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路者學院
马太福音第14章 - 耶稣显示出掌管自然的权柄
1. (1-2). 希律王害怕耶稣是施洗约翰从死里复活。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a.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耶稣的名声和事迹传遍了整个地区。这希律就是有名的希律·安提帕,是耶稣生下来的时候作王的大希律的一个儿子。
i. “分封的字面意思是第四部分的统治者;但后来它被广泛地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的下级统治者。”(巴克莱,Barclay)分封的地位比国王低。希律·安提帕希望被誉为国王,后来请求皇帝卡里古拉授予他这个头衔,但卡里古拉拒绝了。这种羞辱是后来希律王被流放到高卢的原因之一。
ii. 这个分封的王希律– 也被称为希律安提帕-统治加利利,因此听到很多关于耶稣的事。他的兄弟阿基劳斯统治南方,他的兄弟腓力统治北方。
b. 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 虽然看来并不合理,但是希律的内疚和迷信导致他恐惧。
i. “他还以为自己看见了,听见了那个圣洁的头,在他面前大声喊叫,在他面前转来转去……上帝把自己良心的十字架放在作恶的人身上,使他们在受苦之前就受苦;他们最大的敌人就不需要希望他们有更大的危害。” (特拉普,Trapp)
ii. 巴克莱(Barclay)引用了古代基督徒作家奥利金(Origen)的话,他说耶稣和施洗约翰长得很像。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希律·安提帕就更有理由相信耶稣是约翰从死里复活了。
2. (3-12) 希律残忍对待施洗约翰。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女儿被母亲唆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
a.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马太已经告诉我们施洗约翰的死,现在他要向我们解释他是怎么死的。故事开始于希律囚禁约翰,因为约翰大胆地谴责了王的罪行。王只是怕百姓,没有立时杀他。
i. 约翰曾公开反对希律的婚姻,因为希律曾与前妻非法离婚,之后又引诱并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为妻。希律的第一个妻子的父亲是佩特拉的国王,后来他成功地打败了希律·安提帕,因为他羞辱了佩特拉的女儿。
ii. 亚当·克拉克(Adam Clarke)评价希罗底: “这臭名昭著的女人是亚利多布和伯尼斯的女儿,大希律的孙女。她的头婚是与她叔叔希律·腓力结婚,生下撒罗米。过了些日子,就离开丈夫,公然地与希律·安提帕同住。”
iii. 有人说,约翰屡次这样毁谤希律和希罗底。“此外,这可能不仅仅是一句随口说说的话,said是未完成时态,它可能暗示着一场持续的‘战役’。” (弗朗斯,France)
iv. 希律怕百姓,就和今天的许多人一样,总是先怕人的看法,再怕上帝。唯一使希律王免于更大罪恶的是他怕众人。
v. 希律因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收在监里,可见他怕他的妻子希罗底,过于怕众人。“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他,就像耶洗别对亚哈那样……但母鸡一叫,事情就不妙了。” (特拉普,Trapp)
b. 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希罗底的女儿在希律和他的朋友们面前无耻地跳舞,赢得了他们的欢心,特殊的要求得到满足。
i. 这希罗底的女儿被描述为一个女孩(太14:11)。这就是说她不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女孩这个词可以用在适婚年龄的人身上;她至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弗朗斯,France)
ii. “单纯的少女之舞对纵欲的狂欢者来说是无趣的。这种款待很下流。” (布鲁斯,Bruce)
iii. “这些姑娘所跳的舞是挑逗性的,很不道德。对于一个公主来说,在公共场合跳舞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 (巴克莱,Barclay)
iv. “那个时代,母亲们常常鼓励女儿们穿不太体面的衣服,并让她们学对于姑娘们来说不太圣洁的舞。这没有什么好处;可能使希律这样的人高兴,但上帝却不喜悦。” (司布真,Spurgeon)
