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然,至少在短短时期内,以弗所信徒留心听从这个警告。在第二世纪早期(在约翰写成《启示录》后不久),伊格那斯(Ignatius)称赞以弗所信徒有爱心,持守纯正的教导。“你们,是最圣洁的以弗所教会的成员,这教会声名在外,闻名于世……你们,被圣灵充满,没有随从肉体行事,而是凡事顺从圣灵行事。你们在基督耶稣里成为完全。”(《伊格那修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书信》【Epistle of Ignatius to the Ephesians】,第8章。摘自《安特尼西亚教父》【Ante Nicean
Fathers】第1卷,第52页)
2)爱任纽(Irenaeus)的学生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写于公元三世纪早期),将尼古拉派与诺斯替派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诺斯替派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不过,尼古拉是这些恶人广泛勾结的一个原因。【他】背离了正确的教义,习惯于灌输生命和食物都无关紧要这样的谬论。”(《驳斥所有异端邪说》(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第7卷第24章;ANF第5卷,第115页)
“袭击者的仇恨和暴力让许多印度人想要效仿受害者所表现出的爱,”
K·阿南德·保罗说。他是向百万灵魂传福音事工的负责人。“因为逼迫,福音正在传开,”保罗说道,他被狂热的宗教组织打过七次,绑架过一次。“我们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我们需要人们为我们祷告。”(《国内与国际宗教报告》(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ligion Report),1994年5月2日)
2)行业协会及其例会的吸引力是强大的。“除非成为行业协会的成员,否则任何商人或交易者都别想赚到钱,或是生意兴隆。”(巴克莱,Barclay)尽管如此,基督徒还是应该坚定站立,勇敢面对这种压力。一位名叫特土良(Tertullian)的古代基督徒在他的作品中谈到了基督徒面对的这种问题,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行业与异教偶像崇拜有关联。一个画家可能在异教神庙里找到工作,或者一个雕塑家可能被雇佣来制作一个异教神祇的雕像。他们会为自己开脱说,“这是我靠着吃饭养家的活路,我必须活下去。”特土良(Tertullian)的回答是,Vivere ergo habes?“你必须活下去吗?”
《启示录》第2章——耶稣给众教会的信
写给七个教会的信都有类似的结构。它们都具有这些特征:
l 一篇针对特定群体的讲话。
l 耶稣的自我介绍。
l 关于教会光景的陈述。
l 有关教会的光景,来自耶稣的意见、判断。
l 耶稣对教会的命令。
l 对所有基督徒的一般劝诫。
l 有关奖赏的应许。
通过查看耶稣在各个部分里对每个教会所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七个教会各自的光景,以及我们各自的光景,我们怎样跟随耶稣而行。
A. 耶稣给以弗所教会的信
1. (1a)以弗所城的特点。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
a. 要写信给……的使者(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要写信给……的天使”):正如《启示录》第1章20节所述,这个使者可以是以弗所教会的牧者,也可以是照看、监督以弗所教会工作的天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位使者是这个教会的代表;但是这封信不仅是写给教会的代表,也是写给整个教会的。
1)“我认为对这位使者所说的话,就像对整个教会所说的一样;信中特别描述的不是使者的光景,而是在他照管下的群体的整体状况。”(克拉克,Clarke)
b. 以弗所:这是一座古代世界名扬四海的城市,拥有一间同样举世闻名的教会。保罗在以弗所服事的时间有三年(徒19:1;徒19:10;徒20:31)。亚居拉、百基拉和亚波罗一同在那里服事(徒18:24-28)。保罗的亲密同工提摩太(提前1:3)曾在以弗所服事。根据有力而而一贯的历史传统,使徒约翰也在那里服事。
1)“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有荣耀之地,一个广阔的宣教禾场。”(罗伯森,Robertson)
c. 以弗所:作为那个地区的宗教、文化和经济中心,这个大城市也因此而闻名于世。以弗所有著名的戴安娜神庙,她是掌管生育的女神,其崇拜仪式淫秽放荡,充斥着不道德的性行为。以弗所城里这座巨大的戴安娜神庙被认为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神庙主建筑由127根柱子支撑,每根柱子高60英尺(约18.29米),上面装饰着伟大的雕像。
1)“阿尔忒弥斯神庙也是古代世界的一个主要金库和银行,商人、国王,就连城邦都在这里存款,因为在这里他们的钱财可以在神明的护佑下安全存放”(摘自朗格内克【Longenecker】对《使徒行传》的注释)
2)“以弗所是撒但的一处坚固营垒。在这里,有许多邪恶的事情上演,既愚昧迷信,又崇拜鬼魔。在那个城市里,关于教导巫术、禁忌艺术和其他不敬虔之事的书籍,比比皆是。”(摘自嘉伯霖【Gaebelein】对《使徒行传》的注释)
2.(1b)耶稣向以弗所教会描述自己。
‘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a. 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些画面取自《启示录》第1章中,约翰在异象中所见的耶稣。这些画面强调耶稣在教会中拥有的权柄(祂拿着七星),以及祂在教会中的直接同在(祂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这段介绍性的经文突出强调耶稣是教会的中心,在这件事情上,祂应该得到人们的承认。
b. 拿着:这个词语翻译自古希腊单词kratein,是一个加强语气的补全单词。耶稣拥有这些教会,并且牢牢地拿着教会,保守教会。教会是属于耶稣的,而非属于教会的领袖,也不属于教会的信徒。祂拿着教会。
3.(2-3)耶稣对以弗所基督徒的了解。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a. 我知道你的行为:耶稣察看祂的教会,祂知道它的情况。这对祂来说并不是秘密。会众中可能有隐藏的罪恶或腐败,但这并不能逃过耶稣的眼目。今天,祂仍对我们说同样的话,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教会群体:我知道你的行为。
1)“也有某些基督徒工作懒懒散散,不努力做工,他们一生在工作上所花的力气,还没有一只蝴蝶劳作花的力气多。现在,如果一个人在为基督做工,他就应当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司布真,Spurgeon)
b. 你的行为、劳碌、忍耐:耶稣知道这个教会做了什么正确的事。他们为神辛勤做工,并且有敬虔的忍耐。“忍耐”是古希腊词语 hupomone,意思是“坚忍”。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弗所的教会坚如磐石。
c. 你不能容忍恶人:以弗所教会追求纯正的教义。在《使徒行传》20章29-31节里,保罗警告以弗所信徒: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所以你们应当警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通过这句耶稣的表扬,我们知道以弗所信徒认真对待了保罗的警告。
1)今天的教会,就像当时的以弗所教会一样,必须有力地考验那些自称是神使者的人——特别是那些自称为使徒的人,因为欺骗者会自吹自擂,说自己的好话。邪恶越大,它所披的外衣就越具有欺骗性。
2)“这是他们了不起的地方:这一点显示了真理的脊梁。我希望这个时代的一些教会能具备一点他们所具备的这种圣洁的判断力;因为时下,只要一个人有点聪明,就可以宣扬从地狱口中吐出的、最卑鄙的谎言,而且会有一些人把这些谎言囫囵吞下。”(司布真,Spurgeon)
d.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此外,以弗所教会继续发扬保持这些优点,并没有因此感到乏倦。他们表现出一种敬虔的毅力与坚忍,是我们应当效法的。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坚固的教会,努力做工,有很大的外展事工,并且保守了福音的纯正性。
4.(4)在哪些事情上,耶稣要责备以弗所教会。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a.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耶稣用了一个语气严肃的词语——“然而”,意思是“尽管如此”。耶稣充分考虑了以弗所教会的一切优点善行,尽管如此,在某些事情上,祂还是要责备他们。
1)“然而”意味着以弗所教会具备的所有优点,仍不能抵消耶稣即将提到的缺点。
b. 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尽管以弗所教会具备所有这些优点,他们仍然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他们已经离弃了——不是丢失了——他们起初的爱心。他们曾经拥有起初的爱心,而现在他们不再拥有这份爱。可以说,这是“一次清楚明确而令人忧伤的背离。”(罗伯森,Robertson)
1)“离弃”和“丢失”之间的区别很重要。有些东西可能会纯粹因为无意而丢失,然而“离弃”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即使它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同样,当我们丢失一些东西时,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找回它;但是当我们离弃一些东西时,我们知道可以去哪里找回它
2)尽管他们已经离弃了自己起初的爱心,但从外表看来,一切都很棒。如果你参加了以弗所教会的某场服事,你可能会想,“这是一个热闹的教会。他们做了这么多,他们真的捍卫了真相。”与此同时,你可能会有一种模糊的、不安的感觉——然而,有可能你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不对劲。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好,然而对耶稣来说,看到这个问题并不难。
3)问题很严重。没有爱,一切都是徒劳。无怪乎耶稣会这样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如果她的内心没有爱,或者爱变得冷漠时,这个教会已没有任何理由成为教会。失去爱,就失去了一切。”(司布真,Spurgeon)
