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路者學院
《启示录》第10章——不再耽延
A. 一位大力的天使
1. (1)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而降。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
a.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启示录》第9章以七号中第六号的吹响作为结束,这第六号迎来万物的结局。现在,描述的不是第七号吹响;相反,一个插曲在我们眼前展开,直至《启示录》11章15节。
1)这些插曲为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效力,然而它们也展现了神的怜悯,祂为人类留出更多的机会悔改。这就好像神把事情推到边缘,然后又稍微后撤一点,给人类留出更多的时间悔改。
b. 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关于这个大力的天使、这个使者的身份,许多人认为他是耶稣,因为这个角色某些方面的形象描述也适用于耶稣。《启示录》1章15-16节,也这样形容耶稣:他……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1)尽管在《旧约圣经》中,明确将耶稣与耶和华的使者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启示录》或《新约圣经》中,经文从来没有明确地将天使与耶稣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个天使的身份,认为他是名叫米迦勒的天使,是更好的鉴定;因为这位大力的天使和米迦勒也存在相似之处,正如《但以理书》12章1节和12章6-7节中所描述的。
2)无论他的实际身份是什么,“很明显,这位天使正是从神的面前而来”(巴克莱,Barclay),而且他拥有极大的能力和权柄。
c. 头上有虹:彩虹不仅提醒我们想起神对人的应许,而且彩虹还是日头的光透过云彩造成的自然现象。
2.(2-3)天使呼喊,七雷发声。
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的。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发声。
a. 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的:这个小书卷和《启示录》5章1-7节中除了耶稣没有人能打开的书卷,是同一卷吗?如果有人认为这大力的天使是耶稣,那么这两个书卷很可能是一样的。然而,比较《启示录》5章1节和这节经文,可以看出约翰用了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这里谈到的小书卷。最好把它们看作不同的书卷,不过,也有可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的。也许,这本小书卷是万事结局的一个简短版本,是约翰将会亲眼看见、亲笔写下的部分。
1)“这个小书卷的内容在《启示录》中没有任何透露,但在这个异象中,它似乎代表了一份书面授权,给予天使完成使命的权柄。”(华富德,Walvoord)
2)关于这小书卷,克拉克(Clarke)的看法是:“意思可能是神的某个设计早已被隐藏,但现在即将显现出来。不过,谁会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b. 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天使的站立姿势显示他对陆地和海洋都拥有权柄。他的权柄要么是直接的(如果这大力的天使是耶稣),要么是间接的(如果这确实是一个作为神使者的天使)。
1)他的姿势“表明【他】拥有完全的权柄,掌控整个地球的局势。”(华富德,Walvoord)
2)他一脚踏在陆地上,一脚踏在海洋上,“以此表明他对二者都握有指挥权,他的能力是普世的,万物都在他的脚下。”(克拉克,Clarke)
c. 呼喊完了,就有七雷发声:这句话里的意思,与《诗篇》第29篇所描述的、神的雷鸣般的声音是一样的,这篇诗歌七次重复了“耶和华的声音”这个短语。
1)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荣耀的神打雷,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他也使之跳跃如牛犊,使黎巴嫩和西连跳跃如野牛犊。耶和华的声音使火焰分岔。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耶和华震动加低斯的旷野。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树木也脱落净光;凡在他殿中的,都称说他的荣耀。(诗29:3-9)
3.(4)约翰受到吩咐,不可写出七雷所说的。
七雷发声之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
a. 我正要写出来……不可写出来:当然,这越发激起了许多释经家的好奇,并且引发了疯狂的猜测。七雷说了什么,是约翰不能告诉我们的?