c. 女儿被母亲唆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希罗底女儿的要求表明,母亲早有这个计划。她了解她的丈夫,她了解情况,她知道她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她想要的。
i. 她很精明,要求客人们还在宴会上的时候,就马上动手。这是请求的重要部分。没有时间悔改。如果不是在美酒和撩人的舞姿带来的短暂快感的影响下立即完成,那就可能永远无法完成。” (布鲁斯,Bruce)
ii. “如果她自己想办法报复那个使她蒙受耻辱的上帝的人,就已经够糟了。更糟糕的是,她为了自己的邪恶目的而利用她的女儿,使女儿成为和她一样的大罪人。” (巴克莱,Barclay)
d.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因为希律害怕得罪他的妻子或在朋友面前丢脸,他知道他做了错事。
i. “轻率的承诺,甚至誓言,都不能成为做错事的借口。承诺本身就无效,因为没有人有权承诺做错事。”(Spurgeon) “像大多数软弱的人一样,希律害怕被人认为是软弱的人。” (卡尔森【Carson】引用布朗特尔【Plumptre】)
ii. “所有这些都指向在宴会厅客人面前立即呈上盘子上的人头;可怕的一幕!” (布鲁斯,Bruce)
iii. “那颗头颅在希罗底的手里,希罗底看到那张说不出话来的嘴,很可能感到一种魔鬼般的快乐,因为这张嘴常常是她犯罪的床上长出荆棘的原因;她用那种她再也不怕被人责备的腔调侮辱的。” (克拉克,Clarke)
iv. 希律的结局很可怕。为了娶他兄弟的妻子希罗底为妻,他休掉了他的第一个妻子,一个来自东方邻国的公主。希律的岳父被激怒,就率领军兵来攻打他,希律战败。他的兄弟亚基帕控告他背叛罗马,把他流放到遥远的罗马高卢省。在高卢,希律和希罗底都自杀了。
e. 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 施洗约翰的门徒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尊荣和纪念他的一生。约翰一生直至死亡都是一个伟大正直的人。
i. “传福音的人没有说,他们埋葬了约翰,乃是把他的身体领去埋葬了。真正的约翰没有人能埋葬,希律很快就发现,约翰虽然死了,却还会说话。” (司布真,Spurgeon)
3. (13) 耶稣离开了,不想得罪希律。
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众人听见,就从各城里步行跟随他。
a. 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 再说一次,这不是出于胆怯,而是出于明白天父的时间和先知预言的时间。
b. 众人听见,就从各城里步行跟随他: 耶稣能够逃脱希律王的暴力对待,但他无法逃脱众人的注意。虽然宗教领袖和现在的政治领袖都反对耶稣,但耶稣仍然受到众人的欢迎。
i. 清教徒评论家约翰·特拉普(John Trapp)赞赏这些人的勤奋:“他们的勤奋和奉献是为了防止我们迟钝和奉献:如果基督愿意在酒店门口设立一个讲台,有些人就会更经常地听他讲。” (特拉普,Trapp)
1. (14-16) 耶稣怜悯众人。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
a. 就怜悯他们: 耶稣对众人的极大怜悯,感动他去医治病人,教导他们(可6:34),一直到晚上。耶稣对强烈需要他的众人们的怜悯引人注目。
i. “耶稣是来寻找平安、安静、独处的;相反,他发现一大群人急切地求他给予他们他可以给予的。他可能很容易就怨恨他们。他们有什么权利不断地要求侵犯他的隐私呢?” (巴克莱,Barclay)
ii. 耶稣和他的门徒本可以找很多合理的借口。“这里不合适。”“现在不是时候。”“人们可以照顾自己。”“事实上,确实不需要喂这群人。这些人习惯于偶尔不吃饭,他们当然也什么都没指望。耶稣却怜悯他们。
iii. 他很有怜悯之心:“这个词的的原意很有表现力;他的整个生命都被搅动到最深处,因此他立刻开始在他们中间施行怜悯的神迹。” (司布真,Spurgeon)
b. 你们给他们吃吧。: 耶稣以此挑战门徒的怜悯之心和信心。然而,他没有要求门徒们做任何事来满足众人的需要,而是亲自指导他们来做。
i. “如果他们记得在迦拿关于酒的神迹(约2:1-11),他们就应该求耶稣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把他们打发走。” (卡尔森,Carson)
ii. 耶稣和他的门徒都注意到众人,也注意到他们的需要。然而,正是耶稣的怜悯和他对神的大能的认识,使他喂饱众人。
· 人们饿了,空谈的宗教家们给人们一些仪式或空话,永远不能满足他们。
· 人们饿了,无神论者和怀疑论者试图说服他们说他们根本就不饿。
· 人们饿了,宗教表演者们为人们提供了视频、特殊的照明和前沿的音乐。
· 人们饿了,娱乐演员们给他们大声、快动作,如此大声、快速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思考。
· 人们饿了– 谁会给他们生命的粮?
