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犹大王亚玛谢(代下25:1-28)下
第十四课:犹大王亚玛谢(代下25:1-28)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亚玛谢拜偶像受责(25:17-19,接上半课)
非常欢迎您和我们一起学习圣经。
让我们一起打开圣经,翻开到旧约的《历代志下》第25章。在上半课,我们从第25章里,已经读到一部分犹大王亚玛谢的事,圣经说“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心不专诚。”《历代志》的作者在记载亚玛谢的时候,也很明显是把亚玛谢的一生,分成两个部份来叙述。
在上半课我们已经看见亚玛谢好的那个部份。就是他照着律法的规定,一方面为他的父亲报仇,杀了那些杀他父亲的人;另外一方面他没有滥杀无辜,没有去杀死他们的儿子。
后来他要去攻打以东的时候,又听了神人的警告,遣散雇来的以色列佣兵,单单依靠神。神就使他打败了以东人,重新得了对以东的控制权。这就是一个人信靠神所得到的福。
虽然那些以色列的雇佣兵,后来去打劫住在靠近以色列的那些犹大老百姓,可是,假使亚玛谢能够继续相信神,听从神的话,离弃偶像,“神”肯定会加倍祝福他和帮助他的。
可惜的是,《历代志下》第25章第14节说:“亚玛谢杀了以东人回来,就把西珥的神像带回,立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烧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亚玛谢经历了神的能力,是神帮助他打败了以东人;他得胜之后,反而转过来,去敬拜被他打败的以东人的神祇。
当时的人有一种观念,就是认为打仗的胜败,是在乎这两个国的神明。换句话说,哪一个国家得到了胜利,就表示他们的神明比较大,比较有能力。所以,亚玛谢这么做,等于是去改信比较没有能力的神。就是照这种人的判断来看,他这么做也是很不合理的!
《历代志下》第25章第15节说:“因此,耶和华的怒气向亚玛谢发作,就差一个先知去见他,说:‘这些神不能救他的民脱离你的手,你为何寻求他呢? ’”可是亚玛谢硬着心,不听先知的话。
《历代志下》第25章第16节上半节,记下了他怎么回先知的责问:“先知与王说话的时候,王对他说:‘谁立你做王的谋士呢?你住口吧!为何找打呢?’”
这句话在《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更清楚,是:“亚玛谢插嘴说:‘我们没有请你当国王的顾问。住口吧,不然我把你杀了!’”也就是说:亚玛谢根本没有把先知放在眼里!
一个人拒绝神的时候,“神”是不会勉强他的。《历代志下》第25章第16节下说:“先知就止住了,又说:‘你行这事,不听从我的劝诫,我知道神定意要灭你。’”这段经文在《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是:“先知在住口前又说:现在我知道上帝已经决定消灭你;因为你做了这事,又不接受我的劝告。”
这些记载,都预示了亚玛谢后来的失败,和他最后悲惨的结局。让我们念下去,就知道“神”是怎么样刑罚亚玛谢的了。
《历代志下》第25章第17节:“犹大王亚玛谢与群臣商议,就差遣使者去见耶户的孙子、约哈斯的儿子以色列王约阿施,说:‘你来,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神很可能是要借着“以色列王约阿施”(不是前课的犹大王约阿施)来刑罚犹大王亚玛谢!
不过,神这次还使用“以色列王约阿施”,来给亚玛谢另外一个反悔的机会!在《历代志下》第25章第18节和19节,记下的约阿施对亚玛谢说的这段话,就是给亚玛谢的机会。这段经文说:“以色列王约阿施差遣使者去见犹大王亚玛谢,说:‘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见黎巴嫩的香柏树,说:‘将你的女儿给我儿子为妻。’后来黎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把蒺藜践踏了。你说:‘看哪,我打败了以东人。’你就心高气傲,以致矜夸。你在家里安居就罢了,为何要惹祸,使自己和犹大国一同败亡呢?’”
