人想到要来的惩罚,并警告不常在祂里面的严重后果。
i.我们想到这些话会如何影响首先听到的十一个门徒。耶稣说祂要走。然而,他们不会与祂隔绝。天父所差来的圣灵的工作,就是要使他们与耶稣连在一起。他们如果脱离了祂,就会被毁灭——也许就像犹大一样。
ii. 从门徒在耶稣里面地位的确据方面,对这段经文至少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丢弃的枝子是那些曾经是真正的信徒但最终会因为没有常在祂里面、缺少结实而最终进地狱的人。他们从前是门徒,现在却被丢在外面了。
•第二种观点是,被丢弃的树枝只是那些看起来是门徒的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在耶稣里面,因此下地狱(就像犹大一样)。
•第三种观点认为被丢弃的树枝是徒劳无功的门徒,他们虚度了一生,实际上是被烧尽了,这段经文并没有提到他们永恒的命运(就像罗得,亚伯拉罕的侄子一样)。
iii.重点似乎很清楚: 没有不常在祂里面的真正门徒。枝子必须与葡萄树连在一起,不然就没有生命,也没有永恒的益处。
iv.烧了:“不是单数的‘被烧’,是复数的; ‘而且必须被烧’,就像路德说的那样。”(阿尔福德)
c.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耶稣将常在祂里面的原则与先前在楼上提到的两种思想联系起来。
•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 正如约翰福音14:23-24节所提到的,耶稣把常在祂里面与忠于祂的话联系起来。
•凡你们所愿意的: 正如约翰福音14:13-14提到的,耶稣把常在祂里面与得到回应的祷告联系在一起。“祷告是从那些常在耶稣里面的人自发而来的……祈祷是与耶稣交流时灵魂的自然流露。”(司布真)
i.常在耶稣里面就是常在祂的话里,并且让祂的话在门徒身上活出来。“我们不应忽视提及‘我的话’的重要性。基督的教导是重要的,不能为了促进宗教感情而轻易忽略。”(莫里斯)
ii.“这种联系是通过顺服和祷告来维系的。常在基督里,让祂的话语留在自己里面,意味着有意识地接受祂话语的权柄,并通过祷告不断地与祂接触。”(坦尼)
iii.忠心、常在主里面的门徒,应该期待他们的祷告得到回应,因为这是他们与耶稣关系的一部分。没有看到祷告蒙回应,意味着门徒与神之间的关系有问题。也许在常在祂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祷告是错误的,没有得到回应。也许问题是不正确的要求、不知道耶稣想要在门徒身上并通过门徒做什么。
iv.就给你们成就:“神就可以对那成圣的灵魂说:‘你要什么,只管求,就必给你成就。“那人属天的本能把他引向正确的方向;他心里的恩慈,就把一切贪婪和污秽的私欲,一概推倒了。他的旨意,就是神旨意的影儿。属灵生活是他的主宰,所以他的愿望是神圣的、属天的、虔诚的。”(司布真)
d.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结果子的目的,是叫荣耀归给神,不是归给那门徒。多结果子的枝子使修理葡萄树的人得尊荣; 在属灵意义上多结果子的门徒,使神得尊荣。
i.“枝子没有利己的心,除了葡萄树和栽培者的荣耀以外,没有别的目标; 其他所有的目标都因不值得而被丢弃。”(特伦奇)
ii.我父就因此得荣耀。“葡萄树茂盛、果实累累,是修理者的荣耀。照样,神的荣耀也是有强壮、圣洁、全然不犯罪,满有祂的慈爱的儿女。”(克拉克)
iii.真正的成果只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确定。“真正的转变不是由草率的决定来衡量的,而是由长期的成果来衡量的。”(厄德曼) 这一原则在地土的比喻(马太福音13章)中得到了体现。
4. (9-11) 爱与顺服之间的联系。
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a.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 耶稣有意像天父爱祂一样爱祂的门徒。我们知道耶稣爱祂的门徒是通过教导他们、保护他们、引导他们、无私地服侍他们这些途径,并用祂的能力和权柄去做这些事。在某种程度上,父也为耶稣做了所有这些,耶稣也是按照这个模式为门徒做的。
i.耶稣对祂的子民的爱是如此的非同一般,这是祂必须做出的类比或说明。祂没有说,“我爱你就像母亲爱她的孩子一样”,“我爱你就像丈夫爱他的妻子一样”,“我爱你就像士兵爱他的伙伴一样”,甚至“我爱你就像瘾君子爱他的毒品一样”。唯一能描绘这幅图画的形象就是父神对子神的爱。
