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预备好迎接主的日子

 

A. 关于预备好迎接耶稣再来的教导  

 

1. 1-3)耶稣的再来是出人意料的。

弟兄们,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

 

a. 弟兄们,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关于耶稣再来和其他的预言性事件,帖撒罗尼迦信徒得到了很好的教导。有关耶稣再来的时候、日期,保罗曾经教导过他们。对于他们所生活的预言性时候,他们已经有所了解,他们也能分辨当前文化中的各种日期

 

  1) 同样,保罗只在帖撒罗尼迦住了几个星期,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徒17:2)。在那段时间里,保罗教导他们明白关于耶稣再来的预言性时候日期。今天有些人认为耶稣的再来并不重要,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导,这一定会让保罗感到十分惊讶。

 

2)耶稣批评祂那个时代的宗教领袖,因为他们不能“分辨这时候的神迹”(太16:1-3)。我们还应该研读圣经,考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时候日期

 

3)关于时候日期,何义博(Hiebert)这样解释:“第一个【词语】表示持续的时间,无论是较长还是较短的时期,都是如此;第二个【词语】突出的是这一时期的特点。第一个【词语】与时间的衡量有关,第二个【词语】与时间的相配性或关键性有关。”

 

b. 主的日子来到:通过这个短语,保罗引出一个人们熟知的旧约概念。“这是神的时候”,是“主的日子”这个短语背后的意思。人有属于他的“日子”,而主有属于祂的“日子”。从根本意义上讲,“主的日子”就是耶稣审判全地,在荣耀中再来的日子。

 

  1)它不是指一天,而是指一个时节,那时神迅速地推进祂的计划,直至祂的议程推进到时代的末了。主的日子,“是一个常见的旧约表达。它表示神介入历史,审判祂的仇敌、拯救祂的子民、建立祂的国度的日子。”(何义博,Hiebert

 

c. 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帖撒罗尼迦信徒知道,并且得到教导,明白他们不可能知道耶稣再来的日期。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日期,那一日好像夜间的贼一样出人意外的到来。不会宣布他到来的确切时间。

 

1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有些人认为这句话意味着神对未来的预言性计划,完全是不可知的,也是我们不应该知道的。然而保罗指出,他们明确地知道没有人知道那一天的具体日期。

 

2)当然,保罗并不是要为预言定下日期,耶稣明说“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 (太24:36),祂禁止人们为那一日定下日期。神希望这一天的到来出人意料,但祂希望祂的子民为不可预料之事做好准备。

 

d. 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那一天的到来出人意料。对不信的人来说,这种突然性将是一场悲剧。政治和经济状况会让他们昏昏欲睡,但他们将被猛然唤醒。他们将听见令人胆战心惊的判决,“他们绝不能逃脱

 

1)正当“一切都好”和“一切都平安”挂在人们嘴边的时候。(莫法特,Moffatt

 

2)就在很多人说“平安稳妥”的时候,这事忽然来临。必须将这种来临与马太福音2415-35节中所描述的耶稣再来区分开来。马太福音2415-35节中描述的耶稣再来,发生在一个全球大灾难时期,那时没有人能够说出“平安稳妥”这样的话。通过比较这样的经文段落,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出,耶稣的第二次降临存在两个方面。

 

l  从一个方面讲,祂的来临是在一个出人意料的时间;而另一种来临则有肯定的预言。

l  一种来临涉及的世界情况是“一切照旧”,而另一种的情况则是处于大灾难时期的世界。

l  一种来临的结果是与祂在空中相遇(帖前4:16-17),而另一种则是有一切圣者与祂同来(亚14:5)。

 

 

e. 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产难”一词既含有不可避免的意思,也含有意想不到的意思。在马太福音248节中,耶稣使用了同样的意思,在提到末世之前的灾难时,祂称之为“痛苦的起头”(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翻译成“灾难的起头”),从字面意思上讲,就是产难的起头。这个概念既意味着新时代的诞生,也意味着这些灾难的强度和频率的增加。

 

1)关于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特拉普(Trapp)这样解释:“1.必然的;2.突然的;3.不可抗拒、无可避免的。”

 

2.4-5)保罗劝勉的依据。

 

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叫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一样。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

 

a. 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在谈到他们的行为时,首先,保罗简要地告诉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他们应当活出蒙召应有的身份和样式。神创造了我们,我们是光明之子,是白昼之子。我们属黑夜属幽暗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所以,现在我们要一心活出神造我们应有的样式。