iii. 司布真(Spurgeon)使用了“不用他们去”(他们不需要离开《英文钦定版》)这句话作为布道的基础。讲道的主题是,如果这些偶然听耶稣讲道的人都没有必要离开,那么耶稣的跟随者们就更没有理由离开与耶稣持续的交流和团契。
· 环境不需要让你离开。没有什么难事或什么容易的事,让你不需要耶稣。
· 在耶稣里没有什么会让你想要离开。
· 将来也没有什么会让你离开。
2. (17-19) 耶稣分发吃的给众人。
门徒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说:“拿过来给我。”
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a. 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 这些是从人群中的一个小男孩那里得到的(约6:9)。值得感谢的是门徒们自己轻装上阵,没有携带很多吃的。他们相信耶稣会供应他们所需。
b. 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 这个指令表明,这不仅仅是把食物放进他们的肚子里;那样的话完全可以站着吃。这说明有一种类似宴会的享受氛围。
i. “这是多么丰盛的一顿大餐啊!基督作宴会的主;使徒是管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们;供应的奇迹!” (司布真,Spurgeon)
c. 望着天,祝福: 耶稣为所拥有的食物向神祝谢。他也许做了熟悉的犹太人餐前谢饭祷告: “耶和华我们的神,宇宙的王,那赐给我们饮食的,是应当称颂的。”
d. 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这个神迹显明了耶稣对自然的决定主权。然而耶稣坚决要通过门徒们的手来行这个神迹。耶稣本可以直接行,但他却想使用他的门徒们。
i. 没有人知道这饼到底是哪里来的。耶稣向我们表明上帝可以以我们无法看见或知道的方式供应我们。当我们知道上帝如何供应我们的时候很容易有信心相信,但是上帝常常以我们无法预见和无法发现的方式供应我们所需。
3. (20-21) 众人得饱足。
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a. 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 上帝不仅仅有丰富的供应,而且祂不想浪费剩下的。所以他们收拾了剩下的零碎。(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i. “上帝慷慨的给予和我们智慧的使用一定要并行。” (巴克莱,Barclay)
b. 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五千人的数字暗示出如果算上妇女和孩子约有一万五到两万人。
i.这个故事很突出– 四部福音书都有记载– 这表明圣灵和早期教会都认为这个事件很重要,比耶稣神奇的力量的例子更重要。
· 表明耶稣可以喂饱神的子民,就像在旷野喂饱以色列人。人们都对弥赛亚会恢复供应吗哪充满期待,这增加了耶稣的救世主身份。
· 表明耶稣怜悯和关心神的子民,即使是我们觉得耶稣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了。
· 表明耶稣选择藉着门徒的手作工,即使对眼前的结果并不重要。
· 表明是弥赛亚和他的子民将要享受的伟大的弥赛亚盛宴的预表。
ii. 喂饱五千人也给了我们神供应的三个原则。
· 对所拥有的心怀感恩并智慧地使用。
· 信靠神无尽的供应。
· 不要浪费神给予你的。
1. (22-24) 加利利海上的又一场风暴。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a.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 耶稣觉得他和跟随他的人们迅速离开这个地方很重要。也许这是为了避免众人依附于他,认为他会持续供应吃的。因此,耶稣催门徒上船。
i. 事实上,耶稣这样做有几个原因。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一个人祷告;因为他想离开人群,休息一下;因为他想要人群散开,以避免因弥赛亚引起的骚动(约6:15)。
ii. 约翰福音 6章14-15节告诉我们众人对这神奇的喂养的反应是一种救世主般的期待。如果门徒们也有这样的热情——也许是感觉到现在是公开宣扬耶稣是弥赛亚王的时候了——那么对耶稣来说,让门徒们远离兴奋的众人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b. 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 耶稣渴慕与天父独处。在他服侍他人的过程中,他没有——也不能——忽视祷告。
i. “秘密的祈祷滋养灵魂,正如秘密的食物滋养身体。” (特拉普,Trapp)
ii. “当门徒们处于威胁到生命的险境当中,他在为他们祷告;即使他坐在天上的父的右边,他依然与我们同在。” (特拉普,Trapp)
c. 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加利利的海因突起的风暴而闻名,这次风暴中耶稣没有与门徒在船上。
2. (25-27) 耶稣来帮助并安慰门徒。
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a. 夜里四更天:这大约是凌晨3到6点(可6:47-52)。耶稣来到门徒那里,船在海中,他们在风浪中摇橹,甚是疲倦。
