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所罗门与示巴女王(代下9:1-31)下


第五课:所罗门与示巴女王(代下9:1-31)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所罗门的丰富(9:13-21)

在上半课,我们查考到《历代志下》的第9章,说到所罗门王的尊荣。所罗门和推罗王希兰合作,控制了从印度洋和非洲东部、到地中海一带的商业要道。从海外贸易中得到很多的财富和名声。

我们读到了《历代志下》第9章第9节到11节:“于是示巴女王将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她送给王的香料,以后再没有这样的。希兰的仆人和所罗门的仆人从俄斐运了金子来,也运了檀香木(或作:乌木)和宝石来。王用檀香木为耶和华殿和王宫做台,又为歌唱的人做琴瑟;犹大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

是说:所罗门当时的财富,实在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的。所罗门也照着神所给他的丰富,接待造访他的示巴女王。在《历代志下》第9章第12节说:“所罗门王按示巴女王所带来的还她礼物,另外照她一切所要所求的,都送给她。于是女王和她臣仆转回本国去了。”事实上,所罗门的财富远不止这些。

接着往下看《历代志下》第9章第13节和14节,就知道所罗门还有更多的财富呢! 我们来读《历代志下》第9章第13节和14节:“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连得,另外还有商人所进的金子,并且阿拉伯诸王与属国的省长都带金银给所罗门。”

我们换算一下,就知道这“六百六十六他连得”金子,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二十三公吨,也就是两万三千多公斤。每年能收入两万三千多公斤的金子,所罗门当然就非常富足了。而且,这两万三千公斤的金子,还不包括进进出出的各地商人所缴的税,以及周围那些臣属以色列的附庸国,还有以色列各省省长每年所缴纳的贡银呢!

也就是说:第9章第14节说的“商人所进的金子”就是指商人所缴的税。 还有“阿拉伯诸王与属国的省长”所带来的金银,这里的“阿拉伯诸王”,就是《列王纪上》第10章第15节所说的“杂族的诸王”,指的是所罗门的附庸国的王们;而“属国的省长”,在《列王记上》第10章第15节那里是“国中的省长”,指的就是以色列各省的省长。他们都每年也都给所罗门王上缴贡银。

《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就是这么说的:“所罗门王每年收到两万三千公斤以上的黄金。另外还有商人缴纳的税。阿拉伯诸王和以色列各地区的总督也向他进贡金银。”

在我们前面查考《列王纪上》第10章时,曾经说过:所罗门用这些金子做了很多盾牌和挡牌。现在来看《历代志下》的第9章第15节和16节:“ 所罗门王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挡牌二百面,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 又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盾牌三百面,每面用金子三百舍客勒,都放在黎巴嫩林宫里。 ”

在查考《列王纪上》的时候,我们已经介绍过:所谓“挡牌”就是长方形,可是遮住整个身体的大盾牌。而这里所说的“盾牌”,就是指那种圆形的、可以穿在手臂上的小盾牌。之前我们还说过:这些“挡牌”,“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克勒”,就是差不多用了七公斤的金子。而每面“盾牌”,也用了“金子三百舍克勒”,就是三公斤半左右。

在《列王纪上》第14章第25节到28节也曾经说过:“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来攻取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代替那金盾牌,交给守王宫门的护卫长看守。王每逢进耶和华的殿,护卫兵就拿这盾牌,随后仍将盾牌送回,放在护卫房。”

从这段经文描述看,这些“金盾牌”很可能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在“黎巴嫩林宫”中做装饰用的。后来,在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的时代,这些东西都被“埃及王示撒”抢走了。

至于《历代志下》的第9章第6节说的“黎巴嫩林宫”,是所罗门王宫的一部份,它的特色,就是它有很多香柏木做成的柱子。走进去好像进了树林子。所以叫“黎巴嫩林宫”

《历代志下》第9章第17节到19节还说:“王用象牙制造一个大宝座,用精金包裹。宝座有六层台阶,又有金脚凳,与宝座相连。宝座两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两个狮子站立。六层台阶上有十二个狮子站立,每层有两个,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在列国中没有这样做的。”这也同样实在说出了所罗门的丰富。

如果对照《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就说得更清楚:“所罗门王又用象牙造了一个大宝座,用最精纯的黄金包裹着。宝座的前面有六层阶梯,连着一个脚凳,是用金子包裹的。宝座两边有扶手,一边一座狮子。每层阶梯的两端也各有一座狮子,共十二座。任何王国都不曾有过这样的宝座。”这又再一次叫我们认识到所罗门的财富,真是举世无双呀!

