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耶稣的比喻(可 2:18-22,3:22-37,4:1-34) (下)


第四课:耶稣的比喻(可 2:18-22,3:22-37,4:1-34) (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三部分

《马可福音》四章的五个比喻

1.《马可福音》第4章主要记载了耶稣另外"五个"比喻。《马可福音》第4章的第1-2节的上半节介绍了耶稣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讲这五个比喻。《马可福音》4章1节和2节“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2. 耶稣来到加利利的海边,他让群众都站在岸边,自己上了一条小船,并且照着犹太拉比,也就是犹太人"老师"的方式坐下来讲道。他开口讲的第一个比喻记载在《马可福音》4章3节到9节“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他挤住了,就不结实。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3. 如果我们只是读这个比喻,似乎难以"明白"耶稣为什么要说这个比喻。其实当时的门徒也不知道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因为《马可福音》第4章第10节说:“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耶稣在《马可福音》第4章的11-12节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4. 耶稣的比喻确实是为了要说明"神国"的奥秘。前面在《马可福音》第1章15节的解释中说到,神的国就是天国。天国不仅仅是指一个有形的天堂,更是强调神的掌权。神的权柄在哪里、哪里接受神的管理,哪里就是神的国。至于奥秘这个字在希腊文里的意思并不是指什么玄妙的道理,而是指凡有心要明白的人,都能够知道的秘密,因为在当时有很多神秘的宗教,他们的仪式在外人看来相当古怪,然而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容易明白的。因此神国的奥秘指的就是人如果用心去思考、认真地想要知道,就可以明白神国度的事情。可是人如果不诚心地寻求,不真正地接受,就不能够知道神国度的道理了。

5. 换句话说,耶稣这几个比喻都是针对神国的事情说的。他用比喻来讲,目的是让他的门徒及"跟随"他的人能够了解,而那些拒绝神的人既然不晓得这些比喻所指的是什么,自然就没有法子做正确的解释,也就抓不到耶稣的把柄了。耶稣对这个撒种比喻的解释记载在《马可福音》第4章14-20节“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旦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6. 撒种在地里与神的国在人的心里是一样的,即便种子是"相同"的,土地若是不同的话,结果也就不一样了。神的道没有改变,然而人的心是否预备好,人听了道是否接受了这个道,这些因素就影响了神的道能不能长大、能不能结实。换句话说,人肯不肯接受神的掌权全在乎人自己,而不是在乎神。

7. 讲完了这个比喻,耶稣又讲了另一个比喻,也就是"灯"的比喻。这比喻记载在《马可福音》第4章的21-23节“耶稣又对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台上吗?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8. 在撒种的比喻里,耶稣论及人听道的反应会影响神国的发展。在这一个灯的比喻中,耶稣以灯的位置及功用做比方,叫人晓得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听道。因为古时不像现代人这样有电灯,人们常把油放在瓦器里,点燃了灯蕊,灯就发出光来。既然灯的功用是要照亮别人,那就不能把它藏起来,也不能把它遮起来,而是要放在高的、敞开的地方,让光能够发挥它照亮的功用。我们"听道"也是如此,我们听了道就要行出来,让外面的人看见并知道。《马太福音》5章14节里,主耶稣岂不是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一个不传扬神的道,在行为上没把神的道活出来的人,就像是藏在柜子里的灯,无法发挥灯的作用。这样的人也许压根儿就不是灯,也或许没有重生得救,因为《雅各书》第2章17节说:“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9. 耶稣说完这个灯的比喻后,针对听道的态度又讲了一个量器的比喻,就是《马可福音》第4章24-25节所记载的:“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里有个地方必须注意,中文圣经翻译说:“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实际上,在希腊原文里并没有“量给人”这三个字,而是:“你们用什么量器,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古时候人们买东西时,常是自己带量器去装。一个人若带着大的"量器",自然就能装得多,而卖东西的人如果慷慨,还可以往里多加一点。相反的,一个人若只带了一个小小的量器,卖东西的人再大方,也没有法子多给他什么,因为量器装不下。这与听道放在一起做比较,我们就容易明白了。我们到神的面前来,如果有个大的胃口,对属灵的事有一颗渴慕的心,我们对真理的领受也就多,甚至神给我们的会超过我们的所求所想。但是,如果我们听道没有属灵的胃口,神国的道理再好,再丰富,我们又怎么能够领受呢?由此可见一个人能不能领受神国的道理,完全在于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听道。

10. 在《马可福音》第4章26-29节里,主耶稣又讲了另外一个有关神国的比喻:“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黑夜睡觉,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谷既熟了,就用镰刀去割,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这个比喻说到了一个人人都有的经验,就是人们并不明白种子是怎么发芽、麦子是怎么生长的,但是它到了时候自然地就发苗、长穗,结出子粒。人没有办法帮助它长,也没有办法阻止它长,这个是生命自然的现象。这是关于神国的"发展",既然神的国是有生命的,它就一定能够发展,一定能够成长,一定能够开花结实。纵然人们不明白它是怎么发展的,却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不让它生长。

11. 最后在《马可福音》的4章30-32节里面,耶稣还说了一个比喻。《马可福音》4章30-32节:“神的国,我们可用什么比较呢?可用什么比喻表明呢?好像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但种上以后,就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又长出大枝来;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他的荫下。”圣经在这里以芥菜种长成"芥菜"比喻神的国。芥菜种虽然不是所有植物中最小的种子,然而对那些坐在耶稣面前听他讲道的一般犹太老百姓来说,芥菜种的确是他们所知道的最小种子。

12. 巴勒斯坦的芥菜与我们中国人所喜欢吃的芥菜在品种上是"不一样"的,它可以长到几米高。一些文献里甚至记载,人如果骑着马走进芥菜的田里,这些芥菜几乎可以盖住人的头。小鸟喜欢吃芥菜的种子,这么大的芥菜,既可以托住小鸟的重量,又有叶子可以遮荫,小鸟自然喜欢飞来吃个痛快。一粒小小的芥菜种可以长成这么高大的芥菜,这实在不是我们有限的头脑所能够想得通的。神的国也是这样,它起初虽然小得微不足道,但是有一天全地都要尊主为王,都要接受神的管理,让神来掌权,这就是神的国临到地上了。

13. 从历史的眼光看,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他只有"12"个非常软弱的门徒,而以人的眼光看,神的国又只是这么渺小。然而,耶稣复活以后,他的门徒却是在第1世纪还没有结束时,就已把福音传遍了当时罗马帝国的领土了。神的国不仅没有消失,还快速地成长,而且将来有一天,这地上都要成为神的国!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耶稣藉撒种的比喻所传达的是什么?

2.  耶稣藉灯的比喻所传达的又是什么?

思考问题

1.  你从《马可福音》第四章的五个比喻中有什么心得体会?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