 

1)“在闪米特语言中,一般来说,作为某事某物“之子”意味着以该事该物为特征。”(莫里斯,Morris

 

b. 叫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一样(注:新国际版圣经翻译成以致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来到一样:保罗的意思是,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在信徒身上。他们是光明之子,是白昼之子,只要他们顺从这种本性生活,他们就能准备好迎接耶稣基督的再来。

 

  1)“在【神的】带领下,保罗先想到主的日子,继而又想到帖撒罗尼迦信徒对那一日的到来无需惧怕。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就是他们的生活应该与那一日所代表的一切相一致。”(莫里斯,Morris)。

 

2)从某种意义上说,耶稣的再临将是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因为没有人知道那日子、那时辰(太24:36)。然而对于知道时候、日期的基督徒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完全意料之外的事情。没有人知道贼会在什么时候来,但有些人在生活中保持警惕,总体做好防贼的准备。那些不在黑暗里的人,那些像光明之子、像白昼之子一样生活的人,是预备好迎接耶稣再临的人。

 

3)但是,如果我们在黑暗里——也许,我们被某些罪缠住了,就是先前保罗在这封信中警告我们不可犯的罪;那么我们就尚未准备好。我们应当悔改,为耶稣再来,预备好自己。

 

3.6-8)保罗的劝勉:要保持清醒,时刻警醒谨守。

 

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警醒谨守。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

 

a. 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因为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帖前5:5),所以睡觉不应当是我们的灵命状态标记。从属灵的方面来讲,我们应当充满活力,有清醒的认识,时刻警醒谨守

 

1不要睡觉:在这里,保罗用了一个不同的词语,不同于帖撒罗尼迦前书413节中提到的死亡长睡。“这里,睡觉这个词用来比喻信徒对属灵的现实漠不关心。相比413-15节中用来表示死亡长睡的词语,这是一个不同的词语。它涵盖了各种道德和属灵上的松懈疏忽或麻木不仁。”(何义博,Hiebert

 

2)“睡觉”说明了许多属于世界(别人),但不应该属于基督徒的情况:

 

l  睡觉说明了无知。

l  睡觉说明了麻木。

l  睡觉说明了毫无防卫。

l  睡觉说明了没有活力。

 

 

3)在一篇题为“醒醒!醒醒!”的讲道里,司布真(Spurgeon)用三幅有力的画面展示了沉睡的基督徒是多么愚蠢和可悲:

 

l  一座城市饱受瘟疫之苦,一名官员走在街上大喊:“把死者抬出来!把死者抬出来!”而同时,一位口袋里一直有药的医生却在睡觉。

l  一艘客轮在暴风雨中摇晃,即将触礁,数百名乘客命悬一线,几乎无一能逃死亡——而同时,船长却一直在睡觉。

l  一间牢房里的囚犯即将被处死;一想到被绞索缠在脖子上,他就心惊胆寒,害怕死亡,而且他还惧怕死后等待他的一切。而同时,怀揣这个罪犯赦罪书的人正坐在另一个房间里——睡觉。

 

 

4谨守并非意味着不拘言笑,缺乏幽默感。它指的是一个人知道事物的正确价值,因此他不会为这个世界的事物而发狂,过度兴奋。为了快乐和娱乐而活的人是不谨守的。

 

5)在嘱咐信徒要谨守的同时,保罗所想的可不是这样的人——他们会压制对耶稣的所有热情和兴奋,认为这样做可以促进他们过上更平衡的生活。保罗本人是耶稣的热心跟随者,曾经有人指控他是宗教狂热分子。罗马帝国的官员非斯都认为保罗癫狂了(徒26:24),而哥林多信徒认为保罗是颠狂的(林后5:13)。

 

b. 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与灵里警醒相反的,是灵里沉。与灵里谨守相反的,是灵里沉。作为基督徒,既然我们属乎白昼,就必须警醒谨守

 

c. 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保罗用士兵的盔甲为例,来形像地说明保持警醒的概念。士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必须保持警醒谨守,而且他装备了盔甲,就是为了让他保持警醒,时刻谨守。

 

1)当我们将这种属灵的盔甲与以弗所书6章中的描述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没有确切的关联。这表明保罗将属灵盔甲的概念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以形象的画面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是拘泥于某些僵化的细节。