c. 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他们离弃了什么爱心?作为基督徒,神教导我们要爱神,也要彼此相爱。他们离弃了对神的爱吗?他们离弃了彼此相爱吗?有可能,这两种情况都应该考虑,因为这两种爱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你不能说你爱神却不爱祂家中的成员,没有先爱神,你也不能真正爱祂家中的成员。
1)以弗所教会是一个做工的教会。有的时候,只顾盯着为耶稣做工,会使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视了与祂建立爱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自己为耶稣所做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视了我们在祂里面的身份和关系。我们可以把耶稣遗忘在圣殿里,就像耶稣的父母曾经做过的一样(路2:45-46)。
2)以弗所教会是一个教义纯正的教会。有的时候,只顾追求教义的纯粹性,会让会众变得冷漠、多疑、不能容忍多样性。“当爱死去后,正统教义就变成了一具尸体,一种毫无能力的形式主义。当对耶稣那甜蜜、光明的爱被遗弃后,对真理的执着就会变成狭隘偏执。”(司布真,Spurgeon)
d. 起初的爱心:他们与耶稣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与从前存在明确无疑的区别。他们变了,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了。这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应该保持起初信主时一样的新鲜感,一样的兴奋之情,毫无变化;而是说这种新鲜感应该过渡到一种更深的情感,让起初的爱心更加强烈。
1)对于结婚时间相当长的夫妇来说,他们之间的相处不可能一成不变,一直像他们第一次约会时那样激动不已。这种改变是意料之中的事,也很正常——如果这种情感已逐渐成熟,兴奋之情转变为一种深沉的爱,使之比起初的爱心更加美好,那就是正常的。
2)最初的兴奋感并没有错,希望能这种感觉继续存在,或者再度找回这种感觉,也没有错。“当我们初涉爱河,拥有起初的爱心时,我们甘愿为基督做这做那;现在,我们愿意做的少得可怜。当我们还是灵命幼小的基督徒时,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现在早已改变,不复当初,当我们回看过去的种种,会有面目全非的感觉,过去的一切就像一个狂野无稽的传说。”(司布真,Spurgeon)
5.(5-6)耶稣希望以弗所的教会怎样做。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a.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以弗所教会走向恢复的第一步,是回想,回顾自己的过去。他们需要“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这就意味着回想当初他们是怎样爱主,怎样彼此相爱。
1)当浪子沦落到猪圈里的时候,恢复的第一步是回想他父亲家中的生活是怎样的(路15:17-19)。这是我们恢复与主关系,重拾位分的第一步。
b. 悔改:这个命令不是要让人感到难过,也与感受真正无关。它意味着改变你的方向,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这是一个“急切的呼吁,呼吁人们立即改变态度和行为,不要拖到为时已晚。”(罗伯森,Robertson)
c. 行起初所行的事: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重回根基,回到起初的地步,去行起初所行的事,就是他们起初爱耶稣时所做的事。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要一直保持,永不止步。
1)什么是起初所行的事?
l 回想你当初怎样花时间研读祂的话语?
l 回想你当初是怎样祷告的?
l 回想你当初怎样与别的基督徒团契相交,怎样为此感到高兴欢喜?
l 回想你当初怎样充满热情地向他人传讲耶稣?
2)在起初所行的事上,我们可以说撒但一位大师,千方百计要制造不满,让人们对自己起初的状态普遍感到不满。基督徒会追求几乎每一种新奇的、怪异的增长方法,或是坚固灵命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让我们很容易生出喜新厌旧的心,厌倦真理。有的时候,我们几乎什么都做,就是不愿意行起初所行的事。
d. 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耶稣对他们提出一个严厉的警告。他们若不悔改,祂就要收回他们的灯台和祂的同在。一旦他们的灯台被移走,他们可以作为一个组织继续存在,但不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的教会。没有了灯台,教会就成了“以迦博教会”,神的荣耀已经离开他们(撒上4:21)。
1)显然,至少在短短时期内,以弗所信徒留心听从这个警告。在第二世纪早期(在约翰写成《启示录》后不久),伊格那斯(Ignatius)称赞以弗所信徒有爱心,持守纯正的教导。“你们,是最圣洁的以弗所教会的成员,这教会声名在外,闻名于世……你们,被圣灵充满,没有随从肉体行事,而是凡事顺从圣灵行事。你们在基督耶稣里成为完全。”(《伊格那修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书信》【Epistle of Ignatius to the Ephesians】,第8章。摘自《安特尼西亚教父》【Ante Nicean Fathers】第1卷,第52页)
2)从伊格那修(Ignatius)所写的来看,以弗所信徒似乎重拾他们起初的爱心,毫不妥协,持守纯正的教义。要保持这种平衡,并不容易,不过,十分明显,以弗所信徒保持了这种平衡,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如此。
e.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注:钦定本圣经也可以翻译成“就是你恨恶尼哥拉派的行为”):可能为了不让以弗所信徒过于自责,被沮丧压垮,耶稣给了这个教会另外一句评价。因为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所以他们在这件事上受到主的称赞——不过,尼哥拉一党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的行为又是怎样的?在《启示录》第2章14-15节里,也谴责了尼哥拉派的教义,那段经文指出他们的罪在于行淫和膜拜偶像。
1)爱任纽(Irenaeus,写于公元二世纪晚期)描述了他所了解的有关尼古拉派的事情:“尼古拉派是尼古拉的追随者,他是使徒们首先任命的七个执事之一。他们过着随心所欲的放纵生活。在约翰所写的《启示录》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些人的品格,尼哥拉派教导说,通奸行淫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吃祭偶像之物也是如此。”(《反对异端》(Against Heresies),第1卷第26章。摘自《安特尼西亚教父》(Ante Nicean Fathers)第1卷,第352页)
2)爱任纽(Irenaeus)的学生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写于公元三世纪早期),将尼古拉派与诺斯替派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诺斯替派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不过,尼古拉是这些恶人广泛勾结的一个原因。【他】背离了正确的教义,习惯于灌输生命和食物都无关紧要这样的谬论。”(《驳斥所有异端邪说》(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第7卷第24章;ANF第5卷,第115页)
3)其他人则强调了组成“尼哥拉一党人”(Nicolaitans)这个词组的根本含义。“Nikao-laos”字面意思是“征服百姓”。基于这一点,一些人认为,这里指的是专横地主张使徒的权柄,以及建立等级制度,把“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分开的骄傲心态。也许,所有这些方面的问题,尼哥拉一党人都有,他们既参与偶像崇拜,道德败坏,也是一种专横的、等级分明的、“隐藏的秘密”体系,典型的诺斯替主义。
4)尼哥拉一党人,像所有从基督的身体——教会中出来的骗子一样,声称“他们不是在摧毁基督教,而是在展示一个改良的、现代化的基督教版本。”(巴克莱,Barclay)
f. 这也是我所恨恶的:这些都是有力的话语,因为它们来自我们的救主,祂有丰盛的慈爱。无论尼古拉一党人到底是什么人,无论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教导了什么,我们都从耶稣对他们的看法中学到了一些功课。我们知道慈爱的神恨恶罪,祂的百姓也应当恨恶罪。
6.(7a)对所有听见之人的一般劝诫。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a. 凡有耳的:这句话表明每个人都符合条件——或者至少是每个愿意听从的人,都符合条件。这封信不仅是写给使徒约翰时代的以弗所教会的。这封信也是写给我们的,写给历世历代所有基督徒的。
b.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就应当听:这七封信中的每一封信都适用于所有的教会。我们要留心听从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而不仅是某个教会需要倾听。这些书信——每一封信——都旨在对你我说话,只要我们有耳,愿听圣灵……所说的话。
1)“所写的不是有七卷书,而是一卷书,里面包含了这七封书信,从这七封书信里,每一个教会,或者不同时期的教会,都可以从中学到与自身有关的事情。”(普尔,Poole)
2)“地上的众教会里到处都是秃顶的老罪人,他们的头发已经因为听了无数针对他们的讲道,而被讲道的持续摩擦磨掉了,却对他们毫无作用,这些讲道擦身而过,打中了坐在他们后面一排长椅上的人。”(H·W·比彻,H.W. Beecher)
7.(7b)有关奖赏的应许。
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a. 得胜的:对那些得胜的人,耶稣给出这个应许——不过,这些得胜者战胜了什么?通常,谈到得胜,我们会想到一些引人注目的词汇,诸如胜过罪恶、属灵的争战,然而此处,耶稣所指的似乎是胜过内心冷漠、爱心匮乏,这种“病症”的标记就是离弃起初的爱心。
b. 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对这些得胜者,神的应许是他们可以重回伊甸园,得到恢复和永生。首先,从永恒的意义上来讲,这意味着进入天堂,对于一个受到警告,要收回耶稣同在的教会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应许。这也意味着通过与主同行,倚靠耶稣的救赎之爱,我们看见咒诅的影响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退却消失。
c. 神乐园中:“乐园”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喜悦快乐的园囿”。后来,它逐渐演变为“神居住之地”的意思。神在哪里,那里就是乐园!
