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路者學院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2章-保罗事奉的记号
A. 保罗证明自己真诚无伪,并非江湖骗子
1. (1-2)保罗在帖撒罗尼迦诚实正直的事奉。
弟兄们,你们自己原晓得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这是你们知道的;然而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
a. 你们自己原晓得:这部分经文由这句话作为开始,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面前为自己发声,维护自己的品格和事奉。保罗这样做,并非因为他缺少安全感,为自己的事工感到不安;而是因为在帖撒罗尼迦有许多敌对保罗的人(徒17:5-6;17:13),特别是因为保罗在仓促之中离开了帖撒罗尼迦,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交代,而这些人又趁着保罗不在的时候,在帖撒罗尼迦信徒面前诋毁保罗。保罗的敌人声称他匆匆离开那城,是因为他是个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胆小鬼。
1)“这种自我展示并不是因为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本身对传教士不信任,怀疑他。保罗是在回应他受到的阴险攻击,某些教会之外的恶意中伤者因为憎恨保罗,而造谣诽谤他。”(何义博,Hiebert)。
2)保罗在这里以个人的方式谈到一些事情,但对保罗来说这真的不是他的个人问题。他知道为了福音的缘故,应当重视这件事。如果保罗遭到诋毁,名誉扫地,那么福音信息本身也将受到诋毁。
3)“保罗热切地呼吁帖撒罗尼迦人作证,证明了两件事。首先,这表明了他对他们的信心。保罗不怕他们会屈从于【别有用心的人】向他们鼓吹的种种谣言。其次,这说明了证明他的清白所需的所有事实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莫里斯,Morris)
4)巴克莱(Barclay)认为通过保罗在这一章里怎样为自己辩白,可以明显看出存在如下这些针对保罗的诬告:
l “保罗有案底,所以是个不可信任之人”(帖前2:2,被害受辱是指他曾在帖撒罗尼迦遭到监禁)。
l “保罗有妄想症”(帖前2:3,出于错误)。
l “保罗的服事动机不纯”(帖前2:3,出于污秽)。
l “保罗故意欺骗其他人”(帖前2:3,用诡诈)。
l “保罗传道是为了讨人喜欢,而不是为了神”(帖前2:4,不是要讨人喜欢)。
l “保罗参与服事,不过是贪图利益,他是一名雇工,不择手段为自己谋取私利”(帖前2:5, 2:9,没有藏着贪心)。
l “保罗只想荣耀自己”(帖前2:6,没有……向别人求荣耀)。
l “保罗为人霸道,颐指气使”(帖前2:7,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
b. 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这里的“徒然的”一词可以指事奉的结果,也可以指事奉的品质。因为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事奉取得成功,这点有目共睹、无人不晓。将这点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以此来考察保罗事奉的品质,更是好。他的到来并不是毫无意义、徒有其表的,他与推销员、营销商不同。
c. 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保罗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他为事奉所经受的种种磨难。由此保罗表明一点,他若是为了自己,面对种种阻挠殴打和争战,根本不会坚持下去。在保罗到达帖撒罗尼迦的时候,他背上的伤仍未愈合,这是他在腓立比所受的伤。如果保罗是为了自己而事奉,那他在捞取个人的好处方面,实在不精明。
1)“使徒行传16章23-24节记录了【他】所受的苦,包括当众被棍打,被关押在城市监狱的内监里,两脚都被戴上了脚镣。这种罗马刑律中的棍打刑罚绝不算轻;是一种让经受者绝不会过后就忘的体验。”(何义博,Hiebert)。
2)“我们知道侮辱和迫害会削弱甚至完全摧毁人们的思想。因此,这是神的作为,尽管保罗遭受种种折磨和侮辱,他似乎丝毫不为所动,他毫不犹豫地对一个繁华富有的大城市开展行动,目的是要带领城中的百姓归向基督,成为基督的俘虏。”(加尔文,Calvin)
d. 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不论那些诬告保罗的人怎样说,保罗并非只在轻松如意的时候才传福音。即使是在大争战中,也要无所畏惧地传讲福音,他知道这点,而且付诸实际,亲身经历过。
1)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把……传(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向你们述说神的福音”,和合本圣经作“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它来自两个词,其字面的意思是‘所有的言语’。它表现了畅所欲言的思想状态,一种没有压力和紧张感,如在家中一般无拘无束的态度。这种态度包括勇气和信心。”(莫里斯,Morris)
2)“表示‘争战’(agon)的词语,词意由运动场竞技比赛引申而来,喻意为竞技之地,以及竞技比赛本身——一场比赛、一场角逐、一场争斗。这样的争战总是极费力气,十分艰巨,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战胜危险十足的敌手,战胜不肯善罢甘休,千方百计来阻挠的敌人。”(何义博,Hiebert)
2.(3-5)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所传信息的诚实正直。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也不是用诡诈。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
a.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保罗所传的信息纯洁正直,清楚证明在他的事奉中既没有错误、污秽,也没有诡诈。在公元一世纪保罗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有许多互相对抗的宗教,同时也存在许多出于贪心、以赢利为目的的事工,打着这些宗教的旗号各自为营,互相竞争。
1)帖撒罗尼迦城坐落在伊格尼修大道上,这条著名的大道由东至西穿过马其顿。帖撒罗尼迦还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一座文化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这个城市里交汇融合。帖撒罗尼迦城里混杂着形形色色的宗教和宗教专业人员,种类多得惊人。在这座城市里,你会看到对奥林匹克众神的崇拜,特别是阿波罗、雅典娜和大力神赫尔克里斯。这里有希腊本土的种种神秘宗教,庆祝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节庆,以及纵欲和醉酒的异教习俗。希腊的知识和哲学传统也很有代表性。帖撒罗尼迦城中还有许多埃及神祇的庙宇:伊西斯、萨拉皮斯、阿努比斯。罗马的国家宗教也存在于帖撒罗尼迦,这种宗教将罗马的政治英雄神化,供人膜拜。此外,这里还有犹太人和敬畏神的外邦人。