b. 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在水面上行走对门徒们来说一定很震惊;他们确实很惊慌,因为害怕而大声喊叫。
c. 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耶稣并不是来找门徒们麻烦或让他们害怕的。耶稣就连忙对他们说了安慰的话。
i. 有两个很好的理由来消除恐惧。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个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也许你害怕是因为你夸大了其危险。另一个原因是即使问题可能是实实在在的,但眼前就有一个更伟大的解决办法和帮助。
3. (28-33) 彼得的勇气和随后所缺乏的信心。
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a. 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彼得问这样一个问题,但他对耶稣的信心是很大。他真的回应了耶稣的邀请,下了船。
i. “彼得的原话(“如果是你”)是一种真实的情况,似乎是说‘既然是你’。这是一个大胆的请求,但门徒们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并被赋予能力去行耶稣所行的神迹(太10:1)。对于一个了解并尊重加利利危险的渔夫来说,有什么比跟随耶稣来证明超自然力量更自然的事呢?” (卡尔森,Carson)
b. 他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 这是一幅在信心中行走的奇妙图画,表明彼得只要仰望耶稣,就能行神迹。他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
i. “彼得在水面上走,却怕风:这就是人的本性,常常成就大事,却在小事上犯错。” (布鲁斯,Bruce)
c. 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 即使彼得失败了,耶稣在那里救他。彼得知道在危急时刻该向谁求助。耶稣又带彼得上船。
i. “耶稣和彼得手拉着手在海面上行走,多美的画面!” (司布真,Spurgeon)
d. 你这小信的人哪: 耶稣救了彼得以后,就对彼得讲他的小信。这小信产生了怀疑和分心,彼得在风浪中下沉。
i. “危及他生命的不是狂风巨浪,而是他那渺小的信心。” (克拉克,Clarke)
ii. “原文中只有一个词可以表达“哦,你这小信的人”。主耶稣用一个词称呼彼得:“小信” 。(司布真,Spurgeon)
iii. 彼得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小信的缺点。
· 在我们期待有大信心的地方常常找到的是小信。
· 小信太急于求成。
· 小信往往高估自己的力量。
· 小信受环境影响太大。
· 小信太快夸大危险。
iv. 然而,彼得也向我们展示了小信的优点。
· 小信是真信心。
· 小信会遵守耶稣的话。
· 小信不敢来到耶稣面前。
· 小信可以暂时成就大事。
· 小信遇到麻烦会祷告。
· 小信很安全,因为耶稣就在身边。
v. “你真的相信,如果你相信,为什么要怀疑?如果有信心,为什么信心小?如果你怀疑,为什么要相信?如果你相信,为什么要怀疑?” (司布真,Spurgeon)
e. 为什么疑惑呢: 当彼得安全的回到船上时,耶稣才问他这个问题。然而,那时,问这个问题完全合理。彼得为什么疑惑?
i. “疑惑的字面意思是“一分为二”;真正的信心专注于耶稣。” (弗朗斯,France)
ii. “如果你相信一件事,需要证据,那么在你怀疑一件事之前,你也应该有证据。没有证据而相信,是轻信;没有证据而怀疑,是愚蠢。我们应该有怀疑的根据,也应该有信心的基础。” (司布真,Spurgeon)
iii. 我们说在理论上,我们有理由怀疑耶稣和他的应许。
· 如果在以前的场合, 你已经发现神不守他的应许。
· 如果有信耶稣的老信徒庄严地告诉你,上帝是不可靠的。
· 如果你遇到的是新问题,难到极点,可以确定上帝是帮不了你的。
· 如果神已经废弃了他的应许,应许不再有效。
· 如果神更改了。
iv. “我们的怀疑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要怀疑?’ 如果信心不足是有理由的,那么信心十足显然更有理由。如果相信耶稣是对的,为什么不完全相信他呢?” (司布真,Spurgeon)
v. 正视我们的怀疑对我们有益。
· 你的怀疑理由充分吗?
· 你的怀疑有什么好借口吗?
· 你的怀疑能产生什么好处吗?
f.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 他们很快从对暴风雨的恐惧转向对耶稣的敬拜。想到耶稣在水上行走所显示的能力和他在照顾正在下沉的彼得时所显示的爱,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反应。
i.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坦率地公开承认他是神的儿子。” (普尔,Poole)
4. (34-36) 众人一摸耶稣,就都好了。