B.耶稣给士每拿教会的信。
1.(8a)士每拿城的特点。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
a. 士每拿:这是一座美丽而骄傲的大城市。它是一个学习和文化中心,并且为它作为一个城市的地位而感到骄傲。“士每拿是一个有这惊人美景的城市。它自称是‘亚细亚的荣耀’”。(巴克莱,Barclay)
b. 士每拿:这是一个富裕的城市。“士每拿是一个贸易大城市……士每拿位于通往荷马斯河(river Hermus)谷地的大道尽头,该谷地的所有贸易都流入士每拿市场,并通过其港口找到出口。士每拿的葡萄酒贸易特别发达,交易额巨大。和以弗所一样,士每拿是一座富庶繁华,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巴克莱,Barclay)
c. 士每拿:我们还知道,历史上这个城市深深陷入偶像崇拜之中,崇拜各种偶像和罗马皇帝。士每拿有一条著名的街道,名叫“黄金大街”,在这条街道上,矗立着供奉各种神祇的宏伟庙宇,有众神之母赛贝尔、阿波罗、阿斯克勒庇俄斯、阿芙洛狄忒,还有一座供奉宙斯的大庙宇——但对这些异教徒神祇的崇拜正在逐渐消失。真正的焦点是对罗马皇帝的崇拜。
1)公元前196年,士每拿为罗马女神迪娅·罗玛建造了第一座神庙,罗马女神是罗马帝国的精神象征。一旦罗马的“精神”被人膜拜,就离膜拜罗马死去的诸位皇帝不远了。然后,这离崇拜活着的罗马皇帝只是另一小步,接下来,就是颁布命令,把这种崇拜作为政治效忠和公民自豪感的证据。
2)公元23年,士每拿从12个城市中胜出,获得特权,建造了第一座崇拜罗马皇帝的神庙,供奉罗马皇帝提比略凯撒(Tiberius Caesar)。士每拿是带头推动帝王崇拜这个罗马风俗的城市。
3)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公元81-96年)是第一个要求罗马帝国的臣民崇拜他的皇帝,他要求他们崇拜他,尊称他为“主”,以此来考验他们的政治忠诚。根据古代教会历史,在多米提安的统治下,约翰被流放到拔摩岛上,正是在那里,约翰领受了启示录的异象。
4)“开始的时候,帝王崇拜是一种自发的表达,表示对罗马的感激之情;但到了公元一世纪末,在多米提安的时代,这种崇拜发展到了最后一步,凯撒崇拜成为强制性的。一年一次,罗马公民必须在祭坛上向众神之首凯撒烧一撮香;这样做之后,他会得到一份证书,证明他履行了自己的宗教义务。”(巴克莱,Barclay)
5)“基督徒所要做的就是点燃那一撮香,宣誓‘凯撒是主’,接受他们的证书,然后就可以离开,想去拜什么,就去拜什么。不过,这正是基督徒不会做的。他们不会称呼任何人为‘主’;这个名号是他们留给耶稣基督的,并且惟独耶稣基督才会得到这个名号。就是在形式上做做样子,他们也不会顺从这种做法。”(巴克莱,Barclay)
2.(8b)耶稣向士每拿教会描述自己。
‘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a. 那首先的、末后的:在祂最初向约翰显现时,耶稣就选择了这个称号(启1:11;1:17),来体现祂永恒的属性。根据《以赛亚书》41章4节、44章6节和48章12节,“那首先的、末后的”是单单属于耶和华神、雅巍的称号。
b. 死过又活的:从祂最初向约翰显现时(启1:18),耶稣就选择了这个称号,来提醒士每拿的基督徒,他们侍奉的是复活的主,祂已战胜死亡。死亡不能拘禁耶稣,也不能拘禁祂的子民。
1)贯穿这封书信的是,死亡与得胜复活之间的联系。“士每拿”(Smyrna),这个名字是由“没药”(myrrh)这个词衍生出来的,没药是一种气味芬芳的香料,用于尸体防腐。
3.(9)耶稣对士每拿基督徒的了解。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a. 我知道你的行为(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我知道你的行为、患难和贫穷”,和合本圣经作“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未翻译前一截):耶稣还知道以弗所教会的行为(启2:2;参见钦定本圣经)。在士每拿,耶稣也知道他们的行为、患难和贫穷(注:参见钦定本圣经)。祂知道这些困难,既因为祂看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也因为祂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过他们的困难。
1)贫穷:根据历史,士每拿是一座繁华的城市。然而,那里的基督徒生活困苦。“用来表示‘贫穷’的词语,表示的是一贫如洗的赤贫状况。他们不只是有点穷。”(华富德,Walvoord)。
2)士每拿的基督徒知道贫穷的滋味,因为他们为福音饱受逼迫,失去工作,家产被夺。早期的基督徒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来10:34)。为什么士每拿的基督徒生活贫困,这种经济上的迫害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在当今,这也是针对基督徒的一种常见的逼迫手段。
b. 也知道那……所说的毁谤话:耶稣知道士每拿基督徒在“宗教人士”的手下所受的虐待,这些“宗教人士”就是那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
1)通过历史,我们得知在士每拿有一个庞大而充满敌意的犹太人社群。而这里,经文告诉我们,真犹太人是一个相信神、信靠耶稣基督的人(腓3:3)。或许,从民族出身上讲,有些人可以算作是犹太人——他们在神面前仍然有一席之地;但从属灵上讲,他们在神面前不是犹太人。
c. 我知道……也知道:身处这种患难之中,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已被神忘记——然而,耶稣知道一切。
4.(9)耶稣怎样看待士每拿教会。
你却是富足的。
a. 富足的:从各种外在环境来看,士每拿的基督徒无论如何都是贫穷的,甚至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然而耶稣透过种种环境,看见他们是真正富足的。“甜美馨香的士每拿,是七个【教会】中最贫穷,也是最纯洁的。”(特拉普,Trapp)
b. 富足的:这就是耶稣对他们的看法,倘若耶稣认为他们是富足的,那么他们就是富足的。与神对我们的评估相比,我们的自我评估显得无足轻重。
1)与此相反,老底嘉的基督徒认为他们很富有,但实际上他们却是贫穷的(启3:17)。老底嘉是一个有钱的贫穷教会,似富足,真贫穷。而士每拿是一个没钱的富足教会,似贫穷,真富足。宁可做一个没钱的富足教会,也好过做有钱的贫穷教会。
c. 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士每拿基督徒物质上的贫穷与属灵上的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提醒我们,有钱与属灵上的富足毫无关系;而贫穷也与属灵上的贫穷毫无关系。
1)物质上的财富是进入神国的障碍,是一些人难以克服的障碍(可10:23-25)。有钱并没有错;问题是金钱很容易“得到”我们的心,使我们沦为金钱的奴隶。
2)通常,要想获得和保有物质上的财富,是以牺牲真正的属灵财富为代价的。一个故事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就是教皇制度显赫一时的时候,有一个人与教皇一同行路,他为梵蒂冈的辉煌和财富,连连惊叹。教皇告诉他,“彼得曾经对瘸子说,‘金银我都没有’;如今我们再也不用说这样的话了。”他的同伴回答说:“但是你们也不能说,‘起来行走吧。’”
d. 富足的:士每拿的教会在领导层上也是富足的。这个教会的牧者之一名叫坡旅甲(Polycarp)。他是使徒约翰的门徒,他一直在士每拿服事,直到公元155年,英勇无畏地为主殉道。
5.(10)耶稣对示每拿基督徒的期望。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a. 你不用怕:按照字面的意思,这句话更贴切的翻译是,“不要再害怕”。士每拿的基督徒遭受逼迫,而他们感到害怕。有的时候,我们认为经受逼迫的基督徒都是大无畏的,几乎像超人一样,而且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理解他们也会感到害怕,也曾克服了巨大的恐惧。有一些苦是他们将要受的,而耶稣希望他们能做好准备,面对他们将要受的苦。
b. 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投在监狱里”):这里,耶稣讲述了将要临到士每拿基督徒的逼迫的性质。显然,他们将被投入监狱,而且要在一段特定的时期里经受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
1)根据耶稣的说法,将要临到士每拿基督徒的逼迫来自魔鬼。同时,这逼迫受到神的衡量和限制。当然,魔鬼想要更久地把士每拿基督徒囚在监狱里,然而神将这患难限制在十日里。
