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思念之情(歌2:8–3:5)下


第三课:思念之情(歌2:8–3:5)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彼此相属 (2:16、17)

我们现在来查考第二首情诗的最后一段话:《雅歌》第2章第16节到第3章第5节,这次又是“佳偶”说的话。我们先读第2章第16节和17节。

《雅歌》第2章第16节和17节:“良人属我,我也属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良人属我,我也属他”这句话,强调良人与佳偶之间是彼此单单属于对方的,绝对不容许有第三者的介入。后面接着说:“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这跟前面那句“良人属我,我也属他”,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从中文“和合本“圣经的翻译来看,如果根据英文圣经“新国际版”的翻译,就会看出其中的关系了。我们来读英文圣经“新国际版”的第16节。

英文圣经“新国际版”的《雅歌》第2章第16节:“My lover is mine and I am his ; he browses among the lilies。”

这句中的“browses”有“嚼食”的意思。所以,在这个版本的英文圣经里,是把“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翻译成“他在百合花中嚼食”。还记得我们说过,在第2章第1节,“佳偶”曾经比喻自己是“百合花”,然后在第2章第9节那里,她又把良人比喻为“羚羊”和“小鹿”。

第16节这里,“佳偶”想用“羚羊”和“小鹿”在百合花间嚼食,来表达“良人”尽情享受她的美丽和爱情。这有点像中国人形容美女的时候,会说她“秀色可餐”。

至于第17所说的:“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呢?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指傍晚时分、夜幕低垂、快要就寝的时候;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指清晨凉风吹来、夜色快要消逝的破晓时分。“佳偶”要情郎“转回”,就是要他快快回到自己的身边。

无论是哪种说法,我都看到“佳偶”真是希望跟她的“良人”片刻都不分离。

女子在第17节最后那里,又形容“良人”是“羚羊”和“小鹿”。我们在前面解释过,这是女子赞美良人像“羚羊”那么健美、充满活力,又像“小鹿”那么俊美可爱。

至于“在比特山上”这句话,可以说成是“有隙缝的山岭”。不过,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却很难确定。如果根据《雅歌》第3章、从“佳偶”接着所说的话来看,“在比特山上”这句话,可能有“分离”的意思,暗示女子当时曾经尝到与情郎分离之苦。

佳偶寻找爱人(3:1-5)

借着,在《雅歌》第3章第1节到5节,描写女子到处去寻找所爱之人的心情和过程。我们先读第1节。

《雅歌》第3章第1节:“我夜间躺卧在床上,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这节经文,描写女子在夜里对情郎的思念之情。我们看到“佳偶”昼夜都在想着她的“良人”,也让我们联想到在《诗篇》第1篇中的诗人,他爱慕神的话语,也是爱到了昼夜都在思想的程度。我们来读《诗篇》第1篇第1节到3节。

《诗篇》第1篇第1节到3节:“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这里说道,日夜思想神话语的人,是有福的。诗人大卫也在《诗篇》第63篇第5节那里,形容他夜间思想神的时候,有多么满足。《诗篇》第63篇第5节:“我在床上记念你,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我的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大卫在夜间思想神,禁不住就欢乐地开口赞美神。

我们来也看一看,《雅歌》中的女子在夜间思念情郎的时候,有什么表现。《雅歌》第3章第2节:“我说:‘我要起来,游行城中。在街市上,在宽阔处,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

这里说道,女子夜间在床上思念情郎,因为见不到他,就着急的到处去寻找。“城中”是热闹的地方、“街市上”是街头巷尾、“宽阔处”是广场,这些都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女子几乎把她能够想得到的每个地方,都去过了,但是并没有找到她的情郎。

有人认为,这女子只是在梦境当中去寻求她的情郎。不过,继续把经文读下去之后,就会发现,下面的描述,还挺有现场感的,不像在说梦话。

我们接着读第3章第3节和4节:“城中巡逻看守的人遇见我,我问他们:‘你们看见我心所爱的没有?’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我拉住他,不容他走,领他入我母家,到怀我者的内室。”

