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初次相遇 (歌1:2-2:7)上
第二课:初次相遇 (歌1:2-2:7)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本课内容提要:本课查考《雅歌》里的第一首情诗。当所罗门王出巡走到皇家的一个葡萄园,看见一位在里面工作的女子,就被女子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女子也同样被所罗门王吸引了。这首情诗描写了:男女主角回忆他们的初次相遇和对彼此的爱慕之情。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分段与主题
上一课我们介绍了《雅歌》这卷书的著作背景,也根据《雅歌》第1章第1节的经文,说这卷书的希伯来文原名是“歌中之歌”,也就是最美的诗歌,作者则是所罗门王。这节课我们就开始来查考这卷书。
上节课说过,有圣经学者认为《雅歌》包含六首情诗,但是也有人认为有七首,我们要根据哪种说法来查考呢?我们会根据比较多人接受的“六首情诗”的组合来查考。
那么,这六首情诗怎么样来分段呢?第一首在第1章第2节到第2章第7节;第二首在第2章第8节到第3章第5节;第三首在第3章第6节到第5章第1节;第四首在第5章第2节到第6章第3节;第五首在第6章第4节到第8章第4节;第六首在第8章第5节到第14节。
每一首情诗的主题又是什么呢?大致上来说,第一首主要描写男女主角初次的相遇;第二首主要描写彼此思念之情;第三首主要描写成婚的大日;第四首主要描写暂时的离别;第五首主要描写两情相悦;第六首主要歌颂爱情永固。这可以说是美满婚姻的六步曲!
现在我们开始来查考第一首情诗,它描写在男女主角初次相遇的时候,对彼此的爱慕之情。这第一首情诗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所罗门王常常出巡,有一次他巡到皇家的一个葡萄园,看见一位在里面工作的女子,就被这位女子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
女主角的倾慕 (1:2-4)
第一首情诗的经文在《雅歌》第1章第2节到第2章第7节。首先在第1章第2节到4节上半节写的是,女主角所表达爱慕之情。
《雅歌》第1章第2节到4节上半节:“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所以众童女都爱你。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
这里的“他”和“你”都是指所罗门王,这女子对所罗门王真是一见钟情。这里的“爱情”是指男女相恋、互相倾慕和拥抱,以及夫妻之间的那种最亲密的爱情。而“酒”能快活人心,是欢乐的象征。在希伯来人的庆典里面,“酒”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爱情好像浓郁的美酒,会使人如痴如醉、无限兴奋。可见这女子已经自我陶醉在浓郁的爱情里面了。
第3节里的“膏油”是指特别加了香料的上等橄榄油。《雅歌》用“香膏”来描写爱情的迷人和吸引力。而“你的名”在这里代表整个人的魅力,在恋爱中的人只要听到或者说到对方的名字,心中就会甜甜的,空气中也好像充满了香气。
女主角说:“众童女都爱你”,可见她发现,所有在场的女子都被所罗王吸引住了。爱情是有吸引力的,女主角巴不得被吸引,就心甘情愿地追随。她向往所罗门王带她进入内室,也就是她渴望单独与她所爱慕的人在一起,因为这种特殊的爱情,是不能够跟别人共享的。
《雅歌》第1章第4节下半节:“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这节的“我们”是指第3节里面的“众童女”,她们一起赞扬爱情甜美,更胜于美酒。
当我们看到适婚年龄的男女,脸上散发光彩、心情愉快的时候,十之八九可以猜出他们是正在谈恋爱了。
《雅歌》以女主角的话做为开始,一方面显示出《雅歌》像其它智慧书一样,用阴性词汇代表智慧,也用阴性词汇代表爱情。另外一方面,这似乎也暗示了:在爱情里面,并不是只有男的才可以主动表达爱意,其实女的也可以主动表明心意。
在这第一首诗里面,用了“吸引”这个字眼,是不是暗示属神的人都带着基督的香气,所以会彼此“吸引”?事实上,就连还不是基督徒的人,都会被有基督香气的基督徒吸引了,觉得他们与众不同。
曾经有人用第4节的上半节写了一首短的诗歌,来赞美主耶稣对信徒的吸引力。歌词说到:“主呀﹗你吸引我,我就快跑随你。我心深深与主密契。”会唱这首短歌的人,每次唱这首歌时,都感受到主耶稣用慈绳爱索来吸引我们,主愿意用最深的爱来与我们相契,他对我们的爱真是全然摆上的,只是我们对主的爱慕,可能就不如《雅歌》里的女主角对所罗门王的爱慕了。
女主角的担忧 (1:5-8)
在接下来的第1章第5节到7节写道,《雅歌》的女主角,在爱慕所罗门王的同时,心中也有点担心,因为怕被他轻视。
《雅歌》第1章第5节和6节:“耶路撒冷的众女子阿,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子。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国的京城,女主角担心自己在大都市女子的眼中,只是个平凡的村姑。她因为常常在葡萄园工作,被太阳把皮肤晒得很黑。不过,她相信自己虽然黑,还是秀美的。第5节出现的“基达”,是以实玛利第二个儿子的名字。
