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自由的斗士(二)(加2:11-21) 上 (4810)
第五课:自由的斗士(二)(加2:11-21) 上 (4810)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本课内容提要:
保罗看见彼得所行的有不符合福音之处,且让许多人跌倒,甚至连巴拿巴也受到影响。所以他就公开指出彼得所犯的错误。保罗说:“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2:16)。在此“称义”这字眼首次在《加拉太书》出现。
第一部分
保罗坚持真理的勇气
《加拉太书》內容丰富,特别是让我们见识到保罗澄清错误道理的决心,也看见保罗坚持真理的勇气。讲到坚持真理的勇气,让人联想到有的基督徒不大敢在公众场合做谢饭祷告,因为怕被别人看见,也怕被别人嘲笑。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到,基督徒知道圣经的教导是一回事,可是在生活中真正把这些教导实行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那些为主受逼迫的人,他们为主作见证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面对势力强大的逼迫,还敢坚持自己的信仰的人确实不多,就连彼得面对逼迫也有妥协的时候。彼得是教会的柱石,如果连他都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我们还能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彼得如何面对逼迫,这要先要从他和外邦人一起吃饭这件事说起。有人可能会问:和外邦人吃饭有什么不对吗?我就常常和一些慕道的朋友吃饭,那些人还不是基督徒,但是可以借着和他们一起吃饭联络感情、建立关系,也表现出我们基督徒对他们的关怀,这有什么不好或者不妥当吗?
彼得的惧怕和装假(2:11-13)
在今天要查考的经文中,我们会看到,使徒彼得先是和外邦人吃饭,但是后来的改变,就反映出他当时内心的矛盾,也反映出教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会详细地来解说。先看《加拉太书》2章11到13节:“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从第11节可以得知,矶法(也就是彼得)和保罗之间有了一点冲突,而这个冲突就是发生在安提阿。
在保罗的事奉旅程中,他到过两个安提阿城:一个是在彼西底,另外一个是在叙利亚。这里所说的安提阿,应该是叙利亚的安提阿,它是向外邦宣教的中心。在第11节提到彼得曾经“有可责之处”,保罗在当时就已经当面抵挡过他,现在又把这件事情详细的写出来。这到底是什么事呢?就是第12-13节所说的:对比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来到安提阿之前和之后,彼得的外在表现简直判若两人。当彼得刚刚到安提阿的时候,他已经和外邦人来往,并且高高兴兴的和他们一起吃饭;可是等到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到达以后,彼得因为“怕奉割礼的人”,也就是怕那些坚持要守割礼的犹太人会指责他的行为,他就不敢再和外邦人同桌吃饭了。
彼得惧怕的缘由
彼得害怕的原因,可能是怕自己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中失去了好名声,也可能他不想受到那些奉割礼的犹太人的指责,那也算是一种逼迫。“和外邦人一同吃饭”的意思,是指接纳他们;这表示彼得先是把犹太人和外邦人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当作是主内的一家人,这原是很美的事。不过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是很保守的律法主义者,坚持犹太人不可以和那些未受割礼的外邦人有接触,所以当他们看到彼得和外邦人在一起分共享食物、又彼此交谊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的惊讶。
这里提到的雅各,应该就是主耶稣肉身的兄弟雅各。在四福音书中说到,马利亚和约瑟还有其他的子女,雅各就是其中的一个。《马太福音》13章55节:“这不是木匠的儿子么?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虽然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他肉身的弟弟都不相信他。但是等到主耶稣复活以后,他的弟弟不但相信了,还加入了教会,复活的主也曾经向雅各显现过。从《加拉太书》的记载可以看到,雅各是早期耶路撒冷教会的重要领袖。这位雅各肯定不会反对彼得和外邦人来往,可见是其他坚守传统律法的犹太基督徒让彼得害怕,所以彼得才改变他的行为。
