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其余各支派的后裔(代上7:1-8:40)(下)


第六课:其余各支派的后裔(代上7:1-8:40)(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便雅悯的后裔(8:1-16)

感谢神,让我们能够在这个查经课程中,听他的话,给我们的生命带来长远的正面影响。如果您已经打开圣经,我们一起翻到旧约的《历代志上》,一起来读《历代志上》的第8章。

在前几课,我们了解到从亚当到雅各的家谱,又读了犹大支派、西缅支派、鲁本(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玛拿西支派、利未支派、以萨迦、便雅悯支派、拿佛他利支派、以法莲支派和亚设支派的家谱。这些支派的家谱,有些记载的比较详细,有些记的很少。

从经文记载的详细程度来看,《历代志上》显然很强调利未支派,这是因为利未人,是神特别拣选出来服事神的人,大祭司也是从利未支派出来的。而犹大支派,他们是大卫王朝所属的支派,自然应该被详细的记载下来。至于西缅支派,因他们分散在犹大支派当中,那么被附在犹大支派后面记录,也是很合理的。

可是,我们在上半课学习《历代志上》第7章第6节到12节的时候,说过,到了《历代志上》第8章,还会再说一次便雅悯支派的家谱。这又是为什么呢?便雅悯支派有什么重要性呢?

《历代志上》这样来记载便雅悯支派的家谱,有两个可能的原因。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以色列国在分裂成南北两国以后,南边的犹大国,除了犹大支派和西缅支派以外,也有一部份的便雅悯人。这有可能是因为便雅悯支派分到的地,就在犹大支派的北边,和犹大支派很靠近的缘故。事实上,后来在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当中,虽然包括了所有十二个支派的人,却还是以犹大支派,西缅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的人为主。那么,在记家谱的时候,把这三个支派说得更详细一点,也是应该的!

还有就是,以色列国第一任的国王扫罗,就是便雅悯支派的人。也就是说:《历代志上》这么看重便雅悯支派的家谱,是要突出扫罗的地位,好给下面大卫所建立的大卫王朝铺路。这就是《历代志上》要用比较多的篇幅,来记载便雅悯支派家谱的第二个原因。

我们来读《历代志上》第8章第1节和2节:“便雅悯的长子比拉,次子亚实别,三子亚哈拉,四子挪哈,五子拉法。”

对比一下《历代志上》第7章第6节那里,只说到便雅悯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这里说有五个儿子?而且,除了长子比拉以外,其他几个人的名字,看起来都不一样了呢?

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连圣经学者都只能够猜测: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也许是有的儿子同时有几个不同的名字,或者是在抄写圣经的时候出了一点错误。不过,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历代志》的作者,并没想要展开一个完整的家谱,他是按照写这卷书的目的、选择性地找到他想要突出的部份来写的。

也就是说:《历代志》的作者认为,这些家谱所带出来的信息才是更重要的。

下面要看的《历代志上》第8章第3节到第7节,就是要把住在“迦巴”这个地方的“以忽”这个族长带出来。我们看《历代志上》第8章第3节到7节:“比拉的儿子是亚大、基拉、亚比忽、亚比书、乃幔、亚何亚、基拉、示孚汛、户兰。以忽的儿子做迦巴居民的族长,被掳到玛拿辖,以忽的儿子乃幔、亚希亚、基拉也被掳去。基拉生乌撒、亚希忽。”

如果我们对照一下圣经《现代中文译本》的第6节和7节的翻译,意思更清楚:“以忽的后代有乃幔、亚希亚、基拉。他们是住在迦巴那些家族的族长,但是被迫移居到玛拿辖。乌撒和亚希忽的父亲基拉领他们迁移过去。”

这么一看,我们就晓得,在“以忽”的儿子“基拉”的时候,他们这个家族遇到了某些困难,就搬到以东地的玛拿辖去了。

当年住在南边的以色列人每逢遇到困难,就会往外迁移。接下来的第8节到12节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不但“以忽”的子孙迁居到了“玛拿辖”,“沙哈连”的子孙也迁到摩押去了。

这就记在《历代志上》第8章第8节到12节:“沙哈连休他二妻户伸和巴拉之后,在摩押地生了儿子。他与妻贺得同房,生了约巴、洗比雅、米沙、玛拉干、耶乌斯、沙迦、米玛,他这些儿子都是族长。他的妻户伸给他生的儿子有亚比突、以利巴力。以利巴力的儿子是希伯、米珊、沙麦,沙麦建立阿挪和罗德二城与其村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便雅悯人赶走了“迦特”人,就住到“迦特”人那里去了。《历代志上》第8章第第13节到16节就说到这件事情:“又有比利亚和示玛,是亚雅仑居民的族长,是驱逐迦特人的。亚希约、沙煞、耶利末、西巴第雅、亚拉得、亚得、米迦勒、伊施巴、约哈,都是比利亚的儿子。”

便雅悯的族长(8:17-32)