“基达”的后裔在阿拉伯北部,过着游牧生活。他们所住的帐棚是用黑山羊毛织成的,在沙漠地带到处可见。而所罗门王住处的帐幔,却是用贵重的材料做的、有华美的色彩。女主角形容自己的外貌,虽然像“基达”黑山羊毛的帐棚那么黑,但是本质却像所罗门王的帐幔那么高贵华丽。
在第6节那里,女子说道,她被“同母的弟兄”指使,去看守他们的葡萄园,而她“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的“葡萄园”一方面是指种植葡萄的田园。葡萄可以酿酒,爱情就像葡萄酒一样令人陶醉。另外一方面,“葡萄园”也可以指女子的身体,她可以为所爱的人开花结果。在《雅歌》里面,“葡萄园”和“园”这类的字眼,出现超过20次,大部份都具有这双重的意义。
“我自己的葡萄园”是指女子自己的形体。她的兄弟把她当作一个雇工,勉强她去看管葡萄园,使她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形体,以致晒得那么黑。那么,难道他们的父亲不管这事吗?《雅歌》这卷书始终没有提到女子的父亲,很可能她父亲早已过世,她家是由兄弟作主。
当女主角开始在意自己的外貌,这就证明她已经堕入情网了。有些女孩子,本来穿得随随便便的,也不打扮。哪天要是开始打扮了,可能就是遇到意中人了。男孩子也是一样,本来不修边幅的,哪天忽然注意起仪容来,大概就是找到要追求的对象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段话,我们也得到很好的提醒:不要只顾着忙别人交代的事情,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需要,到头来就会为自己的损失而感到遗憾。
这么一说,也让我们联想到,在《路加福音》第10章写道,主耶稣和十二位使徒到马大和马利亚的家里做客时,姐姐马大为了服事非常忙乱,而且口出怨言。主耶稣就告诉她说,她为许多的事情心里忙乱,但其实必不可少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像妹妹马利亚那样,安静的坐在主耶稣的脚前,听主的话语。
我们都需要被提醒,不要忙了许多次要的事情,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灵性上的需要。
继续读第7节。《雅歌》第1章第7节:“我心所爱的阿,求你告诉我,你在何处牧羊?晌午在何处使羊歇卧?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好像蒙着脸的人呢?”
这一节是女子转向情郎所说的话。这里的“晌午”是指日正当中、牧羊人带着羊群歇息的时间。“蒙着脸的人”在旧约时代是指妓女,我们来参考《创世记》第38章第12节到15节的记载。
《创世记》第38章第12节到15节:“ 过了许久,犹大的妻子书亚的女儿死了。犹大得了安慰,就和他朋友亚杜兰人希拉上亭拿去,到他剪羊毛的人那里。有人告诉她玛说:‘你的公公上亭拿剪羊毛去了。’她玛见示拉已经长大,还没有娶她为妻,就脱了她做寡妇的衣裳,用帕子蒙着脸,又遮住身体,坐在亭拿路上的伊拿印城门口。犹大看见她,以为是妓女,因为她蒙着脸。”
最后一节说到,当时的妓女是蒙着脸的。在《雅歌》这里,女子表示想去情郎牧羊的地方、与他相会;但是又怕被其他的牧羊人误会,以为她是不正经的女人。在《雅歌》里,有时会把男主角比喻为牧羊人。
相信谈过恋爱的人,都能够体会这位女子想见情郎的心情,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尤其是对心爱的人,更是巴不得时时刻刻都见得到。这种渴望之情很容易被别人看出来,所以被取笑也就不希奇了。
基督徒在追随主的过程当中,也常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比方说,亲友、同学或同事可能会笑我们信得太迷了;不过,因为我们确定自己所信的是真神,所以就不在乎别人的嘲笑,更不会因此停止追随主。
接下来在《雅歌》第1章第8节,女子的朋友们说话了。第1章第8 节:“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帐棚的旁边。”这是女子的同伴们对她说的话。她们赞美她的美丽,并且告诉她,只要跟踪羊群的足迹,就会找到那正在牧羊的情郎。
在这断经文中,也把女主角描写成了牧羊女。同伴们鼓励她去加入情郎牧羊的阵容,就可以时刻跟情郎在一起。我们和神之间的关系也像这样,如果我们去行神所喜悦的事,神就与我们同在。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请概括总结《雅歌》中六首诗歌各自的主题?
2. 《雅歌》第1章第6节中的“葡萄园”有哪两种含义?
3. 如何理解《雅歌》第1章第7节中“蒙着脸的人”?
思考与应用
• 当《雅歌》里的女子被所罗门王吸引了,就有什么渴望?请分享你什么时候开始被主耶稣基督吸引?你对他有什么渴望?
• 有哪些事情令《雅歌》里的女子担心?在追随主的道路上,你有过什么担忧?后来怎样胜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