2)被下在监里是一种严酷的逼迫。在那时,监狱(注:参见钦定本圣经)绝不是用来改造人的地方,也很少被当作惩罚人的地方。通常,人们在等候审判和处决时,才会被下在监里。
3)“对一个人来说,成为基督徒,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就等于成为一个逃犯。在士每拿,这种情况比别处更严重,一个人进入基督教会,实际上就是拿他的生命冒险。在士每拿,教会是英雄的聚集地。”(巴克莱,Barclay)
4)“这种‘患难’并不意味着所有血肉之躯都要面对的、与生俱来的共同考验。一些亲爱的信徒认为,每当他们头痛的时候,他们就是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这里提到的患难,是指那些如果他们不是基督教徒就不会遇到的麻烦。”(哈夫纳,Havner)
c. 你们必受患难十日:关于这“十日”的意思,《启示录》的释经家看法各异。
1)有些人认为,实际上,耶稣的意思是指受逼迫十年。“由于这卷书中提到的‘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知性的日子’,每一天对应一年,十年的患难可能意味着十年的迫害;而这正是戴克里先(Diocletian)统治下迫害时期的时间长度,在这段时期里,所有亚细亚的教会都饱受折磨,极其痛苦。”(克拉克,Clarke)
2)另一些人认为耶稣真正的意思是,在十个罗马皇帝的统治时期里,基督徒要遭受迫害。“第一个是尼禄(Nero),公元54年登基;第二个是多米提安(Domitian),公元81年登基;第三个是图拉真(Trajan),公元98年登基;第四个是阿德里安[哈德良] (Adrian [Hadrian]),公元117年登基;第五个是塞提米亚·赛维拉斯(Septimus Severus),公元193年登基;第六个是马克西敏(Maximin),公元235年登基;第七个是德西乌斯(Deciu),公元249年登基;第八个是瓦莱里安(Valerian),公元254年登基;第九个是奥勒良(Aurelian),公元270年登基;第十个是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284年登基。”(华富德【Walvoord】引用怀特【White】的话)
3)还有一些人采取了奇怪而令人困惑的解释方法:“另有一些人注意到,十天等于二百四十个小时,而从公元85年,即第二次迫害开始的时间,(当时约翰正处于这个时期),到公元325年,即所有迫害结束的时间,两者刚好相差二百四十年。”(普尔,Poole)
4)也有人认为,十日不过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十日’这个表达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希腊语中,通常用它来表示短暂的一段时间。”(巴克莱,Barclay)
5)然而,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证明,这里经文除了十日的严重迫害之外,还有别的意思。这里经文突出的是,这是一段迫害的时期,并且强调这是一段有限的时间。
d.叫你们被试炼:假若这攻击确实来自魔鬼,那么这些士每拿基督徒为什么不单单斥责撒但,阻止他的攻击?因为神让他们经受苦难,自有祂的目的,所以祂允许这事发生。神用苦难来炼净我们(彼前1:6-7),使我们更像耶稣(罗8:17),让我们成为祂的真正见证。自古以来,殉道者的血就是教会的种子。
1)“士每拿的圣徒们并没有听见‘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动员讲话。他们的见证也不是‘信仰如何使我成为士每拿的市长’。他们没有得到【神的】承诺,他们必蒙拯救脱离患难、贫穷和辱骂。事实上,最糟糕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哈夫纳,Havner)
2)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神允许他们受到这种攻击,叫他们被试炼,这样做的意义是验证他们,使他们经受住考验。通过他们所受的苦难,神向每个人,包括士每拿信徒自己,展示了士每拿教会拥有的真正财富——尽管祂已经知道他们是富足的。
3)士每拿的基督徒会被试炼,受到考验,但他们通过了考验。与其他六个教会相比,这个教会没有受到神的责备。今天,七个教会中只有这一个教会幸存下来,它经受住了千百年来罗马帝国和穆斯林的迫害。
4)叫你们被试炼:神也有兴趣试验我们。也许,我们没有如士每拿的基督徒一样的机会,去为耶稣受苦;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如他们一样的心志。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像殉道者那样死去,但我们都可以像殉道者那样生活。可悲的是,许多基督教徒为了逃避逼迫,免受任何形式的迫害,就效法世界,顺从世界,以至于他们不再是分别出来的基督徒。而士每拿的基督徒却不是这样。他们受到试炼,并经受住考验。
e. 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耶稣对这个教会所说的话十分重要,但祂没有说出口的话也同样重要。对士每拿的基督徒,耶稣没有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一句纠正的话。祂所说的只是赐冠冕的应许——以及鼓励他们要至死忠心,也就是说“要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华富德,Walvoord)
1)在古希腊语中,有两个不同的词来表示“冠冕”。其中一个词语形容的是君王会戴的那种王冠,一种表示皇室身份的王冠。而另一种冠冕——四顶尊贵桂冠(stephanos),也就是这里所用的词语——是作为奖杯,奖给获胜的运动员。耶稣看着士每拿的基督徒,告诉他们,“你们是属我的胜利者。你们配得奖杯。”
2)四顶尊贵桂冠(stephanos)也是婚礼和特殊庆典上佩戴的冠冕。这里展现的画面是耶稣和祂的新妇,他们全都戴着冠冕。
3)对士每拿的基督徒来说,赐冠冕的应许别具意义。
l 士每拿城有一座华美的建筑,是其“冠冕”,位于帕果斯山(Mt. Pagos)顶。
l 在士每拿,崇拜异教神祇的人会戴着冠冕。
l 按照当地的文化,好公民和体育比赛中获胜的运动员会得到冠冕。
4)耶稣应许会赐下特别的冠冕——生命的冠冕。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得到树叶制成的桂冠,这种冠冕很快就会枯萎凋谢。而属耶稣的胜利者得到的是生命的冠冕。
5)“一顶无忧无虑、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嫉妒和终结的冠冕。君王的冠冕因思虑重重而显得如此沉重,以至于他们时常感到头疼。这个冠冕却不是这样;其中的喜乐是无法衡量、无法混淆的。”(特拉普,Trapp)
6.(11a)对所有听见之人的一般劝诫。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a. 凡有耳的:尽管圣灵通过众教会对我们都有话要说,但这封写给士每拿基督徒的书信,可能最不适用于现代西方的基督徒。在这一点上,我们根本没有体会过士每拿的基督徒所经历的那种迫害。坡旅甲(Polycarp)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显示了早期基督徒怎样英勇无畏地面对迫害。
1)坡旅甲(Polycarp)从罗马回来的第二年,极大的逼迫临到士每拿的基督徒。他的会众催促他离开这座城市,直到威胁解除。因此,坡旅甲(Polycarp)相信神希望他再多活几年,他离开了这座城市,躲藏在某些基督徒朋友拥有的农场里。一天在农场里,当坡旅甲(Polycarp)在自己的房间里祷告时,他在异象中看到自己的枕头被火焰吞没了。他知道神的意思是什么,就平静地告诉他的同伴,“我明白我必定会死在火刑柱上。”
2)与此同时,警长签发了对他的逮捕令。他们抓住坡旅甲(Polycarp)的一个仆人,折磨他,直到他告诉他们他的主人坡旅甲(Polycarp)藏身的地方。傍晚时分,警长和一队士兵来到了那座古老的农舍。当士兵们发现坡旅甲(Polycarp)的时候,他们为自己来逮捕这样一个年迈体弱的老人,而感到很不好意思。他们很不情愿地把他放在一头驴子上,然后步行押送他到士每拿城。
3)在去士每拿城的路上,警长和其他罗马帝国的官员试图说服坡旅甲(Polycarp)在凯撒的雕像前献上一撮香,并且简单地说一句“凯撒是主”。他只要这么做就够了,就能顺利脱身,摆脱困境。他们恳求他这样做,好逃脱那可怕的惩罚。起初坡旅甲(Polycarp)默不作声,但后来他平静而坚定地回答他们:不。这时,警长感到很生气。他被老人惹恼了,就把坡旅甲(Polycarp)从马车上推下去,落到坚硬的地面上。坡旅甲(Polycarp)伤痕累累,却意志坚定,他站了起来,走完了剩下的路,一直走到竞技场。
