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自由的斗士(一)(加2:1-10) 上 (4808)


第四课: 自由的斗士(一)(加2:1-10) 上 (4808)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本课内容提要:

这一段经文里,保罗继续为他的使徒权柄辩护。上一课保罗主要从他个人的转变和他所接触的人,来证明他所传的福音和他的使徒的身份,都是直接从神而来、不是从人而来。但本课所要强调的,不单是保罗没有依附十二使徒;而且是更进一步证明,这些使徒也认同保罗的看法。

第一部分

第二次上耶路撒冷(2:1-10)

保罗为了证明,他所领受的福音是直接从耶稣基督那里来的,他的使徒身份也是神所赏赐的,就先从他信主以前怎么样逼迫基督徒说起。保罗未信主以前,尽其所能的逼迫基督徒。他不但闯入信徒家中,拉着男女信徒下监;更可怕的是,他一心一意要摧毁教会,大力支持杀害信徒的行动。他迫害信徒的名声令人闻之丧胆;所以,连他自己都很稀奇、神愿意拯救一个像他这样的罪人。

不单单他自己不敢相信神可以让他完全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热心传福音的人,就是那些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也都不大敢相信他,只有巴拿巴接待他,带他去见使徒。保罗当时在耶路撒冷只待了十五天,而且也只见到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这点也可以证明,保罗的信息和他的使徒身份,都绝对不是从耶路撒冷的教会领受来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这么做。而且当保罗信主以后,他并没有马上去耶路撒冷,相反的,他是先去亚拉伯,在那里待了三年以后才再回到大马色,大马色就是他信主的那个城市。

结果那些反对基督教的人,就计划要杀害保罗。保罗的门徒帮助他,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保罗在大马色时他的生命受到威胁,也可以证明犹太教的领袖们把保罗当作是敌人;所以保罗确实是成了基督徒,绝对没有骗人。在本课我们要查考《加拉太书》第2章第1-10节,保罗继续为他的使徒权柄辩护。在上一课的内容里,保罗主要是从他个人的转变和他所接触有限的教会领袖,来证明他所传的福音和他的使徒身份,都是直接从神而来、不是从人而来的。在本课保罗要更进一步证明,他不单单没有依附十二使徒,反而是这些使徒已经默认了保罗的说法。

《加拉太书》第2章第1-2节:“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 保罗第二次上耶路撒冷去是在十四年之后。这里的“十四年”有可能是指保罗第一次和第二次拜访耶路撒冷之间隔了十四年,但也有可能是指从保罗信主到第二次拜访耶路撒冷之间相隔了十四年。十四年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单单使一个人从婴孩长大变成青少年,就是属灵的生命也可以成熟许多。

巴拿巴和提多

这时保罗已经在外邦人中间服事了好几年,对神的认识也更加成熟了。保罗这次去耶路撒冷不是自己单独去,还带着巴拿巴和提多同行。当保罗第一次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受到使徒们的排斥,只有巴拿巴接纳保罗并且把他介绍给彼得,所以保罗才能见到彼得。而且当保罗回到他的故乡大数以后,也是巴拿巴去找保罗,邀请他参与在安提阿的工作。

巴拿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劝慰子”。巴拿巴很有爱心、也很会鼓励人,就跟他的名字一样,他总是在鼓励别人。举例来说,当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年轻的约翰和马可就离开了他们,这件事让保罗非常不高兴;所以当保罗要开始第二次旅行布道的时候,就不愿意再带马可。但是巴拿巴还是愿意接纳马可,所以巴拿巴就带着马可离开了。几年以后马可在巴拿巴的调教之下,成为保罗可以委以重任的帮手。从这件事情可以充分看到,巴拿巴是一个很会鼓励人的弟兄。

不过也不应该忽略提多这个人,《提多书》第1章第4节:“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由此可见提多也是保罗带领信主的,后来还成为保罗得力的助手,特别是在帮助保罗处理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上,让保罗很得安慰。提多是保罗在外邦人中传福音所结的果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保罗要带提多去耶路撒冷了。