在这里,“以色列王约阿施”用的这个比喻,虽然有一点瞧不起犹大国的味道,可是,亚玛谢王如果冷静地想一想,就会晓得“以色列王约阿施”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之前说过:“黎巴嫩的香柏树”是一种最高贵的植物,而“利巴嫩的蒺藜”,是一种最卑微、最微不足道的植物。也就是说“黎巴嫩的蒺藜,……去见黎巴嫩的香柏树,”是在说犹大王想要娶以色列王的女儿,更是在比喻犹大的不自量力。
至于“黎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这是指以色列和犹大四周的那些列强。那时它们正虎视眈眈的想要并吞巴勒斯坦的这片土地。假使以色列和犹大彼此相争,就正好让这些列强有了侵略以色列和犹大的机会。
亚玛谢战败被俘(25:20-24)
我们看《历代志下》第25章第20节,这里说:“亚玛谢却不肯听从,这是出乎神,好将他们交在敌人手里,因为他们寻求以东的神。”意思就是说:亚玛谢听见“以色列王约阿施”说的那些有一定道理的话,还是不知道反悔,反而一意孤行。这就叫神能够借着以色列人,来刑罚亚玛谢离弃神,敬拜以东神的罪了。
下面的第21节和22节就让我们看见犹大的失败。《历代志下》第25章第21节和22节:“于是以色列王约阿施上来,在犹大的伯示麦与犹大王亚玛谢相见于战场。犹大人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里去了。”
这里所说的“伯示麦”,是“犹大的伯示麦”,不是“拿弗他利支派”境内的那个“伯示麦”。“犹大的伯示麦”离开耶路撒冷不远,在耶路撒冷西边只有二十四公里。可见,这一场仗是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在犹大的疆土里面打的仗!
《历代志下》第25章第23节说:“以色列王约阿施在伯示麦擒住约哈斯的孙子、约阿施的儿子犹大王亚玛谢,将他带到耶路撒冷,又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从以法莲门直到角门,共四百肘。”
也就是说:犹大人不但惨败在以色列人的手里,而且,连亚玛谢王都被以色列人俘掳了!以色列人俘掳了亚玛谢王,还拆掉了耶路撒冷北边的城墙。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拆的是耶路撒冷北边的城墙呢?这是因为第23节这里说:“以色列王约阿施……又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从以法莲门直到角门,共四百肘。”这个“以法莲门”就在耶路撒冷城墙的北边;而“角门”是北边这片墙最西边的一个门。也就是说,以色列王所拆掉的,是犹大国一部份的城墙,一共有“四百肘”,就是大概一百八十公尺。事实上,这也是耶路撒冷的城墙当中,最容易被敌人破坏的一段。
我们接下来读《历代志下》第25章第24节:“又将俄别以东所看守神殿里的一切金银和器皿,与王宫里的财宝,都拿了去,并带人去为质,就回撒马利亚去了。”看样子约阿施还要搜括犹大的财富.
您记得吗:我们在学习《列王纪下》第12章第18节曾经说过:亚玛谢的父亲约阿施,不久前才把“他列祖……所分别为圣的物和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并耶和华殿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给亚兰王哈薛。”
所以,“以色列王约阿施”这次能够拿走金银财宝肯定不会太多!这个很可能就是“以色列王约阿施”还要“带人去为质”的原因。
意思是说,“以色列王约阿施”大概觉得他搜括到的战利品不够多,就用犹大人作人质,要犹大国保证,他们今后还会送更多的金银财宝来进贡。
亚玛谢在拉吉被杀(25:25-28)
《历代志下》第25章第25节说:“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死后,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又活了十五年。”这个说法,好像在暗示犹大王亚玛谢虽然被“以色列王约阿施”俘掳,可是,到约阿施死了之后,亚玛谢就被释放,回到耶路撒冷了。
不过,亚玛谢回到耶撒冷以后,始终没有回转到神的面前。以至他最后也是被人杀死的。这记录在《历代志下》第25章第26节到28节。
《历代志下》第25章第26节到28节说:“亚玛谢其余的事,自始至终,不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吗?自从亚玛谢离弃耶和华之后,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他就逃到拉吉,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将他杀了。人就用马将他的尸首驮回,葬在犹大京城他列祖的坟地里。”
亚玛谢的一生,曾经依靠神、听从神,也从神得到的成功和祝福。后来他却离弃神、拜偶像、背逆神,走向失败、也得到神的刑罚。像亚玛谢这样,曾经得到了神的恩典,后来却远离神;当神多次给他机会,他却都不肯觉悟。相信也没有什么能够再叫他回头了。
希伯来书第6章第4节到6节说:“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这实在也是对我们的鉴戒和警告!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在第25章第18节和19节,以色列王约阿施怎样用比喻拒绝亚玛谢?
2. 神怎样刑罚“不肯悔改”的亚玛谢?
3. 亚玛谢怎样战败被俘?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思考与应用
•亚玛谢到头来也没有悔改,我身边有类似的人吗?我怎样和他们相处?
•亚哈谢的一生,对我的人生有哪些警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