他们过了海,来到革尼撒勒地方。那里的人,一认出是耶稣,就打发人到周围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带到他那里。只求耶稣准他们摸他的衣裳,摸着的人,就都好了。
a. 他们过了海,来到革尼撒勒地方: 约翰福音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奇迹。耶稣和他们上了船,船就立刻奇迹般地被带到了对岸(约6:21)。
i. “革尼撒勒是位于迦百农以南的西部海岸的一个地区(不仅仅是一个小镇)。(这是)令人惊讶地回到安提帕斯的领地。” (弗朗斯,France)
b. 只求耶稣准他们摸他的衣裳: 甚至耶稣衣裳也为他们的信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接触点。像保罗的汗带(徒19:11-12)和彼得的影子(徒5:15),耶稣的衣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对象,帮助他们相信上帝在那一刻的医治。
i. “更严格的群体,如法利赛人和爱色尼派信徒,认为在人群中接踵摩肩是令人憎恶的事– 没人知道谁会染上什么仪式上的不洁。” (卡尔森,Carson)
马太福音第14章 - 耶稣显示出掌管自然的权柄
A. 希律和施洗约翰。
1. (1-2). 希律王害怕耶稣是施洗约翰从死里复活。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a.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耶稣的名声和事迹传遍了整个地区。这希律就是有名的希律·安提帕,是耶稣生下来的时候作王的大希律的一个儿子。
i. “分封的字面意思是第四部分的统治者;但后来它被广泛地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的下级统治者。”(巴克莱,Barclay)分封的地位比国王低。希律·安提帕希望被誉为国王,后来请求皇帝卡里古拉授予他这个头衔,但卡里古拉拒绝了。这种羞辱是后来希律王被流放到高卢的原因之一。
ii. 这个分封的王希律– 也被称为希律安提帕-统治加利利,因此听到很多关于耶稣的事。他的兄弟阿基劳斯统治南方,他的兄弟腓力统治北方。
b. 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 虽然看来并不合理,但是希律的内疚和迷信导致他恐惧。
i. “他还以为自己看见了,听见了那个圣洁的头,在他面前大声喊叫,在他面前转来转去……上帝把自己良心的十字架放在作恶的人身上,使他们在受苦之前就受苦;他们最大的敌人就不需要希望他们有更大的危害。” (特拉普,Trapp)
ii. 巴克莱(Barclay)引用了古代基督徒作家奥利金(Origen)的话,他说耶稣和施洗约翰长得很像。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希律·安提帕就更有理由相信耶稣是约翰从死里复活了。
2. (3-12) 希律残忍对待施洗约翰。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女儿被母亲唆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
a.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马太已经告诉我们施洗约翰的死,现在他要向我们解释他是怎么死的。故事开始于希律囚禁约翰,因为约翰大胆地谴责了王的罪行。王只是怕百姓,没有立时杀他。
i. 约翰曾公开反对希律的婚姻,因为希律曾与前妻非法离婚,之后又引诱并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为妻。希律的第一个妻子的父亲是佩特拉的国王,后来他成功地打败了希律·安提帕,因为他羞辱了佩特拉的女儿。
ii. 亚当·克拉克(Adam Clarke)评价希罗底: “这臭名昭著的女人是亚利多布和伯尼斯的女儿,大希律的孙女。她的头婚是与她叔叔希律·腓力结婚,生下撒罗米。过了些日子,就离开丈夫,公然地与希律·安提帕同住。”
iii. 有人说,约翰屡次这样毁谤希律和希罗底。“此外,这可能不仅仅是一句随口说说的话,said是未完成时态,它可能暗示着一场持续的‘战役’。” (弗朗斯,France)
iv. 希律怕百姓,就和今天的许多人一样,总是先怕人的看法,再怕上帝。唯一使希律王免于更大罪恶的是他怕众人。
v. 希律因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收在监里,可见他怕他的妻子希罗底,过于怕众人。“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他,就像耶洗别对亚哈那样……但母鸡一叫,事情就不妙了。” (特拉普,Trapp)
b. 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希罗底的女儿在希律和他的朋友们面前无耻地跳舞,赢得了他们的欢心,特殊的要求得到满足。
i. 这希罗底的女儿被描述为一个女孩(太14:11)。这就是说她不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女孩这个词可以用在适婚年龄的人身上;她至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弗朗斯,France)
ii. “单纯的少女之舞对纵欲的狂欢者来说是无趣的。这种款待很下流。” (布鲁斯,Bruce)