ii.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这真是基督对属祂之人的爱的至高表达。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父如何爱子,谁能说得出来呢? 这种表达使灵魂充满了一种不可测度的深沉。”(摩根)
iii.“亲爱的,你不能、不敢、不可以怀疑父神对子神的爱。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无法争辩的真理。我们的主要我们把祂对我们的爱和天父对祂的爱归为一类。我们对这两者都要有信心。”(司布真)
iv.父爱子之爱:
•没有开始。
•没有尽头。
•是亲密和个人的。
•是无法估量的。
•是永不改变的。
b.常在我的爱里: 没有单一的方法可以用来描述耶稣的本性和品格。祂充满了能力、智慧、真理、圣洁、奉献、顺服、牺牲和许多其他的品质。在所有这一些当中,耶稣强调说,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当门徒与耶稣的爱保持联系时,这种关系就会牢固。
i.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要注意到这是对常在祂爱里的一种解释,这不是什么神秘的经历,这就是简单的顺服。人若遵守基督的诫命,就是在基督的爱里了。”(莫里斯)
c.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耶稣又一次把真门徒与顺服祂的命令和遵守祂的话联系起来。耶稣对父是这样行的。门徒对耶稣也必需这样行。
i.如前所述(约翰福音14:15),那天晚上耶稣在楼上所做的和所教导的,强调了耶稣的命令,主要是对彼此的爱、对彼此的奉献、以及对父神和子神的信靠之爱。
d.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 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 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若门徒没有常在耶稣的爱里, 从而未能遵守祂的诫命, 就不能经历满足的喜乐,因为这是耶稣应许给那些常在祂的爱和顺服里的。
i.“没有人比一个暂时抑制了自己的顺服的基督徒更痛苦。他爱罪的程度不足以享受罪所带来的快乐,爱基督的程度也不足以享受圣洁。他觉察到他的反叛是不公正的,但顺服似乎是令人讨厌的。在这个世界上,他不再有家的感觉,但是过去的回忆和老音乐中撩人的歌词使他无法和圣徒们一起歌唱。他是一个最值得同情的人; 他不可能永远保持矛盾。”(卡尔森)
e.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 耶稣的喜乐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快乐或兴奋不同。耶稣的喜乐不是安逸生活的快乐; 而是与神同在的喜悦,是在神的爱与关怀中自觉行走的喜悦。我们可以拥有这种喜乐——我们可以拥有祂的喜乐——并且常有。
i.我的喜乐: “不是‘关于我的喜乐’,也不是‘从我而来的喜乐’,也不是‘为你们而来的喜乐’,而是‘我的喜乐’,确切地说……是祂自己的圣洁欢腾,是意识到神的爱时圣子的喜乐。”(阿尔福德)
ii.当耶稣谈到祂的喜乐时,“没有人问祂是什么意思。他们没有困惑地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主人提到祂的喜乐是完全自然的。由此我们得知,基督的喜乐是他们所完全熟悉的。”(莫里森)
f.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这是常在耶稣的爱里的结果,顺服也是从这恒常关系中产生。
i.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从容器而来的比喻是,水或其他东西被倒进去,直到满到边缘。基督将所有的苦难从那些完全接受祂的人心中驱逐出去。耶稣来到世上,是要把世上的苦难驱逐出去。”(克拉克)
ii.“神创造人类,就像祂创造其他生物一样,是为了让人类幸福。他们有能力获得幸福,他们幸福的时候,就是处在正确的状态当中; 现在,耶稣基督来了,把堕落的废墟复原,要把旧日的喜乐带回给我们。只是,如果我们不曾失去它,它会比现在更甜美、更深沉。”(司布真)
B. 当耶稣离开时,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1. (12-15) 耶稣讲到祂爱的深度,是他们要效法的。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a.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当耶稣对门徒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已经从楼上的桌子上站起来。我们从这重复当中看到耶稣的强调。耶稣真的很关心祂的门徒之间的彼此相爱,并且他们要按照祂对他们爱的程度和质量来相爱。