2)这些宗教大多采用传教思想,想要通过巡回宣教者和传教者,传播其信仰。这些传教者大多是机会主义者,对自己的听众巧取豪夺、敲骨吸髓,接着,又去寻找下一个可供他们盘剥的目标。
3)“可能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保罗的时代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宗教崇拜和哲学体系……不分教义、不分国籍的‘圣人’、受欢迎的哲学家、魔术师、占星家、疯子和怪人;真诚和虚假、正义和无赖、骗子和圣徒,推搡着、叫嚷着,要引起信从者和怀疑者的注意。”(莫里斯【Morris】引述尼尔【Neil】的话)
4)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3节里,为自己辩护。他所指的污秽,究竟是指属灵上的污秽,还是身体上的污秽?对此,释经家看法各异。上下文的意思似乎更多暗示的是动机不纯,或者是灵里的污秽,而这个词语本身更多表示的是道德上的,尤其是性方面的污秽(它常常与淫乱这个词语一起并列出现)。
b. 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注:新国际版圣经翻译成“我们是被神考验合格”):这里保罗用了一个词语,其意思与赞同某人担任某项公职有关,即认为这人合格,能够胜任。“正如雅典人在担任公职前要接受试验,考察其是否合格;传道士在接受任命,成为神的信使前,同样要接受试验。”(何义博,Hiebert)
c. 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保罗知道并非人人都喜欢他所传的福音,然而他知道这福音是神所喜欢的。
1)保罗努力让福音尽可能吸引人,但他从未改变福音的中心人物或焦点。在一些问题上,保罗从不妥协,例如人的需要、神差遣的救主、十字架、复活和新生命。
2)“真正的恩典是一种最阳刚、最无拘无束、最高尚的天性,始终殷勤,无论是因恐惧而皱眉,还是对奖赏的盼望,都不会使其松懈。”(特拉普,Trapp)
d.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也没有掩饰贪心”):保罗明白贪心总有一层掩饰(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藏着”)。它总是打着响亮高尚的名号。不过,保罗没有使用谄媚的话,这种话通常用来掩饰贪心。
1)关于谄媚的话,莫里斯(Morris)的评论是:“我们可以用这个英语词语来指那些虚伪的话,其意图是要取悦被奉承之人。这个希腊词语的意思更多是指以漂亮动听的话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关于贪心,托马斯(Thomas)的解释是:“贪婪癖是指一切形式的利己主义,千方百计、不顾一切地追逐自我满足。它滋生于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土壤之上,对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满不在乎——在保罗和他的助手身上绝对看不见这种态度,他们的行事为人与这种态度大相径庭。”
3)“在贪婪和野心取得控制权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腐败,整个人开始追求虚荣。这是导致整个事工腐败的两个根源。”(加尔文,Calvin)
4)“传福音的人哪,你们要听!你能呼唤神来作证,除了祂拯救灵魂的荣耀,你们的传道服事别无所图?或者你们是为了一口饼,为了一种不祥的、不虔诚的所谓谋生、所谓有俸圣职而担任神职吗……在这一切事情上,神能为你们作证,证明你们没有藏着贪心吗……然而,那些为了酬金而加入服事的人有祸了!他既不认识基督,又怎能传扬祂呢?”(克拉克,Clarke)
3.(6-7)保罗以温柔、谦卑的态度对待帖撒罗尼迦信徒,显明保罗的动机是纯洁的。
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却没有向你们或向别人求荣耀,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
a. 我们……没有……向别人求荣耀(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翻译成“我们也没有寻求从人来的荣耀”):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间服事的时候,他根本不在意自己是否有荣耀。他不需要花哨的介绍,也不需要溢言虚美、吹嘘炫耀。保罗的满足来自于他与耶稣的关系,而不是人的称赞。
1)保罗不求从人来的荣耀,因为在耶稣里,他对安全感和接纳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意味着他不会追求讨人的欢心和接纳,将生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保罗的服事建立在他对自身的清楚认识上,就是他在耶稣里的身份是什么。
2)“我们不求来自人的荣誉、尊敬和掌声;我们不在思想的深处追求这些,无论是探究我们的思想,或是我们的事奉和谈话的外在过程,都不会以它们为目标,我们不会为了得到从人来的荣耀,而刻意营造它们。虽然他们应该得到来自人们的荣誉和尊敬,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荣誉跟随在人身后,而不是人跟随在荣誉身后。”(普尔,Poole)
b. 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注:修订标准版圣经翻译成“我们作为基督的使徒,虽然有权要求你们……”):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尽力服事,无私地付出,并不是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作为一名使徒,保罗来不是为了提出各种要求,摆架子装腔作势。
c. 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保罗就像一位乳母一样(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翻译成“如同乳母温柔地抚育自己的孩子”,和合本圣经翻译成“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一心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虽然帖撒罗尼迦信徒中有些人指控保罗,说他的服事目的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但是保罗对帖撒罗尼迦基督徒别无所求,不过希望他们能记住他在他们中间怎样存心温柔地服事他们。
1)关于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7节是应该解读为“温柔”,还是“婴孩”,存在合理的争论。然而,“无论哪个版本更可取,毫无疑问,保罗是在描述他对他们照顾相从,而且心甘情愿这样做。”(加尔文,Calvin)
2)“保罗的辩护陈述分为两个部分,被动的和积极的……他的做法是先扫除错误,然后表明立场,展开对事实真相的正面表述。”(何义博,Hiebert)
4.(8-9)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间,保罗努力工作自食其力,显明他的动机是纯洁的。
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昼夜做工,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