iii. “这些姑娘所跳的舞是挑逗性的,很不道德。对于一个公主来说,在公共场合跳舞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 (巴克莱,Barclay)
iv. “那个时代,母亲们常常鼓励女儿们穿不太体面的衣服,并让她们学对于姑娘们来说不太圣洁的舞。这没有什么好处;可能使希律这样的人高兴,但上帝却不喜悦。” (司布真,Spurgeon)
c. 女儿被母亲唆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希罗底女儿的要求表明,母亲早有这个计划。她了解她的丈夫,她了解情况,她知道她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她想要的。
i. 她很精明,要求客人们还在宴会上的时候,就马上动手。这是请求的重要部分。没有时间悔改。如果不是在美酒和撩人的舞姿带来的短暂快感的影响下立即完成,那就可能永远无法完成。” (布鲁斯,Bruce)
ii. “如果她自己想办法报复那个使她蒙受耻辱的上帝的人,就已经够糟了。更糟糕的是,她为了自己的邪恶目的而利用她的女儿,使女儿成为和她一样的大罪人。” (巴克莱,Barclay)
d.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因为希律害怕得罪他的妻子或在朋友面前丢脸,他知道他做了错事。
i. “轻率的承诺,甚至誓言,都不能成为做错事的借口。承诺本身就无效,因为没有人有权承诺做错事。”(Spurgeon) “像大多数软弱的人一样,希律害怕被人认为是软弱的人。” (卡尔森【Carson】引用布朗特尔【Plumptre】)
ii. “所有这些都指向在宴会厅客人面前立即呈上盘子上的人头;可怕的一幕!” (布鲁斯,Bruce)
iii. “那颗头颅在希罗底的手里,希罗底看到那张说不出话来的嘴,很可能感到一种魔鬼般的快乐,因为这张嘴常常是她犯罪的床上长出荆棘的原因;她用那种她再也不怕被人责备的腔调侮辱的。” (克拉克,Clarke)
iv. 希律的结局很可怕。为了娶他兄弟的妻子希罗底为妻,他休掉了他的第一个妻子,一个来自东方邻国的公主。希律的岳父被激怒,就率领军兵来攻打他,希律战败。他的兄弟亚基帕控告他背叛罗马,把他流放到遥远的罗马高卢省。在高卢,希律和希罗底都自杀了。
e. 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 施洗约翰的门徒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尊荣和纪念他的一生。约翰一生直至死亡都是一个伟大正直的人。
i. “传福音的人没有说,他们埋葬了约翰,乃是把他的身体领去埋葬了。真正的约翰没有人能埋葬,希律很快就发现,约翰虽然死了,却还会说话。” (司布真,Spurgeon)
3. (13) 耶稣离开了,不想得罪希律。
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众人听见,就从各城里步行跟随他。
a. 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 再说一次,这不是出于胆怯,而是出于明白天父的时间和先知预言的时间。
b. 众人听见,就从各城里步行跟随他: 耶稣能够逃脱希律王的暴力对待,但他无法逃脱众人的注意。虽然宗教领袖和现在的政治领袖都反对耶稣,但耶稣仍然受到众人的欢迎。
i. 清教徒评论家约翰·特拉普(John Trapp)赞赏这些人的勤奋:“他们的勤奋和奉献是为了防止我们迟钝和奉献:如果基督愿意在酒店门口设立一个讲台,有些人就会更经常地听他讲。” (特拉普,Trapp)
B. 耶稣喂饱五千人。
1. (14-16) 耶稣怜悯众人。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
a. 就怜悯他们: 耶稣对众人的极大怜悯,感动他去医治病人,教导他们(可6:34),一直到晚上。耶稣对强烈需要他的众人们的怜悯引人注目。
i. “耶稣是来寻找平安、安静、独处的;相反,他发现一大群人急切地求他给予他们他可以给予的。他可能很容易就怨恨他们。他们有什么权利不断地要求侵犯他的隐私呢?” (巴克莱,Barclay)
ii. 耶稣和他的门徒本可以找很多合理的借口。“这里不合适。”“现在不是时候。”“人们可以照顾自己。”“事实上,确实不需要喂这群人。这些人习惯于偶尔不吃饭,他们当然也什么都没指望。耶稣却怜悯他们。
iii. 他很有怜悯之心:“这个词的的原意很有表现力;他的整个生命都被搅动到最深处,因此他立刻开始在他们中间施行怜悯的神迹。” (司布真,Spurgeon)
b. 你们给他们吃吧。: 耶稣以此挑战门徒的怜悯之心和信心。然而,他没有要求门徒们做任何事来满足众人的需要,而是亲自指导他们来做。
i. “如果他们记得在迦拿关于酒的神迹(约2:1-11),他们就应该求耶稣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把他们打发走。” (卡尔森,Carson)
ii. 耶稣和他的门徒都注意到众人,也注意到他们的需要。然而,正是耶稣的怜悯和他对神的大能的认识,使他喂饱众人。
· 人们饿了,空谈的宗教家们给人们一些仪式或空话,永远不能满足他们。
· 人们饿了,无神论者和怀疑论者试图说服他们说他们根本就不饿。
· 人们饿了,宗教表演者们为人们提供了视频、特殊的照明和前沿的音乐。
· 人们饿了,娱乐演员们给他们大声、快动作,如此大声、快速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思考。
· 人们饿了– 谁会给他们生命的粮?