接下来从《历代志上》第8章第17节开始,记载了一连串便雅悯支派中住在耶路撒冷的族长,也就是他们的领袖。

《历代志上》第8章第17节到21节:“西巴第雅、米书兰、希西基、希伯、伊施米莱、伊斯利亚、约巴,都是以利巴力的儿子。雅金、细基利、撒底、以利乃、洗勒太、以列、亚大雅、比拉雅、申拉,都是示每的儿子。”

第8章第22节到28节:“伊施班、希伯、以列、亚伯顿、细基利、哈难、哈拿尼雅、以拦、安陀提雅、伊弗底雅、毗努伊勒,都是沙煞的儿子。珊示莱、示哈利、亚他利雅、雅利西、以利亚、细基利,都是耶罗罕的儿子。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长,住在耶路撒冷。”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耶路撒冷正好位于便雅悯支派和犹大支派交界的地方。所以,当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的时候,很多便雅悯人就搬到耶路撒冷住,加入南边的犹大国,这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再接着看经文,《历代志上》第8章第29节到32节,说到的是,开创便雅悯的大城基遍的那些人物:“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亲耶利,他的妻名叫玛迦。他长子是亚伯顿,他又生苏珥、基士、巴力、拿答、 基多、亚希约、撒迦、米基罗。米基罗生示米暗。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对面居住。”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曾经说过:“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边,大概十二公里的地方。记得所罗门还没有建圣殿的时候,就是到“基遍”去献祭的。

《现代中文译本》的《历代志上》第8章第32节,是这样说的:“米基罗是示米暗的父亲。他们的后代住在耶路撒冷,离他们本宗族的其他家族不远。”这样看,好像“米基罗”的子孙也搬到离“基遍”不远的耶路撒冷来住了。

扫罗王的家谱(8:33-40)

《历代志上》第8章第33节到40节就是关于扫罗王的家谱记录了。

《历代志上》第8章第33节说:“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扫罗,扫罗生约拿单、麦基舒亚、亚比拿达、伊施巴力。”这段经文中的“基士”就是那个丢了几头驴,要扫罗去找的人。后来扫罗找不着驴,才会去见先知撒母耳。然后扫罗才受膏作王的。

这段经文中出现的“约拿单”,就是那位和大卫缔结金兰之交的王子。另外,“伊施巴力/伊施波设”也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也是扫罗的儿子,就是后来扫罗和“约拿单”都死了以后,被元帅押尼珥带到约但河东边去做王的那一位,后来被他的臣子所刺杀,也结束了扫罗的王朝。

从《历代志上》第8章从第34节开始,圣经就把重点放在扫罗的长子“约拿单”的家谱上了。《历代志上》第8章第34节:“约拿单的儿子是米力巴力,米力巴力生米迦。”

在这段经文旁边有几个小字,说“米力巴力”就是《撒母耳记下》第4章第4节所说的“米非波设”,也就是那个和大卫同席吃饭的“米非波设”。

在希伯来文里,“巴力”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主”,也是可以用在神的身上的。可是,因为迦南人普遍称他们的假神是“巴力”,所以,以色列人就把这些名字里的“巴力”都改成“波设”。那么,刚才我们说的“伊施巴力”,或者叫“伊施波设”,也就是这么来的。

下面的第35节到40节就是记载了“米非波设”的儿子“米迦”的子孙。

《历代志上》第8章第35节到37节:“米迦的儿子是毗敦、米勒、他利亚、亚哈斯。亚哈斯生耶何阿达,耶何阿达生亚拉篾、亚斯玛威、心利,心利生摩撒。摩撒生比尼亚。比尼亚的儿子是拉法,拉法的儿子是以利亚萨,以利亚萨的儿子是亚悉。”

《历代志上》第8章第38节到40节:“亚悉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是亚斯利干、波基路、以实玛利、示亚利雅、俄巴底雅、哈难,这都是亚悉的儿子。

亚悉兄弟以设的长子是乌兰,次子耶乌施,三子是以利法列。乌兰的儿子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弓箭手,他们有许多的子孙,共一百五十名,都是便雅悯人。”

我们从历史记载中常常看到,当改朝换代的时候,新王往往都会把旧的王室赶尽杀绝。按照以往的习俗,扫罗本来很可能会绝子绝孙的。可是大卫王却恩待扫罗的儿子“米非波设”,让扫罗家有了这么多的后裔。

今天不也是一样吗?照着我们本来的样子,都是罪的奴仆,是应该永远沉沦,永远灭亡的。而那爱我们的神,却恩待我们,因着主耶稣的缘故,接纳我们成为神的儿女。让我们可以享受神的丰富和生命。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为什么在《历代志上》第8章还要再说一次前面已经说过的、便雅悯支派的家谱?

2.  对比《历代志上》第7章第6节和第8章第1节和2节,为什么两处经文说到说到便雅悯的儿子时,数字会不一样呢?

3.  住在“迦巴”的“以忽”族人为什么需要搬迁,他们搬到了哪里?

4.  如何理解圣经中“巴力”和“波设”的转换?

思考与应用

•  对照圣经,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完全来自神的恩赐,而且是我不配得的?

•  从大卫王对扫罗后代的宽宏大量,对照自己的做人态度,自己有哪些不足?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