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自由的斗士(一)(加2:1-10) 下 (4809)
第四课: 自由的斗士(一)(加2:1-10) 下 (4809)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二部分
不为提多行割礼(2:3-5)
《加拉太书》第2章第3-5节:“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利尼(希腊)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 前面讲过,提多是保罗在外邦人中传福音所结的果子,他是希腊人,并不是犹太人。因提多的特殊背景,教会那些有名望的众领袖,也没有坚持要提多受割礼。
在2章3节的“勉强”这个字,让我们看到曾经有人试图要强迫他们行割礼,但是保罗丝毫不退让、不妥协。保罗认为必须绝对坚持“因信称义”的福音,如果他为提多行割礼,就表示单单信耶稣还不够,必须再补行割礼才能得救。如果是这样的话,福音的真理就会被牺牲、被扭曲了。
当时有一些犹太人偷偷的窥探信徒,他们嫉妒信徒们在基督里的自由,想尽办法要夺去他们的自由。因此保罗特别小心,绝对不要留下任何的把柄,让这些主张行割礼的犹太人有机会攻击他们。在2章5节那里保罗说:“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 但是在《使徒行传》16章1-3节记载,保罗曾经给提摩太行割礼。为什么对同是希腊人的提摩太和提多,保罗的做法不同呢?这是因为二人信主的背景不太相同。
提摩太的父亲虽然是外邦人,但是他的母亲是犹太人,同时提摩太是在犹太人中间服事,如果没有行割礼,将会妨碍他在犹太人中间的工作。但提多则完全是个外邦人,如果给他行割礼,会显出他的得救还不够完全,可能叫人跌倒。也就是说如果让提多受割礼,就会让真理不明、是非不彰,是妥协和懦弱的表现;反过来说,提摩太若不受割礼,则会让他的工作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困难和阻挠。
保罗的智慧与态度
保罗为提摩太行割礼,是为了向犹太人传福音,让他可以自由进出圣殿,而不是为了让他个人得救。由此可以看出保罗是个很有智慧、很有原则的人。什么样的人行割礼比较好,而什么样的人不要行割礼比较好,保罗都考虑得很周全,绝对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有很多人,就是保罗所说的“假弟兄”,常常躲在暗处,偷偷的收集一些证据,想要推翻保罗的主张,也就是否定信徒“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
保罗的态度是:绝对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他不肯让步的原因,是“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假如保罗听从这些假弟兄而做出让步,那么外邦人将会失去机会,无法享受福音所带来的真正自由,只留下福音的空壳子。这就是为什么保罗丝毫也不能妥协的原因。因此基督徒在说话和行事上,也要像保罗那样考虑得很周全,绝对不可以让人在真理上因为我们的言行而跌倒,或者是受到攻击。
在《马太福音》第18章第7-9节主耶稣用很严厉的口吻,警告我们不可以叫人跌倒,主耶稣说:“ 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倘若你一只手,或是一只脚,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你缺一只手,或是一只脚,进入永生,强如有两手两脚被丢在永火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他剜出来丢掉。你只有一只眼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的火里。” 所以我们要互相提醒、儆醒祷告,不要在言语或行为上犯错以至于绊倒别人。
保罗特别的使命(2:6-8)
保罗交待说明了提多没有接受割礼的原因以后,又接着说明他与那些有名望的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加拉太书》2章6-8节:“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人,无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
第6节说的“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人,无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对这句话直接的翻译是:“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人,无论他们曾经是怎样的人,对我而言,都没有造成什么分别。”保罗的意思是说:他并没有从这些有名望的人那里,学到什么他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他也没有从他们那里,获得任何他从前没有拥有的权柄。对保罗来讲,有没有在世上亲身跟随过主耶稣并不重要,而且这也没有什么永久的价值。
保罗宣称“神不以外貌取人”,是因为从世人的眼光来看,保罗没有直接跟随过主耶稣;那么保罗能够得到使徒的身份,也可以算是“神不以外貌取人”的一个例子。对保罗来讲,有没有在世上亲身跟随过主耶稣并不重要,而且这也没有什么永久的价值。保罗宣称“神不以外貌取人”,是为了证明他所说的:神的判断和作为并不是根据外在的、人眼所见的因素。