b. 不可写出来:如果神不允许约翰告诉我们七雷说了什么,为什么约翰还要记录这个事件?这样写的一个目的,应该是要让我们知道在预言的场景中仍有秘密,而奥秘的存在是要让我们在论述时,在预言时,保持谦卑的态度。
1)“这说明了这样一个原则:虽然神已经揭示了很多事情,但有些秘密是神认为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向人类揭示的。”(华富德,Walvoord)
2)“在我们前进时,不要以为一切都已显明。”(L·莫里斯,L. Morris)
4.(5-7)不再耽延。
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注:或作“不再耽延了”)!” 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神的奥秘就成全了,正如神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
a. 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大力的天使庄严起誓,宣告万物的结局正在逼近,不可逆转,不再耽延了(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翻译成“不再耽延了”)。再没有转圜的余地,绝不可能走回头路。
b. 神的奥秘就成全了:什么奥秘?这个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已经向祂仆人众先知……宣告(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正如神向祂仆人众先知所宣告的”,和合本作“正如神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
1)在圣经词汇里,“奥秘”不是指无人知道的事情。一个“奥秘”就是除非神向人启示,否则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事情。如果你能通过直觉或个人调查而知道这事,那它就不是一个奥秘,因为奥秘必须靠着神的启示,才能为人所知。因此,有些事情是可以为人所知,然而从圣经意义上来讲,仍是一个奥秘。
c. 神的奥秘:很难准确地说神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因为圣经用这个用语(或者它的同义词)——来指神计划的许多不同方面。
l 犹太人最终归信神,被称作是一个奥秘(罗11:25)。
l 神对教会的旨意,被称作是一个奥秘(弗3:3-11)。
l 外邦人的数目添满,被称作是一个奥秘(罗11:25)。
l 耶稣住在信徒里面,被称作是一个奥秘(西1:27-2:3)
l 福音本身被称作是基督的奥秘(西4:3)。
d. 神的奥秘:在这段经文里,“神的奥秘”可能是指祂对万有结局的逐渐展开,祂对这个世代的计划完成。
1)“经文宣告神的奥秘有待成就,而在《旧约圣经》中有许多经文谈到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由此揭晓了神的奥秘。”(华富德,Walvoord)
2)也许,这个奥秘还涉及到一个伟大的问题:“为什么神允许撒但和人类反叛,走他们自己的路?”这个问题,这个未解的奥秘,可能在耶稣的统治下得到解决。神正开启终局,即万有的最后结局,万有都在耶稣里面同归于一(解决,总结)(弗1:10)。
3)神坦率地承认,今天的生活充满了奥秘;但它不会一直如此。总有一天,这个时代的所有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B.约翰领受命令,宣讲神的道。
1.(8-9)奇怪的吩咐。
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取过来。” 我就走到天使那里,对他说:“请你把小书卷给我。”他对我说:“你拿着吃尽了,便叫你肚子发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a. 你拿着吃尽了:约翰得到吩咐,要从大力的天使手中把小书卷取过来,并且真的吃尽它。
b. 你拿着吃尽了:因为约翰得到邀请,去把小书卷取过来,有人认为这是说神从不强迫任何人接受祂的启示,无论祂为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心甘乐意地接受。一般来说是这样,但保罗是个例外,他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所遭遇的,与此不同。
2.(10-11)一本既甜也苦的书卷。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天使(注:原文作“他们”)对我说:“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a.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以西结书》3章1-3节中,先知也得到吩咐要吃下书卷,就是神对以色列的启示。“吃下书卷的画面数见不鲜,它暗示以神的话语喂养灵魂。”(摩根,Morgan)
1)约翰只有把神的道接进自己生命里,才能宣扬神的道;“这样的行动象征把神的话语接进【生命】的最深处,作为一种传扬神话语的必要先决条件,如此方能以坚定的信心传扬神的道。”(约翰逊,Johnson)
b. 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这个小书卷最初尝起来很甜,但在约翰的胃里却变得发苦。“神目的的每一个启示……是‘苦中有甜’,既揭示审判,也彰显怜悯。”(斯威特,Swete)
1)“当他思索这事,要么如此神秘,捉摸不透;要么太过悲伤,使他左支右绌,难以招架。”(普尔,Poole)
2)任何神话语的有效传播者都经历了甘甜与痛苦,就是伴随祂的话语而来的甘甜与痛苦。