4)竞技场上可怕的游戏已经开始了,一大群嗜血的暴民聚集在一起,要看基督徒受到折磨和杀害。一个名叫昆提斯(Quintis)的基督徒大胆地宣称自己是耶稣的追随者,并且说他愿意成为殉道者,但是当他在竞技场上看到凶恶的猛兽时,他失去了勇气,同意向凯撒烧香,宣称凯撒是主。另一个叫日耳曼尼库斯(Germanicus)的年轻人没有退缩。他大步走出来,面对狮子,忍受痛苦,为他的主耶稣而死。那一天,还有十名基督徒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但是暴民仍不满意。他们喊道,“除掉那些不崇拜我们神明的无神论者!”对他们来说,基督徒是无神论者,因为他们不承认罗马和希腊的传统神祇。最后,人群开始高喊,“把坡旅甲(Polycarp)带出来”。
5)当坡旅甲(Polycarp)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竞技场时,他和其他基督徒听到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个声音说,“要刚强壮胆,坡旅甲(Polycarp),做个男子汉。”当他站在地方总督面前时,他们又一次试图说服他放弃耶稣。地方总督告诉坡旅甲(Polycarp)同意群众的呼声,并且大声喊出“除掉无神论者!”坡旅甲(Polycarp)严肃地看着这些嗜血的暴民,向他们挥挥手,说道:“除掉那些无神论者!”地方总督坚持对他说,“起誓并咒骂基督,我就释放你得自由!”坡旅甲(Polycarp)回答道,“八十六年来,我一直事奉耶稣;现在我怎么敢辱骂我的王?”地方总督终于放弃了,他向群众宣布了被告的罪行:“坡旅甲(Polycarp)已经承认他是一名基督徒。”
6) 人群喊道:“把狮子放出来!”然而,猛兽已经被关起来了。接着,人群要求烧死坡旅甲(Polycarp)。老人想起了那个燃烧着的枕头的梦,他就对神生出了勇气和信心。他对刽子手说道,“很好。我不害怕那些燃烧一季,过后终会熄灭的火。你为什么还在磨蹭?来吧,照你们的意思去做。”
7)他们堆了一大堆木头,在中间立了一根柱子。当他们把坡旅甲(Polycarp)绑在柱子上时,他祈祷道,“我感谢你,因着你的恩典,你认为我配得上这一天这一刻,让我能与你的基督同饮一杯,有份与殉道者的行列。”在坡旅甲(Polycarp)祈祷并感谢神后,他们点燃了木头。一道火墙直冲天空,但火焰根本没有触及坡旅甲(Polycarp)。神在他和火焰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保护他。刽子手看到老人不会被火焰烧死,就勃然大怒,用长矛刺死了老人。立刻,血水从他的身体中涌出,似乎要浇灭火焰。当这一切发生时,目击者说他们看到一只鸽子从烟雾中飞向天堂。与此同时,罗马的一位名叫艾伊拉斯(Iraenus)的教会领袖说,他听见神告诉他,“坡旅甲(Polycarp)死了。”神召唤祂的仆人回天家。
b. 然而,殉道者的时期绝对没有过去。在世界各地,基督徒都面临迫害,尤其是在亚洲、东欧和穆斯林世界。一些人估计,在20世纪里,为信仰而受苦和牺牲的基督徒比以前所有世纪的总和还要多。
1)1994年5月的一则新闻报道说明了这一点:印度中部一名牧师以非常可怕的方式殉道,他的殉道使得数百人归信基督教。2月20日,在普拉巴尼区,在一次教会礼拜前,一名前印度教徒在田野上发表讲话时,被一群极端分子杀害,在此之前,他已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保罗雅各。
据目击者说,在行凶者切下他的手和腿,又切断他的躯干时,雅各喊道,“耶稣啊,赦免他们”。袭击者还斩首了雅各,一个放胆传道,建立了27个教会的信徒。这起谋杀案引起了该地区媒体的高度关注,有指控说该地区的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关系紧张。据报道,袭击雅各的一些行凶者(但不是全部)已经被抓获。
“袭击者的仇恨和暴力让许多印度人想要效仿受害者所表现出的爱,” K·阿南德·保罗说。他是向百万灵魂传福音事工的负责人。“因为逼迫,福音正在传开,”保罗说道,他被狂热的宗教组织打过七次,绑架过一次。“我们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我们需要人们为我们祷告。”(《国内与国际宗教报告》(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ligion Report),1994年5月2日)
7.(11b)奖赏的应许。
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a. 得胜的:这是给得胜者的应许。这个应许是给那些胜过逼迫的威胁恐吓,经受住逼迫考验的人。
1)我们可以说靠着与耶稣亲密相交,我们能够得胜,耶稣就是那位最大的得胜者。而耶稣曾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b. 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那些靠着耶稣得胜的人,绝不会受第二次死的害。第二次死就是地狱,硫磺火湖(启20:14;启21:8)。虽然撒但不断威逼恐吓、攻击他们,想要害他们的性命,但是耶稣对属祂的得胜者承诺说,祂已为他们战胜了死亡。
1)“‘第二次的死’,是一种犹太拉比式的表达,表示终极邪恶的彻底灭绝”(巴克莱,Barclay)
2)“人人都会死,但不是所有人都被死亡所杀……喔,与死亡一道被灭,是一件多么糟糕、多么可悲的事。”(特拉普,Trapp)
C.耶稣给别迦摩教会的信。
1.(12a)别迦摩城的特点。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
a. 别迦摩:这是罗马小亚细亚行省的政治首府。在约翰写封书信的时候,别迦摩成为这个地区的首府,已有三百多年了。这座城市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和教育中心,拥有古代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超过20万册。
b. 别迦摩:这也是一个极端宗教化的城市。它拥有各种希腊和罗马神祇的庙宇,包括狄俄尼索斯、雅典娜、德米特和宙斯。它还有三座专门用来崇拜罗马皇帝的神庙。
1)大约在士每拿赢得为提比略(Tiberius)建造第一座神庙的荣誉前50年,别迦摩城赢得了在亚细亚行省建造第一座崇拜凯撒·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的神庙的权利。
c. 别迦摩:这座城市特别因作为阿斯克勒庇俄斯神祇的崇拜中心,而广为人知。以蛇为代表的阿斯克勒庇俄斯,是掌管医治和知识的神明。在别迦摩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里,有一所医学院。因为大名鼎鼎的罗马医治之神的庙宇,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病患纷纷涌向别迦摩,寻求得到医治。
1)“患者被允许在黑暗的神庙里过夜。神庙里有驯服的蛇。晚上,当这些温顺无害的蛇从病患躺着的地面上爬行时,病患可能会被其中的一条蛇碰到。蛇的触摸被认为是神明自己的触摸,这种触摸被认为会带来健康和医治。”(巴克莱,Barclay)。
2.(12b)耶稣向别迦摩教会描述自己。
‘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a.那有两刃利剑的:在《启示录》第1章16节里,约翰观察到“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现在,耶稣向别迦摩的基督徒“展示”这把两刃利剑。
1)《启示录》第1章16节中对这把利剑的描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将它与耶稣的口联系起来。耶稣将以祂的话语来与这个教会对质,他们将感受到剑刃的锋利(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锋利”,和合本圣经作“利”)。
b. 两刃利剑:这提醒我们想到《希伯来书》第4章12节: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耶稣可以用这把两刃利剑,在别迦摩的基督徒中间做成某种分别的工作。
3.(13)耶稣对别迦摩教会的了解。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a. 我知道你的行为(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我知道你的行为、你居住的地方”,和合本圣经未翻译前面一截经文):耶稣对每个教会都说了这句话。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事实。祂知道我们的行为,即使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b. 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从许多方面来说,别迦摩是撒但势力的坚固营垒。