 

2护心镜代表信和爱,因为护心镜遮盖保护人身上的重要器官。没有一个士兵会不穿戴护心镜就冒然上战场,而为了让基督徒活出应有的样式,神也给所有的基督徒装备了信和爱

 

3头盔代表得救的盼望,因为头盔保护头部,头盔和护心镜一样必不可少。这里,盼望并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深信未来在神的手中,期盼祂的作为必将显现。

 

4.9-10)我们未来的保障。

 

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他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他同活。

 

a. 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注:新译本圣经翻译成因为神不是定意要我们受刑罚,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承受忿怒:在我们有得救的盼望之先(帖前5:8),我们本是注定要受刑罚(注:参见新译本圣经)。而今,受刑罚不再是我们注定承受的,现在,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

 

1忿怒(注:参见钦定本圣经):重要的是要明白,保罗的意思是指神的忿怒。我们得蒙拯救,脱离世界、肉体和魔鬼的辖制。然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得蒙拯救,脱离神的忿怒,这本是我们应受的忿怒。这里,保罗的整个意思是信徒得拯救,脱离神的忿怒

 

2)本来,我们注定要在两个方面受刑罚(注:参见新译本圣经)。首先,因为亚当的行为,整个人类,包括我们在内,注定要受刑罚(5:14-19)。第二,因为我们自己的罪,我们注定要受刑罚。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祂代替我们,担当了原本我们注定要承受的刑罚,并为我们定了新的计划,注定我们得救。作为信徒,当我们认为自己注定要受刑罚时,我们就是把一个已被耶稣取消的约定当成了自己的命定。

 

3他替我们死:意思是耶稣代替我们而死。不仅是耶稣向我们施恩、为我们而死这么简单的意义;而是祂代替我们而

 

b. 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得救:这里,保罗把两个有趣的想法并列在一起。“预定”强调神的主权,而“得”是一个强调人类努力的词。合在一起,它们显示了救恩的全部范围,包括神的主动和人类的努力。

 

c. 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他同活:我们既已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就必一直与他同活。与主耶稣联合的应许不会废弃;我们无论是死是生(无论醒着、睡着),都将一直与他同在。

 

1他替我们死……我们无论醒着、睡着:即使称之为“睡着,也不能减缓淡化耶稣的死;但是我们的死可以称为“睡着”。而祂的死就是死,因为祂替我们死,所以我们的死只能是睡着

 

5.11)我们的特权:彼此劝慰。

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

 

a. 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保罗再次教导我们不要只顾受安慰,而要去劝慰人。如果所有基督徒都有彼此劝慰的心,那么大家都会得到劝慰了。

 

b. 互相建立建立意味着建造。当我们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建造其他基督徒时,神就会建立我们。这种观念体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会,里面的信徒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的旁观者。

 

1)“很明显,在最初的教会里,灵魂的关怀并不是交给某个特定的职事,甚至也不是交给教会中更有恩赐的弟兄;这是一项每个信徒都可以参与的工作。”(何义博,Hiebert

 

c. 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这并不是说帖撒罗尼迦信徒没有彼此劝慰,或者看起来他们中间也没有人得到建立;而是他们必须继续劝勉他人,并且做得更多、更好。

 

B.敦促与劝勉。

 

1.12-13)保罗敦促他们对自己的领袖做三件事。

 

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

 

a. 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基督徒要敬重他们的领袖,经文从三方面来形容领袖。

 

1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领袖不是靠头衔而是靠服务来得到人们的敬重。头衔是好的;但前提是头衔是真实的,并且名副其实,这个人在神、在人面前的行事为人,的确与他的头衔相符。

 

2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从管理和引领方向的意义上来说,领袖受人敬重,被认为是会众的“治理”者,就像牧羊人治理羊群一样。这描述了一种清晰、合法的权柄秩序。

 

3劝戒你们的。领袖受人敬重,被认为是劝戒会众的人。“劝戒”的意思是“告诫或委婉地责备;警告。”在谈到这个词语时,莫里斯(Morris)这样解释,“虽然是以兄弟般的语气说出来,却是以兄长一样的语气。”

 

4)“希腊文的结构是三个分词合并在一个冠词之下,因此表明他们不是三组不同的人,而是一类身兼三重职能的人。”(何义博,Hiebert

 

b. 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基督徒要尊重他们的领袖,而且要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基督徒应当因为因他们所做的工而这样做。领袖配受尊重,不是因为他们的头衔,也不是因为他们的个性,而是因为他们为神的子民劳苦做工。