彼得当时所作的,就像有的基督徒害怕在公众场合祷告一样。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和行动上的表现,说起来也相当微妙。彼得可能在上一分钟,显出惊人的信心和勇气可能在下一分钟就表现得相当胆小。还有一个有关彼得的例子是:当他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行走,他在一时冲动之下征求主的同意就跳下船,要在海面上走到耶稣那里去。不久之后他又因为看到海浪很大而产生了害怕的心理,于是开始往下沉。还有一次,当耶稣和门徒吃完了逾越节的晚餐,一起前往橄榄山的时候,彼得大言不惭、拍着胸膛,大声的向主耶稣说,愿意和耶稣一起死;可是后来在大祭司的院子里,他却三次不认主。
由此可见人都不完全,不能夸耀什么,不单单彼得如此,我们也是一样的。彼得的惧怕使他跌倒,使他不敢再参与外邦信徒的团契交谊,并且和他们隔离。其实这种情形也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最常见的情形是,怕被同事知道我们是基督徒,因为怕被他们嘲笑。我们常常怕得罪人,却不怕得罪神;怕不讨人的喜悦,却不怕不讨神的喜悦。说起道理来好像很简单,要在实际生活中把道理付之于行动,就不那么简单了。这种言行不一致的信仰,就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就拿彼得这个例子来说,他前后态度的不一致,带来了关键性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13节看出来。
巴拿巴的妥协(2:13)
《加拉太书》第2章13节写着说:“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装假”是指舞台上的演员戴上面具,在面具的背后说话,目的是要掩藏他的真思想或真感情。而“随伙”是指,在前头的把在后头跟随的人一同带走。彼得这种虚伪的动作,不但影响了其余的犹太人,甚至连巴拿巴也跟着他们一样假装起来,要掩饰自己与外邦人之间的关系。不过从“随伙”这个词也可以看出,巴拿巴并没有扮演主动的角色,他在那一霎那之间失去了他的看法和立场,就像是被洪水冲走了一样。
当保罗讲到巴拿巴的时候,他是用“甚至”这个字眼,语气十分的婉惜,因为巴拿巴是保罗多年的老朋友,也是一位成熟稳重、受人尊敬的好同工,可是连巴拿巴这位重要的同工,也经不起这种压力和考验,的确让保罗很惊讶和失望。
从这段经文我们学习到三个重要的功课,第一:彼得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影响了许多的人。所以在教会中作领袖的人,任何言谈举止都必须谨慎小心。领袖常有带头的作用,万一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影响整个团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学到的第二个功课是:在一个团体里面,人常常容易随波逐流,一窝蜂的跟着时代潮流走。我们要注意:众人都做的事,不一定是正确的事,不要一味盲目的跟随别人走。有一则真實發生過的、很有趣的新聞,说到發生在土耳其東部凡省附近的一個村莊的事情。
有天早上牧民們和往常一樣,將自家的羊群趕到一片草地上,然後任由羊兒快活的吃草、嬉戲,牧民們則放心的在遠處吃早餐。然而意想不到的怪事發生了!不知道為什么,羊群中一隻領頭的羊突然間跳下了高15米的懸崖,緊接著,草地上大約1500隻羊也迅速“模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爭先恐後從這個懸崖跳下去了。這件事很有意思但是也很悲哀。由此可見,不但是人,甚至連動物也會盲目的隨從。
我们再回头去看彼得装假的事件:当彼得这位属灵领袖开始装假的时候,其余的人也会跟着装假。你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看到别人这么做,他们也跟着做罢了。因此我们学到的第三个功课是:像巴拿巴这样的好人,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所以没有什么真正的强者或者好人敢夸口说:自己一定不会跌倒。我们不要太过自信,我们能夸口的只有主自己。既然彼得错误的行为带来许多的影响,以保罗的个性,他是绝对不会保持沉默的,一定会马上采取行动。
复习问题1 《加拉太书》2章11-13节中记载,保罗指责彼得在什么事件上的行为与平时判若两人?
2 彼得当时害怕与外邦人同桌吃饭的原因是什么?
3 从《加拉太书》2章11-13节经文中可看出,当时“从雅各那里来的(耶路撒冷)”犹太基督徒对外邦人有哪些偏见?
4 保罗在《加拉太书》2章13节中以什么话指责巴拿巴的行为?
5 从《加拉太书》2章11到13节,我们基督徒可以学到哪三样功课?
思考问题
1 当我在“非基督徒”的人群中时,我是否也会与“在基督徒中”的行事准则有所不同?
2 参考今天课程中对使徒彼得几次软弱的记载,对照自己是否也有类似软弱的表现?思考当如何克服人的软弱、靠主刚强。