i.“也许他们期待着像第一次被差遣出去时那样的详细指示(马太福音10章)。相反,爱这个向导已经足够。”(道兹)
ii.“我们奉差遣到世上来,是要彼此相爱。有时候,我们活地好像我们被派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互相竞争、或者互相争论、甚至是彼此搏斗。”(巴克利)
iii.像我爱你们一样: “祂的爱既是他们爱的源泉,又是他们爱的尺度。”(道兹)
iv.“团结而非对抗,信任而非怀疑,顺服而非自负是门徒共同作工的准则。”(坦尼)
v.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命令深深地印在这位福音传道者的心里,以致圣杰罗姆曾说: (lib. iii. c. 6, Com. ad Galat.,) 在他年老的时候,常被带到众信徒的会中,他常说的是,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他的门徒们最后听地厌烦了,就问他为什么屡次说这样的话。他说因为这是主的命令,单单守这命令就够了。’”(克拉克)
b.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耶稣描述了祂对他们的爱的尺度和质量,用来作为他们彼此相爱的模式。祂的爱是完全的、是至伟大的、是舍命的。
i.“没有人对朋友的爱能比这更深,因为当祂放弃生命的时候,祂就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再过几个钟头,我就会给出这样爱你的证据; 我向你们推荐的教义,我会自己来践行。”(克拉克)
c.我乃称你们为朋友: 耶稣称祂对他们的爱的程度和质量为把仆人当作朋友的爱。在当时,一个门徒和他的拉比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友谊。然而,拉比耶稣称祂的门徒、祂的仆人为朋友。
i.在古代世界的思想中,奴隶可以是一种有用的、值得信赖的工具,但决不可能被认为是伙伴。一个奴隶和一个朋友有可能提供类似的帮助。但一个朋友可以成为工作中的伙伴,这是奴隶永远无法做到的。
ii.“约翰·卫斯理回顾了自己人生后来几年的皈依,把这段时间描述为他把仆人的信心换成儿子的信心。”(布鲁斯)
d.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朋友,是因为他们的顺服(虽然不是完美的顺服)。与耶稣的友谊不能脱离对祂命令的顺服。
i.“要注意到,这必须是主动的顺服。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有些人认为,只要避免祂所禁止的,就足够了。远离邪恶是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对友谊来说是不够的。”(司布真)
e.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他们之所以为朋友,是因为耶稣对他们没有保留秘密,乃是将祂从父神所领受的,明明地显明出来。
i.“朋友是知心的人,知道上司的意图,并自愿接受它成为自己的目标。”(坦尼)
2. (16-17) 被选召结果子,彼此相爱。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a.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 耶稣刚刚谈到了门徒们的巨大特权——与主的友谊、祷告蒙回应、结许多果子、知道父的事。门徒们应该珍惜这些,而不是骄傲地认为这些是他们应得的。这些都基于耶稣拣选了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了祂。
i.“我们在基督里,不是因为我们抓住了祂,乃是因为祂保守我们。”(梅尔)
ii.“并不是他们选择了祂,不像通常情况下门徒们依附于某个特定的拉比那样。全世界的学生都乐于找到他们所喜欢的老师,并依附于他。但耶稣的门徒并没有主动权。恰恰相反,是祂选择了他们。”(莫里斯)
iii.去结果子:"去这个词可能仅仅表达了生活和发展原则的活动; 不是像有些人解释的那样,是使徒们的宣教之旅。”(阿尔福德)
b.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耶稣拣选门徒,不仅要叫他们知道自己是被拣选的,而且要叫他们结出常存的果子,将荣耀归于父神。
i.“他们所结的果子,有许多必然是引人归向基督,但这并不是这段经文的中心思想。”(阿尔福德)