 

1)“那些传讲全备真理、为神的道和教义而劳苦的基督教牧者,有资格得到更多的敬重;使徒吩咐【信徒】要尊重他们,特别地尊重他们,格外地尊重他们;还要用爱心来这样做。”(克拉克,Clarke)。

 

2)保罗两次提到事奉的工作,并且将其与这些仆人应该得到他们所服事之人的尊重联系起来。这至少说明了两件事:

 

l  牧者在属灵上负有监督会众的责任,如果会众知道牧者所做的工作,并且理解他们的工作,会众就会更加感激和尊重领袖。

l  工作是事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懒散的牧者没有立足之地。“首先,他指出他们劳苦。由此可以判断,所有游手好闲的人都被排除在牧者行列之外。”(加尔文,Calvin

 

 

3)“希腊文本的词句带有一种独特的强调意味,一种无法用英语很好表达的强调,即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尊重和爱;他们的爱要与尊重结合在一起,而有了尊重还要加上爱,二者缺一不可,要格外地、极深地去尊重,去爱。”(普尔,Poole

 

4)如果一个基督徒不能尊重他的牧者,不能用爱心对待他的牧者,他就应该跪下,请求圣灵改变他的心,或者他应该另寻一处聚会的地方,接受一个他可以尊重用爱心对待的牧者喂养。

 

c. 你们也要彼此和睦:通过这个简单的命令,保罗指出基督徒应该把所有的争执和争吵都放一边。这是尊重用爱心对待教会领袖的好方法。

 

2.14-15)保罗劝勉他们怎样应付有问题的人。

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

 

a. 我们又劝:“劝”就是告诉别人他们应该做什么,但不要用尖刻的语气或批判的态度。“劝”不是责备或谴责,也不仅仅是提出建议、给出意见。“劝”是敦促,是严肃的,但也带着劝慰的意味。

 

b. 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信徒——会众,不仅是牧师和领袖——要根据所要服事之人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来服事。所以,如果有人不守规矩,基督徒的职责就是警戒他们。有一些人需要得到勉励,还一些人需要得到扶助

 

1不守规矩的人是那些不守秩序的人,用一个军事词汇来形容,就是那些越位或步伐不协调的士兵。这是一个任性固执的人,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意见或偏好来办事。这样的人必须得到警告。

 

2)从字面上来说,灰心的人,是那些“灵魂小”的人。从天性或经验来看,他们往往胆小怕事,缺乏勇气。这些人需要得到劝勉——从帮助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带给他们力量。

 

3软弱的人必须得到扶助和帮助,着眼于建造他们个人的力量,而不是使他们一直软弱下去。

 

4)有些人看出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保罗在前面的经文中提到了这种类型的人。如果是这样,经文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教导我们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交谈。

 

l  不守规矩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411-12提到的游手好闲的人。

l  灰心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414-17提到的为爱人离世而忧伤的人。

l  软弱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42-8节提到的遭遇试探,落入淫乱陷阱的人。

 

 

c. 也要向众人忍耐:虽然对不同的人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基督徒必须向众人忍耐,对所有人都要有耐心。这是因为真正的基督教精神体现在,能够去爱、去帮助不好相处的人、有问题的人。我们不求服事完美的人,也不求与完美的人一同服事。

 

d. 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基督徒绝不要寻求报复或复仇,而要让神为我们伸冤。我们要做的不是报复,而是正相反: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如果我们对别人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不仅对他们有益,对我们自己也有益。

 

1)在接下来的经文里,保罗将提到更多属灵方面的事情,例如祷告、感恩和敬拜。不过,在提到这些属灵的或宗教的事情之前,他先教导信徒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关系。耶稣明确指出,在我们来敬拜神之前,我们应该先处理好人际方面的问题,与人和好(太5:23-24)。

 

3.16-18)关于个人敬拜。

詹姆斯·莫法特(James Moffatt)写下了这些句子:“对这些‘闪光点’进行充分的注释,将勾勒出更高层次的基督徒信仰经历史实。”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a. 要常常喜乐:不仅在快乐的境遇中喜乐,在悲伤的境遇中也要喜乐。基督徒能够做到常常喜乐,因为他们的喜乐不是基于环境,而是基于神。环境会改变,但神不会改变