接下来《加拉太书》2章第7节说:“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 保罗指出,彼得从神领受的主要工作,是在犹太人中间传扬主道,而保罗所领受的,却是在外邦人中间工作。这节经文的开头“反倒”,就知道保罗在接下来所要讲的,是与前面所讲的相反的。保罗担心耶路撒冷的领袖,不支持外邦人不需要受割礼的教义。
后来在第7节保罗就暗示,这些领袖不但没有纠正他,也没有教他什么;反而确认他有特别的使命,认同他有与他们平等的使徒地位,也认同他所传讲的福音真理。因此第7节里的“看见”,显然不是指普通的看见,而是指属灵上的了解和接纳。这些领袖认识到,保罗所说的教导的确是出于神,而且神把保罗分别出来,为要在外邦人中负责特别的事奉,就好像彼得被神委托在犹太人中,负责特别的事奉一样。
不过这并不表示保罗就不再关心犹太人是否得救的问题了。相反的,他对自己的同胞有相当重的负担。保罗每到一个城市,一定会到犹太人的会堂聚会,然后就在自己的同胞当中,展开传道的工作。而另外一方面,彼得虽然主要在服事犹太人,但是,他也被神引导去服事外邦人。这里所写的“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是指传福音给外邦人;而“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是指传福音给犹太人。由此可以看出,福音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传扬的主要的对象有差别而已。
福音只有一个,并没有别的福音,神在不同的地方,呼召不同的人作不同的事工,但是所传的都是同样的福音。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在第1章第8节用很严厉的口吻说:“……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来看第2章第8节:“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 这节经文其实是插进来的,用来强调那委派他们特别使命的神,已经加添给他们力量,使他们能胜任工作,并且保证他们的事奉获得果效。
接纳保罗的使徒职份(2:9-10)
接着看《加拉太书》2章9-10节:“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只是愿意我们纪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 保罗提到被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是第2节和第6节所提到的“有名望”的人。向保罗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表示认同和接纳保罗的使徒职份。握紧右手就是表达友谊和信任,表示他们确认保罗是外邦人的使徒,正如彼得是犹太人的使徒一样。这几位教会领袖这样肯定保罗和巴拿巴的举动,对严格遵守传统的犹太基督徒来说,必定是个重大的打击。除此以外教会领袖们对保罗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第10节所说的:“记念穷人”,意思是要他们照顾贫穷的人。这个要求对保罗来说一点都不困难,因为保罗一直对穷人有负担。这是保罗一向热心在做的,他自然会遵从他们的建议。
虽然这次保罗和耶路撒冷教会领袖之间达成了协议,而且也建立了友善的关系;但是有些问题仍然存在。那些犹太的信徒还是没有死心,他们仍然决定要拦阻保罗的工作,并且要在他所建立的教会中作破坏的工作。当保罗把这次会议的结果带到安提阿、叙利亚、和基立家的众教会时,那些犹太信徒都不肯放过保罗。他们从安提阿开始,一路紧跟着保罗。因为受到他们的影响,甚至连彼得的立场都有点动摇。下一课我们要查考的经文是在《加拉太书》2章第11节到21节,在那里我们会继续谈到,保罗仍然要为福音的真理来辩护;不过他将是当着彼得的面来辩护。
最后来复习一下这次课程的重点:有几位犹太信徒,坚持外邦人一定要接受割礼才能得救。这点和保罗所传的福音互相抵触,所以保罗决定把问题带到耶路撒冷教会领袖们的面前。和保罗一起去耶路撒冷的,除了有巴拿巴以外,还有提多。他们到了耶路撒冷以后,就先私底下和教会的柱石彼得、雅各和约翰见面。这次会议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这些使徒不但承认保罗所传的福音,也确认他的使命和使徒身份。他们承认,神特别把保罗分别出来,在外邦人中作传福音的工作,而彼得却是被委托在犹太人当中工作。所以这三位教会的柱石,向保罗和巴拿巴行右手相交之礼,表示对保罗的认同和肯定。
金句:“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加2:6)
团队讨论互动:请在小组中讨论,有哪些华人传统文化,会对传福音和教会事工带来影响?而基督徒当如何面对这些影响,继续持守真理?
复习问题1 《加拉太书》第2章提到保罗不为提多行割礼的理由是什么?而在《使徒行传》16章记载保羅为提摩太行割礼,又是出自什么理由?
2 根据《加拉太书》第2章第3-5节,保罗在割礼的事上不肯让步的原因是什么?
3 保罗从神领受的主要工作与彼得从神领受的主要工作有什么不同?
4 从《使徒行传》和《加拉太书》里,如何看出保罗对对自己的同胞有相当重的负担?
5 根据《加拉太书》2章9-10节提到,耶路撒冷的使徒们如何表达他们认同和接纳了保罗的使徒职份?
思考问题
1 神呼召保罗传福音给“未受割礼的人”,而神呼召自己向什么人传福音呢?
2 保罗在传讲福音上的智慧与坚定,对于自己传福音有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