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历代志上》概述(代上1:1-27)(上)


第一课:《历代志上》概述(代上1:1-27)(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历史书与《历代志》

很高兴能够和您一起来读圣经。我们按着次序学习旧约圣经,已经从《创世记》一直读到了《历代志上》。

我们之前说过:圣经最开头的五卷书是“摩西五经”,我们又叫它是“律法书”。接下来的十二卷是历史书。记载了以色列人进迦南、建立国家,和国家灭亡以后,重新回到巴勒斯坦的历史。

这十二卷历史书又可以分成三个部份。前三卷也就是《约书亚记》、《士师记》和《路得记》,记的是以色列建立国家以前的历史。中间部分是“三个上下卷”,是讲以色列国家的历史,最后三卷是讲以色列被掳以后的历史。

所谓叙述以色列国历史的中间“三个上下卷”,就是指我们最近刚刚读过的《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以及我们马上要读的《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

我们也说过:《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和《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完整的以色列国家的历史。内容从奠定国家基础的先知撒母耳开始,一直记到犹大国被巴比伦灭亡为止。

既然《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和《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合起来已经是一部完整的以色列国家历史,那么,《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还要说些什么呢?我们知道:圣经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虽然也记载了以色列国家的历史,可是,圣灵是感动了《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的作者,让他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为着一个不同的目的来写同一时段的历史。

《历代志》的特点

那么,到底《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有什么特点呢?

在说到这些特点以前,让我们来读《历代志上》第1章第1节。《历代志上》第1章第1节:“亚当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这表示《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是从人类的始祖说起的。

然后来读《历代志下》的最后一节。也就是《历代志下》第36章第23节。

《历代志下》第36章第23节说:“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做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

这节经文,让我们知道《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也涵盖了以色列被掳又归回以后的历史。从这处经文,可以确定:《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肯定是以色列人再一次回到耶路撒冷以后才完成的作品。

我们说过:《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很可能是在南、北两国的以色列人都被掳、流落到异乡去的那段时间所写的。所以,《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的主要的目的,是要让以色列人认识到:他们之所以受尽侮辱,是因为他们不断的背逆神,不听神的话。希望他们能够痛定思痛,能够悔改。

那么,当以色列人经历过了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回到了耶路撒冷,面对着一个没有自己的王,也没有自己的国家的环境。他们就需要一种从另一个角度来记录历史的文献,好解答他们心里最大的疑问,就是解答以下这些问题:神是不是丢弃了我们?神还会复兴我们吗?神还会纪念我们吗?

以色列人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想确定他们还有盼望,神并没有离开他们。所以,《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这两卷书,就是根据这个需要来编排的。

这两卷书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非常强调“神的拣选”。在《历代志上》第15章第2节里,说到:神拣选利未人服事他,在《历代志上》第28章第4节里,也提到:神拣选大卫作以色列王。接着在《历代志上》第28章第5节和6节,还提到神拣选所罗门做王,和神拣选所罗门为神建造圣殿。《历代志下》第6章第6节说:神选择耶路撒冷为他名的居所。《历代志下》第7章第12节,是神答复所罗门的祷告,也选择了圣殿作为祭祀神的殿宇。这些经文都说到了“神的拣选”。

假使以色列人回想到神的这些拣选,那么,当他们像做梦的人一样,在被掳了两代以后又能够回到耶路撒冷,又能够重建圣殿,并且重新有利未人在圣殿里服事神,这就表示:他们还是神的选民,神并没有丢弃他们。

并且,既然神拣选了大卫,《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里好几次重覆的说到:神给大卫的应许,就是他的后裔要接续他的位,神也坚定他的国,一直到永远。这一定会叫以色列人在沮丧和失望的时候,又一次得到盼望的。

至于《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都非常强调律法和先知的重要性。也可以说:依据《历代志》作者的表达方式,每一位好王,都是因为他们努力遵行神的律例典章,听从先知传讲的信息。每一位坏王,都是因为他们不守神的诫命,不听先知的警告!