 

1)“在教会的种种稀奇怪事中,我一定要提到一件:我认识许多灵命深厚的基督徒,他们一直不敢喜乐……有些人对宗教持这样的看法,即郁郁寡欢、不拘言笑是他们的神圣责任。”(司布真,Spurgeon)。

 

2)“你们尽可以把这本书翻个遍,看看主有没有给你们任何训诲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哀叹,我再说,你们要哀叹’。你若愿意,尽可以哀叹。你有基督徒的自由可以那样做;但同时,要确实相信,你享有更大的自由去喜乐,因为这喜乐是摆在你面前的。”(司布真,Spurgeon)。

 

b. 不住地祷告:基督徒要不断地祷告。我们不能不住地低下头,闭上眼睛,双手合十,但这里指的是祷告的习惯,而不是祷告本身。祷告是与神交流,我们可以在一天的每时每刻都与神保持不断地、流畅地交流对话。

 

1)我们在私下祷告的时候,要排除一切干扰,定睛在神身上,这样做非常重要,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太6:6)。然而,我们仍有空间,在每一天的每一刻,时时刻刻与神相交,这样做非常值得。

 

2)这条命令含义丰富,十分宝贵:

 

l  祷告并不一定要发出声音。

l  祷告的姿势并不是最重要的。

l  祷告的地点并没有那么重要。

l  祷告的具体时间并不重要。

l  基督徒绝不可停止祷告,沦落到不祷告的境地,还不以为然。

 

 

c. 凡事谢恩(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凡事感谢”):我们不是为一切事都献上感谢(注:参见钦定本圣经),而是在任何环境中,无论遭遇何事,凡事都感谢。我们承认神的主权,我们明白神的手掌管万有,而不是盲目的命运和机会主宰一切。

 

1)“当喜乐与祷告共结连理,它们的第一个孩子就是感恩。”(司布真,Spurgeon

 

d. 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在给出所有这些劝勉——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之后,经文教导我们要这样做,因为这是神……的旨意。这里的观念并不是“这是神的旨意,所以你们必须这样做”;而是“这是神的旨意,所以你们能够行出来。”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以及凡事谢恩,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能够做到,因为这是神的旨意。

 

4.19-22)保罗劝勉他们怎样公开敬拜。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

 

a.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不要熄灭圣灵”):因为我们的怀疑、麻木冷漠,拒不接受祂,或者我们为其他事、其他人分心,我们会消灭圣灵的火焰。当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就必然会消灭圣灵的感动

 

1)“‘熄灭’适用于扑灭某种类型的燃烧,如火(可9:48),或灯(太25:8)。这是新约圣经中唯一一处使用它的隐喻意思的地方。”(莫里斯,Morris)托马斯(Thomas)认为,这个短语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更确切地翻译为,“停止扑灭圣灵的火。”

 

2)因此,这个命令是基于圣灵众所周知的形象,即圣灵如火如焰。虽然经文含有一种意思,即这种火不能被【人为地】创造,但我们可以提供环境,让它可以明亮地燃烧。然而如果被人忽视,得不到照料,或者当火焰被其他东西淹没时,火焰就会熄灭。

 

3)“在别人和我们身上,圣灵都有熄灭的可能。人们可以通过让牧者灰心,做出这样那样的坏榜样,或是责备他们在牧者身上所看见的热心和进步,来熄灭牧者身上圣灵的火焰。”(普尔,Poole

 

b. 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不要藐视预言”):我们认识到,现今主耶稣对祂的子民说话,也透过祂的子民说话,而我们要学会对祂的声音敞开心扉。当然,我们要坚持察验预言(遵从命令,凡事察验),但我们并不藐视先知的讲论。

 

1)先知的讲论遭到藐视,很有可能与个人滥用恩赐有关。帖撒罗尼迦信徒中有些游手好闲的人(帖前4:11-12),也许他们打着预言的幌子,把自己的游手好闲说成是一件属灵的事情。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有某些日期设定者和末日投机者(帖后2:1-5),这些人谎称知道末世的时间,也许他们以所谓的预言权威来支持自己的猜测。

 

c. 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邪恶与欺骗甚至能披着属灵的外衣,伪装自己,所以对基督徒来说,重要的是要凡事察验。通过所做的察验(按照神话语的标准,以及领袖中所具备的分辨诸灵的恩赐),我们就能持守善美的