a. 我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保罗没有成为连累信徒的负担(注:参见新国际版圣经),为了服事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他默默付出,无私地奉献自己。他十分愿意这样做,因为保罗是这样爱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因他们是保罗和同工所疼爱的。
1)既是这样爱你们:“是一个来源不明的极为罕见的动词。沃伦伯格(Wohlenberg)推测,它是一个‘源自幼儿教育的术语,用来表示钟爱’。不管它的来源是什么,它都表达了传道士对他们在帖撒罗尼迦的属灵婴孩的温暖与爱、柔情与思念。”(何义博,Hiebert)
b. 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保罗的事奉传道是有果效的,因为他所给出的不仅是福音,还有他自己(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而他这样无私的付出,是因为爱(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
1)有句话这样讲,人们不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们知道你有多在乎他们。保罗把自己的关心和知识都给了帖撒罗尼迦的信徒。
c. 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保罗承认他有权得到他所服事之人的供养和支持(林前9:14),但他自愿放弃这个权利,好将自己与那些假宗教的传教者区别开来。保罗放下自己的权利,以一种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1)“通过这句话,保罗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白天黑夜,黎明前他就开始工作;这种做法是定期的、频繁的。毫无疑问,他这么早就开始工作,是为了能在一天中能奉献出部分时间用来传道。”(莫法特【 Moffatt】引用拉齐姆【Ramsay】的话)
2)“毫无疑问,有某种宝贵的、特别的动机促使他舍弃自己的权利,因为在其他教会,他像其他人一样行使了【神】所赋予他的特权。”(加尔文,Calvin)
5.(10-12)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的个人行为和所传的信息,显明在神、在人面前,他为人正直。
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
a. 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保罗可以随时随在用自己的生活为榜样。保罗不必说,“请不要看我的生活。要看耶稣。”保罗希望人们仰望耶稣,但他也可以坦然地告诉人们,尽可考查他的生活。因为耶稣的力量真实地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1)正如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6节里所展示的,保罗希望其他的基督徒效法他的榜样。保罗并不认为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妥。在腓立比书3章17节和哥林多前书11章1节里,他重述了同样的观点。
2)对今日的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活出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的生活,向其他人作见证。正是这种生活吸引其他的人也来跟随耶稣。
b. 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神:保罗自己生活公义、无可指摘,他还教导帖撒罗尼迦信徒也要这样生活。保罗劝勉他们行事应当对得起……神,保罗能够这样教导他们,是因为他言行划一,他的生活与他传讲的信息一致。
B.为着神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间所做的工作,保罗再次向神献上感谢。
1.(13)他们接纳福音,视为神的道,而非人的道,这令保罗满怀感恩。
为此,我们也不住地感谢神,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
a. 你们听见……神的道,就领受了:保罗热切地教导其他人,神已向人说话,而我们已将神的道记录下来。保罗深信这道确实是神的话语。保罗相信有一种声音带着永恒的权柄向人类说话,其言远超人类所见,远非人类的观念。既然我们确实拥有这神的道,我们的声音就带有真正的权柄。
1)有些人喜欢说神的道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能确定祂说了些什么。当我们引用圣经时,他们喜欢回答说:“这只是你自己的解释。”当然,在圣经中有些地方,很难准确地解释神的道,但这样的地方并不多。如果神要对我们说话,祂必然会以我们能够明白的方式对我们说话,否则还不如不说。
b. 你们听见……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不认为这是人的道,而认为这确实是神的道”):帖撒罗尼迦信徒领受神的道,而且认为这确实是神的道(注:参见钦定本圣经)。保罗慎重认真地传讲这道,不认为这是人的道;而帖撒罗尼迦信徒领受这道,认为这确实是神的道。
1)并不是每个人领受这信息的人都会把它当作神的道来领受。然而,倘若他们不领受这道,问题出在他们自身,而不在这道。“你没有领悟属灵的事,这是真的;但这不能证明无人能领悟。整个事情就像爱尔兰人试图用非证据推翻证据一样。有四个证人看见他杀了人。他申述自己无罪,并且想要通过出示四十个没有看到他杀人行为的人,来证明自己无罪。这样做有用吗?所以,如果有四十个人宣称没有圣灵的能力伴随这道,这只能证明这四十个人不知道别人确实知道的事情。”(司布真,Spurgeon)。
c. 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对神的道,保罗坚信不疑,这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盲目的信心。他可以看出这道运行在那些信主的人心中。神的话语不断运行,它不仅带来信息,也并非只是触发某些感受。在神的道里蕴含着改变生命的大能。
1)“通常,这个词用来表示神大能的工作,例如以弗所书1章19节、腓立比书2章13节;也用来表示撒旦的作为,例如以弗所书2章2节。被鬼附的人被称为‘energumeni’(恶魔附身的人)。当【人】相信这道,并把它作为神的道领受时,它就拥有这种能力,能有效地运行,从而促进爱、悔改、舍己、悔恨、安慰与和平。”(普尔,Poole)
2.(14-16)帖撒罗尼迦信徒领受神的道,面对随之而来的苦难,仍坚定站立。
弟兄们,你们曾效法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又把我们赶出去;他们不得神的喜悦,且与众人为敌;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
a. 因为你们也受了……苦害:一旦帖撒罗尼迦信徒响应福音,他们就成了靶子,受到苦害。虽然他们受到苦害,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神的各教会中的信徒也常常受到苦害。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效法那些在他们之前忍受苦害的信徒。