耶路撒冷会议(2:1-2)

至于说到保罗去耶路撒冷的主要原因,我们先要从《使徒行传》第15章第1到第29节的记载说起。大概的情况是这样:当保罗和巴拿巴来到安提阿的时候,有几个犹太人强调,外邦人一定要接受割礼才能得救,但是这点和保罗所传的福音相抵触,所以保罗和这些人展开一场非常激烈的辩论,最后决定把问题带到耶路撒冷教会领袖们的面前来解决。在《加拉太书》2章2节那里,保罗说他是“奉启示上去的”,只是他并没有说启示是怎么样临到他的,有可能是神对他直接的启示,也有可能是先知的话,或者是圣灵给教会的命令。

保罗是因着顺从启示去耶路撒冷,而不是因为耶路撒冷的领袖叫他去的。一到了耶路撒冷,保罗就把他在外邦人中传福音的情况和结果,对那里的弟兄们陈说,陈说的内容就是他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陈说”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提交”或者“显明”。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保罗要向耶路撒冷众弟兄提交的内容就是他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

保罗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内容包括了基督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以及世人怎么样才能得救。无论保罗是在耶路撒冷的会议当中,还是写这封书信的时候,“传福音”一直都是保罗和敌对他的人所争论的焦点。保罗讲的传福音的“传”这个动词,在文法上用的是现在式的时态,这表示保罗在强调,他所传的福音从以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他的信息也没有变质。保罗并没有像他的反对者所说的那样,用改变信息内容来迎合他的听众。假如有“别的福音”传给加拉太人,那肯定不是从保罗来的。

保罗常常会用“在外邦人中”这种说法,当保罗说到“在外邦人中”,是想到他的使徒职份不只是向本地犹太教以外的人传福音,他更是要向居住在外邦地区的其他人传福音,这其中也包括了在外邦居住的犹太人。保罗也说他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这是因为保罗和同工们抵达耶路撒冷以后,在私底下先和教会的领袖,例如彼得、雅各和约翰等人见面。主赐给保罗智慧,让他先去会见教会的领袖们,彼此先取得共识。这样他们在公开的会议中,才能站在相同的立场上。

保罗的担忧(2:2)

保罗可能比较担心耶路撒冷的领袖不赞成他的看法,因为那样会使他从前在外邦人中间的工作徒劳无功。不过这绝对不是保罗怀疑自己所传的福音,因为他不会对自己所传的信息失去信心。他所担心的是:如果耶路撒冷的众使徒否定他的工作,那么无论他的信息有多么正确,也会因为其他使徒的不信任,而抵销了他从前在外邦人中所付出的努力。这就是保罗会说:“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的原因。

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保罗是处在一个多么艰难的处境里面。倘若那些热衷于律法的人,再一次提出外邦人要受割礼的要求,那么保罗在外邦人中间的工作,便会受到很大的拦阻。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保罗的工作如果没有得到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们的肯定和祝福,那么他就必须割断外邦教会与耶路撒冷教会之间的关系,这又不是保罗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保罗才会这么迫切地希望得到耶路撒冷教会和教会领袖们的支持。

复习问题1  保罗第二次上耶路撒冷是多少年之后?当时有带谁同去?

2  保罗第二次上耶路撒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加拉太书》第2章2节的“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的“传”这个动词,在文法上用的是现在式时态,这表示保罗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4  保罗为什么常常会使用“在外邦人中”的说法?

5  依照《加拉太书》第2章第2节的经文,保罗为什么那么在乎耶路撒冷领袖们的看法?

6  保罗当时在外邦人中间的工作,可能面临的阻拦是什么?

思考问题

1  保罗为了向外邦人传福音而甘心付出的努力,使我在传福音上得到哪些鼓励?

2  对比保罗,在事奉上自己如果遇到同工的误会,应该怎样来面对才可以既合神心意,又不伤同工感情?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