3)那些相信教会是在大灾难之后被提的人认为,这个书卷是苦涩的,因为在末后的日子里,忠信之人的命运是痛苦的。芒斯(Mounce)就是一个持这种观念的人:“由甜蜜变为苦涩的书卷,是给教会的信息。在最后的胜利到来之前,信徒将要经历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c. 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无论书卷的内容是什么,都与约翰领受的命令有关,就是他要向诸民诸邦发预言。这不是一个只针对教会的信息。
1)约翰的预言谈到整个世界的命运,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帝国、帝王,比如罗马帝国。
《启示录》第10章——不再耽延
A. 一位大力的天使
1. (1)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而降。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
a.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启示录》第9章以七号中第六号的吹响作为结束,这第六号迎来万物的结局。现在,描述的不是第七号吹响;相反,一个插曲在我们眼前展开,直至《启示录》11章15节。
1)这些插曲为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效力,然而它们也展现了神的怜悯,祂为人类留出更多的机会悔改。这就好像神把事情推到边缘,然后又稍微后撤一点,给人类留出更多的时间悔改。
b. 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关于这个大力的天使、这个使者的身份,许多人认为他是耶稣,因为这个角色某些方面的形象描述也适用于耶稣。《启示录》1章15-16节,也这样形容耶稣:他……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1)尽管在《旧约圣经》中,明确将耶稣与耶和华的使者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启示录》或《新约圣经》中,经文从来没有明确地将天使与耶稣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个天使的身份,认为他是名叫米迦勒的天使,是更好的鉴定;因为这位大力的天使和米迦勒也存在相似之处,正如《但以理书》12章1节和12章6-7节中所描述的。
2)无论他的实际身份是什么,“很明显,这位天使正是从神的面前而来”(巴克莱,Barclay),而且他拥有极大的能力和权柄。
c. 头上有虹:彩虹不仅提醒我们想起神对人的应许,而且彩虹还是日头的光透过云彩造成的自然现象。
2.(2-3)天使呼喊,七雷发声。
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的。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发声。
a. 他手里拿着小书卷,是展开的:这个小书卷和《启示录》5章1-7节中除了耶稣没有人能打开的书卷,是同一卷吗?如果有人认为这大力的天使是耶稣,那么这两个书卷很可能是一样的。然而,比较《启示录》5章1节和这节经文,可以看出约翰用了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这里谈到的小书卷。最好把它们看作不同的书卷,不过,也有可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的。也许,这本小书卷是万事结局的一个简短版本,是约翰将会亲眼看见、亲笔写下的部分。
1)“这个小书卷的内容在《启示录》中没有任何透露,但在这个异象中,它似乎代表了一份书面授权,给予天使完成使命的权柄。”(华富德,Walvoord)
2)关于这小书卷,克拉克(Clarke)的看法是:“意思可能是神的某个设计早已被隐藏,但现在即将显现出来。不过,谁会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b. 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天使的站立姿势显示他对陆地和海洋都拥有权柄。他的权柄要么是直接的(如果这大力的天使是耶稣),要么是间接的(如果这确实是一个作为神使者的天使)。
1)他的姿势“表明【他】拥有完全的权柄,掌控整个地球的局势。”(华富德,Walvoord)
2)他一脚踏在陆地上,一脚踏在海洋上,“以此表明他对二者都握有指挥权,他的能力是普世的,万物都在他的脚下。”(克拉克,Clarke)
c. 呼喊完了,就有七雷发声:这句话里的意思,与《诗篇》第29篇所描述的、神的雷鸣般的声音是一样的,这篇诗歌七次重复了“耶和华的声音”这个短语。
1)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荣耀的神打雷,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他也使之跳跃如牛犊,使黎巴嫩和西连跳跃如野牛犊。耶和华的声音使火焰分岔。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耶和华震动加低斯的旷野。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树木也脱落净光;凡在他殿中的,都称说他的荣耀。(诗29:3-9)
3.(4)约翰受到吩咐,不可写出七雷所说的。
七雷发声之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
a. 我正要写出来……不可写出来:当然,这越发激起了许多释经家的好奇,并且引发了疯狂的猜测。七雷说了什么,是约翰不能告诉我们的?
