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概论(上)
第一课:概论(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引言
1. 新约圣经的前四卷书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我们通常称它们为“四福音”,因为它们是记载耶稣生平事迹的四本福音书。这四本书虽然都是记载耶稣在地上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不称之为“传记”,而称之为福音书。这四本书并没有把耶稣在地上的事情全都写下来。比方说,除了《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以外,《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都没有提到耶稣的降生。除了《路加福音》的第2章记载了耶稣12岁上圣殿去的事情以外,这四本福音书也都没有提到耶稣出来传道之前的事情。这四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写一本耶稣传,而是要把耶稣为人类带来的福音,也就是好消息说出来。《马可福音》就是如此一本让我们可以认识耶稣为人类所带来的"福音"的书。
2. 《马可福音》的第1章第1节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马可福音》写作的目的。《马可福音》的1章1节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它开宗明义地说这位稣是神的"儿子",是基督。《马可福音》就是为了把它所宣告的好消息,也就是耶稣为人类所做成的福音都记录下来。
历史背景
1. 对于那时代的人,耶稣的来临确实是个"好消息"吗?旧约的最后一卷书是《玛拉基书》,是先知玛拉基在主前400年左右,得到了神的默示而写成的。从先知玛拉基把神的话带给以色列人,到主耶稣降生、天使报告大好的信息约有"400"年的时间,在这400年中神没有对他的选民说些什么。但是这个400年的沉默并不意味着神没有做事情;相反的,神在这个400年当中作了充分的预备。
2. 在当时的世界,犹太的宗教、希腊的文化和罗马的政治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力。这是神很奇妙的安排,因为这个时候的"犹太"宗教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亦可说是一种教条主义,根本就不能满足人心灵的需要了。加上"希腊"的文化注重思想,引人渐渐地超越了物质的领域,思考人的起源、活着的目的与价值。这些都让人开始渴望寻找一位掌管宇宙、主宰生命的真神。希腊文既丰富又精确,给圣经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完美的文字。
3.罗马的政治与福音又有什么关系呢?罗马帝国自从主前第一世纪称霸以后就统管了欧亚非三个大洲,他们的优越感及包税制度使老百姓民不聊生,受尽了欺压。所谓包税制度,就是罗马政府让当地的老百姓承包当地的税收。有贪婪野心的人为了要得到这个职位争着向"罗马"政府承诺更多的税金,而获得这职位后,更不择手段地剥削老百姓,想尽法子猎财。因而新约圣经里的犹太人极其厌恶税吏。而罗马的许多建设,如四通八达的公路,却给福音带来了非常"方便"的传播途径,使福音在第一个世纪结束前,就传遍了当时的罗马世界。
4.《加拉太书》的4章4节上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主耶稣来到地上的时间,正是最"合适"、 最成熟的时机。主耶稣带来的救恩,无论是从灵性或物质的角度,对犹太人或是外邦人,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马可福音》的特色
1. 耶稣既然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一个有限的人如马太、马可、路加,又怎么可能把基督完全描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圣灵"要感动四位不同的作者,针对不同的需要,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写出来。
2. 在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本福音书里,除了《约翰福音》以外,马太、马可、路加这三本福音书是很类似的。许多圣经学者喜欢称这三本福音书为合参福音,对观福音,或符类福音。意思就是说这三本书好像是三个人站在同样的一个地方看同样的一件事情,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把它写出来。
3.三位作者之所以有不同的角度,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下笔的时候心里所想的对像不一样。例如,《马太福音》的作者在写《马太福音》的时候心里所想的可能是要为犹太人,或者与"犹太人"有同样宗教信仰的人,把耶稣基督的好消息写出来。而《路加福音》的作者在写《路加福音》的时候心里所想的,可能是要为希腊人,或者那些受"希腊"文化所影响的人写一本有关耶稣基督福音的书。至于《马可福音》的作者在写《马可福音》的时候,大概心里所想的是要为罗马人或者那些受罗马帝国影响的人写一本书,把耶稣的福音告诉他们。
4.如此一来,每一本福音书必定会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正如我们所要研读的《马可福音》,也许就是因为它是为了罗马人或者是与罗马人一样务实的人所写的,所以很少记载耶稣长篇大论的讲道,而是一个接一个地讲述耶稣所做的工作。
5.如果我们懂得希腊文,就知道《马可福音》一共有"41"次用了euthus这个字。中文的圣经把这个字翻译成“随即” 、“立刻” 、“一怎么样就怎么样”,比如《马可福音》1章10节记载,“他从水里一上来,天就裂开了”。第20节说“耶稣随即呼召他们”,第29节说,“他们一出会堂,就同着雅各,约翰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2章的12节说,“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这个词的确是给人一种很紧凑、马不停蹄的感觉。正好是描写出一位风尘仆仆、勤劳、关怀人的主耶稣,也就是每一个跟罗马人一样刻苦耐劳的人所尊敬的模式。
6. 《马可福音》不仅在笔法上很简洁明快,而且很"少"引用旧约圣经的经文。虽然作者有时候会使用犹太人一般所用的亚兰文,或者是说到一些犹太人日常的习俗,可是每一次都会很详细地解释那个字,或者那个习俗是什么意思。
7.比如说《马可福音》第5章的41节,耶稣到管会堂的耶鲁家去,要叫耶鲁的女儿复活的时候,他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这个“大利大古米”就是"亚兰"文。所以,《马可福音》的作者接着就在下面解释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8.《马可福音》7章2节论及法利赛人曾经看到耶稣的门徒当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没有洗过的手吃饭。这和犹太人的一种传统"礼仪"有关,是一种叫做盥洗礼的礼仪问题。如果一个人不是犹太人或没有犹太人的背景,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也会引起争论。《马可福音》7章3、4节里作者就解释说,“原来法利赛人跟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遗传,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从市上来,若不洗浴,也不吃饭,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
9.在《马可福音》7章11节,耶稣又引用法利赛人常用的一句话阐明他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因为他们说'人若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各耳扳',以后他就可以不再奉养父母了。这个各耳扳也是亚兰文。《马可福音》的作者又马上给我们作了解释,说各耳扳就是供献的意思。
10.《马可福音》15章42节说,到了晚上,因为是预备日,也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马可福音》的作者在这里先提到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那一天是犹太人的预备日,接着又补充说所谓"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天,这样即使没有犹太人背景的读者,也可以晓得耶稣是那一天受难的。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新约圣经的前四卷书为何被称为“四福音书”?
2. 《马可福音》有些什么特色?
思考问题
1. 《加拉太书》4章4节记载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在神这样奇妙安排的宗教、政治、语言、文化背景下,耶稣基督适时地降生。这对今日我们的信徒生活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