c.无论······求什么:耶稣又一次把结果子和祷告联系起来。祂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祷告、蒙应允的经历不会结束但是会改变,耶稣为此预备祂的门徒。
d.叫你们彼此相爱:耶稣又吩咐门徒要彼此相爱。耶稣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可分开,也不可彼此反目。耶稣预备他们守在一起,彼此相爱。
C.当耶稣离开时,与世界的关系。
1. (18-20) 世人可能会因为门徒的身份而拒绝他们。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
a.世人若恨你们:耶稣告诉门徒说,世人会常常恨他们。虽然耶稣和祂的信心是奇妙的,但他们应该期待耶稣离开时他们会被拒绝,就像耶稣与他们在一起时,他们常常遭到反对一样。
i.那天晚上听过耶稣讲话的门徒们会知道世人的仇恨是什么。他们因耶稣的名被逼迫、殉道,但约翰除外。他们想要杀约翰,他却奇迹般地没有死在他们手中。
ii.“早期的基督徒们会知道世人的仇恨是什么。塔西佗谈到了人们对他们罪行的憎恨,暴民称他们为基督徒。苏埃托尼乌斯曾称他们“一个属于一种新的邪恶迷信的种族。”’”(巴克利)
iii.“这是一个奇怪的事实,世界不久就把对他们的敌意归罪于他们在仇恨方面的主动行动,从而为自己辩解。现存最早的异教文献中提到基督徒,指责他们“憎恨人类 (塔西佗,编年史,15.44.5) ”。(布鲁斯)
iv.几个世纪以来,基督徒都知道世人的仇恨是什么,数百万人为耶稣死。据说,20世纪为耶稣殉道的人比之前所有世纪的总和还要多。
v. “门徒因他们的爱而为人所知,世人因他们的恨而为人所知,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莫里斯)
b.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世人的恨是先向祂发出的,耶稣想以此安慰门徒们。耶稣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的奉献; 但总的来说,世人恨耶稣。
i.“你们知道”也可以理解为祈使句。因此,这个意思要么是“你们知道”,要么是“你们要知道”,在这两种解释中,世界对他们的仇恨都不会使他们感到惊讶。”(塔斯克)
ii.已经恨我了: “动词‘恨’(memiseken)的完成时态意味着,这个世界对祂的恨是一种既成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会延续到祂的门徒身上。”(坦尼)
iii.耶稣在大马色的路上对大数人扫罗说话时,祂问,你为什么逼迫我?(徒9:4)“那在地上亲自受逼迫的主,继续在祂的门徒身上受逼迫。”(布鲁斯)
iv.已经恨我了: “耶稣和世界是对立的。世人乐意忘记神。祂来,是要叫人归回神。”(特伦奇)
c.只因你们不属世界:耶稣这话既是为事实,也是为解释。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世人会恨耶稣的门徒。这也是对门徒们的真实描述——他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不同。
i.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世界的恨,不但不应叫人忧闷,反应叫人欢喜,因为这是基督拣选的凭据和保证。”(道兹)
d.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 耶稣主要是被宗教机构迫害的,这些宗教机构主要反映了反对神的世界的价值观和目标。一个人可能有宗教信仰,却仍属于世界。
i.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 “这节最后一句话的力量,被诺克斯很好地解读出来,他们会像注意我的话一样注意你的话; 也就是, 一点都不注意’。”(塔斯克)
2. (21-25) 世人可能会因耶稣而拒绝门徒。
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恨我的,也恨我的父。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恨我。
a.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人若不真认识神,就常常攻击逼迫那些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神的人。这应该引起被迫害者对迫害者的同情。
