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耶稣基督论施洗约翰(路6:46-8:3) 上 (4212)


第六课:耶稣基督论施洗约翰(路6:46-8:3) 上 (4212)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本课内容提要:

本课查考的内容包括:主耶稣用两种不同根基的比喻,来劝导人遵行他的话语。主耶稣称赞罗马百夫长所表现的信心;主耶稣使寡妇之子复活;施洗约翰对主耶稣的疑问,以及主对他的称赞;主耶稣在一法利赛人家里作客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最后介绍了主耶稣的几位女门徒。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两种根基(6:46-49)

上次我们查考了主耶稣用比喻说明,从一个人的言行可以知道他内心的情况。这次我们接着来看,主耶稣用另一个比喻说明另外的事实。《路加福音》6章46到49节:“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唯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的很大。”

这比喻把两种房子加以比较。在巴勒斯坦有许多又大又坚固的磐石,想在上面盖房子,需要先花很大的力气攀高和凿开磐石,来打好地基。相比之下,在泥土地上(尤其是在当时干涸的河床上)盖房子,就容易得多;但是等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不走造在磐石上的房子,却能轻易冲走造在泥土地上的房子。这是主耶稣比喻中的第二种人,只看到眼前的方便,却没有考虑到后果。

耶稣这个比喻主要针对那些尊称他是“主”、表面上对他言听计从的人,其实他们并没有遵照主的话去做。主耶稣这么责备,并不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尊严,而是在为那些人的结局着想。因为主的话语会帮助人打好根基,使人经得起人生中的风浪。 

我们人的软弱,就是常常用自己看起来又快、又轻省的方法来做人做事,结果常常经不起考验,最后还是得不偿失,希望主耶稣这个比喻能提醒我们。

百夫长的信心(7:1-10)

我们接着来查考,主耶稣怎么样打破犹太人的传统,去为外邦人行神迹。《路加福音》7章1到5节:“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的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百夫长是罗马军队的骨干,他们通常是一百个人一队,百夫长这个官阶相当于现在的尉官。受百夫长的托付去找主耶稣的几位长老,可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他们为什么会不顾犹太人对外邦人的轻视,愿意帮助百夫长呢? 答案就在刚才念的第5节,因为百夫长爱犹太人,为他们建造会堂。一个罗马军官愿意这么做,就表示他尊重犹太人的信仰。

除此之外,从他后来的表现,也显示出他对主耶稣有不寻常的尊敬和信心。《路加福音》7章6到10节:“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

这里有一个对比:犹太人的长老说百夫长配得到主耶稣的帮助,而百夫长却认为自己不配,还用“舍下”来形容自己的家,可见他多么谦虚。还有,他不但称耶稣是“主”,而且真正这样尊敬和相信主耶稣;所以他不要求主耶稣亲自到他家。结果主照他的信心,用遥控的方式就医好了他的仆人。对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有口无心地喊着:“主啊,主啊”的人,真有很大的差别。难怪主耶稣希奇说:在以色列人当中,反而找不到有这么大信心的人。

百夫长对仆人的爱心也令人感动。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之下,奴仆只是主人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就会被主人丢弃。这位百夫长却不辞劳苦地找主耶稣医治他的仆人。在新约圣经里面提到的几位百夫长,都挺好的。例如在《使徒行传》第10章里的哥尼流,他是个敬畏神的人。又例如在《使徒行传》第23和29章里提到的两位百夫长,他们帮助过使徒保罗。

值得一提的是,《使徒行传》的作者也是路加医生,所以有圣经学者认为,路加有意把这几位百夫长的事迹写下来,为的是让他的外邦读者看到,罗马人和犹太人不是敌对的,而是可以互相帮助的,这样就会鼓励外邦人去接受从犹太人传出来的福音。

使寡妇之子复活(7:11-17)

接下来,路加记载了主耶稣使死人复活的神迹。《路加福音》7章11到15节:“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拿因城离拿撒勒不远,大约是走一天的路程,当时随行的门徒和那“极多”凑热闹的人,大概都是说说笑笑地进城,没想到从城里迎面来了另外一支哀伤的队伍。寡妇本来就很不幸,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独生子也死了,真是情何以堪。主耶稣当时有怜悯的心肠,他主动过去安慰那位寡妇,并且使她的儿子复活。

如果那个儿子是睡在棺材里面,为什么主耶稣没有吩咐拿开盖子,就叫他起来了呢? 第14节那里所写的杠,不一定是棺材,有可能是照犹太人的习惯,把遗体放在手编的篮子里,抬到坟地去。无论如何,一定没有盖子。在第15节那里,路加又用了一个医生的用语,那个孩子听了主耶稣的吩咐,就坐起,意思是病人从病床上坐起来。

主耶稣在世传道的期间,一共有多少次叫死人复活,我们并不知道。在福音书里面只记载了其中的三次,另外两次是使睚鲁的女儿复活,以及使拉撒路复活。使死人复活的神迹真是非常惊人的神迹!第16节说,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奇,归荣耀给神。他们还联想到,旧约时代神的先知也曾经叫死人复活;因此就认为主耶稣是新兴起来的大先知。事实上,主耶稣比大先知还要伟大得多,他可是神所差派来的弥赛亚,我们的救世主!

施洗约翰的疑惑(7:18-23)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他并没有这样的确认,就连把主耶稣介绍出来的施洗约翰,都曾经疑惑过。《路加福音》7章18到23节:“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在前面第3章我们已经读到,施洗约翰因为责备希律王安提帕而被关在监牢里;不过约翰的门徒一直跟他保持联络。毫无疑问约翰最关心的消息,就是他向大家公开介绍出来的这位神的羔羊,到底有没有照他所期待的那样,做着该做的事情。显然他有点失望,否则他不会托门徒去找主耶稣确定一下。

主耶稣可能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继续服事那许许多多来找他医病、赶鬼的人。然后才要求他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有关主耶稣行神迹、传福音的事情,都转告施洗约翰。主耶稣有什么用意呢? 主耶稣要让约翰放心,他已经在做着他来到世上要完成的工作。在他上十字架为人类的罪代死之前,他先解决人在身心灵各方面的需要。

主耶稣也知道施洗约翰的疑惑是:约翰没有听说主耶稣在施行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审判,就连救他出监牢这么一件事,主耶稣都没有做。其实,当时的犹太人都有类似的想法,期待主耶稣是他们的民族英雄,拯救他们脱离外邦强国的统治。连主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不也是这么期望的吗? 所以在第23节那里写着,主耶稣语重心长地说:“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意思是:那些虽然还不明白主耶稣的作为却也不后退的人,就有福了。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从《路加福音》6章48、49两节讲的造房子的比喻,可以看出遵行主耶稣的话语有什么重要意义?

2.  主耶稣为什么要称赞罗马百夫长的信心?

3.  施洗约翰为什么会对主耶稣产生疑问?

4.  主耶稣说:“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这话是什么意思?

思考问题

•  主耶稣施行让死人复活的神迹,对照主耶稣的复活, 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  回忆自己是否有过信仰方面的动摇,后来如何靠主恩典胜过困惑的?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