1)关于为什么别迦摩是撒但势力的坚固营垒,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别迦摩是异教的中心,尤其是“阿克里比阿索特”或“救主阿克里比阿”。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别迦摩有一个巨大的祭坛,形状仿佛王座,用来向罗马神祇宙斯献祭。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别迦摩是古代巴比伦祭司体系的中心,不过,这种看法很难得到确凿的证明。其他人则认为,这是因为别迦摩是强制实行帝王崇拜的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
c. 你还坚守我的名:尽管他们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确实处境艰难,但是别迦摩的基督徒坚守信仰,坚心跟随耶稣(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1)没有弃绝我的道:耶稣赞扬了别迦摩的基督徒,因为他们没有否认祂的名,背弃信仰。确保我们坚持所信的是属于耶稣的信仰,向来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d. 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被杀之时:别迦摩的基督徒中有一个特别的信徒得到了这个宝贵的称号(忠心的见证人)。耶稣也有这同样的称号(启1:5;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忠心的见证者”)。安提帕是一个跟随耶稣的人,他努力效法耶稣。
1)安提帕是圣经中一位伟大而又默默无闻,几乎不为人知的英雄。除了这里的经文,没有任何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在教会历史上,很少有人提到这位殉道者安提帕,有争议说,这种情况是因为安提帕这个人确实存在,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籍籍无名,鲜为人知;然而基督却看见并且留意那些属于祂的小人物,尽管这个世界忽略了他们”(普尔,Poole)。
2)安提帕居住在有撒但座位之处。然而,他勇敢站立,直面魔鬼对他的种种攻击。他名实相符,行为与他的名字相称,因为“安提帕”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无所畏惧、面对一切”。
3)翻译成“殉道者”(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殉道者”,和合本圣经翻译成“见证人”)的古希腊词语是“martus”。“‘martus’是一个最有意思、引人联想的词语。在古典希腊语里,martus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殉道者’,意义完全不同。martus一般是指证人。作为martus,就会说这种话:‘据我所知,这是真的。’直到新约时代,martus才意味着殉道。”(巴克莱,Barclay)
4.(14-15)在哪些事情上,耶稣要责备别迦摩的基督徒。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a. 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别迦摩的基督徒是当得称赞的,因为他们坚守耶稣的名,没有背弃信仰。同时,耶稣并没有因为他们处境艰难就为他们开脱,不再为几件事而责备他们。
b. 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巴兰是所有腐败教师的原型。根据《民数记》22至24章,以及31章的记载,为了讨摩押王巴勒的欢心,巴兰用淫乱结合拜偶像的罪来引诱以色列人,因为他不能直接咒诅以色列人。
1)巴兰向巴勒出主意,他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绊脚石与偶像崇拜(吃祭偶像之物)和奸淫有关。如果别迦摩教会中有那些服从了巴兰的教训的人,这说明他们既有偶像崇拜的倾向,也有行淫的倾向。
2)性方面的不道德是整个古罗马帝国的文化标志。而人们却习以为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些按照圣经的纯洁标准生活的人,反而被认为是怪人。巴克莱引用了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的话,大意如下,“如果有人认为年轻男人不应该流连花丛,得到许多女人的爱,那这种人就太过严厉刻板了。我不能否认他所坚持的原则。不过,他不仅与我们这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相矛盾,也与我们祖先的风俗习惯、享受的额外补偿相抵触。到底【我们的】做法在什么时候行不通过?什么时候有人发现这种做法有问题了?什么时候有人不准许这样做了?现在所允许的这种做法,在过去何曾不被允许过?”在那种文化氛围中,要避免奸淫的事,你真的必须逆流而上。
c. 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在启示录2章6节里,耶稣称赞以弗所基督徒,因为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尼哥拉也有他们的教训,而别迦摩基督徒中有一些人竟然服从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1)。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是什么?“尼哥拉一党人”这个名称含有骄傲权威,以及等级制度的分离主义的意思。“尼哥拉斯”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征服人民”。根据古代释经家的看法,事实还证明尼哥拉一党人道德败坏、行淫堕落。
d. 你那里,有人……你那里也有人:耶稣责备的不仅是那些服从了巴兰的教训的人和那些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的人。祂还责备了那些纵容错谬恶行继续下去的人(你那里,有人……你那里也有人)。
1)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5章1-9节中提到的那样,别迦摩的基督徒就像哥林多的基督徒一样。别迦摩的基督徒过于宽容,接受错误的教义和不道德的生活,为此,耶稣不得不责备他们。撒但无法藉逼迫的手段无法达到多少目的,因为很多信徒像安提帕一样坚定不移。所以,撒但试图通过欺骗来达到他的目的。这一策略是大棒加胡萝卜,先暴力,后拉拢。
2)困难的环境决不能成为妥协的理由。一个处境非常艰难的教会很容易为妥协的行为开脱,以“我们需要一切帮助,需要尽可能地抓住我们能得到的所有帮助”为理由,为妥协辩护——但是没有一个教会真的需要这种帮助。
5.(16)耶稣希望别迦摩教会怎么做。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a. 你当悔改:在这里“悔改”这个词,简单而又醒目。神对七个教会中的五个教会,提出了悔改的要求。悔改是一个适用于基督徒的命令,而不仅仅适用于那些第一次接受耶稣的人。
b. 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除非他们确实悔改,否则别迦摩的基督徒将要面对那带着两刃利剑的耶稣。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
1)我口中的剑:到耶稣来攻击别迦摩的基督徒时,祂将要用祂的道与他们对质。
6.(17a)对所有听见之人的一般劝诫。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a. 凡有耳的:错误的教导和不道德的行为,仍然是当今教会所面临的威胁。允许纵容错误的教导和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仍然是一种威胁,就如别迦摩的基督徒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7.(17b)奖赏的应许。
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a. 得胜的:那些毫不妥协,绝不同流合污,不接受这种错误教导和生活的人,将得到隐藏的吗哪。这是神完美的供应,是从天上来的真粮(约6:41)。