i.人类可能更愿意进化出一种关于他们的宇宙之父的观念,但他们的观念将带有他们自己的色彩和时代的色彩。关于祂唯一真实的认识是从祂的子那里获得的。”(特伦奇)
b.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 因为耶稣确实来到世上、对世人说话,世人知道了关于神的一些事,是他们以前不知道的。这就使他们没有理由恨恶和拒绝耶稣和祂在天上的父。耶稣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却仍旧恨祂,厌弃祂。
i.教训······行······事:“祂以自己的生命和言语谴责并定人的罪。祂揭露了人们内心的腐败和虚伪,他们对这种揭露的反应激烈。”(坦尼)
ii. 教训······行······事:“祂就把两种表现神性的样式放在我们面前,就是祂的言语和祂的作为。在这两样中,祂把自己的话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对神的更深刻、更宝贵、更辉煌的启示,而不是祂的神迹。”(麦克拉伦)
c. 他们无故地恨我: 耶稣引用诗篇69:4 (也可能是诗篇35:19) 中的这句话,是要表明圣经的先例和预言的成就: 世人这样恨耶稣和祂的父是无故的。
i. “他们无理地恨恶耶稣和祂的父,除了证实诗篇作者话的真实之外,是无法解释的。他们无故地恨我 (诗篇35:19; 69:4)。”(塔斯克)
ii.“祂引用的这句话中的讽刺意味很明显: 那些自称是律法拥护者的人,是在应验关于神仆人仇敌的预言。”(坦尼)
iii. 当耶稣的门徒们对来自这个世界的某种程度的仇恨和排斥不觉意外时,他们也应当以一种无故的方式生活。彼得在他的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心,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 (彼得4:14-16)
3. (26-27)圣灵和门徒们的见证。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a.保惠师来: 耶稣先前说过差遣保惠师来(约翰福音14:16,14:26)。即将离去的耶稣知道门徒们需要圣灵的同在和能力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反对。
i.从父那里:这句话在基督教的东西方分支之间引发了一场历史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圣灵是单从父那里而来,还是从父与子而来。
ii.“虽然保惠师的来临被清楚地陈述为依赖于子神的主动性,但祂只被说从父而来。因此,东方和西方就尼西亚信经中的和子说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塔斯克)
iii.“‘从圣父和圣子而来’(和子说)在西方的扩展,可以由这样一个事实来证明,即圣子和圣父都被认为是圣灵的差遣者; 对此的基本反对意见是,教会的某一部分在不参考教会其他部分的情况下,对普世信经的措辞作出这样的修改是没有根据的。”(布鲁斯)
b.为我作见证: 耶稣曾对他们说,那保惠师,就是圣灵,要继续耶稣的教导工作(约翰福音14:26)。在这里,祂解释说,保惠师会为耶稣作见证。
i.圣灵所做的一切都与耶稣本性的见证是一致的。祂的工作就是告诉我们、展示给我们耶稣是谁。如果发生的属灵的事与耶稣的本性不一致,那就不是圣灵做的。祂要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为耶稣作见证。
c.你们也要作见证: 门徒们活在世上,不单单是要忍受世人的恨。藉著保惠师的能力和祂为耶稣作的见证,他们将见证耶稣是谁,以及祂为拯救世界所做的事。
i.“保惠师的见证和使徒们的见证其实都是同一个见证。”(塔斯克)
ii.“他们的见证和圣灵的见证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所见证的是同一位基督、是同一个救恩。同时也是他们的见证。他们不能简单地放松下来,把一切都留给圣灵。”(莫里斯)
iii.这见证对使徒们可能有特殊的应用。“这节经文暗指路加福音1:2节中提到的受圣灵能力的传道人亲眼看见的历史性的见证, 圣灵也可以赐能力给他们作这样的见证——这形成了这真理的圣灵伟大见证的人类的一面,也是受启示的福音书的总结: 神圣的一面是祂自己的内住见证,一直存在于每一个信徒的心里。”(阿尔福德)
d.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门徒们有资格为耶稣作见证,因为他们信靠祂、有圣灵同在、也曾与耶稣同在——他们是祂生命的一部分,祂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