iii. 司布真(Spurgeon)使用了“不用他们去”(他们不需要离开《英文钦定版》)这句话作为布道的基础。讲道的主题是,如果这些偶然听耶稣讲道的人都没有必要离开,那么耶稣的跟随者们就更没有理由离开与耶稣持续的交流和团契。
· 环境不需要让你离开。没有什么难事或什么容易的事,让你不需要耶稣。
· 在耶稣里没有什么会让你想要离开。
· 将来也没有什么会让你离开。
2. (17-19) 耶稣分发吃的给众人。
门徒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说:“拿过来给我。”
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a. 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 这些是从人群中的一个小男孩那里得到的(约6:9)。值得感谢的是门徒们自己轻装上阵,没有携带很多吃的。他们相信耶稣会供应他们所需。
b. 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 这个指令表明,这不仅仅是把食物放进他们的肚子里;那样的话完全可以站着吃。这说明有一种类似宴会的享受氛围。
i. “这是多么丰盛的一顿大餐啊!基督作宴会的主;使徒是管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们;供应的奇迹!” (司布真,Spurgeon)
c. 望着天,祝福: 耶稣为所拥有的食物向神祝谢。他也许做了熟悉的犹太人餐前谢饭祷告: “耶和华我们的神,宇宙的王,那赐给我们饮食的,是应当称颂的。”
d. 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这个神迹显明了耶稣对自然的决定主权。然而耶稣坚决要通过门徒们的手来行这个神迹。耶稣本可以直接行,但他却想使用他的门徒们。
i. 没有人知道这饼到底是哪里来的。耶稣向我们表明上帝可以以我们无法看见或知道的方式供应我们。当我们知道上帝如何供应我们的时候很容易有信心相信,但是上帝常常以我们无法预见和无法发现的方式供应我们所需。
3. (20-21) 众人得饱足。
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a. 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 上帝不仅仅有丰富的供应,而且祂不想浪费剩下的。所以他们收拾了剩下的零碎。(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i. “上帝慷慨的给予和我们智慧的使用一定要并行。” (巴克莱,Barclay)
b. 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 五千人的数字暗示出如果算上妇女和孩子约有一万五到两万人。
i.这个故事很突出– 四部福音书都有记载– 这表明圣灵和早期教会都认为这个事件很重要,比耶稣神奇的力量的例子更重要。
· 表明耶稣可以喂饱神的子民,就像在旷野喂饱以色列人。人们都对弥赛亚会恢复供应吗哪充满期待,这增加了耶稣的救世主身份。
· 表明耶稣怜悯和关心神的子民,即使是我们觉得耶稣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了。
· 表明耶稣选择藉着门徒的手作工,即使对眼前的结果并不重要。
· 表明是弥赛亚和他的子民将要享受的伟大的弥赛亚盛宴的预表。
ii. 喂饱五千人也给了我们神供应的三个原则。
· 对所拥有的心怀感恩并智慧地使用。
· 信靠神无尽的供应。
· 不要浪费神给予你的。
C. 耶稣行在水上,安慰他的门徒们。
1. (22-24) 加利利海上的又一场风暴。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a.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 耶稣觉得他和跟随他的人们迅速离开这个地方很重要。也许这是为了避免众人依附于他,认为他会持续供应吃的。因此,耶稣催门徒上船。
i. 事实上,耶稣这样做有几个原因。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一个人祷告;因为他想离开人群,休息一下;因为他想要人群散开,以避免因弥赛亚引起的骚动(约6:15)。
ii. 约翰福音 6章14-15节告诉我们众人对这神奇的喂养的反应是一种救世主般的期待。如果门徒们也有这样的热情——也许是感觉到现在是公开宣扬耶稣是弥赛亚王的时候了——那么对耶稣来说,让门徒们远离兴奋的众人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b. 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 耶稣渴慕与天父独处。在他服侍他人的过程中,他没有——也不能——忽视祷告。
i. “秘密的祈祷滋养灵魂,正如秘密的食物滋养身体。” (特拉普,Trapp)
ii. “当门徒们处于威胁到生命的险境当中,他在为他们祷告;即使他坐在天上的父的右边,他依然与我们同在。” (特拉普,Trapp)
c. 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加利利的海因突起的风暴而闻名,这次风暴中耶稣没有与门徒在船上。
2. (25-27) 耶稣来帮助并安慰门徒。
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a. 夜里四更天:这大约是凌晨3到6点(可6:47-52)。耶稣来到门徒那里,船在海中,他们在风浪中摇橹,甚是疲倦。
b. 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在水面上行走对门徒们来说一定很震惊;他们确实很惊慌,因为害怕而大声喊叫。
c. 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耶稣并不是来找门徒们麻烦或让他们害怕的。耶稣就连忙对他们说了安慰的话。
