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大卫送约柜,击杀非利士人(代上12:23-14:17)(上)


第九课:大卫送约柜,击杀非利士人(代上12:23-14:17)(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投奔大卫的军兵(12:23-37)

很高兴能够和您一起来读圣经。每天能够用一段时间来亲近神,安静的坐在神的面前读他的话,这实在是上好的福分!求主赐给我们一颗谦卑顺服的心,让我们都能够听见神今天对我们所说的话。

我们一起翻到旧约的《历代志上》。我们前面课程中读到了,那些来跟随大卫,拥护大卫的勇士。这些勇士来自以色列各个支派、各个角落。从西到东,都有英雄豪杰来归顺大卫,帮助大卫。上次我们读到《历代志上》第12章第22节说:“那时,天天有人来帮助大卫,以致成了大军,如神的军一样。”这就让我们看到:一个神所拣选的王,会得到神的帮助,他也会为神争战。

今天我们接下去看《历代志上》第12章第23节:“预备打仗的兵来到希伯仑见大卫,要照着耶和华的话将扫罗的国位归于大卫。他们的数目如下”。这一节告诉我们说:以色列所有支派的军队都支持大卫,要来立大卫做他们的王。

让我们往下看《历代志上》第12章第24节到37节。看看有多少军队来参与这一次的盛会。

先看《历代志上》第12章第24节到28节:“犹大支派,拿盾牌和枪预备打仗的有六千八百人;西缅支派,能上阵大能的勇士有七千一百人;利未支派,有四千六百人,耶何耶大是亚伦家的首领,跟从他的有三千七百人,还有少年大能的勇士撒督,同着他的有族长二十二人。”

《历代志上》第12章第29节:“便雅悯支派,扫罗的族弟兄也有三千人,他们向来大半归顺扫罗家。”这句话是要说明:连历来效忠扫罗的便雅悯人,现在也来拥护大卫了。

《历代志上》第12章第30节是说以法莲支派的军队:“以法莲支派,大能的勇士、在本族著名的有二万零八百人;”

《历代志上》第12章第31和32节:“玛拿西半支派,册上有名的共一万八千人,都来立大卫做王;以萨迦支派,有二百族长,都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他们族弟兄都听从他们的命令;”

第32节“都通达时务”,是什么意思呢?所谓“通达时务”,指的就懂得分析时事的专家。可以说:他们都是能够为大卫的军队提供策略计划等意见的人。

《历代志上》第12章第33节到37节说:“西布伦支派,能上阵用各样兵器打仗,行伍整齐,不生二心的有五万人;拿弗他利支派,有一千军长,跟从他们拿盾牌和枪的有三万七千人;但支派,能摆阵的有二万八千六百人;亚设支派,能上阵打仗的有四万人;约旦河东的鲁本支派、迦得支派、玛拿西半支派,拿着各样兵器打仗的有十二万人。”

把上面这些数字大概算一算,这支效忠大卫的军队,总人数有三十多万人。

以色列民立大卫为王(12:38-40)

《历代志上》第12章第38节说:“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战士,他们都诚心来到希伯仑,要立大卫做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余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卫做王。”

有人问:从前的城市都不大。一个希伯仑城,能够一下子容纳这么多来给大卫祝福的人吗?关于这个问题圣经学者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其中第一种的解释是说:这个几百几千的“千”字,实际上有“单位”的意思。也就是说:第24节里的“六千八百人”,是说有六个单位,一共八百个人的意思。

另外一种解释是说:这个“千”字,指的是将军。那么,像第24节的意思就应该是,犹大支派有八百个人,由六个将军率领。圣经的作者,很有可能是故意用这么一个词,来影射“神的军队”,是如此的浩大。

《历代志上》第12章第39节到40节说:“他们在那里三日,与大卫一同吃喝,因为他们的族弟兄给他们预备了。 靠近他们的人以及以萨迦、西布伦、拿弗他利人,将许多面饼、无花果饼、干葡萄、酒、油,用驴、骆驼、骡子、牛驮来,又带了许多的牛和羊来,因为以色列人甚是欢乐。”

这段记载,叫我们想到神的丰盛,也想到:我们和基督一同做王的时候,那个盛大的场面。换句话说,我们也许应该同时采纳每一个对“千”这个词的解释,才能明白圣经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意思。

运约柜至俄别以东家(13:1-14)

圣经说完了大卫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以后,从《历代志上》第13章开始,一直到29章,就接着记载了大卫在宗教方面的贡献。我们先来读《历代志上》第13章第1节到4节。