1)帖撒罗尼迦信徒也照样受了同族人的苦害(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你们也照样受了同族人的苦害”,和合本圣经翻译成“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并且甘心忍受苦难,因为他们深信保罗带给他们的不是人的道,而是神的道。为人的道忍受苦害是不值得的;但为来自神的真理信息忍受苦害却是值得的。
2)在古希腊文里,“各教会”是 “ekklesia” 一词;它并不是一个宗教专有词汇。基督教传下了许多希腊文词语,通常用来表示宗教方面的兄弟情谊。“其力量在于基督教不仅仅是另一种宗教。它不能用[当时] 任何通用的宗教专有词汇来命名”(莫里斯,Morris)。
b. 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又把我们赶出去(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又迫害我们”):保罗安慰这些遭受苦害的基督徒,他肯定他们不是第一个遭受这种迫害的人。主耶稣曾受到迫害,而犹太的基督徒首先遭受迫害。此外,保罗和同工也曾受到迫害(参见钦定本圣经)。
1)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这里保罗指的是他自己的同胞(犹太人)曾经杀了主耶稣。然而,保罗十分清楚,要为杀害耶稣担责的不仅是犹大地的犹太人。在这件事上,罗马人也难逃其责,所以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有罪。
c. 他们不得神的喜悦,且与众人为敌:保罗还安慰帖撒罗尼迦基督徒,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对,他们是得神喜悦的人。这种保证是必要的,因为帖撒罗尼迦信徒正受到宗教人士的迫害,他们可能会动摇,怀疑这些宗教人士的迫害实际上在神面前是正确的。
d. 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在这里,保罗揭露了到底是什么触犯了帖撒罗尼迦的宗教迫害者。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外邦人可以无需先成为犹太人就得救。这种排外的态度使他们充满自己的罪恶。
1)“犹太人反对传教士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并不是因为实际上犹太人想要赢得外邦人。在犹太人的这段历史上,犹太人自己也表现积极,努力想要改变外邦人的信仰。他们之所以强烈反对,是因为基督教的传教士让外邦人可以得到救恩,却没有要求他们首先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何义博,Hiebert)
2)“复数形式的‘罪恶’(注:在英文圣经中,这个词语为复数形式),指的是他们各自恶行的总和,而不是指‘罪恶’的一般抽象概念。”(莫里斯,Morris)
e. 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保罗安慰帖撒罗尼迦信徒,向他们保证神必会对付那些迫害他们的人。如果基督徒忘记了这一点,就常常会以恶还恶,以迫害别的人来回应迫害,结果使自己蒙羞,受到咒诅。
1)“他们罪大恶极,对他们的惩罚是相称的。神使他们存留下来,使他们不同于地上万民,就是他们所寄居的列国列族,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我们虽不能妄自揣摩;但毫无疑问,必定是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同时,愿基督教世界用人道和仁慈来对待他们。”(克拉克,Clarke)
2)“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保罗的愤怒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同胞生出的愤怒。他与他们血脉相连,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伤。”(莫里斯,Morris)
3.(17-20)保罗解释自己与帖撒罗尼迦信徒离别的原因。
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
a. 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见你们的面:保罗知道帖撒罗尼迦信徒十分感激他所给予的安慰,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前来,亲自把这种安慰带给他们。他们自然认为他亲自来会好得多。然而保罗向他们保证,他与他们分离的原因不是他的爱不够,也不是他不期盼见到他们。
b. 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并不是保罗不想去探访帖撒罗尼迦信徒,而是撒但阻挡了保罗和同工。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保证,他渴望与他们相聚,只是他遭到撒但的拦阻,而且这种情况发生了有一两次。
1)帖撒罗尼迦信徒大多数是归信神的外邦人,然而在这里,保罗提到撒但时,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这表明在那城停留的数周时间里,保罗已经教导了帖撒罗尼迦信徒很多关于撒但和属灵争战的事情。
c. 撒但阻挡了我们:保罗,尽管他拥有一切使徒的职分和权柄,仍然可能遭到撒但的拦阻。不过,保罗没有以宿命论的看法来接受这种撒但的阻碍。关于这种阻碍,他采取了一些行动。
1)首先,保罗明白这是撒但的阻碍。保罗知道这不是随便发生的情况,而是来自撒但的直接攻击。保罗有识别力,能够明辨真相。
2)第二,保罗有信心。暂时,意味着保罗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们很快就能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
3)第三,保罗竭尽全力,努力对抗前进路上的障碍。如果他不能亲自去帖撒罗尼迦,他会送出书信,在离别期间代表他教导和鼓励他们。许多圣经学者认为,帖撒罗尼迦前书是保罗作为使徒,写给教会的最早的一封书信。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正是撒但的阻碍促使保罗开始给各教会写信。当撒但看到神通过这些书信所成就的伟大工作,他必定后悔自己曾经阻挡保罗。
4)最后,神使人得胜。在使徒行传20章1-5节里,记载了保罗最终回到帖撒罗尼迦,并且走遍了那个地区,遍访当地的各个教会。
5)“假如我们已经确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真的来自撒但,那又该怎么办呢?我只有一条建议,那就是,继续前进,不论有没有阻碍,神的圣灵必赐你能力继续前进,尽忠尽责走完当走的路。”(司布真,Spurgeon)
d.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保证,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是他的荣耀和喜乐。他不能去造访他们,但决不要认为,这是因为他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爱不够。
1)也许,保罗会说他不需要天上的冠冕,因为这些宝贵的信徒就是他得胜的冠冕。那些我们带到耶稣和门徒面前的人,就是我们的胜利冠冕。
2“凡传福音的人,都要认真细读这章经文,并且以此省察自己。大多数传道者读了以后,只要不愧对自己的良心,要么会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其他人,要么下定决心,在未来更加火热地事奉主。”(克拉克,Clarke)。
