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生来就是自由的(加1:11-24) 下 (4807)


第三课:生来就是自由的(加1:11-24) 下 (4807)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二部分

保罗的信主和蒙召(1:15-17)

保罗解释了他的信主不是从人而来的以后,马上接着讲到他信主的经过。保罗的信主很突然,是在他完全没有心理预备之下所发生的事情。在《加拉太书》1章15-17节那里保罗说:“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亚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色。” 

在第15节一开始用了“然而” 这个连接词,把保罗戏剧化的转变给引了出来,就是:神把祂自己的儿子启示给保罗。其实神在保罗出生以前,就已经把他分别出来,而且后来又进一步呼召他做使徒,

保罗蒙召的经历,令我们想起旧约里的先知耶利米。耶利米还没有生出来以前,神就把他分别出来,指派他作列国的先知,保罗的经历和耶利米的蒙召很相似。许多神所呼召的人,早在他们未出生之前,神就已经预备了他们。保罗信主和蒙召的经历与一般人不太相同。他在归主时同时蒙召,也就是说,他的归主以及蒙召作使徒是同时发生的事。这种情况与以赛亚和耶利米都很相似,所以当神把保罗分别出来并且呼召他的时候,他就知道神要他传福音给外邦人。

对福音的领受从神而来(1:18-24)

保罗从原先逼迫基督徒到委身为传福音的使徒,这个转变很大。在《加拉太书》1章16、17节讲到,保罗信主以后,并没有跟别人商量,也没有去耶路撒冷;相反的,他去了亚拉伯。那么保罗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呢?

有可能是保罗经历了这么大的改变以后,他需要一点时间好好安静,并且重新思想他的立场,使自己对这个新的启示有更清楚的了解。而保罗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这又可以证明他在前面所说的:他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他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他的,而是直接从耶稣基督的启示来的。

这样看来,保罗信主以后,对福音内容的理解,没有透过别的基督徒的帮忙,这进一步的证明,他所接受的福音的本质是超自然的、是圣灵的工作。如果保罗信主后立刻去耶路撒冷,他日后的事工可能会被当作是与犹太人有关,这可能会影响他将来在外邦人中间的传道工作。所以保罗信主以后的行程,是先到亚拉伯,然后再回到大马色,过了三年以后才到耶路撒冷。这段行程应该是保罗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作的决定。

保罗会选择去亚拉伯,也有他的特别原因。亚拉伯是指当时的拿巴提阿王国,它的西北边境延伸到大马色。

接下来看《加拉太书》1章18-24节:“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第18节所提的“过了三年”,这个时间,是从保罗信主的那个时候开始算起? 还是从他回到大马色以后才算起的呢? 应该是从他信主和蒙召的时候算起。因为这里说的三年之后和上一节说的“没有上耶路撒冷”是相对的,两者的共同起点,必定都是在他信主的时候。三年是不算短的时间,保罗在这三年里,到底都在做些什么呢?

虽然圣经对于这一点并没有明说,我们可以推想,保罗在这三年里大概是专心研读圣经、祷告和默想,并且单独与神相交。十二位使徒跟随耶稣,接受耶稣亲自的教训,也是将近三年半的时间;所以保罗花了三年的时间领受主的教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保罗信主后受迫害

在《使徒行传》9章23-25节,讲到保罗信主以后受到了迫害。那时在大马色的犹太人计划要杀已经成为基督徒的保罗,所以保罗的门徒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那的确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保罗这时已经变成基督徒,那些反对基督教的犹太领袖们肯定不会放过他,所以才会有保罗坐在筐子里逃到城外的事件。

正因为保罗受到逼迫,对那些不相信保罗已经悔改的信徒来说,就更可以证明,保罗成为基督徒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因为保罗如果是假装成为基督徒,就不会受到逼迫了。由此也能看出,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害的,结果反而是对信主的人有帮助的。正如保罗在《罗马书》8章28节所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所以有时受到挫折或困难,反而对我们基督徒有帮助。

保罗所传信息的独特性(1:20-24)