 

  1)从保罗最后一次与帖撒罗尼迦信徒见面,直到他写这封信的时候,他一直住在庇哩亚(17:10-12)。那里的基督徒品格高尚,因为他们听见保罗所传的道,就殷勤考查圣经,要看看保罗所说的是否是真的。保罗希望帖撒罗尼迦信徒能学习庇哩亚人,效法他们的心态和思想。

 

d. 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要禁戒各式各样的邪恶”):在完成察验之后,必须弃绝恶事,无论是任何形式、任何样式的恶事。这包括可能披着属灵外衣出现的恶事。

 

1)“‘样’(eidous)这个术语,字面的意思是‘看得见的’,即外观。它指的是邪恶本身的外在表现形式……他们要远离一切形式或外观的邪恶。”(何义博,Hiebert

 

2)“意思将是‘可见的恶事’,而不是‘看似邪恶的事’。”(莫里斯,Morris

 

C.结束语

 

1.(23-24)因着神在我们里面的工作,而全然成圣。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

 

a.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成圣”一词背后的意思是,“分别出来”——使某事某物成为不同,独特的,有区别的,打破旧的联结,形成新的联结。例如,一件衣服就是一件衣服;但是一件结婚礼服是圣洁的——为了一个特殊的、光荣的目的而分别出来。神希望我们分别出来归给祂。

 

1)这里的重点是全然:“这个形容词(holoeleis),在新约圣经中只在此处出现过。这个词是一个复合词,由holostelos两个词组成;holos,意思是‘完整的、全部的’,而telos,意思是‘目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完全达到目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它体现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力量。”(何义博,Hiebert

 

b. 亲自使你们……成圣:保罗明确指出,成圣是神在我们里面的工作。保罗重点强调这些词语:亲自得蒙保守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以及他必成就这事。这种强调与保罗之前的劝勉相呼应,使劝勉的意思更完整。从帖撒罗尼迦前书41节到522节,保罗一直在告诉基督徒应该怎么做,但他的意思从来不是要他们凭自己的力量去做这些事。越来越多的基督徒不是败在撒但权势的攻击之下,而是因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被打败。

 

1)“他实现转变的方式……表明只有靠着他所呼求的神的力量,他的劝勉才能取得成果。‘我一直力劝你们做一些事,但只有靠着神的力量,你们才能做到这些事。’”(莫里斯,Morris

 

c. 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完全无可指摘:在这段经文里,保罗使用了“灵与魂与身子这些词语,许多人因此接受了所谓的三分法观念,认为人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身子

 

1)这种观点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人可能会说,马可福音1230节把人的本性分为四个部分(心、性、意和力);而哥林多前书734节将人的本性分为两个部分(身体和灵魂)。在一些经文中,“灵”与“魂”这两个术语似乎是同义词,而在另一些时候,它们似乎是截然不同的词语,难以给出精确的定义。看起来人的位格确实存在这三个不同的方面,然而“灵”或“魂”的具体意思必须取决于上下文。

 

2)杰出的希腊文学者阿福德院长(Dean Alford)这样描述灵和魂:

 

l  “灵(pneuma)是人最高的组成部分,是独特的、不朽的。”

l  “魂是低等的部分,或动物的魂,包括我们与野兽共同拥有的激情和欲望,但是因为有灵的牵引提升,我们里面的魂变得高尚。”

 

 

3是人内在的、非物质的组成部分,可能存在于属灵生命之外,通过肉体的感官与世界联系起来。通过信心与神相联系,这可以称为灵里的“感觉”。我们倾向于认为灵就像魂一样,但我们也可以认为魂更像身体,是我们与灵界互动的器皿。

 

4)因为魂和灵都与人的非物质部分有关,所以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在一起。通常,一次旨在建立的经历,结果只使得到祝福。魂里的兴奋和祝福并没有错,但其中没有任何属灵的养分,能使我们的属灵生命得到建造。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基督徒从一种激动人心的经历进入到另一种经历,却从未在属灵上得到真正的成长——他们所接受的服事是属魂的。

 

d. 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次序,视为神所默示的次序。神想要在人的位格方面建立一种层次体系,将灵设立为第一层次,然后是魂,最后是身体。

 