帖撒罗尼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2章-保罗事奉的记号
A. 保罗证明自己真诚无伪,并非江湖骗子
1. (1-2)保罗在帖撒罗尼迦诚实正直的事奉。
弟兄们,你们自己原晓得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这是你们知道的;然而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
a. 你们自己原晓得:这部分经文由这句话作为开始,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面前为自己发声,维护自己的品格和事奉。保罗这样做,并非因为他缺少安全感,为自己的事工感到不安;而是因为在帖撒罗尼迦有许多敌对保罗的人(徒17:5-6;17:13),特别是因为保罗在仓促之中离开了帖撒罗尼迦,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交代,而这些人又趁着保罗不在的时候,在帖撒罗尼迦信徒面前诋毁保罗。保罗的敌人声称他匆匆离开那城,是因为他是个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胆小鬼。
1)“这种自我展示并不是因为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本身对传教士不信任,怀疑他。保罗是在回应他受到的阴险攻击,某些教会之外的恶意中伤者因为憎恨保罗,而造谣诽谤他。”(何义博,Hiebert)。
2)保罗在这里以个人的方式谈到一些事情,但对保罗来说这真的不是他的个人问题。他知道为了福音的缘故,应当重视这件事。如果保罗遭到诋毁,名誉扫地,那么福音信息本身也将受到诋毁。
3)“保罗热切地呼吁帖撒罗尼迦人作证,证明了两件事。首先,这表明了他对他们的信心。保罗不怕他们会屈从于【别有用心的人】向他们鼓吹的种种谣言。其次,这说明了证明他的清白所需的所有事实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莫里斯,Morris)
4)巴克莱(Barclay)认为通过保罗在这一章里怎样为自己辩白,可以明显看出存在如下这些针对保罗的诬告:
l “保罗有案底,所以是个不可信任之人”(帖前2:2,被害受辱是指他曾在帖撒罗尼迦遭到监禁)。
l “保罗有妄想症”(帖前2:3,出于错误)。
l “保罗的服事动机不纯”(帖前2:3,出于污秽)。
l “保罗故意欺骗其他人”(帖前2:3,用诡诈)。
l “保罗传道是为了讨人喜欢,而不是为了神”(帖前2:4,不是要讨人喜欢)。
l “保罗参与服事,不过是贪图利益,他是一名雇工,不择手段为自己谋取私利”(帖前2:5, 2:9,没有藏着贪心)。
l “保罗只想荣耀自己”(帖前2:6,没有……向别人求荣耀)。
l “保罗为人霸道,颐指气使”(帖前2:7,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
b. 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这里的“徒然的”一词可以指事奉的结果,也可以指事奉的品质。因为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事奉取得成功,这点有目共睹、无人不晓。将这点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以此来考察保罗事奉的品质,更是好。他的到来并不是毫无意义、徒有其表的,他与推销员、营销商不同。
c. 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保罗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他为事奉所经受的种种磨难。由此保罗表明一点,他若是为了自己,面对种种阻挠殴打和争战,根本不会坚持下去。在保罗到达帖撒罗尼迦的时候,他背上的伤仍未愈合,这是他在腓立比所受的伤。如果保罗是为了自己而事奉,那他在捞取个人的好处方面,实在不精明。
1)“使徒行传16章23-24节记录了【他】所受的苦,包括当众被棍打,被关押在城市监狱的内监里,两脚都被戴上了脚镣。这种罗马刑律中的棍打刑罚绝不算轻;是一种让经受者绝不会过后就忘的体验。”(何义博,Hiebert)。
2)“我们知道侮辱和迫害会削弱甚至完全摧毁人们的思想。因此,这是神的作为,尽管保罗遭受种种折磨和侮辱,他似乎丝毫不为所动,他毫不犹豫地对一个繁华富有的大城市开展行动,目的是要带领城中的百姓归向基督,成为基督的俘虏。”(加尔文,Calvin)
d. 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不论那些诬告保罗的人怎样说,保罗并非只在轻松如意的时候才传福音。即使是在大争战中,也要无所畏惧地传讲福音,他知道这点,而且付诸实际,亲身经历过。
1)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把……传(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向你们述说神的福音”,和合本圣经作“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它来自两个词,其字面的意思是‘所有的言语’。它表现了畅所欲言的思想状态,一种没有压力和紧张感,如在家中一般无拘无束的态度。这种态度包括勇气和信心。”(莫里斯,Morris)
2)“表示‘争战’(agon)的词语,词意由运动场竞技比赛引申而来,喻意为竞技之地,以及竞技比赛本身——一场比赛、一场角逐、一场争斗。这样的争战总是极费力气,十分艰巨,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战胜危险十足的敌手,战胜不肯善罢甘休,千方百计来阻挠的敌人。”(何义博,Hiebert)
2.(3-5)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所传信息的诚实正直。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也不是用诡诈。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
a.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保罗所传的信息纯洁正直,清楚证明在他的事奉中既没有错误、污秽,也没有诡诈。在公元一世纪保罗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有许多互相对抗的宗教,同时也存在许多出于贪心、以赢利为目的的事工,打着这些宗教的旗号各自为营,互相竞争。
1)帖撒罗尼迦城坐落在伊格尼修大道上,这条著名的大道由东至西穿过马其顿。帖撒罗尼迦还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一座文化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这个城市里交汇融合。帖撒罗尼迦城里混杂着形形色色的宗教和宗教专业人员,种类多得惊人。在这座城市里,你会看到对奥林匹克众神的崇拜,特别是阿波罗、雅典娜和大力神赫尔克里斯。这里有希腊本土的种种神秘宗教,庆祝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节庆,以及纵欲和醉酒的异教习俗。希腊的知识和哲学传统也很有代表性。帖撒罗尼迦城中还有许多埃及神祇的庙宇:伊西斯、萨拉皮斯、阿努比斯。罗马的国家宗教也存在于帖撒罗尼迦,这种宗教将罗马的政治英雄神化,供人膜拜。此外,这里还有犹太人和敬畏神的外邦人。
2)这些宗教大多采用传教思想,想要通过巡回宣教者和传教者,传播其信仰。这些传教者大多是机会主义者,对自己的听众巧取豪夺、敲骨吸髓,接着,又去寻找下一个可供他们盘剥的目标。