i. 有两个很好的理由来消除恐惧。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个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也许你害怕是因为你夸大了其危险。另一个原因是即使问题可能是实实在在的,但眼前就有一个更伟大的解决办法和帮助。
3. (28-33) 彼得的勇气和随后所缺乏的信心。
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a. 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彼得问这样一个问题,但他对耶稣的信心是很大。他真的回应了耶稣的邀请,下了船。
i. “彼得的原话(“如果是你”)是一种真实的情况,似乎是说‘既然是你’。这是一个大胆的请求,但门徒们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并被赋予能力去行耶稣所行的神迹(太10:1)。对于一个了解并尊重加利利危险的渔夫来说,有什么比跟随耶稣来证明超自然力量更自然的事呢?” (卡尔森,Carson)
b. 他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 这是一幅在信心中行走的奇妙图画,表明彼得只要仰望耶稣,就能行神迹。他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
i. “彼得在水面上走,却怕风:这就是人的本性,常常成就大事,却在小事上犯错。” (布鲁斯,Bruce)
c. 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 即使彼得失败了,耶稣在那里救他。彼得知道在危急时刻该向谁求助。耶稣又带彼得上船。
i. “耶稣和彼得手拉着手在海面上行走,多美的画面!” (司布真,Spurgeon)
d. 你这小信的人哪: 耶稣救了彼得以后,就对彼得讲他的小信。这小信产生了怀疑和分心,彼得在风浪中下沉。
i. “危及他生命的不是狂风巨浪,而是他那渺小的信心。” (克拉克,Clarke)
ii. “原文中只有一个词可以表达“哦,你这小信的人”。主耶稣用一个词称呼彼得:“小信” 。(司布真,Spurgeon)
iii. 彼得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小信的缺点。
· 在我们期待有大信心的地方常常找到的是小信。
· 小信太急于求成。
· 小信往往高估自己的力量。
· 小信受环境影响太大。
· 小信太快夸大危险。
iv. 然而,彼得也向我们展示了小信的优点。
· 小信是真信心。
· 小信会遵守耶稣的话。
· 小信不敢来到耶稣面前。
· 小信可以暂时成就大事。
· 小信遇到麻烦会祷告。
· 小信很安全,因为耶稣就在身边。
v. “你真的相信,如果你相信,为什么要怀疑?如果有信心,为什么信心小?如果你怀疑,为什么要相信?如果你相信,为什么要怀疑?” (司布真,Spurgeon)
e. 为什么疑惑呢: 当彼得安全的回到船上时,耶稣才问他这个问题。然而,那时,问这个问题完全合理。彼得为什么疑惑?
i. “疑惑的字面意思是“一分为二”;真正的信心专注于耶稣。” (弗朗斯,France)
ii. “如果你相信一件事,需要证据,那么在你怀疑一件事之前,你也应该有证据。没有证据而相信,是轻信;没有证据而怀疑,是愚蠢。我们应该有怀疑的根据,也应该有信心的基础。” (司布真,Spurgeon)
iii. 我们说在理论上,我们有理由怀疑耶稣和他的应许。
· 如果在以前的场合, 你已经发现神不守他的应许。
· 如果有信耶稣的老信徒庄严地告诉你,上帝是不可靠的。
· 如果你遇到的是新问题,难到极点,可以确定上帝是帮不了你的。
· 如果神已经废弃了他的应许,应许不再有效。
· 如果神更改了。
iv. “我们的怀疑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要怀疑?’ 如果信心不足是有理由的,那么信心十足显然更有理由。如果相信耶稣是对的,为什么不完全相信他呢?” (司布真,Spurgeon)
v. 正视我们的怀疑对我们有益。
· 你的怀疑理由充分吗?
· 你的怀疑有什么好借口吗?
· 你的怀疑能产生什么好处吗?
f.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 他们很快从对暴风雨的恐惧转向对耶稣的敬拜。想到耶稣在水上行走所显示的能力和他在照顾正在下沉的彼得时所显示的爱,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反应。
i.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坦率地公开承认他是神的儿子。” (普尔,Poole)
4. (34-36) 众人一摸耶稣,就都好了。
他们过了海,来到革尼撒勒地方。那里的人,一认出是耶稣,就打发人到周围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带到他那里。只求耶稣准他们摸他的衣裳,摸着的人,就都好了。
a. 他们过了海,来到革尼撒勒地方: 约翰福音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奇迹。耶稣和他们上了船,船就立刻奇迹般地被带到了对岸(约6:21)。
i. “革尼撒勒是位于迦百农以南的西部海岸的一个地区(不仅仅是一个小镇)。(这是)令人惊讶地回到安提帕斯的领地。” (弗朗斯,France)
b. 只求耶稣准他们摸他的衣裳: 甚至耶稣衣裳也为他们的信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接触点。像保罗的汗带(徒19:11-12)和彼得的影子(徒5:15),耶稣的衣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对象,帮助他们相信上帝在那一刻的医治。
i. “更严格的群体,如法利赛人和爱色尼派信徒,认为在人群中接踵摩肩是令人憎恶的事– 没人知道谁会染上什么仪式上的不洁。” (卡尔森,Ca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