保罗当时从大马色逃走以后,就来到耶路撒冷。他这趟的主要目的是要拜访彼得。不过保罗并不是因为彼得是重量级的使徒才去见他,而是因为彼得拥有独特的使徒资格和经历,这正是保罗没有的。保罗去拜访彼得,就可以得到有关耶稣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但是保罗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彼得和其他使徒的信任。根据《使徒行传》9章26-28节的记载,保罗初到耶路撒冷的时候,想要和使徒们交往,但他们都怕他,不相信他是基督徒,只有巴拿巴接待他,领他去见使徒。或许大家对保罗几年前迫害教会的行动记忆犹新,难免会懐疑保罗是不是在耍手段。保罗这次在耶路撒冷只停留了15天,见到的人只有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这点我们可以从刚才念过的《加拉太书》1章19节知道:“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保罗这次到耶路撒冷,和使徒之间的接触这么有限,却正可以为他的福音不是从使徒而来的,做了最好的证明。这么一来,犹太基督徒对保罗的指控,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保罗知道,有人还是会怀疑他话里的真实性,所以在第20节特别强调,他刚才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保罗说:“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 这一节比较浅白的说法就是:“在神面前我敢说,我写给你们的都不是谎话。”保罗这么严厉的强调他绝没有说谎,甚至把神都搬出来做见证,可以充分显示出他是何等看重这件事情。

在接下来的第21-24节,保罗特别交待了他离开耶路撒冷以后的行程,表明他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完全没有与其他的使徒接触。在21-22节,保罗说:“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 保罗在离开耶路撒冷以后,来到叙利亚传神的道。当他到达基利家、也就是他家乡大数的省城的时候,他开始布道。保罗停留在那里的时间大概有7年之久,直等到巴拿巴找他去参与在安提阿的工作才离开。

保罗特别强调:在那段时间,那些在犹太的众教会,都没有见过保罗的面,保罗指的应该是没有亲自与他接触。接下来在第23节,保罗说:“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 由此可见,许多耶路撒冷的信徒,可能都只知道保罗的外貌长相,但是没有亲身的接触和认识。至于其他外围地区的教会,可能就真的从来没有见过保罗的面。而保罗的长相如何?传统上对保罗长相的描述是:身材不高,眉毛浓密,眼神锐利,两腿有点弯曲。保罗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他很有学问,而且他对传福音的热情,以及他为了主可以不顾一切,甚至可以舍弃生命,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知道了保罗信主以前的行为、他信主的经过,也知道了他对传福音的热心以后,怎么可能还有人怀疑,他的信息和事奉是学来的或者是捏造的呢?保罗所传的福音,绝对是从耶稣基督的启示而来的。在第24节,保罗说到:“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那些从前把保罗当作迫害者,而对保罗敬而远之的犹太基督徒,现在因为保罗而把荣耀归给神。

从保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神改变的大能。若是有人像保罗那样,曾经那么狂热的逼迫基督徒,后来却变成热心传福音的人,怎能不让人相信这是神的奇妙作为呢? 又怎能不把荣耀归给神呢?所以加拉太那些指责保罗、说保罗的信息和使徒的身份不是出于神的敌对者,他们根本就是无话可说。

不过,保罗为自己使徒权柄的辩护,并没有停在这里。在《加拉太书》第2章第1-10节,保罗继续提出辩护,只不过重点有些不同。在第1章,保罗主要是从他个人的经历来证明,他所传的福音和使徒的身份,都是直接从神而来、不是从人而来的。但是,到了第2章,保罗更进一步强调,他不但没有依赖十二位使徒,反而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得到他们的默认。这是第4课所要讨论的内容。

金句:“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加1:23)

团队讨论互动:请在小组中分享与讨论:当人自认为信了主,能够从哪些方面省察自己是否真正领受了福音。

复习问题1  根据《加拉太书》1章15-17节保罗的自述,可以看出他的经历和旧约哪一位先知的蒙召很相似? 

2  如果保罗当初信主后立刻去耶路撒冷,对他日后的事工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3  后人根据新约的记载,推测保罗在亚拉伯的三年里做了哪些事情?

4  根据《使徒行传》9章26-28节的和《加拉太书》1章18-24节的记载,保罗在耶路撒冷的经历是怎样的?

5  从保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神怎样的的大能?

思考问题

1  我是否向保罗一样,花时间仔细思考并内省对福音内容的理解?

2  对比保罗信主之后受到逼迫却能为福音作见证证,回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