3)“可能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保罗的时代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宗教崇拜和哲学体系……不分教义、不分国籍的‘圣人’、受欢迎的哲学家、魔术师、占星家、疯子和怪人;真诚和虚假、正义和无赖、骗子和圣徒,推搡着、叫嚷着,要引起信从者和怀疑者的注意。”(莫里斯【Morris】引述尼尔【Neil】的话)
4)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3节里,为自己辩护。他所指的污秽,究竟是指属灵上的污秽,还是身体上的污秽?对此,释经家看法各异。上下文的意思似乎更多暗示的是动机不纯,或者是灵里的污秽,而这个词语本身更多表示的是道德上的,尤其是性方面的污秽(它常常与淫乱这个词语一起并列出现)。
b. 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注:新国际版圣经翻译成“我们是被神考验合格”):这里保罗用了一个词语,其意思与赞同某人担任某项公职有关,即认为这人合格,能够胜任。“正如雅典人在担任公职前要接受试验,考察其是否合格;传道士在接受任命,成为神的信使前,同样要接受试验。”(何义博,Hiebert)
c. 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保罗知道并非人人都喜欢他所传的福音,然而他知道这福音是神所喜欢的。
1)保罗努力让福音尽可能吸引人,但他从未改变福音的中心人物或焦点。在一些问题上,保罗从不妥协,例如人的需要、神差遣的救主、十字架、复活和新生命。
2)“真正的恩典是一种最阳刚、最无拘无束、最高尚的天性,始终殷勤,无论是因恐惧而皱眉,还是对奖赏的盼望,都不会使其松懈。”(特拉普,Trapp)
d.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也没有掩饰贪心”):保罗明白贪心总有一层掩饰(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藏着”)。它总是打着响亮高尚的名号。不过,保罗没有使用谄媚的话,这种话通常用来掩饰贪心。
1)关于谄媚的话,莫里斯(Morris)的评论是:“我们可以用这个英语词语来指那些虚伪的话,其意图是要取悦被奉承之人。这个希腊词语的意思更多是指以漂亮动听的话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关于贪心,托马斯(Thomas)的解释是:“贪婪癖是指一切形式的利己主义,千方百计、不顾一切地追逐自我满足。它滋生于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土壤之上,对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满不在乎——在保罗和他的助手身上绝对看不见这种态度,他们的行事为人与这种态度大相径庭。”
3)“在贪婪和野心取得控制权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腐败,整个人开始追求虚荣。这是导致整个事工腐败的两个根源。”(加尔文,Calvin)
4)“传福音的人哪,你们要听!你能呼唤神来作证,除了祂拯救灵魂的荣耀,你们的传道服事别无所图?或者你们是为了一口饼,为了一种不祥的、不虔诚的所谓谋生、所谓有俸圣职而担任神职吗……在这一切事情上,神能为你们作证,证明你们没有藏着贪心吗……然而,那些为了酬金而加入服事的人有祸了!他既不认识基督,又怎能传扬祂呢?”(克拉克,Clarke)
3.(6-7)保罗以温柔、谦卑的态度对待帖撒罗尼迦信徒,显明保罗的动机是纯洁的。
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却没有向你们或向别人求荣耀,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
a. 我们……没有……向别人求荣耀(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翻译成“我们也没有寻求从人来的荣耀”):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间服事的时候,他根本不在意自己是否有荣耀。他不需要花哨的介绍,也不需要溢言虚美、吹嘘炫耀。保罗的满足来自于他与耶稣的关系,而不是人的称赞。
1)保罗不求从人来的荣耀,因为在耶稣里,他对安全感和接纳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意味着他不会追求讨人的欢心和接纳,将生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保罗的服事建立在他对自身的清楚认识上,就是他在耶稣里的身份是什么。
2)“我们不求来自人的荣誉、尊敬和掌声;我们不在思想的深处追求这些,无论是探究我们的思想,或是我们的事奉和谈话的外在过程,都不会以它们为目标,我们不会为了得到从人来的荣耀,而刻意营造它们。虽然他们应该得到来自人们的荣誉和尊敬,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荣誉跟随在人身后,而不是人跟随在荣誉身后。”(普尔,Poole)
b. 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注:修订标准版圣经翻译成“我们作为基督的使徒,虽然有权要求你们……”):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尽力服事,无私地付出,并不是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作为一名使徒,保罗来不是为了提出各种要求,摆架子装腔作势。
c. 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保罗就像一位乳母一样(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翻译成“如同乳母温柔地抚育自己的孩子”,和合本圣经翻译成“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一心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虽然帖撒罗尼迦信徒中有些人指控保罗,说他的服事目的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但是保罗对帖撒罗尼迦基督徒别无所求,不过希望他们能记住他在他们中间怎样存心温柔地服事他们。
1)关于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7节是应该解读为“温柔”,还是“婴孩”,存在合理的争论。然而,“无论哪个版本更可取,毫无疑问,保罗是在描述他对他们照顾相从,而且心甘情愿这样做。”(加尔文,Calvin)
2)“保罗的辩护陈述分为两个部分,被动的和积极的……他的做法是先扫除错误,然后表明立场,展开对事实真相的正面表述。”(何义博,Hiebert)
4.(8-9)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间,保罗努力工作自食其力,显明他的动机是纯洁的。
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昼夜做工,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