b. 不可写出来:如果神不允许约翰告诉我们七雷说了什么,为什么约翰还要记录这个事件?这样写的一个目的,应该是要让我们知道在预言的场景中仍有秘密,而奥秘的存在是要让我们在论述时,在预言时,保持谦卑的态度。
1)“这说明了这样一个原则:虽然神已经揭示了很多事情,但有些秘密是神认为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向人类揭示的。”(华富德,Walvoord)
2)“在我们前进时,不要以为一切都已显明。”(L·莫里斯,L. Morris)
4.(5-7)不再耽延。
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注:或作“不再耽延了”)!” 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神的奥秘就成全了,正如神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
a. 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大力的天使庄严起誓,宣告万物的结局正在逼近,不可逆转,不再耽延了(注:新美国标准版圣经翻译成“不再耽延了”)。再没有转圜的余地,绝不可能走回头路。
b. 神的奥秘就成全了:什么奥秘?这个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已经向祂仆人众先知……宣告(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正如神向祂仆人众先知所宣告的”,和合本作“正如神所传给他仆人众先知的佳音”)。
1)在圣经词汇里,“奥秘”不是指无人知道的事情。一个“奥秘”就是除非神向人启示,否则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事情。如果你能通过直觉或个人调查而知道这事,那它就不是一个奥秘,因为奥秘必须靠着神的启示,才能为人所知。因此,有些事情是可以为人所知,然而从圣经意义上来讲,仍是一个奥秘。
c. 神的奥秘:很难准确地说神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因为圣经用这个用语(或者它的同义词)——来指神计划的许多不同方面。
l 犹太人最终归信神,被称作是一个奥秘(罗11:25)。
l 神对教会的旨意,被称作是一个奥秘(弗3:3-11)。
l 外邦人的数目添满,被称作是一个奥秘(罗11:25)。
l 耶稣住在信徒里面,被称作是一个奥秘(西1:27-2:3)
l 福音本身被称作是基督的奥秘(西4:3)。
d. 神的奥秘:在这段经文里,“神的奥秘”可能是指祂对万有结局的逐渐展开,祂对这个世代的计划完成。
1)“经文宣告神的奥秘有待成就,而在《旧约圣经》中有许多经文谈到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由此揭晓了神的奥秘。”(华富德,Walvoord)
2)也许,这个奥秘还涉及到一个伟大的问题:“为什么神允许撒但和人类反叛,走他们自己的路?”这个问题,这个未解的奥秘,可能在耶稣的统治下得到解决。神正开启终局,即万有的最后结局,万有都在耶稣里面同归于一(解决,总结)(弗1:10)。
3)神坦率地承认,今天的生活充满了奥秘;但它不会一直如此。总有一天,这个时代的所有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B.约翰领受命令,宣讲神的道。
1.(8-9)奇怪的吩咐。
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取过来。” 我就走到天使那里,对他说:“请你把小书卷给我。”他对我说:“你拿着吃尽了,便叫你肚子发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a. 你拿着吃尽了:约翰得到吩咐,要从大力的天使手中把小书卷取过来,并且真的吃尽它。
b. 你拿着吃尽了:因为约翰得到邀请,去把小书卷取过来,有人认为这是说神从不强迫任何人接受祂的启示,无论祂为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心甘乐意地接受。一般来说是这样,但保罗是个例外,他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所遭遇的,与此不同。
2.(10-11)一本既甜也苦的书卷。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天使(注:原文作“他们”)对我说:“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a.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以西结书》3章1-3节中,先知也得到吩咐要吃下书卷,就是神对以色列的启示。“吃下书卷的画面数见不鲜,它暗示以神的话语喂养灵魂。”(摩根,Morgan)
1)约翰只有把神的道接进自己生命里,才能宣扬神的道;“这样的行动象征把神的话语接进【生命】的最深处,作为一种传扬神话语的必要先决条件,如此方能以坚定的信心传扬神的道。”(约翰逊,Johnson)
b. 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这个小书卷最初尝起来很甜,但在约翰的胃里却变得发苦。“神目的的每一个启示……是‘苦中有甜’,既揭示审判,也彰显怜悯。”(斯威特,Swete)
1)“当他思索这事,要么如此神秘,捉摸不透;要么太过悲伤,使他左支右绌,难以招架。”(普尔,Poole)
2)任何神话语的有效传播者都经历了甘甜与痛苦,就是伴随祂的话语而来的甘甜与痛苦。
3)那些相信教会是在大灾难之后被提的人认为,这个书卷是苦涩的,因为在末后的日子里,忠信之人的命运是痛苦的。芒斯(Mounce)就是一个持这种观念的人:“由甜蜜变为苦涩的书卷,是给教会的信息。在最后的胜利到来之前,信徒将要经历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c. 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无论书卷的内容是什么,都与约翰领受的命令有关,就是他要向诸民诸邦发预言。这不是一个只针对教会的信息。
1)约翰的预言谈到整个世界的命运,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帝国、帝王,比如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