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约西亚逝世,以色列再无好王(代下35:1-36:10)下


第二十一课:约西亚逝世,以色列再无好王(代下35:1-36:10)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约西亚阵亡(35:20-27)

很高兴能够和您一起读圣经。盼望这短短的一课,让我们都能学进去神的话,也能够经历到神丰盛的同在。那么,让我们现在就一起打开圣经,翻到旧约的《历代志下》。我们已经连续两课读到犹大王约西亚的事情了。我们知道,约西亚是一个尽心尽性尽力寻求神和听从神的好王。

可是,约西亚最后的结局,却是相当不幸。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历代志下》第35章第20节。

《历代志下》第35章第20节:“这事以后,约西亚修完了殿,有埃及王尼哥上来,要攻击靠近幼发拉底河的迦基米施,约西亚出去抵挡他。”

我们知道:“伯拉河”(创15:8,申1:7;约1:4)就是“幼发拉底河”。而“迦基米施”就在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很靠近哈兰。我们在查考《列王纪下》第24章时也说过:当时的巴比伦帝国,在拿布波拉撒王的儿子尼布甲尼撒的率领之下,已经打败了亚述帝国,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已经沦陷。于是,亚述的残余部队只好退到哈兰和“迦基米施”之间,想要在那里重整旗鼓。

而这个时候,埃及法老尼哥,也野心勃勃的想要成为世界一等强国。埃及当然不愿意眼看着巴比伦独自坐大。所以埃及就出兵,要去帮助亚述的末代皇帝,乌巴列二世,一起对抗巴比伦。这就是《历代志下》第35章第20节说的:“有埃及王尼哥上来,要攻击靠近幼发拉底河的迦基米施”。

虽然圣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犹大王约西亚为什么要“出去抵挡”埃及王尼哥。可是,我们应该能够想像到:约西亚绝对不愿意看见:一向侵略犹大国的亚述,还有抬头的机会。从前希西家王曾经把他的一切宝物,都给巴比伦的使臣看。也就是说:犹大很可能想要借助巴比伦的力量来对抗亚述。那么,也说不定此刻的约西亚王和巴比伦之间,已经订了什么友好条约。

不过,在《历代志下》第35章第21节,埃及王尼哥对约西亚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他差遣使者来见约西亚说:‘犹大王啊, 我与你何干?我今日来不是要攻击你,乃是要攻击与我争战之家,并且神吩咐我速行,你不要干预神的事,免得他毁灭你,因为神是与我同在。’”

在这段经文中,埃及王使者所说的“与我争战之家”,也可以翻译作”与我争战的王室”,指的就是巴比伦。尼哥是在告诉约西亚,他这么做是出于神的旨意。虽然埃及王尼哥并不认识神,可是,神未尝不能使用他的口来拦阻约西亚!

换句话说,约西亚假使听尼哥的劝,也就等于遵行了神的旨意。可惜的是,一生顺服神的约西亚,这次却失败了。我们来读《历代志下》第35章第22节。

《历代志下》第35章第22节:“约西亚却不肯转去离开他,改装要与他打仗,不听从神借尼哥之口所说的话,便来到米吉多平原争战。”约西亚即便“改装”又能有什么用呢?从前以色列王亚哈不是也改装上阵,不是照样有一个人“随便开弓”(代下18:33),就杀了他吗?

事实上,约西亚和亚哈的遭遇几乎完全一样。因为《历代志下》第35章第23节和24节说:“弓箭手射中约西亚王,王对他的臣仆说:‘我受了重伤,你拉我出阵吧。’他的臣仆扶他下了战车,上了次车,送他到耶路撒冷,他就死了,葬在他列祖的坟墓里。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都为他悲哀。”可惜约西亚王的结局竟是这样的。

《历代志下》第35章第25节:“耶利米为约西亚作哀歌,所有歌唱的男女也唱哀歌追悼约西亚,直到今日,而且在以色列中成了定例。这歌载在《哀歌书》上。”这句经文中“耶利米为约西亚作哀歌”的“耶利米”,就是圣经里,那个写《耶利米书》的先知耶利米。

不过,这里所说的这个《哀歌书》,就不是圣经里的《耶利米哀歌》了。因为《耶利米哀歌》是为着犹大亡国被掳写的,不是为了哀悼约西亚王写的。也可以说:这个耶利米为约西亚所写的《哀歌书》,很可能早就失传了。

《历代志下》第35第26节和27节说:“约西亚其余的事和他遵着耶和华律法上所记而行的善事,并他自始至终所行的,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一位忠心跟从神,像约西亚这样的王,当他没有接受神拦阻的时候,神还是立刻叫他尝到违背神的后果。这实在值得我们警惕!