b. 并赐他一块白石:在古代,一块白石有许多用途,可以让人与许多事情联系起来。一块白石可以是宴会的入场券,友谊的象征,被算入其中、包括在内的证据,或者在法庭上被宣判无罪的标志。耶稣的言下之意可能是这些意思中的任何一个,但至少我们知道这句话含有祝福的保证。
1)亚当·克拉克(Adam Clarke)写道:“另一些人则认为这里有一个典故,指的是在公共游戏中的得胜者。他们不仅会经过隆重的仪式进入他们所属的城市,还会得到一块白石,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这枚徽章使他们有权在一生中,靠着公共开支来生活……这些【白石】在罗马人中被称为‘代币’(tesserae),又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接着,克拉克(Clarke)又举例说明这几种不同的类型:“作为狂欢入场券的【白石】(Tesserae conviviales),它完全相当于我们所用的请柬,或是公众宴会或酒宴的入场券;当受邀人出示他的入场券,就获准进入……但这些用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友谊纪念品的【白石】(Tesserae hospitales),它们作为象征友谊和联盟的徽章,上面刻着某种图案,作为双方之间缔结友谊契约的证据。”
c. 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对得胜的人来说,这个新的、秘密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应许?这是神的名字,还是信徒的名字?有可能,这是信徒的新名字,而名字本身可能比石头本身更重要。
1)对于这个新的、秘密的名字,背后的含义可能是,它显示了我们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当一对夫妇相亲相爱,亲密无间时,他们通常会以“昵称”来称呼彼此。这里可能体现了同样的意思。
2)与这个新名字有关的另一种意思是,这个名字就是一种保证,保证我们能进入天堂目的地。你的名字在那里,正等着你的到来,这就好像你在天堂的“预定”已经完成。
D.耶稣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
1.(18a)推雅推喇城的特点。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
a. 推雅推喇:在《启示录》第2和第3章中提到的七个城市中,这是最小、最不重要的一个。在历史上,我们找不到任何记录显示,推雅推喇的基督徒遭受过任何严重的政治上或宗教上的迫害。
1)“老普林尼(Pliny)用近乎轻蔑的用语‘推雅推喇和其他不重要的城市’,一笔带过了推雅推喇。”(巴克莱,Barclay)
b. 推雅推喇:尽管如此,这座城市仍是一个商业和贸易中心。城中有许多活跃的行业协会,每个行业协会都在希腊和罗马的众神中,挑选了自己的保护神。
1)《使徒行传》第16章14-15节中,提到推雅推喇的吕底亚,她是推雅推喇城里紫色布疋的妇人。“推雅推喇因制造紫色染料而闻名,在那个时期的世俗文学中,可以找到许多布料生产行业协会的参考资料。”(华富德,Walvoord)
2)“从附近发现的铭文来看,很明显,推雅推喇拥有的行业协会比亚洲任何一个同规模的城镇都要多。”(巴克莱,Barclay)
2.(18b)耶稣向推雅推喇教会描述自己。
‘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神之子说:
a. 神之子说:耶稣首先以一个突出祂神性的称号来描述自己。按照犹太人的观念,成为某事某物之子,意味着具备该事该物的特征。巫婆的儿子(赛57:3)具有巫婆的特征。雷霆之子(可3:17;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具有雷霆的特征。因此,神之子具有神圣的特征,神的特征。
b. 那眼目如火焰:耶稣从《启示录》第1章14节的描述中选择了这一点,作为祂的自我描述,以此强调祂的眼目具有敏锐的判断力。
c. 脚像光明铜:耶稣从《启示录》第1章15节中的描述中,选择了这一点,作为祂的自我描述,以此强调祂的纯洁,因为火中的铜是纯净的,高度炼净的。它还突出了祂的可靠、坚定,因为铜是古代世界中公认的、最坚固的金属,而像光明铜一样的脚将是坚固的、不可动摇的。
3.(19)耶稣对推雅推喇教会的了解。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a. 我知道你的行为:在耶稣提到的七座城中,推雅推喇是最不重要的一座城,然而,在耶稣眼中他们是完全显露的。就像对各教会一样,耶稣也对推雅推喇的教会这样说,“我知道你的行为”。
b. 爱心、信心、勤劳、忍耐(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爱心、信心、服侍和忍耐”,):从许多方面来说,推雅推喇教会是一个模范教会。他们具有四大基本素质。他们有爱心,他们既爱神,也彼此相爱。他们知道去服侍(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勤劳”),他们有信心,他们能忍耐,这些都是值得一提的优点。
c. 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这是推雅推喇教会的另一个值得表扬之处。他们不仅有这些善事,他们还在这些方面不断进步,越来越好——他们正在爱心、信心、勤劳和忍耐上不断成长。
4.(20-21)在什么事情上,耶稣要责备推雅推喇教会。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a. 然而:尽管耶稣看见了推雅推喇教会的一切优点,但他们中仍然存在重大问题。对耶稣来说,这些问题足以用“然而”一词来引出他们的问题,它意味着“尽管有这一切优点,仍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
b. 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导致推雅推喇教会腐败的中心,是一个妇人,耶稣称之为“耶洗别”。这可能不是她的真实名字,而是一个称谓,这个称号清楚地表明她在教会里自封女先知,跟随的却是旧约中耶洗别的模式(王上16-21;王下9:30-37)。
1)“耶洗别”这个名字具有强烈的暗示,令人联想到某些事情。如果我们称某人为“犹大”或“希特勒”,这种称呼具有某种强烈的意味。把这个女人称作“耶洗别”,也具有相当强烈的意味。“她是《旧约圣经》中最邪恶的人物之一,她企图将以色列的崇拜与偶像巴力的崇拜结合起来……耶洗别自己也声名狼藉、劣迹斑斑,令人厌恶。”(华富德,Walvoord)
2)某些古希腊手稿上写着这样的话:那……妇人耶洗别,为你的女人耶洗别,或你的妻子耶洗别。基于这一点,一些人(比如阿福德院长【Dean Alford】)认为,耶洗别是牧师的妻子,或者耶稣所说的“耶洗别”,是从象征意义上来的说,指的是牧师的“女人”。
c. 那自称是先知的:推雅推喇教会里的这个“耶洗别”并不是真正的女先知,她只是自诩为女先知。然而,那里的基督徒似乎接受了她的这种说法,把她当作女先知。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对他们提出这个警告的原因。
1)在《马太福音》24章11节中,耶稣明说会发生这样的事: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最初,这些话谈到的是末世的景况,然而教会中总有一些人自称为先知,而事实并非如此。
d. 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在这里,耶稣描述了这个女人“耶洗别”的具体罪行,主要就是她对其他人产生了不道德、不敬虔的影响,引诱其他人陷入罪中。耶洗别引诱其他人行邪淫,拜偶像。
1)由于推雅推喇强大的行业协会,奸淫和吃祭偶像之物可能与行业协会的强制性社交活动有关。也许,某个基督徒被邀请参加金匠行业协会的月度例会,会议在阿波罗神庙举行。“耶洗别”会允许那人参加会议,还会鼓励他去——甚至有可能会用“先知性”的话语,来鼓动他;然后当这人去了以后,他就陷入了淫乱和偶像崇拜的网罗里。
2)行业协会及其例会的吸引力是强大的。“除非成为行业协会的成员,否则任何商人或交易者都别想赚到钱,或是生意兴隆。”(巴克莱,Barclay)尽管如此,基督徒还是应该坚定站立,勇敢面对这种压力。一位名叫特土良(Tertullian)的古代基督徒在他的作品中谈到了基督徒面对的这种问题,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行业与异教偶像崇拜有关联。一个画家可能在异教神庙里找到工作,或者一个雕塑家可能被雇佣来制作一个异教神祇的雕像。他们会为自己开脱说,“这是我靠着吃饭养家的活路,我必须活下去。”特土良(Tertullian)的回答是,Vivere ergo habes?“你必须活下去吗?”