1)这并不是说身体天生就是邪恶的;这与此处保罗的主要思想相矛盾,即整个人都蒙神分别为圣,得蒙保守,在灵、魂和身体(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灵、魂和身体,和合本圣经翻译成灵与魂与身体上都是完全的。神拯救我们的身体,如同拯救我们的灵和魂一样,而身体在整个拯救计划中具有明确而重要的地位——就是复活成为新的身体。

 

2)然而,神设计人类按照灵、魂和身体(注:参见钦定本圣经)的顺序生活,而不是按照身体、魂、灵的顺序生活。我们要把身体的需要升华到魂,把身体和魂的需要都升华到灵的需要。

 

3)这也是神怎样在我们里面做工的顺序。“注意顺序——灵、魂、身体。祂临在的荣耀在至圣所显现,接着弥漫充满圣所,再进入外院,直到身体的幔子被这荣耀照亮。”(梅尔,Meyer

 

2.25-26)代祷的请求与问候。

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

 

a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保罗是一名使徒,而帖撒罗尼迦教会是由年轻的基督徒组成的。保罗仍相信自己需要他们的代祷,所以他简单地请求,“为我们祷告。”

 

1)“神要求祂的子民为祂的仆人祷告;有些人不为自己的牧师祷告,若他们从牧师的教导中得不到益处,也不足为奇。”(克拉克,Clarke

 

b. 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用圣洁的吻问候众弟兄:这里的意思是,保罗希望那些读到这封书信的人代表他,向帖撒罗尼迦的所有基督徒问候(注:参见钦定本圣经)致意。假如保罗亲自在那里,他必要亲自用圣洁的吻问候众弟兄(注:参见钦定本圣经;不过,既然保罗不在那里,他就用这封信问候他们。

 

1)“显然,这个时期男女在聚会时是隔离分开的,男人亲吻男人,女人亲吻女人……当亲吻涉及到男女之间时,批评他们的人就有机会指责基督徒不纯洁。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尴尬,早期教会的堂委会对这种问候方式制定了诸多的规定”(何义博,Hiebert

 

3.27-28)信的结尾。

我指着主嘱咐你们,要把这信念给众弟兄听。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

 

a. 我指着主嘱咐你们:在这里,保罗使用了一个强有力的短语。把这信念给基督徒听,相当重要。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陈述,在保罗的书信中显得独一无二。为什么保罗要在他这封信的结尾加上这句话,存在多种不同的原因。

 

 

l  由于这是他所写的第一封信,至今还没有公开阅读他的书信的既定习惯,而他希望确保这种做法得到建立。

l  由于他个人不能亲自到场,而以这封信代替,所以保罗不希望因他的缺席使信徒感到失望,从而影响这封信的传播。

l  保罗想要确保,教会能够直接听到这封信,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而不是通过中间人来获知,因为中间人可能会误读、虚报他的信息。

l  也许,保罗担心人们会在信中查找与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段落,而忽略其他部分。

 

 

1) “因此,这里也可以算是一处我们反对天主教的证据,它应该让大众都知道,甚至包括所有圣洁的弟兄,而不是只局限于神职人员;并且要用大众自己的语言来读,因为毫无疑问,为了便于读信,这封书信是用一种人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来书写的。”(普尔,Poole

 

b. 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几乎保罗所有的书信都以恩惠(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恩惠”,和合本圣经翻译成“”)的意思开始,也以此作为结束。神对祂百姓所说的一切话,差不多也是这样。

 

1)“恩”是神无与伦比的恩惠,是祂给予我们的爱和接纳,因为祂的身份,以及耶稣所做之工,祂向我们施恩。恩惠(注:参见钦定本圣经)意味着祂喜悦我们,所有的理由都在于祂。恩惠(注:参见钦定本圣经)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止靠工作换取祂的爱,转而接受祂的爱。

 

2)这封书信——现存保罗写给教会的第一封信——充满了爱、劝慰和教导,以恩惠(注:参见钦定本圣经)的调子作为结束,这样做是合宜的。

 

3)“无论神对我们说什么(在新约圣经的所有书信中,总有一些内容察验人心,震动人心),始于恩惠,结束于恩惠……对人来说,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全部所是,都在【这个词语】中得到了总结:祂所有的温柔与美丽,祂所有的柔和与耐心,祂所有圣洁的热情与挚爱,都在凝聚恩惠中。除了祈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与他同在,一个人还能有什么别的愿望呢?“(莫里斯【 Morris】引用丹尼【Denney】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