a. 我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保罗没有成为连累信徒的负担(注:参见新国际版圣经),为了服事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他默默付出,无私地奉献自己。他十分愿意这样做,因为保罗是这样爱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因他们是保罗和同工所疼爱的。
1)既是这样爱你们:“是一个来源不明的极为罕见的动词。沃伦伯格(Wohlenberg)推测,它是一个‘源自幼儿教育的术语,用来表示钟爱’。不管它的来源是什么,它都表达了传道士对他们在帖撒罗尼迦的属灵婴孩的温暖与爱、柔情与思念。”(何义博,Hiebert)
b. 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保罗的事奉传道是有果效的,因为他所给出的不仅是福音,还有他自己(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而他这样无私的付出,是因为爱(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
1)有句话这样讲,人们不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们知道你有多在乎他们。保罗把自己的关心和知识都给了帖撒罗尼迦的信徒。
c. 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保罗承认他有权得到他所服事之人的供养和支持(林前9:14),但他自愿放弃这个权利,好将自己与那些假宗教的传教者区别开来。保罗放下自己的权利,以一种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1)“通过这句话,保罗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白天黑夜,黎明前他就开始工作;这种做法是定期的、频繁的。毫无疑问,他这么早就开始工作,是为了能在一天中能奉献出部分时间用来传道。”(莫法特【 Moffatt】引用拉齐姆【Ramsay】的话)
2)“毫无疑问,有某种宝贵的、特别的动机促使他舍弃自己的权利,因为在其他教会,他像其他人一样行使了【神】所赋予他的特权。”(加尔文,Calvin)
5.(10-12)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的个人行为和所传的信息,显明在神、在人面前,他为人正直。
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
a. 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保罗可以随时随在用自己的生活为榜样。保罗不必说,“请不要看我的生活。要看耶稣。”保罗希望人们仰望耶稣,但他也可以坦然地告诉人们,尽可考查他的生活。因为耶稣的力量真实地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1)正如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6节里所展示的,保罗希望其他的基督徒效法他的榜样。保罗并不认为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妥。在腓立比书3章17节和哥林多前书11章1节里,他重述了同样的观点。
2)对今日的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活出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的生活,向其他人作见证。正是这种生活吸引其他的人也来跟随耶稣。
b. 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神:保罗自己生活公义、无可指摘,他还教导帖撒罗尼迦信徒也要这样生活。保罗劝勉他们行事应当对得起……神,保罗能够这样教导他们,是因为他言行划一,他的生活与他传讲的信息一致。
B.为着神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间所做的工作,保罗再次向神献上感谢。
1.(13)他们接纳福音,视为神的道,而非人的道,这令保罗满怀感恩。
为此,我们也不住地感谢神,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
a. 你们听见……神的道,就领受了:保罗热切地教导其他人,神已向人说话,而我们已将神的道记录下来。保罗深信这道确实是神的话语。保罗相信有一种声音带着永恒的权柄向人类说话,其言远超人类所见,远非人类的观念。既然我们确实拥有这神的道,我们的声音就带有真正的权柄。
1)有些人喜欢说神的道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能确定祂说了些什么。当我们引用圣经时,他们喜欢回答说:“这只是你自己的解释。”当然,在圣经中有些地方,很难准确地解释神的道,但这样的地方并不多。如果神要对我们说话,祂必然会以我们能够明白的方式对我们说话,否则还不如不说。
b. 你们听见……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不认为这是人的道,而认为这确实是神的道”):帖撒罗尼迦信徒领受神的道,而且认为这确实是神的道(注:参见钦定本圣经)。保罗慎重认真地传讲这道,不认为这是人的道;而帖撒罗尼迦信徒领受这道,认为这确实是神的道。
1)并不是每个人领受这信息的人都会把它当作神的道来领受。然而,倘若他们不领受这道,问题出在他们自身,而不在这道。“你没有领悟属灵的事,这是真的;但这不能证明无人能领悟。整个事情就像爱尔兰人试图用非证据推翻证据一样。有四个证人看见他杀了人。他申述自己无罪,并且想要通过出示四十个没有看到他杀人行为的人,来证明自己无罪。这样做有用吗?所以,如果有四十个人宣称没有圣灵的能力伴随这道,这只能证明这四十个人不知道别人确实知道的事情。”(司布真,Spurgeon)。
c. 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对神的道,保罗坚信不疑,这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盲目的信心。他可以看出这道运行在那些信主的人心中。神的话语不断运行,它不仅带来信息,也并非只是触发某些感受。在神的道里蕴含着改变生命的大能。
1)“通常,这个词用来表示神大能的工作,例如以弗所书1章19节、腓立比书2章13节;也用来表示撒旦的作为,例如以弗所书2章2节。被鬼附的人被称为‘energumeni’(恶魔附身的人)。当【人】相信这道,并把它作为神的道领受时,它就拥有这种能力,能有效地运行,从而促进爱、悔改、舍己、悔恨、安慰与和平。”(普尔,Poole)
2.(14-16)帖撒罗尼迦信徒领受神的道,面对随之而来的苦难,仍坚定站立。
弟兄们,你们曾效法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又把我们赶出去;他们不得神的喜悦,且与众人为敌;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
a. 因为你们也受了……苦害:一旦帖撒罗尼迦信徒响应福音,他们就成了靶子,受到苦害。虽然他们受到苦害,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神的各教会中的信徒也常常受到苦害。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效法那些在他们之前忍受苦害的信徒。
1)帖撒罗尼迦信徒也照样受了同族人的苦害(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你们也照样受了同族人的苦害”,和合本圣经翻译成“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并且甘心忍受苦难,因为他们深信保罗带给他们的不是人的道,而是神的道。为人的道忍受苦害是不值得的;但为来自神的真理信息忍受苦害却是值得的。