《历代志下》第9章第20节说:“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的,黎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

《历代志下》第9章第21节又跟着解释说:“因为王的船只与希兰的仆人一同往他施去,他施船只三年一次装载金银、象牙、猿猴、孔雀回来。”

我们假使去看地图,就会发现:“他施”这个地方在欧洲的的西部。是西班牙南部的一个海港。离开巴勒斯坦有三千多公里。在旧约圣经的先知书,就是《约拿书》中,有个先知约拿,他当年就曾经想要逃到“他施”去。

不过,因为“他施”是一个以出产金矿而闻名的地方。后来,“他施船只”这个说法,就被广泛用来指那些载运金块的大型船队了。也就是说:这些“他施船只”,也许是真要远航到三千公里以外的“他施”去,也可能是到其他比较近一些的地方去。不管怎么样,这些船只肯上定都是带着数不清的财富。

天下列王仰慕所罗门(9:22-28)

《历代志下》第9章第22节到24节,继续说所罗门财富的来源。主要是来自那些因为他的智慧而要来求见他的列王,他们所带来的礼物。

《历代志下》第9章第22节到24节:“所罗门王的财宝与智慧胜过天下的列王。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他们各带贡物,就是金器、银器、衣服、军械、香料、骡马,每年有一定之例。 ”

《历代志下》第9章第25节,又说到了所罗门另外一方面的财富。就是他的战车和马匹:“所罗门有套车的马四千棚,有马兵一万二千,安置在屯车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里。”这句话看起来不太容易懂。

我们可以对照《现代中文译本》把这一节念出来,《现代中文译本》译本第9章第25节:“所罗门有四千个马棚可放战车和马,又有一万两千骑兵。他把一部分安置在耶路撒冷,其余的分驻其他城市。”

《历代志下》第9章第26节到28节,就总结了所罗门时代的财富。来看第9章第26节到28节:“所罗门统管诸王,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王在耶路撒冷使银子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树。有人从埃及和各国为所罗门赶马群来。”这段圣经,用巴勒斯坦随地可以拣到的石头,和满山遍野到处看得见的桑树,来形容一般人觉得特别珍贵的银子和香柏木。也就是说,在所罗门的时代,银子和香柏木都多得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所罗门逝世(9:29-31)

最后,《历代志》的作者,用《历代志下》第9章第29节到31节,来结束了他对所罗门作王的记载。

《历代志下》第9章第29节到31节是这么说的:“所罗门其余的事,自始至终,不都写在先知拿单的书上和示罗人亚希雅的预言书上,并先见易多论尼八儿子耶罗波安的默示书上吗?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做以色列众人的王共四十年。所罗门与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父大卫城里。他儿子罗波安接续他做王。”

这段经文里面提到了三位先知,他们都记载了所罗门王的历史。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的见证人。其中“先知拿单”也是大卫在位期间的先知;他可能是在所罗门做王的早期做先知的。

而“示罗人亚希雅”,他就是《列王纪上》11章29节里,那个对耶罗波安预言将来以色列国要分裂的先知。也就是说:他是所罗门王朝晚期的先知。至于“先见易多”圣经中查不到更多的资料。无论如何,所罗门的丰富,是有目共赌的历史事实。

我们可能会羡慕所罗门的财富,却往往没有想到:神给我们的,是比所罗门更大的丰富。就是在 《歌罗西书》第2章第9节和10节所说的:“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 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历代志下》第9章提到“阿拉伯诸王与属国的省长”是什么身份的人,是用什么方式给所罗门财富?

2. 所罗门用这些金子打造了什么器物?主要用来做什么用途?

3. 描述所罗门殿中的“大宝座”和“黎巴嫩林宫”的场景。圣经为什么要写出这些细节来?

4. 《历代志下》第9章22到31节,怎样总结所罗门的丰富和对“普天下”的影响力?

思考与应用

•所罗门时代的圣殿已经被毁,他曾经拥有的一切辉煌已经都成为历史。为什么圣经还要详细地描绘这一切?对神的儿女有哪些提醒和教训?

•我是否只羡慕所罗门的财富,而没有想到神赐给我的,是比所罗门更大的丰富?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