《历代志上》第13章第1节到4节:“大卫与千夫长、百夫长,就是一切首领商议。大卫对以色列全会众说:‘你们若以为美,见这事是出于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见我们未来的弟兄,又见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使他们都到这里来聚集。我们要把神的约柜运到我们这里来,因为在扫罗年间,我们没有在约柜前求问神。’全会众都说可以如此行,这事在众民眼中都看为好。”

第13章第2节说“我们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见我们未来的弟兄”,这 “未来的弟兄”在原文里的意思,是说到留在以色列各个地方,没有来参加大卫的登基大典的以色列人。在《现代中文译本》把它翻成“就让我们派人去告诉其余同胞”,这应该是更接近原文的意思!

《历代志上》第13章第5节告诉我们:“于是大卫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马口都招聚了来,要从基列耶琳将神的约柜运来。”我们过去常常听到的,是用“从但到别是巴”来描写整个以色列的范围,那么圣经在这里怎么说“从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马口”呢?

这是因为“西曷河”是埃及东边的边界,“哈马口”在大马色的北边,就是今天的叙利亚。这个范围比以色列本来的版图还要大。也就是说,大卫这一次所召集的人,不但包括整个以色列,连以色列周围那些被大卫征服的国家,也都包括在里面了。

我们晓得,在士师以利的时代,约柜曾经被非利士人掳去。那是在《撒母耳记上》第4章所记载的。后来,神刑罚非利士人,叫非利士人害怕约柜,就把约柜又给送了回来。于是,从此约柜就一直停在基列耶琳,亚比拿达的家里了。

当扫罗做王的时候,扫罗不去求问神,当然也就不会在乎约柜在什么地方。大卫就不一样了,他关心神的事情,所以,他一登基做王,就想要把约柜迎回耶路撒冷来!

《历代志上》第13章第6节说:“大卫率领以色列众人上到巴拉,就是属犹大的基列耶琳,要从那里将约柜运来,这约柜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神留名的约柜。”

《历代志上》第13章第7节和8节就记下了,大卫是怎么运约柜的:“他们将神的约柜从亚比拿达的家里抬出来,放在新车上,乌撒和亚希约赶车。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在神前用琴、瑟、锣、鼓、号作乐,极力跳舞歌唱。”

不过,在《出埃及记》第25章第12节到15节里说过,约柜应该是要由利未人抬着走的。可见,大卫把约柜放在新车上来运,这是不可以的!再说,《民数记》第4章15节明明的说:“不可摸圣物,免得……死亡”。意思就是说:谁要是摸了约柜,他就会死!

结果,《历代志上》第13章第9节和10节说出了摸约柜的结果:“到了基顿的禾场,因为牛失前蹄,乌撒就伸手扶住约柜。耶和华向他发怒,因他伸手扶住约柜击杀他,他就死在神面前。”乌撒伸手去扶约柜,这也许是一片好心,可是,摸了约柜就是触犯了神的律法,就是不尊重神!

接着,从《历代志上》第13章第11节和12节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件事情是相当困扰大卫的。《历代志上》第13章第11节和12节:“大卫因耶和华击杀乌撒,心里愁烦,就称那地方为毗列斯乌撒,直到今日。那日大卫惧怕神,说:‘神的约柜怎可运到我这里来? ’”

圣经说:大卫“心里愁烦”,又“惧怕神”。表示大卫一方面觉得很懊恼,懊恼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小心。一方面也害怕,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待约柜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历代志上》第13章第13节和14节记载说:“于是大卫不将约柜运进大卫的城,却运到迦特人俄别以东的家中。神的约柜在俄别以东家中三个月,耶和华赐福给俄别以东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

这些经文都告诫我们,神是轻慢不得的。不要自以为只要是出于好心,神就应该包容我们的无知和疏忽大意。大卫的这段经历,是在教训所有神的儿女:我们实在需要好好地读圣经,仔细地读圣经,认识神的每一个原则。免得我们无意当中犯了罪,得罪了神,受到神的刑罚。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回顾总结:来跟随大卫的都有哪些支派的勇士,都有多少人?

2.  《历代志上》第12章第32节 “通达时务”是什么意思?

3.  《历代志上》第13章为什么用“从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马口”来形容以色列全地?

思考与应用

•  我对神击杀乌撒这件事的看法,在学习本课之前和之后,有什么转变?

•  反思自己与神的关系?是敬畏还是惊恐、躲避或者满不在乎?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