2)在古希腊文里,“各教会”是 “ekklesia” 一词;它并不是一个宗教专有词汇。基督教传下了许多希腊文词语,通常用来表示宗教方面的兄弟情谊。“其力量在于基督教不仅仅是另一种宗教。它不能用[当时] 任何通用的宗教专有词汇来命名”(莫里斯,Morris)。
b. 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又把我们赶出去(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又迫害我们”):保罗安慰这些遭受苦害的基督徒,他肯定他们不是第一个遭受这种迫害的人。主耶稣曾受到迫害,而犹太的基督徒首先遭受迫害。此外,保罗和同工也曾受到迫害(参见钦定本圣经)。
1)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这里保罗指的是他自己的同胞(犹太人)曾经杀了主耶稣。然而,保罗十分清楚,要为杀害耶稣担责的不仅是犹大地的犹太人。在这件事上,罗马人也难逃其责,所以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有罪。
c. 他们不得神的喜悦,且与众人为敌:保罗还安慰帖撒罗尼迦基督徒,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对,他们是得神喜悦的人。这种保证是必要的,因为帖撒罗尼迦信徒正受到宗教人士的迫害,他们可能会动摇,怀疑这些宗教人士的迫害实际上在神面前是正确的。
d. 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在这里,保罗揭露了到底是什么触犯了帖撒罗尼迦的宗教迫害者。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外邦人可以无需先成为犹太人就得救。这种排外的态度使他们充满自己的罪恶。
1)“犹太人反对传教士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并不是因为实际上犹太人想要赢得外邦人。在犹太人的这段历史上,犹太人自己也表现积极,努力想要改变外邦人的信仰。他们之所以强烈反对,是因为基督教的传教士让外邦人可以得到救恩,却没有要求他们首先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何义博,Hiebert)
2)“复数形式的‘罪恶’(注:在英文圣经中,这个词语为复数形式),指的是他们各自恶行的总和,而不是指‘罪恶’的一般抽象概念。”(莫里斯,Morris)
e. 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保罗安慰帖撒罗尼迦信徒,向他们保证神必会对付那些迫害他们的人。如果基督徒忘记了这一点,就常常会以恶还恶,以迫害别的人来回应迫害,结果使自己蒙羞,受到咒诅。
1)“他们罪大恶极,对他们的惩罚是相称的。神使他们存留下来,使他们不同于地上万民,就是他们所寄居的列国列族,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我们虽不能妄自揣摩;但毫无疑问,必定是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同时,愿基督教世界用人道和仁慈来对待他们。”(克拉克,Clarke)
2)“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保罗的愤怒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同胞生出的愤怒。他与他们血脉相连,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伤。”(莫里斯,Morris)
3.(17-20)保罗解释自己与帖撒罗尼迦信徒离别的原因。
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
a. 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见你们的面:保罗知道帖撒罗尼迦信徒十分感激他所给予的安慰,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前来,亲自把这种安慰带给他们。他们自然认为他亲自来会好得多。然而保罗向他们保证,他与他们分离的原因不是他的爱不够,也不是他不期盼见到他们。
b. 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并不是保罗不想去探访帖撒罗尼迦信徒,而是撒但阻挡了保罗和同工。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保证,他渴望与他们相聚,只是他遭到撒但的拦阻,而且这种情况发生了有一两次。
1)帖撒罗尼迦信徒大多数是归信神的外邦人,然而在这里,保罗提到撒但时,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这表明在那城停留的数周时间里,保罗已经教导了帖撒罗尼迦信徒很多关于撒但和属灵争战的事情。
c. 撒但阻挡了我们:保罗,尽管他拥有一切使徒的职分和权柄,仍然可能遭到撒但的拦阻。不过,保罗没有以宿命论的看法来接受这种撒但的阻碍。关于这种阻碍,他采取了一些行动。
1)首先,保罗明白这是撒但的阻碍。保罗知道这不是随便发生的情况,而是来自撒但的直接攻击。保罗有识别力,能够明辨真相。
2)第二,保罗有信心。暂时,意味着保罗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们很快就能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
3)第三,保罗竭尽全力,努力对抗前进路上的障碍。如果他不能亲自去帖撒罗尼迦,他会送出书信,在离别期间代表他教导和鼓励他们。许多圣经学者认为,帖撒罗尼迦前书是保罗作为使徒,写给教会的最早的一封书信。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正是撒但的阻碍促使保罗开始给各教会写信。当撒但看到神通过这些书信所成就的伟大工作,他必定后悔自己曾经阻挡保罗。
4)最后,神使人得胜。在使徒行传20章1-5节里,记载了保罗最终回到帖撒罗尼迦,并且走遍了那个地区,遍访当地的各个教会。
5)“假如我们已经确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真的来自撒但,那又该怎么办呢?我只有一条建议,那就是,继续前进,不论有没有阻碍,神的圣灵必赐你能力继续前进,尽忠尽责走完当走的路。”(司布真,Spurgeon)
d.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保证,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是他的荣耀和喜乐。他不能去造访他们,但决不要认为,这是因为他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爱不够。
1)也许,保罗会说他不需要天上的冠冕,因为这些宝贵的信徒就是他得胜的冠冕。那些我们带到耶稣和门徒面前的人,就是我们的胜利冠冕。
2“凡传福音的人,都要认真细读这章经文,并且以此省察自己。大多数传道者读了以后,只要不愧对自己的良心,要么会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其他人,要么下定决心,在未来更加火热地事奉主。”(克拉克,Clarke)。
帖撒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