在第3节这里说的“城中巡逻看守的人”,是指晚上负责打更的人,或者是看守城门、巡逻街市的人。女子遇见他们,也把握机会问他们,有没有看见她的“良人”。

可见女子已经花了整夜的时间在寻找所爱的人,现在都已经到了深夜,连打更的人都出来执行任务了。

在第4节那里很幽默的描写说,女子到处奔波去找“良人”,都没有找到;结果“良人”就在附近,二人巧遇了。这很像中国古诗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在属灵方面的追寻,往往也很像这样。当信徒遇到难处的时候,常常急得到处去寻求帮助,却忘记圣灵就在我们里面,等着要告诉我们那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人说过,我们跟神之间的距离,只有祷告那么远;所以,只要透过祷告,就可以跟神的能源接上了。

在第4节的最后,还提到女子遇见良人之后,就紧紧拉住他,深怕他又不见了,并且把良人带回自己母亲的家里。为什么是带回母亲的家里呢?难道女子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这算是一种说法,另外也有人说,古代战乱多,男人经常不在家,小孩就多半和母亲在一起了。如果去读《创世记》第24章第67节,还会得到另外一个可能的答案。

《创世记》第24章第67节:“以撒便领利百加进了他母亲撒拉的帐棚,娶了她为妻,并且爱她。以撒自从他母亲不在了,这才得了安慰。”

以撒是在母亲过世三年之后娶了利百加为妻。在那个时候,以撒的父亲亚伯拉罕还活着。为什么圣经要特别指出,以撒是带着新娶的妻子,进母亲的帐棚呢?这除了表示:利百加将继承撒拉作女主人之外,可能在当时当地的习俗里,这么做会带给人安舒的感受。无论如何,相信女子一定都是想把所爱的人,带到她认为最安舒的地方。

我们来读《雅歌》第3章第5节,这是第二首情诗的结尾。

《雅歌》第3章第5节:“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在上一课我们已经说过,这句诗在《雅歌》这卷书里面出现过三次,是三首情诗的结尾,而且每次都是在这对情人彼此亲密之后,由“佳偶”说出来的。我们上一课查考第一首情诗的时候,也已经解释过这节经文的意思。

女子用大自然的生物,来为他们的爱情作见证。并且提醒人,爱情不能勉强,必须出于自发才是真爱。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女子是在劝告别人,不要来打扰他们的温情,要让她的情郎感到满足为止。这种说法也有它的道理和提醒作用:已婚的夫妻,通常在没有孩子之前,比较能够享受到不被打扰的温情。等到有了孩子,或者有了其他的亲属一起住的时候,就常常不能如愿了。

这也让我们想起一位婚姻辅导提出过的建议。她建议:那些有孩子的夫妇,如果不能每周一次,至少也应该每个月一次,请人来家里过夜、照顾孩子,让他们夫妻俩可以到外面去过一夜,尽情的享受二人世界。

这项建议在中国人的家庭中,比较难实现,因为中国夫妇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是把孩子或者家中的长辈放在首要的地位上。为了竭尽责任照顾老的或小的,几乎完全忽略了培养夫妻间的感情。也有不少这样的家庭,等到老的过世、小的也不需要照顾的时候,就是夫妻俩要分手的时候了,因为他们已经不懂得怎么样去享受二人世界了。

希望查考《雅歌》的夫妇们,都能得到提醒,要下工夫培养和维系感情,使你们夫妻俩的感情像倒吃甘蔗那样,越来越甘甜。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良人属我,我也属他”( 2:16) 这句话,主要在强调什么?可以怎样应用在我们与主耶稣基督的关系上?

2.  对第17节的“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说法?有没有相同的意思?

3.  《雅歌》中的女子在夜间思念情郎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表现?

思考与应用

•  我如果已经有爱人,我会怎样描述我和我的爱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爱人,我会期望将来有怎样的“二人世界”?

•  在我的家庭中是否存在着“二人世界”?其他家庭成员怎样看这种“二人世界”?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