《历代志下》第20章第20节下,最能够代表这种的思想:“信耶和华你们的神,就必立稳;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为了强调律法和先知的地位,《历代志》还特别借着历史上的事情来告诉我们:罪恶肯定带来灾祸和羞辱。悔改、顺服和信靠,肯定带来平安和繁荣。这是在神里面,一个永远不变的定律。

那么,《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呢?

《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还有一个特点(第三个),就是它很强调以色列是一个整体。以色列人被掳归来时,他们所代表的是所有以色列人,再不分南国还是北国了。

在历史上,以色列虽然曾经分裂成两个国家,可是圣经好几次提到,北边以色列国那些敬虔的老百姓,因为宗教的原因,就搬到了犹大国去。后来,希西家王和约西亚王发起了宗教复兴,也都邀请全体以色列人来参加。换句话说,犹大国到最后的时候,很可能包括了每一个支派的以色列人!

其实,从《历代志》的内容来看,在《历代志》作者的心目里,只有一个真正的王朝,就是大卫的王朝。因为在《历代志上》前面9章所记录的家谱里,大卫的家谱尤其突出。而《历代志下》的內容,說到国家分裂以后,更是以南边的犹大国为主来记述。所有北国的历史,都是只有当它和犹大国有关系的时候,才提上那么一笔。这大概是为了要让那些被掳回来的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卫子孙,就是弥赛亚的身上。

《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的最后(第四)个特点,是《历代志》常常追述从前的历史。它从亚当开始记载以色列的家谱,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在《历代志》里,大卫和摩西一样,也是一个壮志未酬的人。他们两个人,一个没有能够为神建造圣殿,一个没有能够进入迦南。

还有一个对比:就是所罗门和约书亚一样,都是把神的百姓带进平安,康泰的领袖!尤其是去对比《历代志上》第22章第11节到13节,第28章第7节到10节所用的词汇,还有《申命记》第31章第5节到8节,以及《约书亚记》第1章第5节到9节,这些经文,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连他们两个(所罗门和约书亚)在被任命的时候,接受大卫和摩西的吩咐,并且在众人面前的宣告和得到以色列全民的拥戴,也是一样的!

作者这么写,目的无非是要帮助以色列人晓得,他们自己和以色列的历史是紧密关联的。神过去是一位信实的神,神今天还是信实的。神过去恩待那些遵守他的法则,专心敬拜他、侍奉他的人;今天,以色列人如果能够听从神的话,爱神和服事神,神也一样会恩待他们的。

《历代志》的作者

那么,《历代志》的作者到底是谁呢?说到这个问题,《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都没有告诉我们,谁是这两卷书的作者,也没在任何地方有任何的暗示。我们恐怕只能够说:《历代志》的作者,是以色列被掳回来之后的一个有心人了。

不过,我们知道《历代志》引用了很多《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的资料,还有很多不同的历史文件。所以可以相当确定地说:《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的作者应该是一个以色列的“文士”。“文士”是专门抄文书,整理资料的人,这个推测应该是很合理的。

还有,这位作者在《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里,描写了一些利未人和圣殿中的事情,而且说得特别详细。所以这位作者有可能是个利未人!我们把这三个条件放在一起,就会知道:《历代志》的作者,大概是被掳归回以后的一个做“文士”的利未人。

这也让人想到了以斯拉,他就是被掳归来以后的“文士”,他也是个利未人。会不会他就是编写《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的人呢?的确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很多的圣经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圣经既然没有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也就不能过于武断地去下结论了。

让我们为着神预备了这么一位、一心要鼓励以色列百姓的作者来感谢神。相信神是借着他所留给神子民的历史记录,帮助我们明白神的原则,认识神的恩典。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历代志》有哪四个特点?

2.  举例说明,《历代志》如何强调神的拣选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历代志》如何强调以色列是一个整体?

思考与应用

• 读圣经的历史书,对我有哪些启发和益处?

• 大卫和摩西等历史人物的相似经历,对我有什么启发和意义?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