3)我的仆人:这说明耶洗别的罪是多么大。她败坏耶稣的仆人,而他们是属祂的。耶稣这样说,“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可9:42)。
e.在这封信的后面部分,耶稣还将揭示耶洗别的举动与错误教导之间的一种联系:那教训……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启2:24)。看起来,这个耶洗别诱导推雅推喇教会里的人,去探索撒但深奥之理。
1)在新约时代,许多非基督教的宗教(如拜蛇教和各种诺斯替教派的组织),声称他们知道“撒但深奥之理”。古代基督教作家特土良(Tertullian)指出,如果你问诺斯替派教徒,他们所知的关于宇宙的奥秘,他们会皱起眉头说,“这很深奥。”它可能确实很“深”,却是深入那危险的深坑里。
2)基督徒怎么会因撒但深奥之理而上当受骗呢?也许,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推想是这样的:“为了有效地对抗撒但,你就必须进入他控制的营垒里,深入了解他的奥秘,这样才好战胜他。”今天,人们采用类似的推论,就在属灵的战场上走错了方向。
f.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我曾给她时间,让她悔改”):对这个“耶洗别”,耶稣提出的最大指控就是她不肯悔改。显然,她拒绝了圣灵在她心里的工作,不愿听从圣灵的呼吁悔改
1)通过这些话,我们看见了主耶稣的怜悯与审判。“悔改的机会”体现了主的怜悯。神给我们时间,让我们悔改(注:参见钦定本圣经),我们应当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她却不肯悔改,指的是神的审判。神给了时间,让我们悔改(注:参见钦定本圣经),但这不是无限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神所说的,“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创6:3)。这意味着神给了我们时间,让我们悔改,我们必须好好利用这段时间。
2)“‘恩典片刻就会临到’,这并不总是一句真谚语。”(特拉普,Trapp)
g. 就是你容让:这表明了推雅推喇教会的罪恶。从外在看来,他们是一个模范教会,展现在人前的有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然而,教会内部存在严重的腐败。推雅推喇教会的罪过是,他们容让这种腐败存在。
1)跟随耶洗别的不一定是一大群人。一点面酵能影响一整团面团,一点点不道德的行为和偶像崇拜会败坏整个教会——尤其是,如果他们像这个耶洗别那样影响别人。
5.(22-25)耶稣希望推雅推喇教会怎样做。
看哪,我要叫她病卧在床。那些与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注:“党类”原文作“儿女”),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a. 我要叫她病卧在床:在耶稣告诉推雅推喇基督徒必须采取什么行动之前,祂首先告诉他们,祂会怎样做。耶稣会惩治耶洗别,叫她病卧在床,同时让那些与她行淫的人同受惩治。
1)这里提到“行淫”,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它既是指性方面的行淫,也是指属灵上的行淫。这些基督徒尊荣别神的时候,就是背叛了那拯救他们的神,没有忠于祂。
2)因此,这里展示的病卧在床,是一个合适的形象。他们犯有通奸罪,包括性方面和属灵上的淫乱罪。这就好像耶稣说,“你喜欢不洁的床。来,我给你一个张,我要把你丢在病床上(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丢在病床上”,和合本圣经翻译成“病卧在床”)。”
3)病卧在床是什么?这可能只是一幅展示痛苦的画面,也可能是真实的疾病,就是耶稣在耶洗别和她的追随者身上所施加的惩罚。通过像《哥林多前书》第11章30节这样的经文,我们知道,当神的子民犯罪时,祂可以以疾病作为一种手段,来管教他们。
4)这里用来表示“床”的古希腊词语,“也是用来表示宴会长榻的词语;如果取了这个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正当她坐在被禁的荒宴上,我就要击打她,把她打倒。’”(巴克莱,Barclay)
b. 若不悔改所行的:耶稣揭示了这种惩治的目的。首先,这是为了让他们悔改自己所行的。他们以前不愿听从耶稣的话,所以祂不得不通过“病床”(注:参见钦定本圣经),来大声说话。第二,这样做是要给其他教会树立圣洁的榜样: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
1)肺腑心肠,字面的意思是“心与肾”。在古代犹太人的观念里,心脏是掌管智力的地方,而肾脏则是掌管情感的地方。耶稣说的是,“我知道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感受。”
c. 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注:“党类”原文作“儿女”):“人人都有一死,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是被死亡所杀……喔,与死亡一同被灭,是一件何等可悲、何等糟糕的事”(特拉普,Trapp)
d. 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在推雅推喇,有许多忠心耿耿、毫不妥协的基督徒。对于他们,耶稣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总要持守”。他们决不可停止行善,停止做对的事。他们决不可分心、气馁,而要坚持遵行耶稣的话,做对的事,活出耶稣对他们的希望。
1)耶稣还告诉了他们持守的时间会有多久:直等到我来。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定地为耶稣站立,直等到祂来。只有到那时,战斗才会结束。
6.(26-28)奖赏的应许。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注:“辖管”原文作“牧”),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a.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即使有耶洗别淫乱和拜偶像的影响,基督徒也能得胜,并且遵守耶稣的命令到底。我们的身边总会有道德败坏的事和偶像崇拜的事,即使是在基督徒中间,也存在这些问题,但我们绝不可因此而气馁。神的工作仍将通过祂的得胜者,继续下去。
b. 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耶稣做出承诺,祂的子民将和祂一同作王,统治列国。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应许赐给那些得胜者,就是那些胜过淫乱和偶像崇拜诱惑的人。对这些得胜者,耶稣要使他们有份与祂自己的国。
1)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用铁杖管辖他们”):这句话引用自《诗篇》第2篇,指的是在弥赛亚管辖全地时,祂所拥有的权柄。到那日,公义必得坚固,那些叛逆耶稣的人,将被打得粉碎,就好像用铁杖打碎陶器一样。这里,耶稣将这句话包含在其中,是为了给推雅推喇的忠心基督徒带去盼望。因为他们身边尽是淫乱堕落、偶像崇拜的事,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不堪重负。耶稣提醒他们:“你们是我得胜的队伍。”
2)“用来表示‘辖管’(Gr.poimanei)的单词,其字面的意思是‘去牧养’。他们的管辖将不仅是执行审判,还包括有恩慈地管理和指引。”(华富德,Walvoord)
c.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耶稣给他们的奖赏比世上的国还要大。祂以自己为奖赏,因为祂就是那晨星(启22:16)。
7.(29)对所有听见之人的一般劝诫。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a. 凡有耳的:这封书信适用于每个人。它适用于那些像耶洗别一样的人,那些引诱别人犯罪的人。它适用于那些跟随耶洗别错误教导的人,那些跟随他人陷入罪中的人。它适用于那些纵容耶洗别行恶的人。最后,这封信适用于那些要持守忠心到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