再说,约西亚这一次讨伐埃及失利,使得犹大夹在东西两大强权,就是巴比伦和埃及争霸的冲突之中,再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了。

约哈斯做王(36:1-4)

接下来,在《历代志下》第36章就是记载了约西亚以后的四位王。他们在位的时间都很短。而且都只能够在巴比伦和埃及的手里,做个傀儡。在这四位王里,有三位是约西亚的儿子。

我们先看接续约西亚的约哈斯。在《历代志下》第36章第1节说到他。来看《历代志下》第36章第1节:“国民立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在耶路撒冷接续他父做王。”

我们可以回顾对比一下,在《历代志上》第3章第15节,在读到大卫家谱的时候,那里说:“约西亚的长子是约哈难,次子是约雅敬,三子是西底家,四子是沙龙”,先提到“约西亚的长子是约哈难”。有可能“约哈难”很早就死了,所以,圣经后来没有再出现过他的名字。

至于约西亚的小儿子“沙龙”,他就是我们在《历代志下》第36章第1节出现的“约哈斯”。在约西亚死了以后,“国民”、也就是犹大人民,立约西亚的小儿子“约哈斯”做王,这很可能是因为“约哈斯”和他父亲约西亚一样,是主张靠拢巴比伦,敌对埃及的。

所以,《历代志下》第36章第2节和第3节说:“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做王三个月。埃及王在耶路撒冷废了他,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埃及王尼哥”不仅仅是废了约哈斯,《历代志下》第36章第4节还告诉我们:“埃及王尼哥立约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改名叫约雅敬,又将约哈斯带到埃及去了。”

如果我们翻回《列王纪下》第23章,在第33节和34节的记载里说到:当时的埃及“法老尼哥”,先把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这个地方在大马色以北,奥伦提斯河的上游,是到幼发拉底河去的重要通道。埃及王尼哥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埃及王尼哥先是把约哈斯关在他的军事总部,然后才把他俘掳到埃及去。而且一直到约哈斯死,都没有放他回耶路撒冷!

约雅敬做王(36:5-10)

至于埃及王尼哥所立的以利雅敬,是约西亚王的第二个儿子。他显然是个主张靠拢埃及的人。尼哥可以把他的名字改叫“约雅敬”,表示犹大国在这个时候,完全在埃及的控制之下!

《历代志下》第36章第5节说:“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做王十一年,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约雅敬登基后不久,犹大国就又落在巴比伦的手里了。这是因为:巴比伦这个时候、在著名的迦基米施和哈马的两场战役里,先打败了埃及,并征服整个巴勒斯坦。巴比伦军队俘掳了一批犹大人,逼得约雅敬不能不向巴比伦称臣纳贡。

《历代志下》第36章第7节说:“尼布甲尼撒又将耶和华殿里的器皿带到巴比伦,放在他神的庙里。”这就是犹大人第一次的被掳。照历史资料的记载,后来尼布甲尼撒再度西征埃及,却被埃及强大的军队打败。这时候犹大王约雅敬,完全不顾先知耶利米的警告,背叛了巴比伦。结果尼布甲尼撒王,马上派驻守在亚兰的巴比伦军队,和其他效忠于他的附庸国军队,去攻打耶路撒冷。

就在巴比伦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约雅敬突然驾崩。由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圣经告诉我们,过了三个月,耶路撒冷沦陷,约雅斤和很多犹大人又被俘掳。连圣殿的器皿都被尼布甲尼撒王掳去了!

《历代志下》第36章第7节到10节就是这么说的:“约雅敬其余的事和他所行可憎的事,并他一切的行为,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他儿子约雅斤接续他做王。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做王三个月零十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过了一年,尼布甲尼撒差遣人将约雅斤和耶和华殿里各样宝贵的器皿带到巴比伦,就立约雅斤的叔叔西底家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

这些令人叹息的犹大国历史,从约西亚轰轰烈烈的宗教复兴,到国家成了巴比伦和埃及的囊中之物,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玛拿西和亚们王过去的恶行,固然使犹大国沦落。可是,既然约西亚对神的顺服,能够使他得到神的恩典,带来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那么,犹大国后来的命运,还是要归咎在这些王都离弃神,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着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有一天,我们都要为着自己所做的,向神交帐!

《加拉太书》第6章第7节说:“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句话真的是一点也不错!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埃及王尼哥为什么会对约西亚说,他攻打迦基米施是出于神的旨意?

2. 约西亚王为什么一定要对抗埃及王尼哥的军队?

3. 约西亚为什么最后会有战死的结局?圣经对他的最终评价如何?

思考与应用

•约西亚最后的结局,给神的儿女哪些提醒?我从中有哪些领悟?

•我周边的环境与当年的犹大国有没有相似之处?我应该学习约西亚的哪些优秀属灵品质?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